在現存的生物中,有沒有成功躲過了五次滅絕事件的生物?

2020-12-04 科學獵奇

地球上確實存在經歷了五次大滅絕事件還存在的生物,最常見也是在地球上生存時間相對較長的就是藍藻了。作為最古老的原核生物之一,藍藻早在距今約30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而且到現在只要你想,你可以在大多數的淡水中找到它們。所以,藍藻是最典型也是最原始的躲過了五次大滅絕的生物。

那麼,除了藍藻,還有哪些成功躲過了地球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生物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下圖為湖中泛濫的藍藻)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想要滿足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條件,就必須是出現在第一次滅絕事件之前的生物,而且必須是現存的生物。基於這個前提,我們簡單的來了解第一次滅絕事件。

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這次滅絕事件在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滅絕種群的數量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是距今約2.5億年前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末期),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地球上約有96%的物種滅絕了。而作為排在第二位的第一次滅絕事件,生物的滅絕也是慘烈的。據研究發現,在第一次的滅絕事件中,地球上約有85%的生物滅絕了。科學家分析,這次滅絕事件與瓦崗大陸進入南極地區,導致的地球大氣環流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大氣環流的變化導致了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一些原始的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紛紛滅絕。

由於第一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約4.4億年前,所以滿足條件的生物就必須要從4.4億年之前的生物中找了。

出現在奧陶紀,到現在還存在的生物

既然我們從第一次滅絕事件向前推,那麼就先看一下奧陶紀時期滿足條件的生物。

鸚鵡螺是奧陶紀的代表生物之一,也是海洋中最兇猛的肉食性動物,奧陶紀是鸚鵡螺最繁盛的時期,在那個時期,鸚鵡螺的體長可達10米,是海洋中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

在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中,鸚鵡螺倖存了下來,而且在之後的四次大滅絕事件中,它們只是減少了種群數量,仍然沒有滅絕。就算是到現在,鸚鵡螺依然生活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之中。最主要的是,現存的鸚鵡螺除了體型比奧陶紀時期時小一些外,其他從結構到外觀上都沒有明顯的變化,因此,鸚鵡螺又被稱為「活化石」。

除了鸚鵡螺外,在奧陶紀還有一種常見的生物,它就是苔蘚蟲。它是一種類似於苔蘚植物的生物,由於它有著完整的消化器官,所以苔蘚蟲被劃入了動物界,但是尷尬的是,苔蘚蟲又是一種不能自由活動的動物,因此,它既有植物的特點又有動物的特點。

苔蘚蟲大都生活在海洋中,與珊瑚伴生,它從奧陶紀一路躲過了大大小小數場災難,到現在依然好好的生活在地球上。

出現最早且現存的生物

地球誕生於距今約46億年前,而經過約10億年的沉澱,地球上終於出現了最早的生命,它們就是古核細胞,古核細胞是最原始最早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它們與其他的生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可以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環境下生存,比如深海火山口、鹽鹼湖、冰下、強酸環境中等等,這些可以說是不毛之地的地方。

正是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存和適應能力,古核細胞從36億年前出現至今仍然生活在地球上的極端環境中。

在古核細胞之後,出現最早且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藍藻外,還有草履蟲。草履蟲是一種原始的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在當下,科學界對真核生物最早出現的年代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只是說距今約20億年前就出現了真核生物,但是比較集中且多樣化的真核生物化石出現在距今約10億年前。而在這些原始的單細胞真核生物中,就有草履蟲。

從外觀上,最早的草履蟲和現存的草履蟲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像一隻帶毛邊的鞋墊一樣,它們的體長平均僅有200微米左右,以水中的細菌和有機物碎屑為食。而正是如此小的體型,讓草履蟲成功的生存到了現在。在當下,只要你想,你可以從稻田、水溝中找到它們,當然別忘了帶上顯微鏡。

總結

從上面躲過了5次生物大滅絕的生物的形態以及習性看,這些生物要麼依然保留著自己原始單細胞生物的特點,要麼有著強大的適應能力,要麼數量和種類足夠多且生活在深海之中。

相關焦點

  • 有沒有躲過地球五次大滅絕的生物?
    如果我們考慮躲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的生物時,考慮上進化這個因素,那麼今天倖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躲過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危機的生物。 如果不考慮進化這個因素,那麼幾乎沒有任何生物能從生命開始出現,一直演化到今天。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有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突然「消失」,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此次事件持續時間大約30萬年,影響波及全球,造成全球90%的物種消失,即便是躲過兩次生物滅絕事件的三葉蟲,也在此次事件中徹底滅絕了。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有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都沒消失的生物嗎?寬泛點說現有每一種都是
    第二次:泥盆紀大滅絕,發生在大約3.67億年前,一般認為也是由於氣候變冷造成的,由於這個時候陸生生物已經開始發展,所以這次生物災難事件對陸生生物打擊很大,海洋中的無脊椎生物也損失慘重,預估有96%的物種滅絕,是五次大滅絕中最嚴重的一次。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通過考古學家們的分析,地球在人類誕生之前,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我們最熟悉的古老生物之一——恐龍,就是在白堊紀的那場大災難中徹底消失了。
  •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
    然而,由於人類歷史相對於地球歷史非常短暫,要闡明這樣一個事關地球生物圈發展趨勢的關鍵問題,僅僅依據人類觀察所獲得的幾百至上千年的數據,是難於給出明確答案的,人類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趨勢應該納入到地質歷史中去分析和研究。在整個顯生宙的歷史中發生了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這些事件曾經導致當時的地球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對整個生物圈產生重大影響。
  • 為什麼小小的蒼蠅能躲過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
    但是,在白堊紀的末期,恐龍經歷了一場浩劫,在這場浩劫中,恐龍滅絕殆盡。那麼,為什麼小小的蒼蠅卻能在這場災難中存活下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蒼蠅蒼蠅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生物,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 為什麼會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什麼時候會來臨?
    尤其是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時,生物大滅絕的悲劇就會在地球上發生。迄今為止,地球上一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和數不清的小滅絕。根據大衛.駱普與傑克1982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地球至少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現在也有部分科學家提出,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
    在地球長達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曾經發生過多次可怕的災難,並且每次災難都會導致成千上萬的物種滅絕。而這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史稱:第三次生物大滅絕。而關於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的確切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最普遍被人們接受的,便是小行星撞擊地球說。
  • 細數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你可能不知道,第六次已經到來
    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人類已知的已經有過五次比較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而在這五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中,幾乎每一次都會將一種物種推向頂峰,然後再推倒重來。引發生物滅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板塊移動等等。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的作品【災難!地球發生過五次大滅絕,我們正在經歷第六次!】
  • 地球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
    地球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我們目前已知的地球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根據分析,約每2600萬年地球生物會周期性滅絕一次,那麼為什麼地球會發生周期性滅絕事件呢?其實就是隕石。一項新的研究推測,宇宙中有無數像太陽一樣的恆星,每顆恆星都有一對雙胞胎伴侶,或許太陽也有。地球上生命的滅絕將每2600萬年發生一次,就好像地球上生命的滅絕是周期性的,這證實了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周期性地接近太陽系。
  • 地球上有五次大滅絕,請問第六次什麼時候發生?哪些生物將滅絕?
    地質史上的五次大滅絕事件大家都比較關注,因為最後一次距離現代已經6500萬年了,而且除了最後一次基本可以確定是小行星導致以外,其它四次可能連真正的元兇都找不到,有的只是大概率的猜測!那麼地質史上的大滅絕都是怎麼發生的,僅僅只有這幾次滅絕事件嗎?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在瑪雅文獻中記載的五個太陽紀以及它們是如何毀滅的,無獨有偶,在地球的歷史中世界的物種也經過五次大滅絕毀滅的方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可怕的「生物大滅絕」。伴隨著氣溫下降,迅速的生物經歷如此劇烈的急冷急熱便開始大量死亡海洋中的動物基本滅絕,地球從烈火地獄一下子變成了寒冰地獄生物的蹤跡幾近消失。因為此次滅絕事件的成因,現在地質學上也將其叫做「超級地幔柱滅絕事件」已成為第二次生物大滅絕。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在瑪雅文獻中記載的五個太陽紀以及它們是如何毀滅的,無獨有偶,在地球的歷史中世界的物種也經過五次大滅絕毀滅的方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可怕的「生物大滅絕」。雖然如果提早發現通過現在的克隆技術可以使滅絕的動物「去滅絕」,但你可知道在地球46億年的生命中就曾經有過50億種物種,但根據科學測定,這些物種已經滅絕了99%,從澳大利亞大陸西部巖石中發現了約41億年前的早期生物化石,到現在21世紀的人口大爆炸,你們可曾想過地球生命曾經歷了多少次以新帶舊,地球有過幾多滄海桑田呢?
  • 小球藻居然是躲過地球五次大滅絕的生物之一
    但是如果把這個生物分類單位放大,放到科一級,屬一級,那麼光憑藉形態學上的證據,以一個較小的生物分類單元(科,屬)而活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的生物是存在的,比如說小球藻,也就是綠藻。綠藻是一種光合細菌,有很多很多種,共同組成一個綠藻門,綠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約28億年首次前出現的疊層石,疊層石是綠藻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最老的存在於35億年(有爭議),沒有爭議的大概是27億年。
  • 地球曾發生過幾次生物大滅絕?答案很明確,人類或同樣難逃厄運
    地球是宇宙中一顆普通中又略帶特殊的星球。說它「普通」,是因為類似的行星有千千萬萬。而說它「特殊」,是因為它孕育出了無數形態各異的生命。據科學家的研究,在地球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曾發生過許多次生物滅絕事件,而這其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範圍最廣的,要數寒武紀之後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 5次生物大滅絕地球經歷了什麼?人類離第6次有多遠?
    地球上現存的生物種類非常多,多到我們無法具體的統計,但是這些生物都只是進化的倖存者,因為在地球的歷史上有更多的生物物種都已經徹底的滅絕了,留下來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地質化石證據來判斷地球歷史上生物的演化過程,因此科學家就通過化石證據在某個時期的變化,例如物種種類的變化、數量的變化,看出了地球上的生物在歷史上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滅絕。並且根據研究以往的滅絕事件,來分析第六次大滅絕是否會發生。很明顯,科學家已經得出了令人擔憂的結論;認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不僅會發生,而且正在進行中。
  • 如果未來地球迎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人類能夠逃過一劫嗎?
    而在地球整個生命的進化演化史上,並不是一帆不風順的,期間還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滅絕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而導致這些生物出現大滅絕的原因就是地球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變,這些巨變有可能是地球自身的環境變化或板塊運動,比如盤古大陸分裂的時候,就引發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這種生物的大量死亡,意味著新一輪生物滅絕已經開始
    曾經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不過,基本上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與地球的自然環境變化有關,或者是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或者是地質運動引起的。這種生物是什麼呢?它們竟然是現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鱟。根據資料顯示,鱟來自於泥盆紀時期,那個時候脊椎動物才剛剛誕生,距離恐龍出現,還有將近2億年的時間。鱟作為「活化石」,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4-5億年的時間,和它同期的三葉蟲早就已經滅絕了,但是鱟卻一路躲過了多次大滅絕,仍然存活在地球之上。
  • 地球歷經了哪5次生物大滅絕?會有第六次嗎?
    隱生宙是指從地球誕生之初到寒武紀之前(約5.5億年前),這個時期內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的少,即便在隱生宙的後期有藻類等生物出現,但是由於化石相對較少,所以也一併劃入了隱生宙。而顯生宙則是指生命多樣性的時期,從寒武紀開始一直到今天。因此,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就是發生在顯生宙這一時期內的。下面,我們來了解地球五次生命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