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俗語有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是在很多時候,沒人能給我們擔任旁觀者,這個時候,就需要多思考、多對比,也許你就能發現這個世界的另一面了。
近年來,外出旅遊已經成為許多人娛樂消遣的活動,帶起了不少旅遊地區的發展。有心理學家提議稱,假如有能力的話,最好是每個月出門旅遊一次,這樣不僅能夠恰當地釋放壓力,同時又能開拓視野,認知和了解更多的事物。
確實,長期在同一個環境下生活,容易被這個圈子束縛,難以邁開步伐,去接受新的事物。換句話而言,雖然人類憑藉著強大的天賦能力和創造力,站在現在食物鏈的巔峰,但是依然無法對大自然了如指掌。大自然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分析,你的世界觀隨時會被顛覆刷新。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後來隨著大自然環境的改變,才形成多細胞生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單細胞生物的體積都是比較微小,有些無法用肉眼觀察。但是這僅僅是一部分而已,有些單細胞生物的體積大到能夠顛覆你的認知。
你是否知道,某些鳥類動物和爬行動物所下的蛋,只要沒有經歷異性受精過程,它就是一個單細胞生物。比如說,雞蛋的單細胞就是內部的蛋黃。
看到這裡時,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笑話,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單細胞生物,生物最大的細胞是女性的卵細胞,而雞蛋可是比卵細胞大了無數倍。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著手。
上面已經提及,單細胞主要是由細胞膜、細胞核等部分組成的。假如你手上拿著一顆雞蛋,輕輕地敲碎蛋殼,你會看見一層很薄的膜,那是蛋黃膜(即細胞膜),接著卵黃上面有一個白色的小圓盤,它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的胚盤。雞蛋裡還會有蛋黃、蛋殼、雞蛋膜等非細胞結構,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護胚盤。
根據此規律,我們可以推斷,除了哺乳動物之外,卵生動物所生下來的蛋,只要沒有經過受精作用,那麼它就是單細胞生物。而不同生物所生的蛋的大小又是不同的,恐龍所誕生的蛋的體積就要比雞蛋大上好幾倍。所以說,單細胞生物的體積真的會超乎世人的想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單細胞生物的體內組成部分比較簡單,但是它們的生命力極其旺盛,現在甚至還能找到從三疊紀時代存活下來的單細胞生物。所以說,一旦地球遭遇末日之災難,人類滅絕後,單細胞生物中的某一生物很有可能會成為地球下一代的主人。
在我們的周圍,很多看似是真理的事物,其實都深藏著另一面,有很多領域是人類至今無法接觸的。因而,多出去走走,多思考問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不同的一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