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大到難以形容

2020-11-27 騰訊網

引言:俗語有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是在很多時候,沒人能給我們擔任旁觀者,這個時候,就需要多思考、多對比,也許你就能發現這個世界的另一面了。

近年來,外出旅遊已經成為許多人娛樂消遣的活動,帶起了不少旅遊地區的發展。有心理學家提議稱,假如有能力的話,最好是每個月出門旅遊一次,這樣不僅能夠恰當地釋放壓力,同時又能開拓視野,認知和了解更多的事物。

確實,長期在同一個環境下生活,容易被這個圈子束縛,難以邁開步伐,去接受新的事物。換句話而言,雖然人類憑藉著強大的天賦能力和創造力,站在現在食物鏈的巔峰,但是依然無法對大自然了如指掌。大自然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分析,你的世界觀隨時會被顛覆刷新。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後來隨著大自然環境的改變,才形成多細胞生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單細胞生物的體積都是比較微小,有些無法用肉眼觀察。但是這僅僅是一部分而已,有些單細胞生物的體積大到能夠顛覆你的認知。

你是否知道,某些鳥類動物和爬行動物所下的蛋,只要沒有經歷異性受精過程,它就是一個單細胞生物。比如說,雞蛋的單細胞就是內部的蛋黃。

看到這裡時,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笑話,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單細胞生物,生物最大的細胞是女性的卵細胞,而雞蛋可是比卵細胞大了無數倍。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著手。

上面已經提及,單細胞主要是由細胞膜、細胞核等部分組成的。假如你手上拿著一顆雞蛋,輕輕地敲碎蛋殼,你會看見一層很薄的膜,那是蛋黃膜(即細胞膜),接著卵黃上面有一個白色的小圓盤,它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的胚盤。雞蛋裡還會有蛋黃、蛋殼、雞蛋膜等非細胞結構,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護胚盤。

根據此規律,我們可以推斷,除了哺乳動物之外,卵生動物所生下來的蛋,只要沒有經過受精作用,那麼它就是單細胞生物。而不同生物所生的蛋的大小又是不同的,恐龍所誕生的蛋的體積就要比雞蛋大上好幾倍。所以說,單細胞生物的體積真的會超乎世人的想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單細胞生物的體內組成部分比較簡單,但是它們的生命力極其旺盛,現在甚至還能找到從三疊紀時代存活下來的單細胞生物。所以說,一旦地球遭遇末日之災難,人類滅絕後,單細胞生物中的某一生物很有可能會成為地球下一代的主人。

在我們的周圍,很多看似是真理的事物,其實都深藏著另一面,有很多領域是人類至今無法接觸的。因而,多出去走走,多思考問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不同的一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很多單細胞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有心理學家提議稱,假如有能力的話,最好是每個月出門旅遊一次,這樣不僅能夠恰當地釋放壓力,同時又能開拓視野,認知和了解更多的事物。確實,長期在同一個環境下生活,容易被這個圈子束縛,難以邁開步伐,去接受新的事物。換句話而言,雖然人類憑藉著強大的天賦能力和創造力,站在現在食物鏈的巔峰,但是依然無法對大自然了如指掌。
  • 誰說單細胞生物很微小?這些單細胞生物大到超乎你的想像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單細胞生物的大小和多細胞生物的大小比起來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這是否代表所有的單細胞生物都非常微小呢?其實不然,自然界中還是存在許多相對較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有些的大小比一個籃球還要大。
  • 人體最大的細胞是卵細胞,那麼世界上最大的單細胞生物是什麼?
    巨型阿米巴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直徑超過10釐米,可能是真正意義上最大的單細胞生物;有些課本中把鴕鳥蛋當作最大的單細胞,實際上鴕鳥蛋只能算不完整的細胞;另外,杉葉蕨藻雖然共用一個巨大的細胞,但是內部存在很多細胞核,本質上也不能算單細胞生物。
  •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 世界上最大的單細胞生物
    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隱藏在珊瑚碎石中,你可以發現各種大小的奇怪小球狀生物,它們被命名為「水手眼球」。
  • 英國科學家用單細胞動物打造生物機器人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在人們的印象中,生物機器人只出現在科幻小說裡。但是也許這將變成現實,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科研人員近日獲得了不菲的科研資金,他們將著手將單細胞動物打造成機器人。  地球上絕大多數物種是單細胞生物。看似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向我們展示著它們無與倫比的能力。有的微生物則可在極端環境中茁壯成長,有的單細胞動物可以存活成千上萬年。此外儘管單細胞動物十分低等,但是許多大細胞動物已經展示其「聰明才智」。
  • 不需要顯微鏡就可以觀察的「巨無霸」單細胞生物
    雖然單細胞大象的幻想破滅了,但是比人大的單細胞生物還是存在的。杉葉蕨藻(Caulerpa taxifolia)可以說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的單細胞生物。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高中課本裡提到過的傘藻,傘藻也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其長度可達2-5釐米,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組成,細胞核位於基部。
  • 從單細胞到生命體:生物發育過程中的基因組「路線圖」
    多細胞生物,小如線蟲,大如藍鯨,智慧如人類,是否都始於單個卵細胞?  「一花一世界」,單個細胞孕育出構成生物體的成百上千萬細胞,繁若星辰。這些細胞只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位置發育,方能和臨近細胞共同發揮它們的功能。
  • 單細胞生物是簡單的代名詞?不!
    不可小覷的單細胞 曾幾何時,單細胞生物獨霸著整個星球。在大約30億年的時間裡,一代代單細胞生物只在彼此之間相互為食、生長和繁殖。它們在原始的水域和陸地上繁衍生息,在地球上的各個生態位上形成複雜而動態的生態系統。大約到了6億年前,有的甚至跨越了邊界,成為了多細胞生物。
  • 初中生物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   1、常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魚類餌料、淨化汙水;有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赤潮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以寄主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 微小無腦的單細胞生物也可以做出複雜「決定」
    當單細胞生物Stentor roeselii表面接觸某些物質時,會迅速收縮擺脫它們。一個多世紀前,美國動物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詹寧斯對一種叫做Stentor roeselii的相對較大、喇叭狀單細胞生物進行試驗,結果顯示,當他在這些單細胞生物周圍釋放一種刺激性胭脂紅粉末時,觀察到單細胞以一種可預見的模式進行反應。
  • 單細胞生物竟具備「高智商」行為!擱置百年的生物學大發現被證實
    曾經,單細胞生命獨霸地球。在大約 30 億年的時間長河裡,一代代單細胞生物只在彼此之間進食、生長和繁殖,在地球上的每個生態位上形成複雜而動態的生態系統。直到大約 6 億年前,一些單細胞生物才跨越了多細胞生物的界限。在今天,單細胞生物是原始和簡單的代名詞。
  • 在過去氧氣濃度高的時候,單細胞生物也會很大嗎?
    提出這個問題的讀者,是受了網上一種錯誤論斷的誤導。有人說氧氣濃度越高,生物體的體型越大,實際上這一說法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是真命題。單細胞生物體型和氧氣濃度關係不大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氧氣濃度為什麼能影響生物體型。現在絕大多數生物都是需養生物,生物需要將氧氣輸送至每一個細胞。隨著生物體型增長,其體積的擴大速度要比表面積的擴大速度快。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單細胞生物概括     概括     單細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     有核的如草履蟲就是典型的有核單細胞生物。有核單細胞生物主要有細胞核、細胞質、還有細胞器。     它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這是動物型單細胞。
  • 科學網—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發現跨越生命的重要門檻或許沒有那麼難
  • 初中生物《單細胞生物》這樣複習,應該沒有問題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一、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眼蟲(含有葉綠體)、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下列哪一種生物不是單細胞生物 ( D )A、草履蟲  B、變形蟲  C、眼蟲  D、潮蟲 3.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一次10億年前的進化節點,成為地球上生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從此,生物有了分化根莖葉、進行光合作用、適應環境等能力,也由此拉開了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一幕。10億年前的一大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但一直到10億年前,這些生物仍舊處於單細胞狀態,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如果放在今天,是人類肉眼不可見的。這些單細胞生物無法分化出更多的功能性組織,不像植物一樣有根莖葉,更不像動物一樣有眼耳鼻舌。
  • 科學家發現人類已知最遠親戚 系一種單細胞生物
    科學家發現人類已知最遠親戚 系一種單細胞生物 2012年04月30日04:07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首次證實:單細胞生物具備「高智商」行為!擱置百年的生物學大發現終於確認
    直到大約 6 億年前,一些單細胞生物才跨越了多細胞生物的界限。在今天,單細胞生物是原始和簡單的代名詞。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些單細胞生物的能力可能遠遠超出它們的遠親人類的想像。哈佛醫學院的系統生物學家通過重複一個多世紀前進行的一項實驗,現在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至少一種名為 Stentor roeselii 的單細胞生物,具有複雜多樣的行為策略。研究人員表示,反覆暴露在相同的刺激下,機體實際上可以就如何應對 「改變主意」,這表明它們有能力做出相對複雜的決策過程。
  • 這些超乎想像的「巨無霸」單細胞生物絕對...
    可是我們看到單細胞生物不需要複雜的組織器官也能夠很好地生存,那麼是否存在「單細胞大象」呢? 生物課本曾告訴我們,細胞通過細胞膜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其體積與表面積之比限制了自身體積的增大。細胞體積的變大會影響其胞內外物質交換的能力,導致胞內得不到充足的養分,產生的廢物也難以及時排出。因而細胞的直徑一般在10-200微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