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四節 學習心理
1、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學習需要(內部需要)+學習期待(外部誘因);
(2)學習動機的功能(例子單選):激活(激起行為)-指向(使學習行為指向設定的目標)-維持(集中注意力,克服無關刺激);
(3)學習動機的分類
一般分類(例子單選)
動力來源:內部學習動機(內在需要);外部學習動機(外部獎勵);
社會意義:高尚的動機 (利他);低級的動機(利己);
目標遠近:遠景性目標(長遠目標);近景性目標(近期目標);
與活動的關係:直接動機(興趣);間接動機(社會意義)。
(4)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例子單選)
認知內驅力(最穩定的):
學生渴望了解(內部);
自我提高內驅力:取得地位(外部);
附屬內驅力:為獲得讚許(外部,兒童早期最突出)。
(5)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相互作用(單選&辨析&材料分析)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倒U型曲線關係,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在複雜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在簡單的任務中,較高的動機水平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6)學習動機理論
強化理論(單選):巴浦洛夫+斯金納 受到強化的行為更容易出現
需要層次理論(單選&材料分析):馬斯洛,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前四種是缺失需要,後三種是成長需要)
成就動機理論(單選):麥克裡蘭、阿特金森 ,趨向成功(50%難度)+避免失敗(難、簡單)
成敗歸因理論(單選&材料分析)可控的只有能力和工作難度,可控的只有努力程度。注意:習得性無助(破罐子破摔)
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成敗經驗(最重要)
(7)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一級簡答)
培養: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激發: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教育名言積累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