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機會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張首晟,他這一生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2021-01-19 中學數學教與學

只求一生的貢獻


12月6日上午消息稱,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在美去世 終年55歲。



    資質聰穎,天才少年    


張首晟於1963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高郵。


上小學時正值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個重工業輕教育的年代。張首晟白天在學校學習各種"紅色"語錄,晚上就鑽進家裡小閣樓看各種國外名著,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

1978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考得上能直接上大學,考不上連高中都沒得讀。


15歲初中畢業的張首晟躍躍欲試,花了一個暑假自學高中課程,直接參加了高考。


「我從小就非常盼望大學生活,雖然我是初中生,但當時的環境下,高中生也不比我擁有更多的知識,所以還是有信心的。」


衝著這種盼望和信心,加上天賦異稟和文學積累,張首晟秒殺了一大波高中生。考入了復旦大學物理系。(祖父張彞也曾就讀於復旦)



在大二時,成績優異的張首晟被公派留學,作為交流學生的他來到了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深造。


張首晟學的是理論物理專業,但他人物理論物理的就業面太窄了。迷茫的他也擔心自己畢業找不到工作。


閒來無事,他去到哥廷根大學附近的一塊墓地,看到裡面埋葬的一些物理學家的墓志銘,竟然是他們生前發現的公式,這深深打動了他。


從那之後,張首晟決定將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物理學研究,像那些物理學家一樣「用一個公式概括自己的一生」。


柏林自由大學學制為5年,但張首晟憑藉著出色的學習成績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只花了3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1983年,張首晟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碩士學位。


    師從名門,獲獎無數    


碩士畢業後,他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錄取,成為了楊振寧先生的學生。


張首晟與楊振寧


本來他想跟隨楊振寧研究高能物理領域。可是楊振寧教授卻認為:


雖然高能物理領域存在不少美妙的數學結構,但缺少實驗的驗證。而凝聚態物理領域雖然有許許多多的實驗,卻缺少數學結構的描繪。


張首晟聽從了楊振寧的建議,決定在凝聚態物理領域鑽研。


就這樣,楊振寧改變了張首晟一生的研究方向。而事實,也驗證楊振寧的建議是具有前瞻性的。


1987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張首晟先後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和聖何塞的IBM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到了1993年,30歲的張首晟受邀去到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任教,擔任副教授。


過了三年,年僅33歲的張首晟成了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成了斯坦福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在美國的大學,終身教授代表被大家認可的高水平學術地位,像斯坦福這種名校的終身教授就更加了不起了。



2006年,張首晟提出拓撲絕緣體理論的材料實現方案,通過持續的研究,他與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預言。



拓撲絕緣體


張首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實驗結果來證實拓撲絕緣體理論的學者,他的理論和實踐將為信息技術帶來革命性發展。


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指找到了電子自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之間的規律,利用這個規律可以使電子以新的姿勢非常有序地「舞蹈」,從而使能量耗散很低。


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憑藉著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一路斬獲一系列的大獎:


2010年的歐洲物理獎(國際著名的物理學獎項,由歐洲物理學會頒發),他是獲得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2012年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國際理論物理學最高獎狄拉克獎;


2013年獲得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


2014年獲得富蘭克林獎委員會授予的富蘭克林物理獎


張首晟領取2012國際理論物理狄拉克獎


可以說是幾乎包攬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利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和富蘭克林獎章。


除了獲得了一大摞大大小小多到數不清的獎項,張首晟還是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



去年年3月份,張首晟還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投資創業,心繫祖國    


僅僅研究物理對於他來說還不夠挑戰性,張首晟還自己創業,做起投資人。


與其他揮金如土的投資人不同,帶有科學家屬性的張首晟,堅持用科學思維做投資,用大數據和科學理論來分析市場。


早在1999年,他就聯合矽谷企業家們共同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他投資的VMware如今市值已經高達440億美元。


2013年,張首晟與斯坦福的學生聯合創立了「丹華資本」,現任丹華資本創始董事長。


雖然入了美國籍,可是張首晟一直心繫祖國。


2009年,張首晟入選「千人計劃」學者,兼任中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此後一直與國內高校研究組進行合作。


他在拓撲絕緣體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的突破進展,也曾與清華、中科院合作。


去年7月21號發現「天使粒子」,也是與國內外華人合作的成果。(包括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康隆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寇煦豐課題組)



天使粒子,即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是一種費米子,它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天使粒子最重要的意義是改變了基礎物理,因為它改變了人們一直認知的正反對立的世界觀。


張首晟還表示,留給人類的宇宙之謎還有很多,下一個目標是發現磁單極(神秘粒子之一)。


在張首晟看來,正是人類尋美而求真這股好奇心驅動著人類不斷去探索宇宙的真相。而在神秘的宇宙面前,自己仍將對研究保持充分的耐心,這也是科學家對待研究應有的態度。


不求生命無盡,只求一生的貢獻,能作為點點滴滴匯入人類文明的長河……


如此優秀的一個人,作為他的老師,楊振寧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曾斷言,「他獲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但可惜的是,我們再也看不到他得獎的那一天了。



 


相關焦點

  • 這是為張首晟將獲諾獎準備的文章,沒想到成了哀悼……
    據科學家饒毅介紹,這篇文章是幾年前為首晟將獲諾獎準備的稿件,我們以為最容易預計的是他的諾獎,絕對沒有預料到成為哀悼……本文經「賽先生」(ID:newsicence)授權發布,原文標題:《聽從內心的張首晟》。
  • 知名物理學家張首晟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中新網3月16日電 他是全球最為知名的華人物理學家之一,因為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他幾乎攬括了物理學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導師楊振寧曾評價「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他也是一位資本創始人,作為科學家VC第一人,他堅持用科學思維做投資,用大數據和科學理論來解讀人類歷史。
  • 張首晟為什麼被楊振寧說是「早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丨京釀館
    家屬在訃告中寫下了他最愛的詩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這首由威廉·布萊克寫下的詩篇,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現美的使命。「剎那是永恆」。儘管去了另一個世界,張首晟留下的成就、聲望也將永恆。▲資料圖。
  • 天才科學家張首晟去世!師從楊振寧 最有望獲諾獎!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進行研究。   去年7月,張首晟及其團隊發現「天使粒子」(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震驚整個物理界。早在2014年就預測張首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力人選,楊振寧也曾表示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 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有望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6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他還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 2006 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 2007 年 「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 之一,他還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我知道的張首晟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抑鬱症,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讓這位世界級的大教授抑鬱而終的呢?首先斷然不是因為丹華基金業績不好而抑鬱而終的。丹華是矽谷活躍程度最TOP的華人基金,也是對前瞻技術下注最多的華人基金,這點很了不起。
  • 著名科學家張首晟突然去世,創投圈集體悼念
    他最喜歡的詩詮釋了他這一生探索美、發現美的使命。這首詩來自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yt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楊振寧稱其獲諾獎是時間問題
    張首晟:反物質將成為最有效的存儲庫。解說:張首晟教授介紹,天使粒子這個名字源於電影《天使與魔鬼》。過去科學家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如今他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就像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 張首晟往事:一沙一世界、剎那成永恆
    翻閱他的一生,你會發現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技。本文共計3238字,閱讀時間6分鐘。他曾經用簡單的公式記錄著物質世界最複雜的真理,如今,他去了另一個平行世界尋求真理。翻閱他的一生,你會發現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技。如今,斯人已逝,惟願安好。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曾是諾獎重要候選人,10月剛回過...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2016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科學會堂聆聽過張首晟做報告,感覺他口才很好,講話語速很快,還挺帥氣,是一位既有才華又有能力的科學家。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頂尖科學家,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離世,年僅55歲。
  • 張首晟的驕傲
    「什麼叫人生,人生到底要留下來什麼……除了留下我們的基因,這些人留下來都是最精華的信息,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都是一種驕傲,這對我非常大的一個震撼,我覺得我要奉獻自己的生命,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一些貢獻。」 2012年,張首晟在臺灣國立大學做演講時對臺下學子說。 那個時候,張首晟很困惑。
  • 名師高徒,楊振寧和張首晟之間的故事
    2010年獲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美國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2014年獲美國富蘭克林獎。他拿遍物理學界大獎,他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諾獎,他的老師楊振寧先生說他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他就是物理學家張首晟。
  • 張首晟幫華為研發5G晶片,成功後卻在美國暴斃,他到底因何而死?
    華為作為一家通訊公司起步,在通訊方面所做的努力那時有目共睹,十年間華為將多數經歷都投身在5G技術的建設,那個時候華為還沒做手機,但是通訊技術已經是全球領先,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高科技人才才有了如今的華為,掌握了5G話語權的華為一舉成為了世界一流的通訊公司,而當時對華為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楊振寧的徒弟張首晟,有了它的幫助華為才可以這麼輕鬆的突破
  • 張首晟為何自殺?
    如此成功的科學家,按理什麼都不缺,為何走向自絕之路?有人認為是抑鬱症使然,那麼抑鬱症的根源是什麼?除了從藥理生理上去分析,我認為還應從他的人生去分析。     張首晟教授人生可謂一帆風順且一騎絕塵,他自學一暑假就以初中生的身份考上復旦大學,一年之後留德,三十二歲成為斯坦福最年輕教授之一,在研究領域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熱門科學家。
  • 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閣樓裡走出的科學家
    2013年,張首晟與他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史丹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接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他同時還擔任丹華資本董事長。  閣樓裡走出的科學家張首晟  泰鬥級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學生張首晟:「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他說真正完美的世界是量子世界
    今天物理學又迎來了一項劃時代的發現——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馬約拉那費米子,他們將它命名為「天使粒子」,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這一發現刊登在今天出版的世界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科學》雜誌上。
  • 張首晟: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虎嗅網
    首晟渴望通過科學研究見證上帝的榮光,他把一種對未知好奇的感染力帶給了全世界。他最喜歡的詩詮釋了他這一生探索美、發現美的使命。這首詩來自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楊振寧曾稱其早晚拿諾貝爾獎
    1980年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留學,1983年獲碩士學位。後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深造,師從於楊振寧,於1987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前往IBM擔任高級研究人員。1993年起任教於史丹福大學,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 楊振寧空降《我是未來》 張首晟講解天使粒子
    原標題:楊振寧空降《我是未來》 張首晟講解天使粒子    原創科技秀《我是未來》臨近尾聲,此前擬邀科學嘉賓中,網友呼聲極高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本周終於將隆重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