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閣樓裡走出的科學家

2020-11-28 和訊

  據斯坦福校友告知,「從9樓還是19樓跳下來的。前一天周五還在和丹華的律所fund組開會。」

  獵雲網今日獲悉,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張首晟被曝於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

  丹華資本在郵件中表示,張教授家人和丹華資本員工都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張首晟家人沒有透露去世原因。丹華資本人士也表示不知情。

  (丹華資本郵件原文)

  鳳凰網科技報導稱,據斯坦福校友告知,「從9樓還是19樓跳下來的。前一天周五還在和丹華的律所fund組開會。」

  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基於他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已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和富蘭克林獎章。

  2009年,張首晟入選「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開始為祖國效力。張首晟是2013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楊振寧的弟子。2017年7月21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裔科學家王康隆、史丹福大學華裔科學家張首晟、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寇煦豐等團隊合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張首晟及其團隊將其命名為「天使粒子」。

  2013年,張首晟與他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史丹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接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他同時還擔任丹華資本董事長。

  閣樓裡走出的科學家張首晟

  泰鬥級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學生張首晟:「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在此之前,張首晟已經在2010年獲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美國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2014年獲美國富蘭克林獎,諾獎也被提名候選人。

  過去的2017年,張首晟團隊又公布出了新的研究進展,發現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Majorana費米子,要知道,為了尋找這一神秘粒子,整個國際物理學界已經花費了80年的時間,天使粒子的發現或將為量子計算帶來革命性影響,從基本科學發現到技術應用的時間進一步縮短。

  1963年,張首晟出生於上海,那是記憶裡的紅色年代,3年後的文革大潮席捲了中國,高考中斷,各類勞動鍛鍊侵佔了課堂,黃浦江邊亦未能倖免,很多知識分子的命運開始跌宕起伏,偶爾讀一本外國書都可能會被認為是走資派,打倒批判。

  張家在靜安區的祖屋有一處閣樓,對於幼年張首晟來說那是一處奇妙之地,是沒被紅色浪潮拍打的自由空間。張首晟在閣樓裡發現了爺爺輩兒的大學畢業文憑,伯父的大學畢業年冊,類似《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等書籍也是不一而足,從康德到黑格爾,從達文西到羅丹,從楊振寧到李政道,從藝術到科學,不一樣的啟蒙教育在閣樓裡點亮。

  白天在教室裡學習各類印著領袖語錄和最高指示的課本,回到家裡,則一頭扎在閣樓閱讀各類怪書,這是張守晟童年記憶裡最幸福的事。十年光陰,上海灘上一批又一批青年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去更廣闊的天地裡自我改造,張首晟則在沉靜緘默的閣樓裡度過青蔥歲月,汲取知識的營養,嚮往大學的生活。

  轉眼到了1976年,閣樓外的世界正在醞釀一場全新變革,未雨綢繆的父親給13歲的張首晟買了一套高中自學教科書,數學物理化學等一應俱全,沒想到就靠這套書他就自學成才了。

  1978年的高考,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第一屆,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每個區僅限10個名額,還要通過預賽後方能獲得高考資格。張首晟不僅順利過關,還如願以償拿到了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了別人眼裡的天才。

  「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人生的成就總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有關。」張首晟回憶說。

  到了復旦,少年大學生張首晟幾乎沒有遲疑地選擇了物理系。只因為「初中時,在很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為中華民族爭了一口氣。大學時選擇理論物理專業,就是衝著他們的榜樣力量。」當然,此時張首晟還不知道,他以後會與楊振寧有一場師生緣分。

  天才的人生總是不同尋常,在復旦的第一學期剛結束,一日,張首晟正在宿舍裡自習,班主任突然上門,告知他將被選派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張首晟成績優異,已被學校列入留德學生的內定人選,經過德語培訓之後,1980年,沒有高中文憑也還沒大學文憑的張首晟就這樣踏上了留學德國的旅程。

  80年代冷戰之下的柏林圍牆還高高聳立著,東邊的柏林大學有一些師生為了自由而翻牆來到西柏林,建立了柏林自由大學,與東柏林的老柏林大學遙相對應,張首晟就在柏林自由大學裡就讀。那一批出國留學的孩子都很刻苦,加上自身的天分,張首晟花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要知道一般人都要花五到七年的時間才能畢業。

  儘管學業有成,但理論物理就業前途較窄,留學期間,年輕的張首晟也一度陷入迷惘,未來要幹什麼?

  1981年的一個暑假,沒有方向的他踏上了當時頗為流行的搭便車之旅,借著免費的順風車環繞了德國一周。一天,張首晟來到哥根廷大學附近的一片墓地,很多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長眠於此,每個人的墓碑上,墓志銘都鐫刻著其生前發現的一道公式。如Heisenberg的墓志銘是Heisenberg測不準原理的公式,馬克斯玻恩是其對波函數概率的一個分析,Otto Hahn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應公式······

  張首晟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個樸素的墓碑,一個簡單而普適的公式,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這些公式與全人類同在。從此之後,我決定要把自己畢生的精力貢獻給物理學研究,特別是理論物理學的研究。」

  從柏林自由大學畢業後,張首晟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錄取,如願以償師從自己的偶像楊振寧。張首晟很興奮地向楊振寧闡述自己的學術構想,出乎意料的是,導師楊振寧並沒有建議他從事統一場論和基本粒子的研究,而是希望他研究凝聚態物理,此時的凝聚態物理還是尚待開發的全新領域,雖然抱有疑問,但他還是聽從了老師的建議。而在今天看來,凝聚態物理在物理學領域中發展得最快,這也體現了楊振寧三十年前的長遠目光,同時,楊振寧帶領張首晟進入了新的科研境界。

  楊振寧曾教導他說:「在最高的境界上,科學跟藝術,科學跟美,主觀、客觀是統一在一起的,F=ma、E=mc?就是描寫大自然的最美麗的詩句。」

  1987年,孤身出國7年後,張首晟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並沒有立刻去申請教職,而是去了IBM做高級研究員,此時他在半導體領域已經頗有建樹,也受到了當時為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主任、美國第12任能源部部長朱棣文的賞識。於是1993年他就到了斯坦福任教,1996年年僅33歲的張首晟被評為了斯坦福終身教授。

  當然,讓張首晟名聲大噪的還是他後來提出的兩項研究成果:拓撲絕緣體理論的材料實現方案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以及最新發現的天使粒子——Majorana費米子。這是些什麼東東外行人並不好理解,我們只需要知道這都是量子計算領域最前沿的材料和量子規律研究。

  張首晟曾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它複雜的原理。「電子在晶片上的運動,就像汽車在集市裡行駛,汽車對碰撞產生熱量,正如電子之間碰撞發熱一樣」;而「拓撲絕緣體」為電子搭建了高速公路,讓他們能夠在一條一條的單行道上運行,從而不會相互碰撞和產生熱量。如果用這類材料製造的電子設備,性能會大幅提高,這有望真正催生和普及應用量子計算機。

  由於張首晟在理論預言和實驗觀測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之後連續收割了一波殊榮。2010年榮獲歐洲物理獎,2011年,榮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2年他先後獲得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奧利弗巴克利獎」和國際理論物理學領域最高獎「狄拉克獎」,2014年獲美國富蘭克林獎,當初的閣樓少年已然成為了業界舉足輕重的華裔理論物理學家。

  然而,人生不止於此,張首晟還有另一重身份是矽谷知名的風險投資家。史丹福大學有著悠久的創業傳統,張首晟也深受學校濃厚創業氛圍的影響。他在史丹福大學任創業導師,幫助多位學生創辦公司,並作為天使投資人,成功的投資了VMware。VMware的創始人Mendel  Rosenblum是斯坦福計算機系的副教授,和張首晟是同事兼鄰居。5年後,VMWare被EMC收購,後來又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超過500億美元,這筆投資給張首晟帶來了上百倍的回報。

  有了成功的投資經驗,張首晟發現從史丹福大學出來的創業公司,成功率比一般的創業公司高很多。他不禁想到:「何不系統地來做投資,專注於從史丹福大學出來的創業公司呢?」

  於是幾經思考,2013年9月,張首晟創立了丹華資本,如今擁有數億美元的基金規模,更多專注在斯坦福和矽谷這個圈子裡,投資方向涉及大數據、企業智能、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機器人、移動網際網路、金融技術、生物技術等多個高增長的新興領域,享譽矽谷。「丹」意為斯坦福,而華則取自中華,表達了自己立足斯坦福創新科技研究和投資之外,還有報效祖國的心願,搭建中美之間高新技術研究和產業聯動的橋梁。

  此外,用科學的眼光搞投資也成為張首晟和丹華資本的一大優勢,他們走在科研領域的最前沿,看到的科學潛力是別的投資家所看不到的,這種本領卻恰恰是當下社會最需要的。

  張首晟喜歡用第一性原理做風投:簡單(simplicity),普適(universality),許多躊躇滿志的ceo對他侃侃而談自己的項目如何厲害時,調查報告顯示份額可以有多大時,張首晟往往會提出怪要求——請關掉ppt,走到黑板前,不要背第三方調研的數據,而是憑藉自己對項目、行業、產業的清晰的理解和認識,估算出市場等關鍵數據的數量級,展示自己的邏輯。

  「這其實有點像我們做物理研究,更習慣於在黑板前,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角度得到自己的答案。」張首晟說,如果這位經受考驗的CEO可以做到,那將非常加分,跨界的視野看世界,科研和教育同樣有幫助,據說,他也用類似的辦法選自己的學生。

  從高冷的科學精神到充滿金錢與欲望的風險投資,這個事聽上去還是風牛馬不相及,但是對於張首晟來說,無非是要證明一個公式:成功的斯坦福創業公司=優秀團隊+創新性技術或商業模式+廣闊市場。他認為「大道至簡」是真理的共通點,用科學的理念來帶動投資也是一項歷史使命,跟科學家的身份並不矛盾。

  「如果將整個人類知識看成一棵大樹,那它現在是在非常豐茂地成長,這是非常可喜可敬的;但是它有一個缺點,枝與枝之間距離會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想在某個領域有作建樹,成為一個專家,須非常專注於該領域,這樣確實對整個大樹的豐茂有益處,但就不能看出枝和枝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尋根。如果你一直用尋根的辦法思考問題,並在任何表面現象中進行思考和抽象,這對你做任何事都很有幫助。」

  在張首晟的眼裡,真正完美的世界是一個量子的世界,即量子的一個粒子可以百分之百平行去做兩件事情。

  「量子的世界是平行的,我想人生也可以達到這種境界,那就是你在同時做時所創造的價值比做每一件事都來得高,並且可以把每件事做得更好。」

  他說,未來年輕人的機會將更多出現在融合領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獵雲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唐明梅 )

相關焦點

  • 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
    知名華裔科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新京報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知名華裔科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張首晟家屬12月6日發布訃告稱,他生前曾被抑鬱症所困。張首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師從於物理學家楊振寧。楊振寧曾表示,愛徒張首晟「遲早要拿諾貝爾獎」。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
    【環球網快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另據《文匯報》6日消息,根據他的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得知,他一直在和抑鬱症作鬥爭。斯坦福校方周一就請了公關專家來處理此事了。當地警方認為是自殺,已經結案。
  •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驟然辭世 終年55歲
    來源 | 新浪探索(ID:sinascience)12月6日上午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曾是諾獎重要候選人,10月剛回過...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2016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科學會堂聆聽過張首晟做報告,感覺他口才很好,講話語速很快,還挺帥氣,是一位既有才華又有能力的科學家。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頂尖科學家,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離世,年僅55歲。
  • 著名科學家張首晟突然去世,創投圈集體悼念
    文 | 楊倩  編輯 | 馬吉英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12月6日消息,著名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於12月1日去世,年僅55歲。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 消息稱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Bianews 12月6日上午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張首晟的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
  • 物理學家張首晟因抑鬱症意外去世,曾發現天使粒子 | 獨家視頻
    來源:第一財經12月6日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80年代時,張首晟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 天才科學家張首晟去世!師從楊振寧 最有望獲諾獎!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12月6日消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日去世,享年55歲。
  • 張首晟去世後,楊振寧首度發聲憶愛徒
    楊振寧憶愛徒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意外去世。作為張首晟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博士時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9日致信光明日報,回顧張首晟的科研歷程和卓越成就,表達對愛徒的無限懷念和哀悼。
  • 最有機會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張首晟,他這一生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只求一生的貢獻12月6日上午消息稱,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在美去世 終年55歲。張首晟白天在學校學習各種"紅色"語錄,晚上就鑽進家裡小閣樓看各種國外名著,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1978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考得上能直接上大學,考不上連高中都沒得讀。15歲初中畢業的張首晟躍躍欲試,花了一個暑假自學高中課程,直接參加了高考。
  • 55歲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驟然離世:師從楊振寧,曾是諾獎熱門人選
    知名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於斯坦福當地時間 12 月 1 日去世,年僅 55 歲。
  • 中國天才張首晟在美身亡,曾和孟晚舟共進晚餐
    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華為曾與其互動頻繁,去年早些時候,張首晟還笑稱,自己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張首晟於1963年出生於上海,是名副其實的天才。15歲,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
  •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出生於上海,15歲考入復旦大學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曾被楊振寧評價「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上觀新聞客戶端消息,在沙粒中看到世界,在野花中看到天堂,把無限放在手掌中,在一小時內獲得永恆。這是張首晟最喜歡的一首詩。
  • 張首晟往事:一沙一世界、剎那成永恆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日,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去世,享年55歲。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畫上句號。有消息稱,這位曾經閃耀世界的物理學家從9樓或是19樓一躍而下,而就在前一天,他還在和丹華資本的律所FUND組開會。據其家人表示,他曾身患抑鬱症,並抗爭多年。
  • 張首晟的研究公式裡只有「天使」 ,所以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魔鬼
    12 月 1 日去世。   張首晟祖籍江蘇,生於上海,15 歲通過自學考進復旦大學物理系,之後到德國、美國深造。   1995 年,年僅 32 歲的張首晟被史丹福大學聘任,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2013 年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 張首晟的驕傲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張首晟在獲知該消息後,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悼念。世事無常,九個月後,這位年僅55歲的華人科學天才也意外離世。  在哥根廷這個小鎮裡,格林童話記錄了「井旁的牧鵝姑娘」,亨利希·海涅從這裡出發,寫成膾炙人口的《哈茨山遊記》,而這個小鎮,對張首晟來說,似乎也同樣重要,他思考他的人生。
  • 名師高徒,楊振寧和張首晟之間的故事
    他拿遍物理學界大獎,他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諾獎,他的老師楊振寧先生說他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他就是物理學家張首晟。2018年12月1日張首晟在史丹福大學自殺,此前一直與抑鬱症抗爭,終年55歲。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首晟和他的老師楊振寧之間的故事。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是首位獲得諾獎的華人。
  • 張首晟的資本往事
    北京時間12月7日,丹華資本發出內部公開信稱,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在楊振寧的眼中,已經拿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諸多獎項的張首晟,距離衝擊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是時間問題。
  • 張首晟辭世 楊振寧評價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原標題: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辭世,他的團隊發現「天使粒子」,楊振寧評價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來源/復旦大學12月6日上午來自美國的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出生於上海的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去世
  • 細思極恐中國天才教授張首晟在美身亡,曾和孟晚舟共進晚餐
    楊振寧學生張首晟與孟晚舟吃飯後,在美國身亡,美方稱其抑鬱症。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去年早些時候,張首晟還笑稱,自己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