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驟然辭世 終年55歲

2021-01-21 環球科學

來源 | 新浪探索(ID:sinascience)


12月6日上午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張首晟的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2007年,他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張同時也是丹華資本創始人,丹華資本在郵件中表示,張首晟教授於2018年的12月1日驟然辭世。丹華資本目前仍在持續正常運營。


丹華資本郵件

 

丹華資本表示,張教授家人和丹華資本員工都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張首晟家人沒有透露去世原因。丹華的人也表示不知情。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學位,1987-1989年任美國Santa Barbara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89-1993年任IBM阿爾瑪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1993年受聘於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主要研究領域凝聚態物理,其中重點是拓撲絕緣體,在高溫超導、量子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強關聯電子系統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大量國際一流的原始創新成果。

因其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的開創性研究,2010年獲歐洲物理獎(Europhysics Prize),2012 年獲美國物理學會Oliver Buckley獎,2012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Dirac Medaland Prize), 2013年獲物理前沿獎(Physics Frontier Prize),與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一起登臺領獎。2014年榮獲富蘭克林獎(Benjamin Franklin Medal)。

張首晟天使投資的史丹福大學初創公司VMWare是雲計算產業的領軍公司,曾市值高達480億美元。多年來,張首晟教授努力推進中美兩國的科技交流。2013年他創辦了丹華資本,重點投資源於史丹福大學與矽谷的創新公司,投資方向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增強/虛擬實境、基因醫療等行業。

華裔教授張首晟領導團隊提出「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新理論研究,被納入《科學》雜誌2007重大科學發現之一。

今年1月份,新浪科技曾專訪張首晟教授,全文如下: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學大家》

  

專訪 | 張首晟 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

「國內近些年在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些科學家也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還需要更多從0到1這樣一個原創的過程。」 1月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在獲得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之後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說。

  

作為凝聚態理論物理領域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張首晟多年來積極參與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他積極參與和中國科研院所的合作,直接促成中國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以及新近的外爾半金屬等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相關科研領域和國際前沿研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與中國合作:發揮橋梁作用達到雙贏

  

中國近年來非常重視海外人才的引進,大批學者通過「千人計劃」等人才項目建立了與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或歸國擁有國內高校的教授身份。2009年,張首晟入選 「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在楊振寧先生創辦的高等研究院工作。「中國對科學越來越重視, GDP相當大的比重都投入到科學領域,科學家也越來越被尊重,而且中國的教育根基非常好。」 在清華做研究時,張首晟遇到了很多理論物理基礎研究紮實的學生,這讓他非常欣喜,「我希望自己能把橋梁作用發揮好,培養出更多人才,為中國科學進一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多年與國內的合作十分成功,在清華工作期間,張首晟理論預言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方案, 與薛其坤等合作,首次在實驗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另外,張首晟通過與中科院物理所合作,認證Bi2Se3,Bi2Te3,Sb2Te3摻入3d磁性元素是實現磁性拓撲絕緣體的最佳方案,並通過理論計算確認這是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理想材料。

  

張首晟團隊正在做拓撲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究,「國際上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是量子計算糾錯,希望利用拓撲量子計算原理後,每一個量子比特都不會犯錯,能夠獨自運行。如果實現的話,量子計算將帶來革命性突破,未來也將致力於與中國科研機構合作改變量子計算的拓展局限性。目前已在史丹福大學成立了拓撲量子物理中心,未來希望能在國內合作建立實驗中心,讓科學理論設想能夠得到先進儀器的驗證。」

  

據張首晟介紹,如果實驗中心建成的話,實驗設計部分將在史丹福大學完成,實驗驗證部分會在國內進行,最終的成果共享,實現共贏。

  

開啟新方向:人工智慧預言新材料

  

人類每一個重大的歷史時期都會用材料來命名,比如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等,說明材料對人類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但以往的材料都是在偶然機會下才發現的,而像拓撲絕緣體材料確實在理論上預言的。張首晟團隊目前正在研究一個非常新的方向:利用人工智慧來預言新材料,包括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甚至是一些小分子藥物材料,希望能給精準醫療帶來長足的發展,從而實現對人類疾病的精準治療和有效預警。張首晟稱目前這些研究正在史丹福大學開展,以後會考慮與國內合作。

  

身兼多職:風險投資人

  

除了理論物理學家,張首晟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風險投資人。

  

張首晟介紹說,之前在史丹福大學有過投資成功的經驗,加上被中國的「雙創」計劃所吸引,2013年9月,張首晟與自己的學生谷安佳一起,創立了丹華資本。「丹」取之於斯坦福Stanford,「華」取之於中華,丹華的理念是把科學前沿和投資聯繫起來,搭建中國與美國交流的橋梁。丹華目前很多投資都投在了前沿科技例如人工智慧方向。

回顧起自己的人生經歷,張首晟覺得自己非常幸運。15歲跳級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大二時被國家選派到德國留學,經過多年努力如願以償成為了楊振寧先生的弟子。張首晟說,對於國家授予他這個獎,他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莊嚴的國徽獎章激勵著他為中美科技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在採訪結束時,張首晟笑稱,自己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他要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中國的科技發展。(郭禕 趙河雨)


 

採訪實錄:

  

問:為什麼會頒給您國際科學技術合作這個獎?

  

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的發現,使得中國科學工作者做的工作走到了全世界的前沿。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我們要有戰略性眼光,在偌大的科研領域中怎麼去找到好的課題,這就需要一個很好眼光。我現在對中國也非常關注,一是「千人計劃」之後,像我這樣的科學家能把前沿的科學和研究課題帶到中國,二是我教的學生也開始來到中國做「青年千人計劃」,他們可以紮根在中國做科學研究,因此我覺得中國的科學研究會繼續推進,會走向國際的前沿。

  

問:您怎麼看待中國和國外在量子計算研究方面的差距,您後續和中國有哪些合作計劃?

  

答:國內近些年在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些科學家也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還需要更多從0到1這樣一個原創的過程。我覺的傳統的量子計算機的規劃必然會受到一個拓展性的局限,在量子計算機研究過程中,一個量子比特,就需要十到二十個糾錯量子比特來為這個量子比特服務,這樣必然會導致其不可拓展。

  

2017年7月份,我們宣布發現了「天使粒子」,會給整個量子計算帶來一個0到1的創新,這項發現對量子計算機會有很大的推動。我們和其他科學家合作,已經在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比較好的成就,我也希望以後能和國內的科學家合作,能夠把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我未來和中國的合作方向就是致力於改變量子計算的可拓展性局限性,希望利用拓撲量子計算原理之後,一個量子比特就不會犯錯,能夠獨自運行。這樣就可以給量子計算帶來革命性突破。我最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成立的拓撲量子物理中心,我們也希望能夠和中國的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實驗中心,這樣我們一些想法就可以在中國嘗試。

  

問:現在國內對量子計算、量子通信挺重視的,像阿里很多企業開始成立量子通信研究實驗室,您對此怎麼看?

  

答:總的來說,量子計算是一個比較基礎性的研究,但是谷歌、微軟、IBM都在做,所以說量子研究確實是一個戰略制高點。中國目前有很多優秀的學生,現在國內在科學儀器上也做了很大投入,作為理論科學家,我需要很多科研儀器的配合來驗證設想,使得我們的一些設想能夠很快通過實驗驗證。最近我們提出用「天使粒子」來做量子計算的一些設想,已經取得一些決定性的成果。

 

問:除了量子計算之外,還有其他方向的合作嗎?

  

答:我們最近做個一個非常新的方向,就是利用人工智慧來預言新的材料,拓撲絕緣體這個材料的發現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過去材料的發現往往是在實驗室裡面偶然發現的,但是拓撲絕緣體材料是我們在理論上預言的。人類每一個重大的歷史時期都是用材料來命名的,比如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 矽片時代, 材料對人類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過去的材料都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才發現的。

  

但拓撲絕緣體的發現改變了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利用理論來指導,去發現對人類有用的材料。接下來我們想更進一步,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辦法,來預言新的材料,一旦做成的話,這樣我們不但可以做一些無機材料,還可以預言一些有機材料,甚至一些小分子藥物材料,用它來做精準醫療。目前這些是在史丹福大學開展的,以後我會考慮和中國合作開展,我覺得國家頒發給我這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代表著中國走向國際化,我想把橋梁工作做好,更好地為中國服務。

  

問:您感覺中國對科學重視的氛圍怎麼樣?

  

答:我在史丹福大學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中國名校,2009年我來清華大學做特聘教授??時,遇到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整個科研工作中,理論物理是非常需要功底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教育根基非常好的。現在中國對科學越來越重視,一方面是GDP的相當大的比重都投入到科學領域了,二是現在國家非常尊重科學家,現在是中國最關注科學的時刻,所以我也感覺到責任重大,希望自己能把橋梁作用發揮好,尤其中國目前最需要的部分:在那麼多可以選擇的科研方向中,到底選擇哪一個能夠帶來重大突破, 給人類創造新的知識,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問:您現在成立了丹華資本是基於哪方面的考慮?

  

答:我成立了丹華也是為了配合國家的「雙創」計劃,國家的「雙創」最需要的就是產學研,丹華的理念就是產學研構成三角形,一是把科學前沿和投資聯繫起來,二是搭建中國和美國橋梁,2009年為了響應「千人計劃」我回到了中國,把前沿的研究方向帶到中國。要做前沿科技的創新,並早日把前沿科技的創新轉化為造福人類的產品,這樣我就需要產學研三者結合,史丹福大學在這方面做的很成功,我在史丹福大學做教授的時候就投資過。丹華目前很多投資都投在了前沿科技。

  

問:目前您實驗室正在做哪方面研究?您覺得國際上最前沿的研究時什麼?

  

答:我覺得目前國際上最前沿的是量子計算糾錯。我現在正在做拓撲量子計算,近期可能會有一些成果發布。

相關焦點

  • 55歲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驟然離世:師從楊振寧,曾是諾獎熱門人選
    知名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於斯坦福當地時間 12 月 1 日去世,年僅 55 歲。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
    【環球網快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另據《文匯報》6日消息,根據他的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得知,他一直在和抑鬱症作鬥爭。斯坦福校方周一就請了公關專家來處理此事了。當地警方認為是自殺,已經結案。
  • 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閣樓裡走出的科學家
    獵雲網今日獲悉,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張首晟被曝於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  丹華資本在郵件中表示,張教授家人和丹華資本員工都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張首晟家人沒有透露去世原因。丹華資本人士也表示不知情。
  • 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
    知名華裔科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新京報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知名華裔科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張首晟家屬12月6日發布訃告稱,他生前曾被抑鬱症所困。張首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師從於物理學家楊振寧。楊振寧曾表示,愛徒張首晟「遲早要拿諾貝爾獎」。
  • 消息稱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Bianews 12月6日上午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張首晟的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是中國著名神童
    12月1日,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去世。據其家人稱張首晟是因為抑鬱症導致跳樓自殺。對於世界來說,這位物理學家的死亡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死亡。據了解,張首晟曾經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神童。張首晟在15歲的時候就跳過了高中,直接考上了復旦大學,32歲就成為斯坦福終身教授,2013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最大成就,就是物理界歷經80年發展,最後到了張首晟手裡才真正出現並且命名的天使粒子。包攬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的獎項。雖然張首晟加入了美國國籍,但是張首晟一直致力於中美兩國的科技交流。在今年美圖公司發文宣布張首晟成為美圖的獨立董事,幫助美圖像「AI+區塊鏈」方向發展。
  •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楊振寧曾稱其早晚拿諾貝爾獎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官方微博12月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據透露,張首晟生前患有抑鬱症。張首晟(Shou-Cheng Zhang),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
  • 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的張首晟驟然離世 今年才加入美圖、聯想...
    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的張首晟驟然離世》聽從楊振寧建議 從事凝聚態研究1983年,張首晟獲得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士學位,4年後,又順利拿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學位。1993年,張首晟受聘於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張首晟不僅僅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同時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張首晟辭世 楊振寧評價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原標題: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辭世,他的團隊發現「天使粒子」,楊振寧評價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來源/復旦大學12月6日上午來自美國的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出生於上海的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自殺 樂尋天使粒子 苦於憂鬱人生
    2017年,張首晟在接受專訪時談笑風生。(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記者 李榮攝)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知名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於12月1日去世,年僅55歲。
  • 科學家張首晟驟然離世:曾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
    12月6日上午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驟然離世,終年55歲。
  • 著名科學家張首晟突然去世,創投圈集體悼念
    文 | 楊倩  編輯 | 馬吉英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12月6日消息,著名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於12月1日去世,年僅55歲。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 中國天才張首晟在美身亡,曾和孟晚舟共進晚餐
    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華為曾與其互動頻繁,去年早些時候,張首晟還笑稱,自己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張首晟於1963年出生於上海,是名副其實的天才。15歲,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
  • 細思極恐中國天才教授張首晟在美身亡,曾和孟晚舟共進晚餐
    楊振寧學生張首晟與孟晚舟吃飯後,在美國身亡,美方稱其抑鬱症。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去年早些時候,張首晟還笑稱,自己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
  • 曝張首晟12月1日跳樓自殺,前一晚與孟晚舟共同參加晚宴
    今天兩件大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被扣留,張首晟跳樓自殺。這兩件事都是12月1日發生的,然而都在今天才被曝光。細思極恐……張首晟於12月1日驟然辭世,年僅55歲。一切都太突然了。12月6日上午9 : 55,丹華資本在發給丹華資本有限合伙人的郵件中稱,「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通知您,我們的摯友及創始合伙人張首晟教授於2018年12月1日驟然辭世。」就在5天前,他還在美洲工程師學會上發表了公開演講,根據時間推算,他在演講後就溘然長逝了,但具體死因尚不清楚。
  • 張首晟: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虎嗅網
    張首晟於12月1日驟然辭世,年僅55歲。一切都太突然了。12月6日上午9 : 55,丹華資本在發給丹華資本有限合伙人的郵件中表示,「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通知您,我們的摯友及創始合伙人張首晟教授於2018年12月1日驟然辭世。」
  • 55歲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曾是諾獎重要候選人,10月剛回過...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2016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科學會堂聆聽過張首晟做報告,感覺他口才很好,講話語速很快,還挺帥氣,是一位既有才華又有能力的科學家。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頂尖科學家,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離世,年僅55歲。
  •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出生於上海,15歲考入復旦大學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曾被楊振寧評價「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上觀新聞客戶端消息,在沙粒中看到世界,在野花中看到天堂,把無限放在手掌中,在一小時內獲得永恆。這是張首晟最喜歡的一首詩。
  • 雙語故事:稀有象龜辭世終年100歲(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雙語故事:稀有象龜辭世終年100歲(圖) 2012-06-28 10:00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 物理學家張首晟因抑鬱症意外去世,曾發現天使粒子 | 獨家視頻
    來源:第一財經12月6日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80年代時,張首晟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