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的驕傲

2021-01-09 虎嗅APP


「巨星隕落,普天共傷,黑洞輻射,宇宙奇觀,尋美求真,日月同輝,文章千秋,一氣呵成,同臺領獎,我生至幸,斯人已去,英魂長存!」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張首晟在獲知該消息後,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悼念。世事無常,九個月後,這位年僅55歲的華人科學天才也意外離世。

 


張首晟是知名科學家楊振寧的弟子,曾獲得2015年富蘭克林物理學獎章,以表彰他在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富蘭克林獎章是美國富蘭克林學會的最高榮譽獎,以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姓氏命名,霍金也曾在1981年被授予該獎章,該獎章的獲得者還包括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楊振寧等人。

 

在張首晟看來,霍金最大的貢獻是用黑洞熵公式統一了宇宙三個基本常數:牛頓萬有引力的G,量子力學的普朗克常數h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光速c。張首晟自己同樣對物理學貢獻頗多,除了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天使粒子的研究令其在全球科學家享有盛名。


2017年,張首晟和團隊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再次引發全球關注。


「我們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那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張首晟把這一新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稱為天使粒子。


或許,只有天使、沒有魔鬼,這是科學天才張首晟內心真正所嚮往的世界。但擁有物理學家、投資人、區塊鏈布道者等多個身份的張首晟,身處中美合作競爭敏感地帶,低估了利益的阻力、資本的風險和社會人性的複雜,最終因抑鬱症黯然離世。


但無論如何,周圍的指責、區塊鏈神話的破滅、黯然離世的結局,都無法抹去科學天才張首晟的驕傲。


在老師楊振寧眼中,憑藉張首晟在物理學上的天賦和貢獻,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非功利的人生

 

他們都長眠於此。數學家高斯,放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奧託·哈恩,提出23個問題的數學家希爾伯特……

 

年僅18歲的張首晟看著墓碑,大多上面都刻了一個簡單公式,公式涵蓋了他們一生對科學的貢獻和關於科學的精華思想。

 

在萊納河西岸的城市公墓,鮮花和水池之旁,這些偉大的靈魂伴著東岸教堂的鐘聲靜靜地沉睡。

 

在哥根廷這個小鎮裡,格林童話記錄了「井旁的牧鵝姑娘」,亨利希·海涅從這裡出發,寫成膾炙人口的《哈茨山遊記》,而這個小鎮,對張首晟來說,似乎也同樣重要,他思考他的人生。

 

「什麼叫人生,人生到底要留下來什麼……除了留下我們的基因,這些人留下來都是最精華的信息,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都是一種驕傲,這對我非常大的一個震撼,我覺得我要奉獻自己的生命,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一些貢獻。」

 

2012年,張首晟在臺灣國立大學做演講時對臺下學子說。

 

那個時候,張首晟很困惑。作為當年「千人計劃」被派出去的留學生,畢業後是要回到國內工作的,張首晟學的是理論物理,在國內有所建樹的機會很少。朋友們都紛紛建議他學一些有用而務實的學科,比如工程方面的,一是比較有用,二是在國內就業的機會也多。

 

對他們來說,都會選擇面對現實。「一個中國人在那裡,什麼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變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一位海歸出身的投資界大腕曾如此點評自己在人生關鍵的節點的選擇,他放棄了自己成為一個偉大數學家的夢想,去了華爾街。

 

張首晟的選擇是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繼續在物理學的路上前行。接受《復旦人》採訪時,當時的張首晟看來,物理學的最高目標是將愛因斯坦揭示的宇宙四大力統一起來,楊振寧先生在這方面頗有建樹,因此,師從楊振寧成為他的目標。

 

從柏林自由大學畢業後,張首晟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錄取,如願成為楊振寧先生的弟子。但楊振寧並不支持他從事統一場論或基本粒子物理研究,而是向他推薦了凝聚態物理,楊振寧先生本人的研究方向也並不在此,老師的建議讓張首晟大惑不解。

 

多年以後,張首晟才明白了楊振寧當初的用心,一般來說老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研究領域,楊振寧先生卻建議張首晟從事其他領域的研究。而今天凝聚態物理在物理學領域中發展得最快,這讓人不得不佩服楊振寧三十年前精準的眼光。


閣樓的起步

 

張首晟的3歲到13歲,是中國的文革十年,積著厚厚的灰的閣樓,成為他的藏寶閣。年幼的張首晟是個內向的小孩,白天在教室裡學習各類印著領袖語錄和最高指示的課本,回到家裡,則一頭扎在閣樓上,看各種各樣的怪書,《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

 

對張首晟來說,對他完成啟蒙的,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和哲學。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喜歡讀書的孩子反而會被輕視,這完全是一種邏輯的顛倒,而張首晟對讀書的渴求完全來自於內心的驅動。「我現在回顧我的一生,我覺得當時這個時代其實對我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我有著極強的自學能力,我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在不同的學科在交叉裡面能夠很快的在運作。」他如此說。

 

1976年,父親給張首晟買了一套自學叢書,其中包括數學、物理等科目。第二年,高考正式恢復。

 

當時初三在讀的張首晟而言,高考的恢復跟他的關係不大。那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每個區僅限10個名額,參加高考的初中畢業生需要參加預賽,通過後方能獲得高考資格。

 

但是,一旦落榜,張首晟連上高中的資格都沒有了。這一次冒險也完全改寫了他的命運:「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人生的成就總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有關。」他曾對媒體如此說。

 

1978年9月,復旦大學物理系迎來了一個少年大學生。「初中時,在很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大學時選擇理論物理專業,就是衝著他們的榜樣力量。」張首晟如是說。走進物理系,距離偶像又近了一步,不過當年的他或許沒有想到,自己和楊振寧的緣分遠不止如此。

 

大一第二學期,一日,張首晟正在宿舍裡,班主任突然上門,告知他將被選派前往德國柏林大學繼續學習。張首晟對德國最初的印象,來自閣樓上閱讀的書籍,知道它是康德、黑格爾的祖國。學了物理以後,發現教科書上重要的物理公式很多都是德國物理學家的貢獻,去德國留學對他來說像做夢一樣。

 

柏林大學的學制為五年,不少人甚至花了七年才能畢業,但憑藉著強大的自學能力和超人的勤奮,年輕的張首晟花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學習之餘,他花了一些時間深入了解德國乃至歐洲的人文歷史。

 

1987年,張首晟獲得美國大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在IBM研究中心做高級研究員,此時他在半導體物理領域已經頗有建樹,深受前美國能源部長朱隸文先生的賞識。1993年,張首晟被史丹福大學聘為物理系教授,1996年被評為終身教授,當時他年僅33歲,是史丹福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


拓撲絕緣體的轟動

 

「誰知道什麼是拓撲絕緣體?」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謝耳朵代課那一幕,他以一貫驕傲的神情問臺下的同學:在謝耳朵看來,作為理論物理學最精深的課題之一的拓撲絕緣體,是很能彰顯其水平的。

 

在百度搜索欄裡輸入「張首晟」三個字,會有諸如此類的關聯詞,「神童」「諾獎」「科學家」,這些褒義的中性詞標題文章之外,也會有一些好玩的——如「真是不得不感慨,張首晟實在太帥了」這樣標題的文章。

 

網絡是現實生活的映射。「他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家,不呆板,也不木訥,看上去像是個明星;他非常能言善辯;也很有鼓動性。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如此評價這位認識多年的老朋友。

 

張首晟,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他已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等。

 

「張首晟在凝固態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有兩個,一個是拓撲絕緣體,一個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丁洪如此評價張首晟在物理學方面的貢獻。「它的一個特點是理論引導實驗之前,也有一些物理學家在做,但真正的理論引導實驗,是張和他的團隊是最先開始做的,先從兩維的拓撲絕緣體開始,再到三維。」

 

拓撲絕緣體是這幾年凝聚態物理學興起的熱點領域,其中涉及許多重要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機制,同時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具有奇異量子特性的新物質狀態,它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金屬」和「絕緣體」,它是一種內部絕緣、界面允許電荷移動的材料。

 

「總的來講,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電子運動規律。電子運動本來是雜亂無章的,但現在我們能讓電子的運動就像高速路上的汽車一樣,分成不同的車道,各行其道,互不幹擾。簡單的說,就是使得電子的運動更有效率,而且不會消耗很多的能量。」關於「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張首晟曾如此對《科學大眾》雜誌如此介紹。

 

「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能在短短的幾年內產生,且能有社會效應,也是比較難得。可以對比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為他們發現了石墨烯材料。同是諾獎,相比之下,我個人覺得就是拓撲絕緣體,就是在理論上面的深度和廣度比石墨烯是要強很多。」丁洪如此評價。

 

正如丁洪所說,拓撲絕緣體確實比較接地氣。因此美國的編劇把這一發現寫進其劇本中。

 

而拓撲絕緣體有可能將信息社會帶到更高層次,甚至會帶來一場產業革命。「基礎物理與霍金研究的宇宙深處的奧秘一樣,跟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我們的科學靈感有可能在今後五至十年內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那將是對科學家最高的獎勵。」張首晟對《創業邦》雜誌說。

 

2017年,張首晟再次引發全球關注,根據他及其團隊的介紹,其已證明在時空中傳播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這一重大發現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引力波從提出猜想到最終被發現歷經一百年,而Majorana費米子從1937年被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Majorana提出猜測到今日也已整整過去八十年。

 

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發現為持續了整整80年對這一神秘粒子的搜索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類比Dan Brown描述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小說《天使與魔鬼》,張首晟提出這一新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應該稱為天使粒子:我們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那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多面人生

 

斯坦福有著濃厚的創業氛圍。


張首晟是史丹福大學的創業導師,他本人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他成功的投資了VMware。VMware的創始人Mendel Rosenblum 是斯坦福計算機系的副教授,他和妻子Diane Green共同創辦了這家業界領先的虛擬化軟體公司。這筆投資給張首晟帶來了上百倍的回報。

 

有了成功的投資經驗的張首晟,他發現從史丹福大學出來的創業公司,成功率比一般的創業公司高很多。他琢磨:「何不系統地來做投資,專注於從史丹福大學出來的創業公司?」

 

2013年9月,張首晟和史丹福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谷安家在矽谷聯合成立丹華資本。丹華資本的「丹」取自斯坦福,「華」取自中華,意在以斯坦福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科技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醫療健康、企業級應用、區塊鏈等領域,投資階段主要為早期以以及成長期的公司,目前管理超過6億美元規模的兩支美元基金和一支人民幣基金。

 

創投界很多風雲人物都是學物理出身,比如俄羅斯億萬富翁Yuri Milner,他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理論物理系,後成立風險投資公司DST,成功投資了Facebook、小米、京東等公司。同樣學物理出身的Elon Musk說,他用物理學的思維來解決所有問題,物理教會人們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簡單的類比來推理和思考。

 

有些人認為科學家做投資可以跨行業,也有人認為科學家不靠科學發明發財使人惋惜。這些對張首晟的人生來說,僅此而已。他本來就不是那種把自己把在書齋中的人。1999年,張首晟聯合矽谷企業家們共同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並在他家後院開了首次會議。現在華源已成為矽谷最大的華人科技創業社團,會員多為中美之間的技術領導者、投資者和企業家。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在成立的5年中,丹華共投出147筆資金,其中18個為領投,每筆投資的金額在幾百萬到兩三千萬美元不等,其中不乏跨境電商平臺Wish等多家「獨角獸「公司,並成功退出項目5個。

 

張首晟認為創新最可能蘊藏在大學裡。創立丹華資本以來,張首晟多次表示,要用第一性原理,圍繞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校友和學生做風投。比如2014年8月,丹華資本就以1200萬美元參與人工智慧公司EverString。EverString的創始人楊文杰正是在斯坦福讀MBA期間,組建了這支由多為斯坦福博士組成的團隊。

 

2017年,在中國旅美科技協會第二十五屆年會上,張首晟發表了題為《科學、創新和投資》的演講。張首晟表示,中國科學的最高志向就是簡單和普世,「我們生存的世界複雜而多變,但若是能夠對萬物尋根溯源,我們就可以用簡單對抗複雜,贏得效率的提高。當理解並使用第一性原理時,我們就能夠創新地進行新聯通,成為中央路由器。丹華資本也期待創業家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思考問題。」

 

張首晟將自己從物理學汲取的養分運用在投資中。張首晟從2014年就開始關注區塊鏈的發展,並從丹華成立即開始布局區塊鏈領域的投資。

 

張首晟曾在今年年初發表對區塊鏈看法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解釋共識機制的價值:事實上物理學裡面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概念叫熵增,就是物理世界看起來是總是走向無序。但是生命世界和物理世界不太一樣,生命世界確實越來越走向有序。走向有序的行為是把熵減少的一個行為,但是整個系統的熵還是在增大。因此,生命行為就是把自己的熵減小了,使周圍的熵增大了。 

 

在這個意義下,區塊鏈的共識系統有點像生命系統本身,自己的熵在減弱,它達到了共識,但使得周圍的系統熵變大。這是一個代價,但相比別的系統來講,這個代價還是非常小。

 

張首晟將區塊鏈的新時代稱為:我們的信念是建築在一個數學的算法上面,In math we trust。區塊鏈的到來能導致一場新的網際網路革命,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將會到來。


張首晟想不到的是,全球區塊鏈領域湧入大量投機者,巨大的泡沫和亂象如今正在摧毀這個理想中的科技浪潮。


「懷念張首晟教授。教授最喜歡的一首William Blake詩詞: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


得知他去世消息後,美圖董事長、區塊鏈元老蔡文勝在朋友圈表示。2018年,張首晟剛剛受聘美圖獨立董事。


丹華資本此前還投了NEO、ONT、ZI等數十個項目。根據財新報導,2018年11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更新的《301調查報告》中,曾點名丹華資本、Plug&Play和KiloAngel等基金。


區塊鏈投資是否給張首晟帶來了負面影響還不得而知。如今,張首晟的意外離世,已經把他一生的智慧、思考或迷惑都帶入了另一個世界。


曾邀請張首晟到北大參與「科學是什麼的」本科生課程講授的北大教授饒毅曾評價張首晟:他課講的非常好,但是對於張首晟公開發表文章稱,科學與宗教無衝突,饒毅表示這一點肯定有爭議。

 

「信不信仰宗教是個人的事情,公開肯定宗教,模糊宗教與科學本質不同和根本衝突,是有問題的。」


無人知曉,張首晟因抑鬱症離開人世之際,是否已經在宗教和科學中尋找到了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終極答案?

相關焦點

  • 張首晟的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張首晟這個名字,想必大部分人聽到都會一頭霧水。不外,他卻是華為研發5G門路上的關鍵人物。眾所周知,現在世界各國都對5G手藝虎視眈眈,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是不擇手段聯合圍殲我國的5G。而助力華為衝破5G重點手藝的張首晟,則愈發顯得偉岸起來。
  • 我知道的張首晟
    但這幾年每年大叔都會在矽谷呆幾個月,張首晟教授這幾年風聲水起,幾乎成為所有商學院和遊學團矽谷考察的標配(張首晟是有自己標準身價的),也是華源年會、矽谷高創會等活動的常客,大叔偶爾會參與一些矽谷地頭的迎來送往,因此,也時不時能與張首晟教授偶遇。
  • 張首晟的資本往事
    在楊振寧的眼中,已經拿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諸多獎項的張首晟,距離衝擊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是時間問題。而在創辦丹華資本之後,張首晟又被視為是最愛做投資的科學家。他的人生,已不止一次被冠以天才、傳奇的稱謂,卻終在自己的陣地上撒手人寰。
  • 學生談張首晟:他是個天才,感覺他並沒有什麼困惑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張首晟教授去世的消息陸陸續續從各個不同渠道發到手機上來時,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剛正在去外地出差的高鐵上。2012冬天到2016夏天,他在史丹福大學師從張首晟做博後。高鐵上信號一般,徐剛也沒有看新聞。他開始收到不同人的問詢信息——張首晟去世了,這是真的嗎?
  • 張首晟為何自殺?
    斯坦福終身教授張首晟忽然自殺     張首晟教授人生可謂一帆風順且一騎絕塵,他自學一暑假就以初中生的身份考上復旦大學,一年之後留德,三十二歲成為斯坦福最年輕教授之一,在研究領域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熱門科學家。      除了科學界的大獲成功,張首晟還涉足投資界,他是史丹福大學的投資導師,在中美都有投資公司,但據說,他在投資領域並沒有像科學研究那樣成功。
  • 張首晟:「天使」莫名墜落
    物理學界巨子張首晟離世的消息,震驚中文社交媒體,似乎並沒有波及他所任教的史丹福大學校園。12月5日晚,物理系大樓內,寂靜有序。臨近期末,學生們大多埋在並不輕鬆的課業中,教室裡有學生在分組討論。55歲的張首晟曾是「斯坦福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物理系學生James被採訪時才得知張教授在12月1日自殺的消息,驚訝不已。
  • 張首晟:二十師從楊振寧
    2009年,張首晟入選 「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開始為祖國效力。此後,張首晟日益受到國內媒體的關注。這時,人們發現,這位曾在2010年獲得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2012年美國物理學會的巴克利獎等多個國際大獎的科學家成長之路竟是如此之「順」!「天賦?但激情更重要!」
  • 關於張首晟離世的四個謠言
    騰訊《深網》作者 馬關2018年12月6日,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55歲的張首晟在與抑鬱症鬥爭後,於12月1日(上周六)意外離世。因在拓撲絕緣體方面的貢獻,張首晟一度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 張首晟:5個公式的人生
    這些由數字、字母、符號組成的公式激發了張首晟內心對理論物理學研究的熱愛,這個時候,他感覺到什麼叫做世界因你而美麗。 以下5個公式組成的世界,正是張首晟經歷的人生。 從2010年開始,張首晟就開始與「狄拉克公式」較勁,希望能破解狄拉克的魔咒,找到Majorana費米子。
  • 張首晟去世後,楊振寧首度發聲憶愛徒
    楊振寧憶愛徒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意外去世。作為張首晟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博士時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9日致信光明日報,回顧張首晟的科研歷程和卓越成就,表達對愛徒的無限懷念和哀悼。
  • 「天使粒子」發現者張首晟逝世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資料圖片)   2018年12月6日,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張首晟家人在訃告中稱,「在我們得到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時,我們對大家的支持與慰問深表感謝。」  張首晟,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祖籍江蘇高郵。
  • 這是為張首晟將獲諾獎準備的文章,沒想到成了哀悼……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那將是對科學家最高的獎勵」,張首晟曾說。而這個小鎮對張首晟也很重要,他思考他的人生。「什麼叫人生,人生到底要留下來什麼……除了留下我們的基因,這些人留下來都是最精華的信息,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都是一種驕傲,這對我非常大的一個震撼,我覺得我要devote我所有的自己的生命,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一些貢獻」,2012年張首晟對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如是說。
  • 張首晟等科學家宣布找到「天使粒子」
    80年的追尋可以畫上圓滿句號張首晟教授表示曾經做夢夢到Ettore Majorana,是因為他洩露了天機,因此被天使帶走了。而這個天機,在今天已經被張首晟教授以及其團隊證實了。2010年-2015年間,張首晟與其團隊連續發表了三篇論文,精準的預言了在哪裡能夠找到Majorana費米子,也指出了哪些實驗信號能夠作為鐵證如山的證據。
  • 名師高徒,楊振寧和張首晟之間的故事
    他拿遍物理學界大獎,他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諾獎,他的老師楊振寧先生說他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他就是物理學家張首晟。2018年12月1日張首晟在史丹福大學自殺,此前一直與抑鬱症抗爭,終年55歲。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首晟和他的老師楊振寧之間的故事。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是首位獲得諾獎的華人。
  • 天才張首晟為何會活不下去?
    同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先生突然自殺,也被廣泛熱議。  除了陰謀論,張首晟去世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於兩點:一是他是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世界級科學家;二是近年來張首晟在區塊鏈領域引領前沿,並作為丹華資本創始人,投資了眾多項目。  然而,這位一向樂觀激情,熱愛生活,勇於探索和發現美好的天才張首晟,為何早早隕落呢?
  • 從張首晟之死看美國的生存環境
    眾所周知,張首晟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弟子。他曾在量子物理學研究領域作出很大貢獻。張首晟的代表性工作為高溫超導的SO(5) 理論、4維量子霍爾效應、室溫無耗散自旋流等等,在國際相關研究領域裡有較大的影響。
  • 張首晟:「拓撲絕緣體」讓電腦運算加速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籍華人科學家張首晟昨日,長期研究諾貝爾獎的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楊建鄴表示,對張首晟成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熱門人物並不奇怪。1978年,15歲的張首晟被復旦大學錄取,後出國深造。他2006年提出「拓撲絕緣體」理論,次年實驗得到證實,並因此獲得「歐洲物理獎」等三大頂級獎項。「拓撲絕緣體」意義在於,可提高計算機的計算極限,「約可以提高一倍」。
  • 張首晟:拓撲絕緣體讓電腦運算加速
    四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楊培東、鄧青雲、錢澤南成奪獎熱門人選。   根據湯森路透的預測,2014預測名單包含來自9個不同國家、27個不同學術和研究組織的27位研究人員,並首次同時出現四位華裔科學家。因已成功預測了35位諾貝爾獎得主,湯森路透的「引文桂冠獎」頗受關注。上年更是成功預測了11位諾獎得主中的8位。
  • 張首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丨人物
    根據張首晟家屬發表的聲明,「張首晟在與抑鬱症鬥爭後意外去世。」張首晟以及其名下的丹華資本專注於投資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近年來丹華資本在中美兩國的投資界表現非常活躍,這與張首晟對史丹福大學創業環境的深刻認識有關。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是中國著名神童
    12月1日,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去世。據其家人稱張首晟是因為抑鬱症導致跳樓自殺。對於世界來說,這位物理學家的死亡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死亡。據了解,張首晟曾經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神童。張首晟在15歲的時候就跳過了高中,直接考上了復旦大學,32歲就成為斯坦福終身教授,2013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最大成就,就是物理界歷經80年發展,最後到了張首晟手裡才真正出現並且命名的天使粒子。包攬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的獎項。雖然張首晟加入了美國國籍,但是張首晟一直致力於中美兩國的科技交流。在今年美圖公司發文宣布張首晟成為美圖的獨立董事,幫助美圖像「AI+區塊鏈」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