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為什麼被楊振寧說是「早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丨京釀館

2021-01-09 新京報評論

他思考歷史、文明和宇宙,進而從人的第一性原理出發,把那些最基本的概念-能量、信息與時空統一起來,達到了新的科學高度。

▲張首晟在復旦大學校史館前留影。圖片來自新京報網。

文 | 徐立凡

在與抑鬱症鬥爭無果後,華人著名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於12月1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55歲。

家屬在訃告中寫下了他最愛的詩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這首由威廉·布萊克寫下的詩篇,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現美的使命。

「剎那是永恆」。儘管去了另一個世界,張首晟留下的成就、聲望也將永恆。

▲資料圖。

「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回覽他的一生,可謂科學成就驚人。他囊括了全球物理界的所有重要獎項,先後將古根海姆基金獎、洪堡研究獎、歐洲物理獎、古登堡研究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

其中,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獎項的得主,通常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候選人。

所以包括張首晟的老師楊振寧在內,認為張首晟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沒有驚人的天賦與對科學的專注,一個人是不可能取得這番成就的。

▲資料圖。

張首晟的科學貢獻,主要體現在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拓性研究。這些研究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超綱」了。

儘管大多數人看不懂,但還是看看他都研究了哪些東西吧。

他的研究領域集中於物理學最基本的單位基本粒子以及其應用,目前所知,玻色子(上帝粒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種,費米粒子是另一種。自旋為整數的粒子是玻色子,自旋為半整數的粒子是費米子。

張首晟研究的拓撲絕緣體是一種與信息有關的奇異量子,內部絕緣、外部允許電荷移動,如果能夠走到應用階段,信息社會的信息傳輸和方式可能出現重大突破。

量子自旋霍爾效則和能量相關,也是足以讓張首晟獲諾獎的重大發現。

1928年,狄拉克預言宇宙中每個基本的費米粒子,必然有相應的反粒子。根據愛因斯坦E=MC2的公式,費米粒子和反粒子相遇會相互抵消,損失質量後釋放能量。有粒子必有反粒子,一直被認為是真理。

但物理學界不缺乏好奇心,一直在尋找沒有反粒子、或者正反同體的費米粒子。這個成果最終被張首晟與合作團隊意外發現。

張首晟根據美國通俗小說家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之名,將新發現的粒子取名為「天使粒子」。

他解釋說,在《天使與魔鬼》裡,正反粒子的碰撞會毀滅整個世界,但「天使粒子」如同一個完美世界,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在未來的應用方面,「天使粒子」可能比目前世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石墨烯更高效更廣泛。

「上帝粒子」一度有個不好聽的小名,叫「該死的粒子」,因為發現它用了49年。而發現「天使粒子」則用了80年。這足以證明張首晟的天賦。

問題是,被叫作天才的人很多,為什麼張首晟爬得最高?

▲資料圖。

思維高度決定了他的科研高度

2014年張首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或許說明了問題。

在這次演講中,張首晟沒怎麼說「天使粒子」,而是大量引用了若干歷史故事。荊珂刺秦王、亞歷山大大帝老師與亞里斯多德、布魯圖刺愷撒、滑鐵盧戰役、耶穌與十二門徒、十字軍東徵、文藝復興等,張首晟都能娓娓道來。

他思考歷史、文明和宇宙,進而從人的第一性原理出發,思考能否找到一種方式,一個密碼,把那些最基本的概念-能量、信息與時空統一起來。

紮實的人文素養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構成了張首晟的思維高度。思維高度決定了他的科研高度。

這一點與費米粒子的命名來源費米有點像。作為大物理學家,費米在研究核心物理、量子物理之外,也成天看著星空胡思亂想,想著按照「平庸原理」,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有高級生命存在的星球,那為什麼星空中是「大沉默」,找不到星外文明?

這就是著名的「費米謬論」。

從費米到張首晟,都告訴我們大師們具有的一些特質:他們文理互通、想像力驚人、有入世情懷。他們沒有窮首皓經、嚴守學術分際、孜孜於項目經費和論文發表數量的特質。

雖然張首晟的學術成就多在赴美後取得,但他的第一學歷是復旦大學,他的文化根基形成於國內。這說明,中國的文化土壤並不妨礙大師的出現,妨礙的因素在教育和科研機制。

大師缺席的時代,張首晟的辭世更令人扼腕。在驚豔於張首晟的科學成就、文化素養的同時,或許也該想想,怎麼才能讓更多這樣的天才湧現。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王言虎 校對:柳寶慶

相關焦點

  •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楊振寧曾稱其早晚拿諾貝爾獎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官方微博12月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據透露,張首晟生前患有抑鬱症。Zhang)張首晟祖籍江蘇高郵,出生於上海,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
  • 張首晟去世後,楊振寧首度發聲憶愛徒
    楊振寧憶愛徒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意外去世。作為張首晟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博士時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9日致信光明日報,回顧張首晟的科研歷程和卓越成就,表達對愛徒的無限懷念和哀悼。
  • 名師高徒,楊振寧和張首晟之間的故事
    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2014年獲美國富蘭克林獎。他拿遍物理學界大獎,他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諾獎,他的老師楊振寧先生說他得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他就是物理學家張首晟。2018年12月1日張首晟在史丹福大學自殺,此前一直與抑鬱症抗爭,終年55歲。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首晟和他的老師楊振寧之間的故事。
  • 楊振寧空降《我是未來》 張首晟講解天使粒子
    原標題:楊振寧空降《我是未來》 張首晟講解天使粒子    原創科技秀《我是未來》臨近尾聲,此前擬邀科學嘉賓中,網友呼聲極高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本周終於將隆重亮相。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
    據說華為能快速掌握5g關鍵技術和一個人的貢獻是密切相關的,那就是楊振寧大弟子張首晟。當時,華為也看中了張首晟的能力,所以特地邀請他加入華為的5G晶片技術研發。當時,張首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的徒弟,也是楊振寧最喜歡、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楊振寧的愛徒張首晟,突破5G技術後在美意外身亡,警方:他是自殺
    正是在這裡,他遇見了楊振寧,兩人本來不是師生,相遇是一次偶然。當時楊振寧需要一個學生幫忙抬液氮,恰好遇上博士後的張首晟,無意中看見他的筆記。對於這個弟子,楊振寧的期待很高,不止一次提及張首晟拿到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很大,他的原話是這樣的:他(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而張首晟也沒有辜負恩師的期待,32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42歲成為中科院院士。
  • 楊振寧的愛徒張首晟,突破5G技術後在美意外身亡,警方:他是自殺
    楊振寧想必都不陌生,著名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做出了裡程碑式的貢獻。更是中科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不管世人的議論,他做出的成就都是不能否認的。都知道,楊振寧在美國待過很長的時間,那段時間不僅在做著研究,他還培養了一批物理學家。其中,張首晟便是他的大弟子,同樣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
  • 從張首晟之死看美國的生存環境
    眾所周知,張首晟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弟子。他曾在量子物理學研究領域作出很大貢獻。張首晟的代表性工作為高溫超導的SO(5) 理論、4維量子霍爾效應、室溫無耗散自旋流等等,在國際相關研究領域裡有較大的影響。
  • 張首晟的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要說我國近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當作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和優秀的教育學者,楊振寧的功績遠不止在於理論研究,更在於為中國培植了多數物理學高端人才。像是今日筆者要先容的張首晟,便是其中之一。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楊振寧: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張首晟告訴鳳凰科技,天使粒子最重要的意義是改變了基礎物理,因為它改變了人們一直認知的正反對立的世界觀。對於每一位物理學家來說,基礎物理的研究都是一段極為漫長的過程。一個重大的發現往往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時間,有發現已經是幸運的。也有很多人,可能傾注畢生,最終也沒有所獲。
  • 楊振寧依然有機會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米爾斯理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可是從能夠查閱到的最早的正式討論到現在已經將近40年,這些年裡楊振寧並沒有再次獲得諾貝爾獎。至於為什麼沒有再次獲獎,說法很多。有人說是因為楊振寧已經得過一次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不會在同一領域兩次授予同一位科學家;有人說是因為楊振寧的合作者米爾斯已去世,諾貝爾獎不會頒發給去世的人……那些說楊振寧不能再次獲諾貝爾獎的說法很多明顯不符合事實,只是在為楊振寧沒有再次拿到諾貝爾獎找理由。
  • 楊振寧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什麼還被噴得這麼慘?
    我會說,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改變了中國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作用。第一:楊振寧被過譽了。「有的人說他比霍金厲害,如果他真那麼牛,為什麼我不知道他?」第二:楊振寧不愛國。「在祖國最困難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回來,還加入了美國國籍。」第三:楊振寧很勢利。「現在中國發展好了,他又加入中國國籍,回清華大學養老圈錢,太雞賊了。」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幫華為突破5G晶片核心技術,暴斃美國疑點重重
    任何國家或人對美國產生威脅,美國都會想辦法打壓。談到華為能快速掌握5G核心技術和一個人的功勞是密不可分的,那就是楊振寧大弟子張首晟。楊振寧大弟子張首晟助力華為突破5G核心技術華為很早之前就開始了5G技術的研發,早在2009年就投入6億美元研發5G技術系統部分。
  • 張首晟:二十師從楊振寧
    很快,這位笑稱不是「類似少年班溫室裡成長出來的學生」有了第二次嶄露頭角的機會:16歲時,國家開始公派留學生出國,他被選中派去德國柏林大學;接著,他來到美國投到楊振寧的門下攻讀物理學博士,32歲時,他被聘為史丹福大學正教授,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2009年,張首晟入選 「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開始為祖國效力。此後,張首晟日益受到國內媒體的關注。
  • 張首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丨人物
    在去年的博鰲論壇上,張首晟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美國學校既搞教育,也搞科研創新,這樣才能把最前沿的經驗傳遞給學生,引導其創新能力,史丹福大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也是為什麼像惠普、雅虎、谷歌這些企業都是在斯坦福誕生的。矽谷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就像一個大熔爐,把世界頂級人才都吸引過來。」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楊振寧?其實要說大家都不記得李政道,那絕對是誤解了,因為楊振寧和李政道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位華人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楊振寧和李政道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而且他們所研究的領域的絕對硬核級別的四大基本作用力的弱相互作用力下的宇稱不守恆
  • 張首晟往事:一沙一世界、剎那成永恆
    生前,他幾乎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等等......他的導師楊振寧說過,「對他來說,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對幼年的張首晟來說,閣樓便是知識的海洋,從康德到黑格爾,從達文西到羅丹,從楊振寧到李政道,從藝術到科學......他在這間閣樓裡徜徉,完成了早期的啟蒙。他很愛書,也足夠聰明,這或許是遺傳。祖父張彝,1906年考入復旦公學,是復旦建校後的第二屆學生,同時畢業的僅有16人。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曾是中國著名神童
    12月1日,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去世。據其家人稱張首晟是因為抑鬱症導致跳樓自殺。對於世界來說,這位物理學家的死亡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死亡。據了解,張首晟曾經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神童。張首晟在15歲的時候就跳過了高中,直接考上了復旦大學,32歲就成為斯坦福終身教授,2013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最大成就,就是物理界歷經80年發展,最後到了張首晟手裡才真正出現並且命名的天使粒子。包攬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的獎項。雖然張首晟加入了美國國籍,但是張首晟一直致力於中美兩國的科技交流。在今年美圖公司發文宣布張首晟成為美圖的獨立董事,幫助美圖像「AI+區塊鏈」方向發展。
  •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 出生於上海,15歲考入復旦大學
    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曾被楊振寧評價「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上觀新聞客戶端消息,在沙粒中看到世界,在野花中看到天堂,把無限放在手掌中,在一小時內獲得永恆。這是張首晟最喜歡的一首詩。
  • 我知道的張首晟
    好吧,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住矽谷了吧。但從媒體上看,天使粒子90%的工作都是張首晟做的。張首晟的這種做法確實有些讓人費解,張首晟拿過無數榮譽,他拿過富蘭克林獎,拿過克拉克獎,都是物理學領域頂尖的獎項。張首晟還是是中美兩院院士,這個也是屈指可數的頂級榮譽。那麼,為何要在這樣一個論文署名出現不和諧以及後續宣傳上出現名不符實的行為呢?無他,天使粒子的發現是極可能拿諾貝爾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