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讚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史蒂夫.賈伯斯
他是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的偶像。
他所創立的「費曼學習法」時至今日,依然在影響著世界上的人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
不管你懂不懂物理學,肯定都知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至今被無數人探討,雖然也沒幾個人真正懂,但是理察.費曼這個人,是除了愛因斯坦,你最應該認識的物理學家。
百度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理察·菲利普斯·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在我們眼裡,也許愛因斯坦要更有名,但是在物理學的世界裡,理察.費曼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愛因斯坦。費曼在學術上的成就包括費曼規劃、費曼圖、重正化的計算方法、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量子電動力學、過冷液氦的超流性以及粒子物理學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聞名於世。他的口述自傳書籍《別逗了,費曼先生》對後人影響深遠。新聞周刊曾評價說:「您在閱讀本書的時候,不從頭笑到尾,是很難的」。
《別逗了,費曼先生》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物理學家眼中的世界。他的生活,他的愛情,甚至觸及了他的人生根本:科學。
他對我們講物理學,講他的圖表和方程式,幫助我們分享他的知灼見,他的笑容,他眼中的閃光,並非來自什麼秘密的笑話,而是來自物理學,物理學帶來的這種快樂!這種快樂是有傳染性的我們受到了這種感染,是很幸運的,現在,你也有機會來感受費曼風格的快樂了。——《別逗了,費曼先生!》
關於本書:
費曼第一天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去參加院長的茶話會。他從來沒有參與過這樣的社交活動,並不知道禮儀。在茶話會上,院長夫人詢問他:「費曼先生,請問你想加檸檬還是奶油?」不懂如何選擇的費曼說:「都要。」院長夫人就笑著說:「嘻嘻嘻嘻嘻,別逗了,費曼先生!」後來他才知道,每當院長夫人「嘻嘻嘻嘻嘻……」時,就是有人犯了社交錯誤。
後來費曼第一本的書名就叫做《別逗了,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又譯為《別鬧了,費曼先生!》是費曼先生最為著名的自傳之一。
關於生活:
本書是科學怪才理察.費曼和拉爾夫.萊頓兩個人在打鼓的七年之間,零散而隨意積累起來的作品,講述了許多他奇妙和瘋狂的故事。
他觀察螞蟻的一舉一動,模仿獵犬嗅氣味,在巴西學習打鼓,戲弄精神病醫生,神乎其神的計算能力,撬開了裝著原子彈保密文件的九個保險柜,愛看脫衣舞表演,在酒吧的廁所裡跟人互毆……這一切拍成好萊塢的大片都不足為過。
而物理學,只是他全心全意投入身心來玩的一個「大玩具」。
書中生動地闡述了「接地氣」的費曼先生,他喜歡到全國各地的酒吧看美女跳脫衣舞,當然,他只是去那兒畫畫。除了研究他最喜愛的物理學,他還是講故事的一把好手,喜歡寫詩,熱愛音樂,是邦戈鼓演奏者,無線電修理者,甚至還是破譯密碼的一把好手,其開鎖技藝還能和鎖匠一較高下。
提到酒吧,這裡有一個小插曲。這間酒吧裡不乏科學家,教師,律師等等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群。當酒吧有傷風化要被取締時,老闆請求這些人幫助他,結果孤立無援。只有費曼先生一個人仗義的站了出來,聲援這間酒吧。
結果第二天媒體上都登出來了——物理學家費曼先生經常光顧脫衣舞酒吧等等一系列新聞。
關於科學:
「我對諾貝爾獎一無所知。」「我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或值得什麼。」「如果瑞典科學院的人們決定評選X、Y或Z得諾貝爾獎,那就這樣吧。」「榮譽對我來說並不真實,我不相信榮譽。」「榮譽困擾著我,榮譽是肩章,榮譽是制服。」
他對科學虛懷若谷,實事求是而嚴謹,從不故弄玄虛,誇大其詞。他幽默,詼諧,質樸率真的作風吸引了無數年輕人走上了科學探索這條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他未竟的旅程。
在別人眼中,諾貝爾獎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而他認為,諾貝爾獎本身並沒有價值。他難以忍受的是這個獎本身所帶來的許許多多的俗人俗事,既費心又費神。正如本書的譯者放在最後的一句話:「俗人的正經事。在真人的眼中,是荒唐的鬧劇;俗人認為可以馬虎通融的事情,真人挺直了脊梁骨,分毫不讓。」
現實思考: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死板與教條化值得我們深深思索。也許我們生來是畢卡索、愛因斯坦、史蒂夫.賈伯斯,或許我們天生也有費曼的資質。但是一旦進入學校,想像的翅膀就被狠狠地剪斷了。最具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科學家與哲學家能夠提出的問題,能把無知的父母問的惱羞成怒。
理科各種千奇百怪的刁鑽試題層出不窮,把你的自信打的滿地找牙。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文科都要你死記硬背,恨不得把你變成存儲器。
「你畫畫有什麼用,以後能考100分找到好工作嗎?」
「你看這些書將來有什麼用,將來能掙上錢嗎?」
「不要和學習不好的同學玩,影響成績,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掙不上錢。」
原來,在這些老師和家長的眼中,教育和科學研究在於其本身帶來的實際利益。我個人為這是一種帶有小家子氣的市井之見,卑俗至極,充滿著小市民的市儈之氣。
可是現在的中國家長就是這樣,這本書會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生動的案例,如何重建我國的教育哲學與制度依舊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寫在最後:
費曼的一生,或可比作鏈式反應。從一點臨界質量的灰質開始,這個生命向四面八方炸開,產生出熱和光。——《時代》
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去世,享年僅69歲。他埋葬在加州山景城公墓,遺言是:「我不想死兩次,太無聊了。」
正是因為世界上有了他們,我們才從漫長的黑夜中看到瑩瑩的光,星星之火也足以燎原。也許他們格格不入,他們與眾不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我們可以讚美他們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正是他們改變了世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謹以此文紀念理察.費曼先生,他的傳奇人生雖然已經落幕,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純真率直的處事風格永遠影響至深。希望在下一個100年,他能影響更多平凡人的一生,使他們像他一樣從庸俗中崛起,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