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本文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賈伯斯傳》作者,現任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CEO,曾任CNN 董事長以及《時代周刊》主編。賈伯斯的傳奇已是廣為傳誦的創業神話,在這條人生軌跡上,一路引領了七個產業的變革:個人電腦、動漫電影、唱片、移動通信、平板電腦、零售和數字出版業,躋身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列。賈伯斯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問題將是商學院在未來一個世紀要去研究的課題,而我認為以下14點就是他成功的關鍵所在。1.專注到極致1997年,賈伯斯重返蘋果,當時的蘋果正在生產不同系列的電腦和外設產品,其中包括十多個版本的Macintosh,整個產品布局十分雜亂隨意。在長達一星期的產品總結會後,賈伯斯終於受夠了。「夠了!」他大喊道,「這太瘋狂了。」他抓起一隻記號筆,光著腳信步走到一面白板前,畫了一個二乘二的表格宣布說,「這才是我們要的,」在兩欄的頂端,他寫下「消費者」和「專業人員」,在兩行的前端他寫下「桌面」和「便攜」。他告訴團隊,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生產四個偉大的產品,表格的每一格代表一個產品,其餘的產品應該全部取消。全場一片靜寂。通過讓蘋果聚焦於生產四種電腦,賈伯斯成功地挽救了公司。「決策不去做什麼和決策去做什麼同等重要,」他告訴我,「這道理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產品。」2.極簡主義伴隨賈伯斯禪定般專注的,是他化繁為簡的能力。他總能通過保持事物精華,去除掉多餘部件來簡化事物。「簡潔是終極的複雜」,出自於蘋果公司第一本宣傳手冊。賈伯斯對簡潔的追求,不只是意味著忽略複雜的功能,更意味著徵服複雜結構的自信。他意識到,如果要達到一種深度的簡潔,那麼就要用戶友好,而不是挑戰用戶。3.極致追求賈伯斯和蘋果公司對用戶體驗進行端對端的負責——這一點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從iPhone的ARM微處理器性能到用戶在Apple商店購買手機,用戶體驗的每一個方面都被緊密地連接到一起。無論是八十年代的微軟還是今日的谷歌,他們都採取了更開放的方式,允許自己的作業系統和硬體被各種不同的硬體廠商所使用,而這一方式也曾經被認為是更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是,賈伯斯堅持認為這種方式只會產生劣質的產品。「人們都很忙,」他說。「比起費神思考如何同步電腦和各種設備,他們有更意義的事去做。」賈伯斯這種強迫症似的、「整體式」的責任感,部分來源於他極具控制欲的個性,部分源於他對完美主義的極致追求。這種方式的確無法帶來最大的短期利潤,但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垃圾產品、錯誤信息和醜陋界面的世界中,它帶來的是令人驚豔的產品和無比舒暢的用戶體驗。有時候,被一個控制狂控制也不是一件壞事。4.持續超越一家創新公司的標誌,不僅在於發現新的想法,它也應該知道如何在落後的時候超越對手。賈伯斯在開發第一代iMac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當時他忙於讓電腦在處理圖片和視頻時更加強大,卻在處理音樂方面落後於對手。但是,他沒有僅僅升級iMac的光碟機來追趕對手,他決定要建立一個整合的系統來改變整個唱片行業。其結果就是iTunes、iTunes商店和iPod的結合,讓用戶可以購買、分享、管理、儲存和播放音樂,這比任何對手都做得更好。在iPod獲得巨大成功後,賈伯斯不但沒有任何慶祝,反而開始思考什麼東西能夠打敗iPod。而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手機生產商將音樂播放功能加入到他們的產品中。於是,他親手創造了iPhone來蠶食iPod的市場。「如果我不這麼做,別人也會。」他說。5.產品重於利潤八十年代早期,賈伯斯正帶領他的小團隊開發第一代Macintosh,他的口號是要讓它變得「好得令人瘋狂」。後來,這款成本高昂的電腦演變成了他被逐出蘋果的導火索。不過正如賈伯斯所說,Macintosh「在宇宙中留下了印記」,並加速了家用電腦的變革。最終,他找到了平衡點:專注於創造偉大的產品,利潤自然而然就來了。賈伯斯的歸來,使蘋果的重心回歸產品創新。他和團隊一鼓作氣地開發了iMac和PowerBook,接著是iPod、iPhone和 iPad。他對此解釋說:「我追求的是建立一家經久不衰的公司,所有員工的目標都是開發偉大的產品,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當然,追求利潤是很重要,利潤是創造偉大產品的前提,但是我們的驅動力是產品,而不是利潤。」6.相信直覺賈伯斯第一次帶領Macintosh團隊進行集訓時,一位成員詢問是否應該進行一些市場調查,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不用,」賈伯斯答道,「在我們向消費者展示我們的產品之前,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當時引用了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問消費者想要什麼,他們可能會告訴我,他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和持續詢問消費者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它需要特殊的靈感和本能,去發現消費者尚未成形的需要。用賈伯斯的話說,「我們的任務是未卜先知。」 他沒有依賴市場調查,而是採用了一種設身處地的視角——一種直覺,來近距離地了解消費者的需要。這是一種感覺,它的基礎是經驗與智慧的積累。「在印度的鄉村,人們憑自己的直覺做事,而不是像我們一樣運用理性,」他回憶道:「我認為直覺是很強大的工具,比理性更強大。」7.突破極限賈伯斯一項聲(惡)名昭著的能力,是推動下屬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一種以自我實現為目標的扭曲,你能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意識到那是不可能的。有一次,賈伯斯闖進Macintosh作業系統設計師拉裡·肯揚的辦公室,抱怨電腦啟動的時間太長了。肯揚開始解釋為什麼縮短啟動時間是不可能的,賈伯斯打斷他說;「如果能夠拯救生命,你能想辦法讓啟動時間縮短10秒麼?」說著,他走到白板前向他展示:如果有五百萬人正在使用Mac,而每天電腦的啟動使用時間縮短10秒,那麼一年就能節省大約三百萬個小時,這相當於每年拯救100條生命。幾周後,肯揚使電腦的啟動時間縮短了28秒。8.重視包裝1979年,賈伯斯的早期導師麥克·馬庫拉給他寫了一份備忘錄,其中列舉了三個原則,前兩個是「投入」和「專注」,最後一個是有些令人尷尬的「善於暗示」(Impute,指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而第三條,也的確成為賈伯斯的關鍵信條之一。賈伯斯清楚人們對於一個產品或一個公司的看法,往往取決於它被呈現和包裝的方式。賈伯斯曾經告訴我:「麥克讓我明白,人們確實是以貌取人的。」在1984年Macintosh發布前夕,賈伯斯迷上了對於包裝盒外形、顏色的設計。他親自設計、改進了iPod和iPhone的包裝盒,讓它們看上去像珠寶盒一般精緻,而且他還把自己的名字加在了包裝盒外觀專利的設計者名單中。他和艾維都認為,用戶拆開包裝的過程是一個儀式,因此要讓包裝給產品帶來一種尊貴的感覺。他說:「我們希望用戶打開iPhone或iPad包裝時的感受,能定調他們對我們產品的看法。」9.苛求完美在每一件蘋果產品的開發中,賈伯斯經常「按下暫停鍵」,然後重新回到畫板上進行設計,只因為他感覺不夠完美。當Apple商店開張在即,賈伯斯和他的店面指導榮恩·強森突然決定延遲數月來重新設計店面的陳列。他們希望商店的布局除了按照產品分類,還可以按照活動分類。在設計iPhone的時候同樣如此。iPhone的原始設計是將玻璃鑲嵌到一個鋁製的外殼中。一個周一的早上,賈伯斯找到艾維說:「我昨晚一夜沒睡,我發現我不喜歡這個設計。」倒黴的艾維幾乎瞬間就意識到賈伯斯是對的。他回憶道:「賈伯斯的這個發現讓我無比尷尬。」賈伯斯希望給用戶傳遞這樣一種信號:用戶可以隨意用一隻手拿起iPad。最後,賈伯斯和艾維決定iPad的底部應該是圓角的,這樣用戶就可以舒服地拿起iPad而不用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然而,這種設計意味著要把所有的接口和按鍵集成在向下漸變的一個橢圓形區域內。沒錯,賈伯斯一直等到實現了這一點才發布iPad。10.容忍天才賈伯斯的急躁、缺乏耐性和對身邊人粗暴的態度眾人皆知。是的,這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這種待人方式正是源於他對完美的狂熱追求,以及他只想與頂尖人才一起工作的意願。他用這種方式來避免發生「蠢蛋大爆炸」,這是他自己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過於禮貌,會導致那些平庸的人可以舒服地呆在公司混日子。值得注意的是,和粗暴無禮如影隨形的,是賈伯斯鼓舞人心的能力。他向員工注入持久的激情,鼓勵他們創造超越想像的產品;他給下屬帶來信心,帶領他們去實現看似不可能的成就。蘋果公司的重要員工對賈伯斯都非常忠誠,他們在蘋果任職的時間遠超過其他公司。賈伯斯曾對我說:「這些年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你擁有一群很優秀的員工,你不用像對待嬰兒一樣哄著他們。給他們定下偉大的目標,他們就能完成偉大的成就。如果你問任何一位Mac團隊的員工,他們都會告訴你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黛比·科爾曼回憶道:「賈伯斯在一次會議上對我咆哮『你這混蛋,你根本一無是處!』,但我依舊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因為我曾經和他一起工作過。」11.面對面溝通賈伯斯痛恨那種正式的會議,他喜歡隨意地面對面交談。每周他都會召集管理團隊,在毫無議事日程的情況下討論新想法。每周三下午,他會跟市場和廣告團隊進行同樣的會議,而且這些會議嚴禁使用PPT。賈伯斯回憶道:「我痛恨那些脫離自己的想法使用PPT的人.製作PPT的時候,人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PPT無法完全表達他們的想法。我希望員工能夠完全投入,在會上言無不盡,而不是展示一堆PPT。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根本不需要PowerPoint。」12.兼顧大局與細節無論是細節還是大局,賈伯斯都傾注著同樣的熱情。有些CEO善於把握大局,有些則善於把握細節,而賈伯斯兩者兼備。時代華納的CEO傑夫·貝克斯曾說過,賈伯斯一項突出的能力就是在制定超前的整體戰略的同時,關注產品最微小細節的設計。2000年,賈伯斯制定了一個偉大的戰略:要將個人電腦變成管理用戶音樂、視頻、照片和文件的「數字中心」。由此,他帶領蘋果進入了個人消費電子領域,並創造了iPod和後來的iPad。然而在設計這些偉大戰略的同時,賈伯斯也在為iMac內部螺絲的顏色和形狀絞盡腦汁。13.融人文於科學賈伯斯結合了人文與科學、創意與科技以及藝術與工程。在過去十年每一個蘋果新產品發布會的結尾,賈伯斯都會展示一張圖片,圖片上就是一個代表人文藝術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標誌。臨終之際,賈伯斯還在計劃顛覆更多的行業。他曾經有一個計劃,要將教科書變成一種藝術創造,任何人都可以在Mac上進行個性化的製作。他也夢想著為數碼攝影開發新的工具,讓電視機變得更加簡單和個性化。毫無疑問,這些設想都會實現,雖然他已看不到。14.保持饑渴,保持天真賈伯斯經歷了兩次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它們都源於六十年代末的舊金山灣區。第一次運動是嬉皮和反戰運動引領的反主流文化,第二次是矽谷的高科技和黑客文化。作為一個愛好藝術、吸食迷幻藥並追求自我開悟的叛逆分子,這兩次運動造就了賈伯斯個性中嬉皮和離經叛道的一面。而這一面中也滲透著他在商業、技術方面的天分,使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一直保持著那種「饑渴和天真」的狀態。在蘋果著名的廣告「1984」裡,女逃犯逃脫警察的追捕,用一把大錘將播放奧威爾式專政宣傳的大屏幕砸得粉碎。重返蘋果後,賈伯斯參與編寫了「思迥異」(Think Different)的廣告詞:致瘋狂的人、桀驁不馴的人、惹事生非的人和格格不入的人……如果還有人懷疑這段文字不是在描述他自己,廣告的最後一句臺詞說明了一切:有些人認為他們是瘋子,我們認為他們是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自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薦文/三分鐘學經營(ID:ajy360。每天分享創業好項目、好商機、賺錢方法、致富技能等。)>>>>精彩推薦(戳下列文章名稱即可獲取相關資料)1.《1500套精美PPT模板免費送,賈伯斯、雷軍、羅永浩、徐崢用它來徵服世界!》2.《120個逼格商務策劃案+PPT模板+行業報告,讓你腦洞大開!》3.《有了這17款PPT製作神器,職場再也不怕被嫌棄》4.《800套神級文案策劃合輯,學會年薪30萬都嫌少!》5.《500份著名企業內部銷售資料,我們該向世界500強學習什麼?》6.《全球最具影響力50大營銷圖書,麥肯錫精細化管理工具包分享,營銷人漲薪50倍的秘密!》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