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對張一鳴的這 7 點啟發,你也應該了解

2020-11-28 騰訊網

探究創業公司字節跳動,為何能在看似幾無縫隙的移動網際網路格局中突破圍剿成為新的一霸?是筆者研究字節很重要的初心。

令人驚喜的是,我們發現字節在領導力和組織層面所奉行的理論來源,跟筆者所倡導的目標管理體系——德魯克所精細描繪的管理者應該如何自我管理,以及安迪·格魯夫(前英特爾 CEO)所推行的組織目標管理體系 OKR,一脈相承。

作者 | 李陽林

前言

為何字節能把目標管理體系踐行得如此之好?這是筆者進而研究張一鳴的初心。為了能夠把張一鳴「思考背後的思考」吃個透,我們精讀了張一鳴的書單。

又有非常有趣的發現——《賈伯斯傳》是張一鳴看了又看的一本書,2012 年開始看,到 2014 年又看,再到 2016 年又看,至少三遍。

我們精讀完這本書,再來對比字節跳動的經營,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賈伯斯的很多理念,讓張一鳴很有共鳴。

正確和有效的東西往往都需要遵循常識。

我們來看看這條人物關係鏈:

德魯克是目標管理體系的發起人,安迪·格魯夫從目標管理理論延展出 OKR,安迪·格魯夫是賈伯斯很重要的導師和投資人,賈伯斯在很困難的時候,會給格魯夫打電話尋求幫助。

張一鳴應用了德魯克和 OKR,還是《賈伯斯傳》的深度讀者。賈伯斯是雷軍的偶像,而雷軍是字節跳動的投資人之一。

張一鳴被稱為是中國的扎克伯格,而賈伯斯非常欣賞扎克伯格。扎克伯格也很敬佩賈伯斯,扎克伯格獨裁且文藝的風格也很像賈伯斯,但他更想成為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人。而比爾·蓋茨的首富成長之路,英特爾的格魯夫是很重要的助力。

連接這份複雜人物關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們有重合的價值觀——做出一家偉大公司,應該遵循的一些規律和常識。

今天,我們通過拆解《賈伯斯傳》對於張一鳴的啟發,來看看這些常識和規律分別有哪些?

一、如果你想做偉大公司

一定要找一流人才

很多創業公司在草創階段,對於未來所要應對的挑戰理解不夠,搭班子的時候,兩個字——將就。能來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樣的人,

2012 年,張一鳴在建今日頭條班子時,對自己說:每當想放低要求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往低走而要往高走,我們要做的出彩,而不是完成事情。而尤其在早期,核心幾個人的能力素質態度是最關鍵的。

賈伯斯在 20 多歲剛創業的時候,也是如此。80 年代的蘋果,賈伯斯對於招聘流程有著嚴格的控制,目的是找到具有創造力,絕頂聰明又略帶叛逆的人才。

他會問一些古怪的問題,以考驗求職者在突發狀況下的思維應變能力,以及他們的幽默感和反抗精神。

比如他會問:

你是幾歲失去童貞的?

你還是處男嗎?

後來等蘋果做大了,蘋果需要成熟的職業經理人,賈伯斯親自 N 顧茅廬,把斯卡利(前百事可樂總裁)挖進蘋果,並說出那句傳世挖人名言:你是希望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抓住機會來改變世界。

儘管後來,斯卡利把個性十足的創始人賈伯斯趕出了蘋果。

無論職業生涯怎麼改變,賈伯斯對於人才的理念沒有改變:如果你想建設一個由一流隊員組成的團隊,就必須敢下狠手,讓二流的人離開,因為你不這樣做,沒人會這樣做。如果你吸收了幾名二流隊員,他們就會招來更多的二流隊員,很快,團隊裡甚至還會出現三流隊員。

賈伯斯認為,很多人說(牛人)不好共事,但是他的發現是,一流的選手只是不喜歡和三流的人才共事而已。這意味著你不能容忍二三流隊員。

在蘋果,重要崗位的招聘,會安排面見公司的主要負責人,而不是只見一下招聘部門的 leader。賈伯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笨蛋大爆炸」,免得公司上線充滿了二流人才。

字節的招聘過程和蘋果一樣嚴苛。有個前大廠出身的朋友說,給字節推薦了 60 個身邊的朋友,但只通過了一個。為了防止人才密度稀釋,字節設計了嚴密和高效的招聘體系。(想要了解字節在組織打造上具體如何做的,請看文末的課程列表。)

比賈伯斯更進一步的是,張一鳴認為在招聘、人事變動等重要決定上,需要有正式的思考,並且寫下來。這樣避免「不認真」, 並使將來 review 提高有了基礎。即如果不小心讓「三流人才」進入,還可以有歷史檔案來復盤糾錯。

二、追求極致

過程就是獎勵

張一鳴奉行「做不好的就別做,要做就必須做到非常好。不但做了,而且做好了,每天問問自己有什麼新做好了」的理念。

如今「追求極致」寫進了字節跳動的價值觀裡,指引著字節兒的行動並考核著他們。

在追求極致這方面,賈伯斯可謂大師。

2013 年,張一鳴看完《賈伯斯傳》,留下這樣一段話:

花了 6 個月看完 kindle 上英文版《steve jobs》前半本,昨天花了 6 個小時在 iPhone 上看完了唐茶中文版的後半本。實話說,我被震驚了:賈伯斯不是完人毛病很多。但在對平庸的極端不容忍和對卓越標準的極度追求,以及對此的犧牲上,好到令人怯步。

賈伯斯無法忍受從產品中感受出草率的態度。

很多公司是敲定一個完工日期後,就不允許再更改。但賈伯斯不是這樣的人,他的名言是:直到上市,產品才算完工。賈伯斯告訴團隊,即便是錯過上市日期,也不能粗製濫造。

他的現實扭曲力場,總是讓人能完成他們認為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1984 年,因賈伯斯的追求完美,開發周期已經嚴重拖延了的 Mac,終於要開發布會了。但是賈伯斯的開發團隊發現還有一處沒有完善好,於是給賈伯斯打電話,請求再給兩周時間。

賈伯斯用低沉的聲音回答他們:「你們真的很棒,但絕不會推遲,你們已經做了好幾個月了,再多兩個星期也不會有很大的差別,你們還是趕快把它做完,我會在一周後將你們的程序交付運行,上面會標有你們的名字。」

結果賈伯斯的團隊真的做到了,他們也難忘那段缺睡少覺的歲月。

在 996 的字節,只要高層思路清晰,大部分人充滿了鬥志與樂趣,因為比起追求成長和極致,所受到的辛苦和煎熬,不算什麼。

過程就是獎勵。

三、注重團隊建設

注重文化打造

字節有著名的字節範兒,有著名的「CEO 面對面」,字節發展到了目前 6+ 萬人,依然沒有事業部,以功能性部門來主導。

這跟賈伯斯的經營理念也非常像。

關於團隊建設

80 年代,賈伯斯會帶著他年輕的團隊每半年到郊外去做集思會,他離開蘋果創建 NeXT,集思會的頻率更高。後來他回到蘋果,每年會開「百傑集思會」。通過這些活動去傳遞思想打造團隊。

1997 年,賈伯斯重回蘋果,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團隊爭取期權權益,而且他要求董事會必須兌現,因為人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不通過,他就不來上班。而為團隊爭取來的權益,他個人一分也沒有。

對於團隊的苛刻,甚至體現在賈伯斯對於董事會的要求,他重回蘋果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求原董事會成員辭職,因為他覺得他們都是蠢才。他選擇那些跟自己站在一起,並且更有價值的人加入董事會。

關於文化打造

80 年代,賈伯斯對他的團隊說,我們要當海盜,不要當海軍。

團隊要有一種叛逆的感覺,能夠快速行動,做成事情

這支海盜團隊打造了天才產品 Mac。

後期.加成熟的賈伯斯,有了更加成熟的公司經營理念。

他非常注重打造合作文化。很多公司以少開會為榮,但賈伯斯相反,每周一高管會,每周三下午營銷戰略會,此外還有無數產品評論會。他堅持要讓所有參與者一起討論問題,利用各方優勢,聽取不同部門的意見。

因為他堅信蘋果公司的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各類資源的整合,他希望公司的所有部門都能夠並行合作。

所以在蘋果,產品不是像流水線一樣,從設計再到營銷、分銷,相反這些工作是同步進行的。

我們的方針就是開發高度整合的產品,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生產過程也必須是通過整合和協作完成的。

如果團隊合作不力,賈伯斯會解僱有關人員,他就這樣贏得了索尼。iTunes 促進了 iPod 的銷量,又帶動了 Mac 的銷量,而索尼則是硬體部門和軟體部門以及內容部門永遠無法在一起合作

庫克說,蘋果公司沒有財務獨立核算的事業部,全公司統一核算。

張一鳴在這段畫了重點:

事情做不好就想用事業部制解決的公司通常不好。07 年開始困擾職能與垂直部門問題,就是上次看到這段開始有思路。規模不大又叫集團,主業一般就想布局,試圖多有幾個子公司的公司往往不好,哪怕是上市子公司。

賈伯斯說,永遠不要擔心內部相殘,與其被人取代,而不如自己取代自己。所以即便 iPhone 出現會蠶食 iPod 的銷量,而 iPad 會影響筆記本電腦,都沒有妨礙他的創新。

1997 年,經典的「think different」的廣告,不僅讓是市場重新找到了蘋果原來的味道,也讓團隊找到了精神支柱,找到了文化歸屬感。

這跟字節的理念很像,對外和對內都需要傳播,員工和用戶都是我們的用戶,都需要認可我們的理念,從而更緊密地合作。

在蘋果和字節都注重「坦誠」這一文化。

情緒暴躁的賈伯斯說:「我試圖去打造一種文化,我們相互之間誠實到了殘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說,他們認為我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我們有過激烈的爭吵,互相吼叫,但那可以說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溫文爾雅的張一鳴認為:當感到溝通困難的時候,最好的溝通方法不是想太多技巧和說法,而是:更坦誠的溝通

四、宿命和動力源泉

一個人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2009 年,時年 26 歲的張一鳴上任 99 房 CEO。2012 年,29 歲的張一鳴創辦今日頭條。

1985 年,剛剛發布 Mac獲得了成功、處於人生巔峰的賈伯斯,迎來了自己的 30 歲生日,他寫了一段話:

我會永遠保持與蘋果的關係,我希望這一生,能讓自己的生命歷程和蘋果的命運彼此交錯。就像編織一副掛毯那樣。可能我會離開蘋果幾年,但我終究是會回來的。而這就是我可能想要做的事情。對於我,應該謹記的關鍵一點是,我仍然是個學生,我仍然在新兵營。

第二年,他陷入人生低谷,被斯卡利趕出了蘋果。在外漂了 12 年的賈伯斯,於 1997 年重返蘋果,當時他已經有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皮克斯,也有了幸福的家庭,他在考慮要不要回去。

後來他決定重返,他跟他在皮克斯的合伙人拉塞特商量:我想我做這件事(回蘋果)的唯一原因是,這個世界如果有蘋果就會變得更好。

拉塞特溫和微笑著:我祝福你。

iPod 讓他們再一次大獲全勝,比爾·蓋茨繼續抄襲,但是失敗了。賈伯斯認為他贏的原因是熱愛,他們做 iPod 是為了自己:「當你真正為自己,為家人,為好友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你不會輕易放棄,但如果你不熱愛這件事的時候,你就不會多走一步,也不情願在周末加班,只會安於現狀。」

張一鳴把這段也畫了重點。

張一鳴說:develop company as a product.(打造一家公司就像打造一個產品。)

賈伯斯的動力源泉在於做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12 歲那年,他在惠普兼職實習,就了解到,一家妥善經營的公司能夠大量催生創新,遠勝於任何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我發現最好的創新就是你組織一家公司的方式。如何建設一家公司,這個概念令人著迷。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裡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是很棒的,因為那樣你才能製造偉大的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

五、專注

張一鳴解釋什麼叫做事不過三,即當前最重要須關注的事情不超過三件。他說堆砌的產品沒有安全感,準確的抉擇才有。

賈伯斯重返蘋果,面對各種為了滿足零售商的奇奇怪怪的產品線,以及一些稀裡糊塗的開發團隊。

他立刻開始大刀闊斧瘦身行動,很快他就砍掉了 70% 的產品,他對團隊說,你們是聰明人,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垃圾產品上。

他畫了四格:兩列是消費級和專業級,兩行是臺式和便攜。他們的工作就是做四個偉大的產品,每格一個。

專注力拯救了蘋果,賈伯斯回歸第一年,就裁掉了 3000 人,扭轉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歷了兩年虧損之後,蘋果終於在該年實現盈利 4500 萬利潤,1998 年整個財年 3.09 億利潤。

六、重視討論

張一鳴的名言: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聰明,寫作使人嚴謹。

在字節,有讀書交流會,有培訓交流會,有內網溝通,張一鳴重視促進信息高效運轉。

賈伯斯非常推崇面對面去交談。他說,在我們這個網絡時代,有一種想法認為,創意可以通過郵件和網絡聊天被開發出來。但他認為創意產生於自發的談話和隨機的討論中,比如你偶遇某個人,你問最近在做些什麼,然後你說:哇,很棒。你就會蹦出各種想法。

所以賈伯斯在建造皮克斯大樓和蘋果園區的時候,重視「偶遇」和「計劃外合作」的元素。

蘋果內部,自由發表意見的重要場合是每周一上午的管理團隊會議,9 點開始,持續三至四個小時,討論的重點常常著眼於未來,每款產品接下來該怎麼做?應該開發哪些新東西?賈伯斯會利用這個會議加強蘋果公司的共同使命意識,這種集中式控制,使得蘋果公司猶如一個優秀的蘋果產品那樣緊密地整合在一起,並且防止了部門之間的鬥爭。

賈伯斯還利用這個機會強調公司的焦點所在。他不允許團隊出於營銷的考慮增加產品,也不允許主意滿天飛,蘋果公司一次只著重於兩三個優秀項目

蘋果的集思會,目的是讓最優秀的人參與討論。坦誠的文化,能夠讓「討論」極大地發揮效力,推動公司向前。

七、最後

賈伯斯的敏感、情緒化和暴脾氣,讓他身邊的人,包括家人都深受其傷。

這也許也是扎克伯格更想成為比爾·蓋茨的原因之一吧,或許,張一鳴也是。

相關焦點

  • 從賈伯斯、馬斯克到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啟發
    這就會逼著我們在很多行為上面做一些改變,看了一些關於馬斯克和賈伯斯的書,他們2個非常相似,喜歡設計,喜歡控制,追求細節上的完美極致。無論是賈伯斯在設計手機上面的美學,還是馬斯克發射火箭,都是在細節上達到了百分百,執行細節的苛刻,都貫徹到了骨子裡。
  • 錢穎一對話張一鳴:「讀傳記讓我更有耐心」 | 對話實錄(上)
    學計算機有一個好處,只要有電腦、能上網,就可以自己獲取學習的資源,你有想法的話就可以直接做出來,哪怕是一個在校生,也可以發布產品給廣大用戶,這點最終吸引我轉向了計算機。(豐富的專業背景)對我來說也是很有收穫的,創業的話各個東西都看,我中間還選修了工商管理。
  • 張一鳴對話錢穎一:我們沒有採編人員,但建立了內容質量團隊
    學計算機有一個好處,只要有電腦、能上網,就可以自己獲取學習的資源,你有想法的話就可以直接做出來,哪怕是一個在校生,也可以發布產品給廣大用戶,這點最終吸引我轉向了計算機。(豐富的專業背景)對我來說也是很有收穫的,創業的話各個東西都看,我中間還選修了工商管理。錢穎一:從剛才簡短的介紹當中發現,你的興趣非常廣泛,電子、生物、計算機還有工商管理,你覺得四年經歷中有哪些是對你後來影響最大的?
  • 賈伯斯成功的14個關鍵點,」瘋子「真正地改變世界
    賈伯斯的傳奇已是廣為傳誦的創業神話,在這條人生軌跡上,一路引領了七個產業的變革:個人電腦、動漫電影、唱片、移動通信、平板電腦、零售和數字出版業,躋身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列。賈伯斯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問題將是商學院在未來一個世紀要去研究的課題,而我認為以下14點就是他成功的關鍵所在。
  • 張一鳴的CEO修煉法則:反惰怠、反情緒化和自我強化
    在我們研究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的系列文章發表之後(《張一鳴的組織邏輯》、《轉折中的張一鳴》),一些朋友給我們留言探討。其中,有一位來自美團的朋友說:「你描述的頭條的那些特性,都是我進入美團就司空見慣的。」還有一位朋友說:「看到你研究頭條,我真心建議你也應該來看看小米的組織變革。」
  • 好學生宿華,壞學生張一鳴
    e家潔創始人云濤就曾旗幟鮮明表態,站隊騰訊:「一定得站隊,你不站隊意味著你被拋棄了。」這種生存規則下,如何在AT籠罩下,見縫插針求活,成了每個創業者必須解決的挑戰。2016年傳出騰訊80億美元收購今日頭條的傳聞,張一鳴發出公開信,旗幟鮮明地擺出態度:我創立公司,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年底的TMD烏鎮閉門會議,坐在騰訊系王興、程維之間,張一鳴對BAT開啟了無情的吐槽三連——錯了,認知有問題,短視。「不論騰訊也好,百度也好,他應該把之前的利潤都用到,再更深層次、給大規模的投入,他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 賈伯斯告訴你,當你人生迷茫時,記住這一點,讓每份努力都不白費
    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本文將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機會中的偶然和必然褚時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他的故事中,最為勵志的部分,就是他在近80歲的時候,在哀牢山包山種橙子,最終浴火重生,東山再起,成就「中國橙王」 ,成為商界的傳奇。那麼東山再起,褚時健為什會選擇種橙子呢?
  • 張一鳴對話錢穎一:企業年輕比成熟更重要,希望用三年實現全球化
    錢穎一:這種感覺非常有意思,你主動放棄已經很成功的創業,去進行另外一個,這裡面的啟發從傳記裡面讓你能感受到一些重大的變化。2016 年你在央視參加一個對話節目中提到「從公司層面不要和別人的核心領域去競爭,這樣會牽扯你很多的精力,也沒有優勢。從另一個角度講,除了競爭外,不做別人做得好的領域,要做另外的領域。」
  • 「今日頭條」張一鳴的「逃逸速度」(深度)
    像打車這一領域,因為過早引發對手戒備,火拼一段時間後也不了了之。字節跳動首先是巧在靠「隱性速度」直接來到巨頭的陣地,待巨頭真正意識到威脅並開始應對時,它已經積累了較高的勢能。 不少人剛開始看不懂,甚至在字節跳動創立前兩年,普遍認為其活不長。當時張一鳴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巨頭來了你怎麼辦?
  • 《Facebook 效應》這本書,給我關於創業的 11 條啟發
    當我們了解到別人如何克服挑戰時,也能將其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本文作者從這本書中得到了11條啟發,相信對您也會有所幫助。本文作者Esat Artug,原標題為" 11 Inspirational Lessons I Learned from the Book 「The Facebook Effect」",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賈伯斯光芒背後的暗面
    若說賈伯斯對麗莎沒有愛,在麗莎親筆所著的這本《小人物:我和父親賈伯斯》中,又分明能看到賈伯斯對麗莎的依賴,他有時候稱麗莎為「我生命中的女人」;但若說愛得有多深沉,他又陰晴難定,時常視麗莎如無物,吝於在物質與情感上的付出,常常語出刻薄。  賈伯斯與麗莎母親年輕時相遇,當賈伯斯得知他即將為人父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怒不可遏」,而後便是拒不承認這是他的孩子。
  • 4.7寸iPhoneSE小屏,趨近於賈伯斯時代3.5英寸的屏幕是黃金尺寸嗎
    近期iPhone SE無論是在京東的競速榜中,還是在天貓的熱賣中,表現得很銷售火爆,4月24上市銷售的第一天,在京東平臺的64G版本的紅黑白三色,128G的紅黑二色和256G的白紅雙色全部售罄,據悉,僅京東iPhoneSE在這兩天的銷售就已經售出145552部,這還不算其他電商平臺的數據
  • Walter Isaacson,他是《賈伯斯傳》的作者
    要深入了解賈伯斯,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Walter Isaacson 即將上市的《賈伯斯傳》只引起廣泛關注,因為這本傳記出自賈伯斯的本願。傳記作者 Walter Isaacson 曾問過賈伯斯,為什麼會同意他作傳,賈伯斯說:「我想要我的孩子們了解我。
  • 賈伯斯: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讀書,聽課、開會,你認真做筆記,覺得處處都有共鳴和啟發,但是事後卻什麼也想不起來?你精心準備的方案,你覺得邏輯清晰、論證充分、資料詳實,但客戶卻昏昏欲睡,毫無感覺?不可否認,我們參加過的多數會議、講座、課程,都是枯燥乏味,與會者精心準備的內容卻沒有引起共鳴,達到預期的效果。
  • 從賈伯斯身上得到的育兒啟示:這3個「牛人思維」,值得家長借鑑
    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認識賈伯斯,作為美國蘋果的前社長創造了數字產業的奇蹟,至今蘋果手機仍風靡世界。賈伯斯不僅在數字領域發揮著驚人的才能,教育孩子也有獨特的一面。 賈伯斯的四個孩子不是考上了百年學校哈佛,而是人才濟濟的史丹福大學。 甚至最小的女兒伊芙在馬術界也取得了小成就。
  • 賈伯斯與佛教禪學的因緣 靈感都來自佛法?
    儘管賈伯斯已經是十餘年的佛教信徒,一直打坐、吃素,拜訪上師,但此刻被迫離開自己最心愛的蘋果,仍然無法以平常心對待。多年之後,他在一次演講中告訴聽眾,「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離自己遠去,這真是毀滅性的打擊」。 那時候,他對生命的觀點,尚不是那麼無可撼動,不明白對佛法的了解並不是知性的理解。眼下就是一個絕好的契機,他需要的是身體力行的佛法。
  • 左暉、張一鳴與斯坦福棉花糖實驗
    我也是在「大A虐我千百遍,我待大A如初戀」很多年之後,才算真正明白了巴老這句話裡「慢慢」的含義。 那「慢慢」究竟是什麼意思? 公開場合最推崇這個道理的是如今正處於風口浪尖的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 張一鳴最欣賞自身的特質就是延遲滿足感。他認為一輩子碌碌無為的人,大多數是因為缺乏延遲滿足能力。(張一鳴可能是網際網路界最懂人性的人,他要求自己具有延遲滿足能力,但他開發的產品,內涵段子、今日頭條,特別是抖音,一個主要的特徵卻是對需求的即時滿足。)
  • 張一鳴教育野心七連擊:「湯圓英語」內測
    張一鳴教育布局的步伐正在加快。Tech星球獨家獲悉,字節跳動正在內測一款名為「湯圓英語」的英語學習App,這款產品主要以視頻的形式,採用真人形象+AI口語授課的模式進行在線教學。工商信息顯示,湯圓英語與AI智能在線少兒英語教學平臺「aiKID」,同屬於字節跳動子公司——北京比特智學科技有限公司。事實上,在湯圓英語之前,字節跳動已開始探索英語在線教育市場。
  • 賈伯斯僅憑一句話就挖走百事可樂總裁:有的人,在開口之前就贏了
    說到賈伯斯,大家對他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作為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他絕對是一個跨時代的領軍人物,不論是手機業還是IT業,賈伯斯都是屈指可數的人才,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的「營銷大師」和「說服天才」賈伯斯的這句話觸動到了斯卡利的內心,他被賈伯斯這句話打動,離開了百事可樂,成為了蘋果的執行長。賈伯斯的這句話至今仍然被視為「最好的銷售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