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熱點赤道」,獨此一家。
活了這麼久,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就是我們總是無法隨心所欲。怎麼才算隨心所欲,讓世界沒有秘密?這是電影《黑客帝國》的一段話。
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而我們好像來不及反應。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也許就沒有《黑客帝國》這樣的電影呈現。突然想寫寫這個時代的核心科技天才人物,給我們帶來的科技變化。
傳大的領導者都是偉大的學習者。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先前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研究顯示,美國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位比例為47%,英國為35%,中國為77%,日本為49%。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也開始對自己所屬的行業工種產生新的審視,你現在所做的工作有沒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機器自動化,讓機器人取代,而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才能保證沒有危機感,現在不光是人與人競爭。還有與這個大時代科技帶來的創新的競爭。
工業時代最大的收穫就是「執行力」而執行力務必是執行,按著一條條命令去嚴謹完成即可,他不需要你有過多的大腦分析,而只需要思考如何執行到位。
智能時代有可能將這種需要人工去執行的工種用自動化取代,而人們需要更多的是要有引領思維。
未來已來。
這就會逼著我們在很多行為上面做一些改變,看了一些關於馬斯克和賈伯斯的書,他們2個非常相似,喜歡設計,喜歡控制,追求細節上的完美極致。無論是賈伯斯在設計手機上面的美學,還是馬斯克發射火箭,都是在細節上達到了百分百,執行細節的苛刻,都貫徹到了骨子裡。
關鍵是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不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會十分出色,他們身上有一種多元化思考與實踐,按現在的理解來說就是跨界奇才。
大師級人物,從來不擁有專業身份。馬斯克是科學家、企業家、思想家,他的專業知識覆蓋了火箭、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慧、太陽動能源等學科領域,思想表達又像哲學家一樣深刻而透徹。
馬斯克的跨界能力來自超級閱讀力。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就是可以連接自動實現跨界並很好的運用。
賈伯斯主張專注和簡單。簡單可能比複雜列難做到,你必須努力梳理思路,從而變得簡單。蘋果手機的設計界面,一開始黑白2種顏色整個界面只有一個開機鍵,真是少而簡到了極致。
生活中的賈伯斯,素食、禪修,冥想,樣樣都不是停留在語言上,他是在用真實的生活去參與感受,而不是停留在遵守各種宗教教條。
有趣的是賈伯斯和馬斯克在公司管理上面都很「暴力」,私下都被譽為「暴君」賈伯斯最讓員工可怕的是冷漠,而馬斯克有點輕微的岐視智商不高的人。賈伯斯不相信上帝,而馬斯克是個連上帝都不願意等待的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精神領空,在他們的世界中,所有人必須無條件的配合他們的指令。
暴君們只對待出色的人友好。實際上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也是被員工認為很冷漠的人,在亞馬遜任職十幾年的管理人員說"貝索斯不是那種人,他不能容忍愚蠢,即使是偶然的愚蠢」。
無一例外,這些科技大佬們,都是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精力十足,並都有點偏執狂特質。在閱讀這些人物自傳時,也就理解了世界第一首富約翰·洛克菲勒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還有安迪.格魯夫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看來偏執也是一種力量。
人工智慧的出現與發展預示著世界上90%的人類工作將由機器人完成,未來窮人對富人和權力階層的利用價值將逐漸消失,城市中心的住宅會變得低廉,能源採集來自光和風...人類從設計自己的生活,將逐漸升級為自我設計,新技術會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能力。這是《人類簡史》·赫拉利中的描寫。
我們在享受著這些偏執狂一樣的大佬們帶給我們的科技感,同時也要思索自己對於社會的貢獻在哪裡,有沒有可能被取代,如何讓自己立足於不可取代的位置,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我相信這是每一個職場人士都會要去思考的問題。
如果人工智慧真的來臨,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在從事被取代工種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2020年是沉重又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不尋常的事情,我想這場全世界的疫情會給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感受,讓我們放慢了腳步,讓我們學了會敬畏,學會了審視自己。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著眼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2021年,更好的理解人工智慧帶來的啟發。
2017年應該是人工智慧最火的一年。智能家居、智能工廠、智能語音等。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人工智慧用在中國的農業上是怎麼樣的效果。
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通過視頻可以了解到,他們工人在農場作業時用機器取代工人,一般一到三個人就可以管理好一個寵大的農場,在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經濟收益得到了幾百倍的增長。整個農場運作都是程序化的,按程序去操作即可。
如果人工智慧用到我們的農業,智能化農業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實現全天候,反季節的系統化生產,這樣增加了生產規模提高了生產基數,會不會降低普通人的生活購買成本,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小小想法,真正實現起來需要一些時間。不過在日本和美國已經有了顯著成效。
另外,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機器人的發展也可以很有效的拉動傳統產業,補充勞動缺口。
人工智慧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呢,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技術也就越來越被重視,參與到學習各種技術的人員會更多。智能設備與人類融合,通過數據會參與到我們的學習、記憶、分析和理解能力,甚至有可能會參與我們最後的判斷與決定。
未來10年中,人工智慧將會從以下方面改變我們的生活。
1、人工智慧將成為更好的個人助理。如蘋果手機Siri等 私人助理讓很多人養成與設備對話的習慣,減少觸碰屏幕的時間。除了提醒功能和進行網絡搜索外,私人助理在家居領域也會有一番作為。通過軟體語音可以打開或關閉家裡的家用電器設備。
2、人工智慧將能在危機來臨時處理海量信息。
3、機器人將能互相溝通,並制定計劃。這個場景可能需要實現的時間會相當長。
4、人工智慧將能提前做出醫療預測。
5、無人駕駛汽車將能自行做出判斷。現在的無人駕駛很難做出汽車面臨一個兩難選擇的倫理判斷,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研究。
6、刷臉成為普遍的識別方式,除了刷卡,刷手機,可能在登機、觀影、登錄郵箱等都可以利用人臉識別系統。
7、智能語音識別。
人工智慧技術會對傳統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在國防、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廣泛使用,也將會產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機會,引發產業結構的變革。
目前國內做得好的人工智慧就是人臉識別和網絡安全,坐飛機和高鐵還有支付的時候,就感覺人臉識別很方便,但是其它方面的人工智慧可能因為本人認知有限,並沒有太多體會到。
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想想網際網路紅利期帶給我們在交通支付購物點餐等生活服務中的眾多便利,就更加期待人工智慧的早點到來。
人類文明的永恆主題一直是「自由」,制度自由、經濟自由、思想自由、空間自由、即便財富的魔力本質依然是自由。希望人工智慧的到來,能加速讓我們體會到這無限的自由。
全文完,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