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賈伯斯、馬斯克到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啟發

2020-11-25 騰訊網

▲微信搜「熱點赤道」,獨此一家。

活了這麼久,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就是我們總是無法隨心所欲。怎麼才算隨心所欲,讓世界沒有秘密?這是電影《黑客帝國》的一段話。

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而我們好像來不及反應。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也許就沒有《黑客帝國》這樣的電影呈現。突然想寫寫這個時代的核心科技天才人物,給我們帶來的科技變化。

傳大的領導者都是偉大的學習者。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先前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研究顯示,美國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位比例為47%,英國為35%,中國為77%,日本為49%。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也開始對自己所屬的行業工種產生新的審視,你現在所做的工作有沒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機器自動化,讓機器人取代,而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才能保證沒有危機感,現在不光是人與人競爭。還有與這個大時代科技帶來的創新的競爭。

工業時代最大的收穫就是「執行力」而執行力務必是執行,按著一條條命令去嚴謹完成即可,他不需要你有過多的大腦分析,而只需要思考如何執行到位。

智能時代有可能將這種需要人工去執行的工種用自動化取代,而人們需要更多的是要有引領思維。

未來已來。

這就會逼著我們在很多行為上面做一些改變,看了一些關於馬斯克和賈伯斯的書,他們2個非常相似,喜歡設計,喜歡控制,追求細節上的完美極致。無論是賈伯斯在設計手機上面的美學,還是馬斯克發射火箭,都是在細節上達到了百分百,執行細節的苛刻,都貫徹到了骨子裡。

關鍵是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不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會十分出色,他們身上有一種多元化思考與實踐,按現在的理解來說就是跨界奇才。

大師級人物,從來不擁有專業身份。馬斯克是科學家、企業家、思想家,他的專業知識覆蓋了火箭、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慧、太陽動能源等學科領域,思想表達又像哲學家一樣深刻而透徹。

馬斯克的跨界能力來自超級閱讀力。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就是可以連接自動實現跨界並很好的運用。

賈伯斯主張專注和簡單。簡單可能比複雜列難做到,你必須努力梳理思路,從而變得簡單。蘋果手機的設計界面,一開始黑白2種顏色整個界面只有一個開機鍵,真是少而簡到了極致。

生活中的賈伯斯,素食、禪修,冥想,樣樣都不是停留在語言上,他是在用真實的生活去參與感受,而不是停留在遵守各種宗教教條。

有趣的是賈伯斯和馬斯克在公司管理上面都很「暴力」,私下都被譽為「暴君」賈伯斯最讓員工可怕的是冷漠,而馬斯克有點輕微的岐視智商不高的人。賈伯斯不相信上帝,而馬斯克是個連上帝都不願意等待的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精神領空,在他們的世界中,所有人必須無條件的配合他們的指令。

暴君們只對待出色的人友好。實際上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也是被員工認為很冷漠的人,在亞馬遜任職十幾年的管理人員說"貝索斯不是那種人,他不能容忍愚蠢,即使是偶然的愚蠢」。

無一例外,這些科技大佬們,都是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精力十足,並都有點偏執狂特質。在閱讀這些人物自傳時,也就理解了世界第一首富約翰·洛克菲勒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還有安迪.格魯夫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看來偏執也是一種力量。

人工智慧的出現與發展預示著世界上90%的人類工作將由機器人完成,未來窮人對富人和權力階層的利用價值將逐漸消失,城市中心的住宅會變得低廉,能源採集來自光和風...人類從設計自己的生活,將逐漸升級為自我設計,新技術會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能力。這是《人類簡史》·赫拉利中的描寫。

我們在享受著這些偏執狂一樣的大佬們帶給我們的科技感,同時也要思索自己對於社會的貢獻在哪裡,有沒有可能被取代,如何讓自己立足於不可取代的位置,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我相信這是每一個職場人士都會要去思考的問題。

如果人工智慧真的來臨,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在從事被取代工種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2020年是沉重又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不尋常的事情,我想這場全世界的疫情會給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感受,讓我們放慢了腳步,讓我們學了會敬畏,學會了審視自己。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著眼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2021年,更好的理解人工智慧帶來的啟發。

2017年應該是人工智慧最火的一年。智能家居、智能工廠、智能語音等。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人工智慧用在中國的農業上是怎麼樣的效果。

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通過視頻可以了解到,他們工人在農場作業時用機器取代工人,一般一到三個人就可以管理好一個寵大的農場,在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經濟收益得到了幾百倍的增長。整個農場運作都是程序化的,按程序去操作即可。

如果人工智慧用到我們的農業,智能化農業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實現全天候,反季節的系統化生產,這樣增加了生產規模提高了生產基數,會不會降低普通人的生活購買成本,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小小想法,真正實現起來需要一些時間。不過在日本和美國已經有了顯著成效。

另外,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機器人的發展也可以很有效的拉動傳統產業,補充勞動缺口。

人工智慧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呢,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技術也就越來越被重視,參與到學習各種技術的人員會更多。智能設備與人類融合,通過數據會參與到我們的學習、記憶、分析和理解能力,甚至有可能會參與我們最後的判斷與決定。

未來10年中,人工智慧將會從以下方面改變我們的生活。

1、人工智慧將成為更好的個人助理。如蘋果手機Siri等 私人助理讓很多人養成與設備對話的習慣,減少觸碰屏幕的時間。除了提醒功能和進行網絡搜索外,私人助理在家居領域也會有一番作為。通過軟體語音可以打開或關閉家裡的家用電器設備。

2、人工智慧將能在危機來臨時處理海量信息。

3、機器人將能互相溝通,並制定計劃。這個場景可能需要實現的時間會相當長。

4、人工智慧將能提前做出醫療預測。

5、無人駕駛汽車將能自行做出判斷。現在的無人駕駛很難做出汽車面臨一個兩難選擇的倫理判斷,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研究。

6、刷臉成為普遍的識別方式,除了刷卡,刷手機,可能在登機、觀影、登錄郵箱等都可以利用人臉識別系統。

7、智能語音識別。

人工智慧技術會對傳統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在國防、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廣泛使用,也將會產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機會,引發產業結構的變革。

目前國內做得好的人工智慧就是人臉識別和網絡安全,坐飛機和高鐵還有支付的時候,就感覺人臉識別很方便,但是其它方面的人工智慧可能因為本人認知有限,並沒有太多體會到。

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想想網際網路紅利期帶給我們在交通支付購物點餐等生活服務中的眾多便利,就更加期待人工智慧的早點到來。

人類文明的永恆主題一直是「自由」,制度自由、經濟自由、思想自由、空間自由、即便財富的魔力本質依然是自由。希望人工智慧的到來,能加速讓我們體會到這無限的自由。

全文完,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誰撩了我們?從霍金和賈伯斯到人工智慧和區塊鏈
    其實我們人類內心一直都在焦慮,我們太需要一位思想的引導者,至少能告訴我們,未來到底是什麼?特別是我們這波中年人,因為知道了時間的珍貴,所以太怕失去青春,不敢走錯,哪怕一步。所以我們羨慕那些富有想像力並且敢於突破和創造的人,而霍金和賈伯斯就是這類,我們稱之為偉大的人物,當然跳出太空步的傑克遜和造出大火箭的馬斯克也是這類傑出人物。
  • 童年的馬化騰、馬斯克和賈伯斯,居然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愛好
    14歲生日時,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臺幾乎花掉四個月工資的天文望遠鏡,這臺望遠鏡也讓他在1986年讀初三時成為全校第一個看到並拍到哈雷彗星的人。長大後的馬化騰還曾發出了「網際網路是不是很像一個不確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的感慨。
  • 我們能培養出馬斯克和賈伯斯嗎?
    馬斯克造火箭造衛星,很多人為以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師。1992年,他在加拿大皇后大學學習兩年後,轉而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商業和物理;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留校一年,再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但從他的教育經驗上來說,他是一個文理生,與工程師搭不上。但是就是這樣的人,做了頂尖工程師不敢想的事情,造火箭、造衛星。
  • 賈伯斯對張一鳴的這 7 點啟發,你也應該了解
    為了能夠把張一鳴「思考背後的思考」吃個透,我們精讀了張一鳴的書單。 又有非常有趣的發現——《賈伯斯傳》是張一鳴看了又看的一本書,2012 年開始看,到 2014 年又看,再到 2016 年又看,至少三遍。 我們精讀完這本書,再來對比字節跳動的經營,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賈伯斯的很多理念,讓張一鳴很有共鳴。
  • 臉書人工智慧掌門炮轟馬斯克:不懂人工智慧亂說一通
    臉書人工智慧業務掌門傑羅米·佩森蒂(Jerome Pesenti)星期三發布推文稱,在談論人工智慧時,馬斯克都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馬斯克被批不懂人工智慧技術馬斯克是多家知名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投資者,其中包括OpenAI實驗室和被谷歌收購的DeepMind。
  • 馬云為什麼不能像馬斯克那樣對待人工智慧
    講這個笑話,是因為在寫馬斯克的文章的時候,在網上看到了一段2019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視頻。大會有一個環節是請馬雲和馬斯克同臺,對談人工智慧。 我們都知道馬斯克是著名的人工智慧威脅論者,不光對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的奇點來臨深信不疑,而且認為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後
  • 馬斯克:5年內人工智慧就會變得比人類聰明
    馬斯克:5年內人工智慧就會變得比人類聰明 澎湃新聞記者 崔珠珠 綜合報導 2020-07-30 11:07 來源:澎湃新聞
  • 馬斯克:未來想要將人類大腦中儲存的記憶複製到U盤中
    馬斯克跟賈伯斯比,或許要比賈伯斯更加傳奇,這個目標是星辰大海的技術狂人馬斯克,曾經在巴菲特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創立了特斯拉,現在特斯拉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做到了數一數二。但是馬斯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也沒有僅僅鑽研新能源汽車。
  • 我們離腦機接口時代還有多遠?馬斯克:人人連上人工智慧!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子佩智東西10月10日消息,馬斯克在今年8月29日的新品發布會中介紹了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許多設備和產品規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當是腦機接口項目。
  • 我們離腦機接口時代還有多遠?馬斯克:人人連上人工智慧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子佩智東西10月10日消息,馬斯克在今年8月29日的新品發布會中介紹了旗下的今日,在最新的《Verge Science》視頻中,外媒Verge探討了Neuralink未來的進展,以及在馬斯克的設想中需要哪些領域的技術基礎。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每個人都應該接受腦部手術。
  • 李開復:人工智慧將來會替代人類工作,馬斯克:AI可能毀滅人類
    不過李開復也提醒人類,當我們利用人工智慧創造很大的財富的同時,也同樣將面臨著重大挑戰。他還說,如果我們將來我們的所有工作被人工智慧代替,而我們什麼都不做,再過十幾年,我們一定也遭遇人類史上最大的挑戰,甚至是最大的災難。
  • 馬斯克預測人腦植入晶片技術可對抗人工智慧篡權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29日報導,科技富豪馬斯克發布講話,稱在人腦內植入人工晶片的技術將於2021年5月正式面世,這意味著2021年或許是更為混亂的一年。拜新冠病毒所賜,2020年已經留給了人們太多痛苦的回憶,在新年之際,未來十二個月我們又將見證什麼呢?
  • 異曲同工: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李彥宏的人工智慧「樂高模式」
    10月12日,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李彥宏做了主題為「從潮起東南到百川追海」的精彩演講。「AI先生」李彥宏這次的演講仍然聚焦於人工智慧。李彥宏表示,「從整個智能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有一個好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智能化要通過技術的開源和開放來實現。
  • 為何除了馬斯克,沒人願意猜通用人工智慧何時出現?
    幾個月前,他告訴《紐約時報》,五年內,我們就能研發出超級 AI。 5 月,佩森蒂對此作出回擊。他發推文稱:「馬斯克就是在瞎扯。沒有 AGI 這樣的東西,我們要過很久才能開發出比得上人類的智能。」 馬斯克回覆:「Facebook 垃圾。」 如此針鋒相對並不罕見。
  • 第一性原理,「矽谷鋼鐵俠」馬斯克顛覆式創新的致勝秘訣
    本書介紹了一個「神一般的男人」——埃隆·馬斯克,創業領域的傳奇人物,是矽谷的精神代表,2016年「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排名11,更是被稱為賈伯斯和蓋茨的「結合體」。他翻轉了全球汽車工業,他是唯一一個能讓發射器發射再返航的人類,他讓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自願把財產給他,只因為相信他能改變世界。
  • 馬斯克警告:5年內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人類將淪為機器的寵物!
    最近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警告說,人工智慧帶來的危險已迫在眉睫,未來5年內人類就可能被人工智慧超越。如果說這話的是普通人,你大可一笑置之,但馬斯克說,恐怕就不能掉以輕心了。
  • 馬斯克在這領域的研究打響了新的科技革命
    最近,美國發生了一場新的革命,這場革命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行著,而馬斯克的最新研究也帶來了這場革命,甚至有人說他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賈伯斯。據環球網報導,馬斯克這次的研究是針對腦-機交互。會上,他向大家展示了已經植入晶片的豬寶寶可以通過晶片獲得數據,詳細了解豬腦的活動軌跡。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偉人的一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查爾斯·達爾文是自然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物種起源》更是橫掃全世界,成為我們顛覆上帝造人說的神話,從而使我們更真實、更科學地去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命。三、達爾文的成長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1、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不要他因為無法像大多數人那樣而對他冷遇。
  • 受腦認知和神經科學啟發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滲透到了人類社會各個領域,但目前來看,無論是深度學習還是其它方法,解決的都是單一問題。人類大腦是一個多問題求解的結構,怎麼從腦認知和神經科學中得到構造健壯的人工智慧的啟示,國內外都做了非常多有成效的研究。 一、實現健壯的人工智慧的方法 人類面臨的許多問題具有不確定性、脆弱性和開放性。
  • 馬斯克為什麼將公司命名特斯拉?原來如此
    在2013年榮登《財富》年度人物後,有外界人士就認為,馬斯克是目前科技圈最偉大的先鋒人物,成就或將超越蓋茨、賈伯斯等前輩。他們目睹了石油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他們想用電動車結束這場百年噩夢。使命感讓他們一拍即合。伊隆當即給律師打電話,讓律師立刻起草合同。伊隆要求,在兩周內完成合同。他的妻子懷上了雙胞胎,正準備分娩,他希望所有合同在分娩之前圓滿結束。走出SpaceX 公司,在SpaceX外面的街上,馬丁、馬克和伊恩,擊掌相慶。他們歡呼,「我們得到資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