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喜訊!
廈門又添一所高大上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
2019年4月6日正式開業啦!
下面,我們去感受開業當天的盛況
4月6日上午11點8分
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開業儀式正式啟動
會場上,嘉賓雲集。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校長張榮,省政協原副主席李紅,省衛健委黨委書記黃如欣,副市長國桂榮出席開業儀式,全場嘉賓與全院醫務工作者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在今天的開業現場,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院長陳洪鐸院士激情澎湃,連續喊出三句「貢獻!貢獻!貢獻!」號召全院醫務工作者勇於奉獻,把整個開業儀式推向高潮。
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院長陳洪鐸院士在開業儀式上發言。
下午2點
大學附屬醫院建設與發展院士論壇
在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綜合樓學術報告廳
隆重舉行
陳洪鐸院士、韓家淮院士、樊代明院士、董家鴻院士、寧光院士、林東昕院士以及400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行業專家與院士們濟濟一堂,杏林論道,共襄盛舉。
論壇現場
一起跟著日報君走進這家醫院看看
顏值超高有沒有~
然而,她偏偏要靠實力說話
按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
總佔地面積360畝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是由廈門市政府與廈門大學共建的非營利性公立醫院,按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的集醫教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臨床研究型醫院。
醫院坐落於翔安區翔安東路2000號,地處翔安東路和翔安南路的交叉口。總佔地面積360畝,其中一期用地180畝,建設床位1000張,建築樓群包括門診樓、急重症醫學樓、醫技樓、綜合樓和兩棟住院大樓,建築總面積15.2萬平方米。
醫院全景圖
提升島外就醫環境和醫療水平
補齊島外醫療短板
作為一家高起點、高定位、高水平的綜合性公立醫院,廈大附屬翔安醫院開業後將成為廈門市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均衡島內外民生發展匯聚力量,助力跨島發展步伐,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與就醫體驗,將健康福祉惠及全市人民。
就診環境
其實,早在去年12月28日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就展開試運營工作
涉及全院各個科室
確保正式開業能夠做到無縫對接
那麼,廈大附屬翔安醫院
有什麼亮點呢?
1
自動化藥房,零差錯調劑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藥學部引進了
德國Rowa Vmax自動化藥物存儲分發系統
這個系統可不簡單哦~
自動擺藥機一方面可提高庫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縮短病人等待時間,另一方面還能保證病人用藥安全。下圖是1號住院大樓的14樓病房,藥品正在從一樓藥房與住院病房無縫對接。
藥品存放位置自由不受限,由設備自動識別、自由存放,空間不浪費。設備內可選裝冷藏模塊,實現冷藏藥品由設備直接發放。
同時全自動進藥機可隨機倒入藥品,設備自動推送藥品、自動抓取、自動掃描、自動檢測、自動分揀、自動上藥(進藥準確性100%),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值守,適合非工作時間的自動加藥。
2
便捷預約掛號,不繳預交金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全面推行身份證、社保卡替代院內就診卡,成為全國為數不多且在福建省內第一家推出不發行院內就診卡、沒有院內預交金的醫院,同時也支持廈門市銀醫通預交金平臺。醫保、新農合患者攜醫保卡就醫,自費患者僅憑身份證即可就診。
門診樓
就診方式相當便捷
門診預約治療、檢查、化驗取藥
全程都實現了信息化!
就醫流程
1.預約掛號:通過廈門市民健康網站、「美麗廈門,智慧健康」公眾號(APP)、電話(96166)掛號預約,或通過自助機、收費窗口現場掛號;
2.候診就診:按預約時間到診區候診,按號就診;
3.檢查化驗:可通過微信或自助機繳費並查詢檢驗結果;
4.複診取藥:繳費後去門診藥房取藥;
5.離院返回:醫保患者離院前需通過自助機、櫃檯進行門診醫保結算。
3
海陸空交通方式直達醫院
為方便百姓就醫,在廈門市政府的協調下,759、720、751、790路公交車直達「廈大翔安醫院北」站。據悉,除了臨近在建的廈門新機場,明年年底將開通試運行的廈門地鐵3號線也將途經廈大附屬翔安醫院。醫院還將開通專線班車,接送百姓就醫。
醫院設置了直升機起降坪,可供救援直升機垂直起降,將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構建地、空聯動的立體化醫療急救體系,打造海陸空一體化救治平臺,極大改善福建省的急診急救條件,更好地保障百姓的生命安全。
4
多位知名專家坐診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開業將全方位開科
前期共開放床位500張
坐診專家更是不得了!
包括來自北大、上海交大、中國醫大、哈醫大、華中科大等高水平大學附屬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西京醫院等知名部隊醫院的50餘名高精尖人才,其中包括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全軍、省級醫科主委、副主委在內的學科帶頭人,臨床診療水平與學術影響力均居於全國前列。
趕緊看看哪個科室哪位大咖
是你想預約的!
陳洪鐸
皮膚科
博士,院士、教授、博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院長、中國醫科大學終身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名譽院長。我國朗格漢斯細胞功能研究的奠基人,對角質形成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成果已獲國際公認。擅長各種疑難皮膚病,特別是皮膚腫瘤、自身免疫性皮膚病、性傳播疾病的診治。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吳階平醫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等。
張國君
腫瘤診治中心
博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執行院長、腫瘤診治中心主任、乳甲外科主任。擅長乳腺癌及消化道腫瘤等疾病的綜合診療、光學分子影像學與乳腺癌的外科手術導航等。研究方向為分子影像學和乳腺癌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主持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近20項,發表SCI論文100多篇,專著3部,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項。
彭志海
普通外科
博士,教授、博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副主任、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普通外科主任、「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任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擅長普通外科複雜手術及肝移植、多臟器聯合移植手術,從事惡性腫瘤和腹部大臟器移植研究。任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肝移植學組副組長,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等課題1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獲教育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
邵晨
泌尿外科
博士,教授、博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福建省高層次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廈門市「雙百計劃」高層次人才,曾任原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全軍泌尿專科中心主任。在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複雜性泌尿生殖系腫瘤的腹腔鏡手術、腎移植等方面臨床經驗豐富。獲國家國際合作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全軍及省級科研基金多項,發表論著30餘篇,參編中英文專著多部。
劉祖國
眼科
博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眼科主任、廈門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亞洲乾眼學會主席、海峽兩岸醫藥交流協會眼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保健專家。我國著名的眼表與角膜病專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50多項基金的資助,獲3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次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王彥暉
中醫科
教授、碩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中醫科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就職於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醫學院,歷任中醫系主任、副院長。擅長中醫舌診、脈診,精於辨證施治,治療癌症、哮喘、過敏性鼻炎等有卓越療效。研究領域集中在中醫舌象、溼病、腫瘤防治等方面,承擔「基於舌診的亞健康狀態中醫診療系統」等多項省市科技項目,獲廈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李文崗
肝膽外科
博士、教授、博導、主任醫師、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廈門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曾任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成功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主任。擅長肝膽胰脾疾病和腹膜後腫瘤的診治,尤其在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膽石症診治領域有豐富經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及省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教育部一等獎、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廈門市科技重大貢獻獎等獎項。
賈赤宇
燒傷整形外科
博士,教授、博導、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任,曾任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解放軍309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擅長難愈性傷口的診療。科研方向為傷口癒合,任中國醫師協會燒傷分會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美容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科技委員會燒傷分會和整形分會副主任委員,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發表論文330餘篇,培養研究生30餘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多項省部級獎項。
趙德安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曾任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院長、首席專家。原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常委、泛亞太整形美容外科學會中國區副主席,現任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分會顧問。擅長頭頸腫瘤診治,對甲狀腺癌、口腔口咽癌、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竇癌、涎腺癌有豐富治療經驗,尤其擅長應用顯微外科技術,行小血管吻合游離組織瓣移植重建頭頸腫瘤術後缺損。
5
多學科、一體化綜合診治
除了上面這些
醫院還開展全方位的綜合診治服務
提高大病、疑難雜症的診療水平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腫瘤診治中心於2018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包括腫瘤科、肝膽外科、消化內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療科等相關科室,開展腫瘤多學科診療工作,將促進各專業協同協調發展。
護士站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重點打造的7個特色中心旨在以患者為中心,為廣大百姓提供規範合理、高水準的綜合治療服務,同時通過多科協作,集合不同的學科專業特長,優化服務流程,提高全院學科診療水平,進一步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急重症醫學樓
2018年9月27日,廈大附屬翔安醫院成為福建省僅有的3家人體器官獲取組織之一,服務範圍包括廈門市、漳州市、龍巖市。據悉,目前已開展器官獲取手術10餘例,正積極爭取器官移植資質,未來將促進整個閩西南地區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為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家庭繼續努力。
標星+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劉蓉 攝影:張奇輝 通訊員:王玲玲 黃浩翔
編輯:林聿晶審核:蔡文演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