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於春天的概念非常模糊,全憑著身邊事物的變化去感受春天是否到來。對兒時的我來說,路邊賣蠶小攤的出現,便是春天到來的訊號。
蠶寶寶
不過,今天讓我們來談談野蠶吧!
那麼,先來認識一下野蠶吧!我們今天在這裡說是與常見的蠶寶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桑野蠶Bombyx mandarina。雖然叫做野蠶,但這並不意味著桑野蠶就是家養蠶寶寶B. mori的祖先了。
我就是桑野蠶,會偽裝成小樹枝
現在大多數的研究認為,桑野蠶和家蠶在很久以前本是一家,但在後來兩者慢慢開始分化,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物種。不過,或許在至少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剛開始養殖的「蠶寶寶」就與今天桑野蠶的樣子差不多。
左圖:家蠶;右圖:桑野蠶
桑野蠶的口味和蠶寶寶沒有太大的差別,桑樹都是它們的最愛。桑野蠶的雌性成蟲會將卵產在桑樹的嫩紙條上,有時幾粒,有時幾十粒。這樣剛出生的野蠶寶寶立馬就能吃到新鮮的桑葉了。
蠶和桑野蠶都喜歡吃的桑樹
桑野蠶在桑樹枝上產的卵
剛孵化出的小野蠶和小家蠶非常相似,都是又黑又小的小毛蟲。但隨著它們越吃越多,越長越大,家蠶的幼蟲逐漸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白白胖胖的蠶寶寶。而野蠶的幼蟲卻長成了一副奇怪的樣子,深棕色的身體上遍布白顏色的花紋。這個顏色是不是看著很眼熟?對,像一坨鳥屎!(圖)
桑野蠶小時候會把自己偽裝成鳥屎
仔細想一想,這可能是大自然中最精妙的偽裝。有哪只鳥兒會願意去嘗試一下自己排洩物的味道呢?
可是,等野蠶寶寶越長越大後,它身上的白色斑紋開始逐漸變少。這個時候,如果還是傻傻的趴在樹葉上可沒法欺騙聰明的鳥兒們了。到了早上,它們會悄悄的爬到葉子比較少的樹枝上,之後便筆筆直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你要是不仔細看,絕對會把它給當做一根已經斷掉的枯枝。直到晚上,鳥兒們都睡著後,便是它們大口吃葉子的時候啦。
桑野蠶的繭很小,被很多枯葉包裹
無論是對家蠶還是野蠶來說,一生中最艱難的任務可能就是吐絲結繭了。在野外,如果野蠶也做出一個雪白雪白的繭子的話,無異於是自殺了。這好像就在告訴鳥兒們,這裡躺著一隻肥妹的肉蟲子,快來吃吧!所以它們在結繭時,會聰明的把四周的葉子也一起編織進來。這樣,等葉子枯萎後你根本難以從樹叢中找出它來。
最後的破繭成「蛾」,應該是野蠶一生中最最重要的時刻了。桑野蠶長大後的樣子可和我們平時見到的蠶寶寶差遠了,渾身都是深棕色。可是,它們最大的不同確是飛行能力上的差別。家蠶因為人類的長期馴養已經喪失了飛行能力,可桑野蠶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飛行能手。這使得它們可以飛到更遠的地方,為後代們尋找更多鮮嫩可口的桑葉。
觀察一下桑野蠶是怎麼織繭的
等下次採桑葉的時候,可要仔細觀察哦!或許一條「野生」的蠶寶寶就在你的手旁。
致力於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業機構
有趣好聽前沿的自然微課即將上線
趕緊帶娃關注我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