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蠶寶寶原來長這樣!揭秘上海城市昆蟲-桑野蠶!

2021-02-07 城市荒野Studio




小時候,對於春天的概念非常模糊,全憑著身邊事物的變化去感受春天是否到來。對兒時的我來說,路邊賣蠶小攤的出現,便是春天到來的訊號。


蠶寶寶

不過,今天讓我們來談談野蠶吧!

那麼,先來認識一下野蠶吧!我們今天在這裡說是與常見的蠶寶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桑野蠶Bombyx mandarina。雖然叫做野蠶,但這並不意味著桑野蠶就是家養蠶寶寶B. mori的祖先了。


我就是桑野蠶,會偽裝成小樹枝


現在大多數的研究認為,桑野蠶和家蠶在很久以前本是一家,但在後來兩者慢慢開始分化,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物種。不過,或許在至少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剛開始養殖的「蠶寶寶」就與今天桑野蠶的樣子差不多。 


左圖:家蠶;右圖:桑野蠶


桑野蠶的口味和蠶寶寶沒有太大的差別,桑樹都是它們的最愛。桑野蠶的雌性成蟲會將卵產在桑樹的嫩紙條上,有時幾粒,有時幾十粒。這樣剛出生的野蠶寶寶立馬就能吃到新鮮的桑葉了。


蠶和桑野蠶都喜歡吃的桑樹



桑野蠶在桑樹枝上產的卵


剛孵化出的小野蠶和小家蠶非常相似,都是又黑又小的小毛蟲。但隨著它們越吃越多,越長越大,家蠶的幼蟲逐漸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白白胖胖的蠶寶寶。而野蠶的幼蟲卻長成了一副奇怪的樣子,深棕色的身體上遍布白顏色的花紋。這個顏色是不是看著很眼熟?對,像一坨鳥屎!(圖)


桑野蠶小時候會把自己偽裝成鳥屎


仔細想一想,這可能是大自然中最精妙的偽裝。有哪只鳥兒會願意去嘗試一下自己排洩物的味道呢?


可是,等野蠶寶寶越長越大後,它身上的白色斑紋開始逐漸變少。這個時候,如果還是傻傻的趴在樹葉上可沒法欺騙聰明的鳥兒們了。到了早上,它們會悄悄的爬到葉子比較少的樹枝上,之後便筆筆直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你要是不仔細看,絕對會把它給當做一根已經斷掉的枯枝。直到晚上,鳥兒們都睡著後,便是它們大口吃葉子的時候啦。


桑野蠶的繭很小,被很多枯葉包裹


無論是對家蠶還是野蠶來說,一生中最艱難的任務可能就是吐絲結繭了。在野外,如果野蠶也做出一個雪白雪白的繭子的話,無異於是自殺了。這好像就在告訴鳥兒們,這裡躺著一隻肥妹的肉蟲子,快來吃吧!所以它們在結繭時,會聰明的把四周的葉子也一起編織進來。這樣,等葉子枯萎後你根本難以從樹叢中找出它來。



最後的破繭成「蛾」,應該是野蠶一生中最最重要的時刻了。桑野蠶長大後的樣子可和我們平時見到的蠶寶寶差遠了,渾身都是深棕色。可是,它們最大的不同確是飛行能力上的差別。家蠶因為人類的長期馴養已經喪失了飛行能力,可桑野蠶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飛行能手。這使得它們可以飛到更遠的地方,為後代們尋找更多鮮嫩可口的桑葉。


觀察一下桑野蠶是怎麼織繭的


等下次採桑葉的時候,可要仔細觀察哦!或許一條「野生」的蠶寶寶就在你的手旁。



致力於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業機構
有趣好聽前沿的自然微課即將上線
趕緊帶娃關注我們喲!

合作請加微信:15026484787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相關焦點

  • 揭秘!帶你走進蜀山的「蠶村」,看看蠶寶寶們……
    揭秘!帶你走進蜀山的「蠶村」,看看蠶寶寶們…… 2020-09-08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記·發現】「抽絲剝繭」走進「蠶」世界
    5月31日19點整,在《少年日報》小記者們的見證下,上海市中小學「科普校園行」科學家巡講活動邀請上海昆蟲博物館科普部黃健波主任來到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為大家網絡直播了「抽絲剝繭」的全過程。蠶卵:淡黃變紫黑
  • 蠶寶寶「吐絲結繭」全過程(視頻)
    蠶寶寶 「吐絲結繭」全過程
  • 奇怪蠶寶寶不吐絲即化蛹
    晨報訊(記者陳奇雄)成熟的蠶寶寶不吐絲結繭,直接變成蛹,這是怎麼回事?昨日,洪山一女孩稱她養了一條這樣的怪蠶,並問該蛹能否化為蛾。女孩說,自己已向包括父母在內的數十人覓求答案,但無果。  女孩姓郭,家住魯巷雙塘小區,是魯巷小學六年級學生。上月,她養了10多條桑蠶,用桑葉餵養它們。前幾天,這些蠶寶寶進入結繭期。
  • 從蠶寶寶到一件絲織品有幾步? 蠶寶寶吐絲之前要做什麼?
    從蠶寶寶到一件絲織品有幾步? 蠶寶寶吐絲之前要做什麼?時間:2016-06-16 12:43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從蠶寶寶到一件絲織品有幾步? 蠶寶寶吐絲之前要做什麼? 很多寶寶問我們看到的蠶繭一般都是白色的,但有的蠶吐絲卻是五顏六色,這是怎麼回事?
  • 圖解蠶寶寶變成飛蛾的過程,蠶的一生​歷程是怎樣的?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 【睡前故事】蠶為什麼吐絲呢?
    博士爺爺您好,我今天想問您一個問題,蠶為什麼會吐絲呢?希望博士爺爺回答。博士爺爺:小朋友,你知道蠶寶寶嗎?蠶寶寶又叫家蠶,是一種被人們養在屋裡的,能夠吐出柔軟、光滑、潔白蠶絲的昆蟲幼蟲。為什麼說它是昆蟲的幼蟲呢?因為蠶是蠶蛾的幼蟲,蠶蛾又是昆蟲的一種,所以博士爺爺說,蠶是昆蟲的幼蟲。
  • 蠶寶寶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蠶寶寶呢?
    雲南和山東的昆蟲宴,詭譎妖豔;在遼寧省丹東市,一個個還在扭動著屁股的新鮮大蠶蛹們不會知道,它們再也等不到破蛹而出的那一天了。柞葉養蠶,蠶自縛作繭,繭可繅絲,絲可制綢。至此,你們以為,一片痴心的蠶寶寶就能回歸自由身,羽化成那「撲稜蛾子」纏纏綿綿翩翩飛了嘛?不然。蠶蛹也被人類盯上了。「小時候,家裡大人們都在繅絲廠上班,每次去玩他們都從工位上裡抓一把蠶蛹偷偷塞給我們小孩子吃。
  • 我家的蠶寶寶們吐絲啦
    作為今年夜市活動的重頭戲之一,由本報與絲綢城管委會聯合推出的「我和蠶寶寶一起成長」親子活動大賽也同時啟動。  當天的啟動儀式上,20多名小朋友來到現場領養蠶寶寶,這其中,既有剛進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有不少是此前就養過蠶寶寶、頗有經驗的大孩子。如今,一周的時間過去了,可愛的蠶寶寶們在各自的小主人家裡過得究竟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孩子們記錄下的養蠶日記吧。
  • 太空蠶寶寶已吐絲結繭 待返回後將觀察吐絲變化
    被送上太空的6隻「秋豐白玉」蠶寶寶供圖/張龍法制晚報訊正在太空遨遊的天宮二號上,搭載的6隻「秋豐白玉」蠶寶寶備受關注。近日,《法制晚報》(公號ID:fzwb_52165216)記者從蠶的提供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獲悉,6隻蠶寶寶中有5隻已在太空吐絲結繭,完成了一個重要的實驗目的。待飛船返回地球後,科研團隊將觀察這些「太空蠶」吐絲的行為是否有變化,研究這些變化能否改進家蠶養殖技術。據《法制晚報》記者了解,這6隻蠶寶寶是從4000隻蠶中篩選出來的。
  • 散文:蠶寶寶
    好長時間不怎麼上課,娃們像沒王的蜂,更有時間瘋耍了。有一陣兒,孩子們時興養蠶。春上,院子半大娃給了張煙盒一半大小的白紙片,指著上面密密麻麻芝麻似的點,神秘地告訴:"盯!這就是蠶籽。"按他教的方法,將蠶籽用棉絮包嚴,晝夜放進貼胸口袋,一周後每天掏出來看看,直到鑽出來兩毫米長、黑線一樣的小蠶,小心翼翼地用乾淨的毛筆粘到鋪了桑葉、紮上窟窿的紙盒裡。一兩堂課的功夫,小蠶便開始吃開桑葉了。當時,最頭疼的是桑葉。記得建國路省委辦公廳後院和雍村家屬院各有兩棵桑樹,央求大人們帶些回來,有時偷偷溜進去自己拔上一點。
  • 小滿節氣蠶寶寶「成年」 浙江桐鄉蠶農「望蠶訊」
    浙江嘉興桐鄉屠甸鎮是當地著名桑蠶產區,時值小滿,蠶農於建剛和妻子每天都在忙著給家裡的5萬隻蠶寶寶餵食,再過幾天,蠶寶寶就將結繭出絲。在嘉興桐鄉,蠶農在小滿節氣有「望蠶訊」的習俗,娘家會到女兒家串門,送來各種應季食物,一同祈盼今年蠶絲豐收。在嘉興桐鄉,蠶農在小滿節氣有「望蠶訊」的習俗。
  • 蠶寶寶結繭了
    那天早上,我突然發現我的一條寶貝蠶身子亮晶晶的
  • 天宮日記:六隻蠶寶寶太空吐絲結繭
    來源:央視新聞  央視網消息:在這次太空飛行任務中,與航天員一起進駐天宮的還有幾位特殊的乘客,它們是六隻可愛的「蠶寶寶」。「太空養蠶」是這次飛行任務中一個有趣的實驗,「蠶寶寶」如何在失重環境下生存?吐出的蠶絲又會有什麼不同?通過昨天從太空回傳的影像一探究竟。
  • 天宮日記:六隻蠶寶寶太空吐絲結繭(圖)
    央視網消息:在這次太空飛行任務中,與航天員一起進駐天宮的還有幾位特殊的乘客,它們是六隻可愛的「蠶寶寶」。「太空養蠶」是這次飛行任務中一個有趣的實驗,「蠶寶寶」如何在失重環境下生存?吐出的蠶絲又會有什麼不同?通過昨天從太空回傳的影像一探究竟。  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裡,前兩天還在景海鵬指尖翩翩起舞的蠶寶寶,已經開始抽絲結繭了。
  • 蠶的生長過程
    ,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
  • 蠶結繭後怎麼處理?
    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昆蟲,為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華南地區及臺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生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會結繭
  • 現實版的神奇寶貝——彩色蠶寶寶
    彩色蠶寶寶是指原本白色的蠶寶寶,因食下彩色蠶飼料使蠶體色變為彩色的蠶寶寶,目前主要有紅、藍、紫3色。高質量的彩色飼料是在家蠶人工飼料的基礎上添加了天然色素(對蠶寶寶無害),使蠶寶寶食下由內而外的變色,不是染料染上去的哦。
  • 蠶寶寶卻集體「中毒」 村民們懷疑有人投毒
    眼看著馬上要結繭的春蠶卻來了個集體「中毒」,蠶農們忙了1個月,收成卻成了泡影。事情發生在桐鄉鳳鳴街道靈安西牛橋村,就在3天前,村裡很多村民發現自己家裡的蠶寶寶中毒了。  記者昨天上午來到西牛橋村採訪時了解到,蠶寶寶開始時的表現是不能動彈,然後就變軟,口吐綠水,隨後就死了。村民們想了不少辦法來補救,但根本不起作用。
  • 一個蠶繭裡,有一千米長的絲
    時至今日,人類已經馴化了牛、馬、羊、雞、鴨、鵝等牲畜和家禽,但是,只有一種昆蟲被完全馴化了,那就是家蠶。唯一完全被人類馴化的昆蟲家蠶(Bombyx mori)又叫桑蠶,簡稱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一種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