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有俄媒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完成了一例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
報導稱,一位失明十年的老年患者通過該手術植入了人工眼角膜,術後幾乎立即恢復了視力,可重新閱讀文字和辨識家庭成員。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造眼角膜和眼白完全融合,且創傷面積小,傷口恢復得很快。
角膜失明是繼白內障和青光眼後,全球第三大失明原因。
角膜移植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移植類型,即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換患者現有病變的角膜,使患眼復明或控制角膜病變,達到增進視力或治療某些角膜疾患的眼科治療方法。
但長期以來,由於角膜供體不足,手術成功率低等原因,無數患者始終處在漫長的等待中。
人工角膜是治療角膜白斑的最早設想,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
在科學家的長期探索下,人工角膜無論在材料設計、製作工藝、手術技巧,還是術後處理都有新的發展。
但始終有一道「坎」無法跨越——異質材料與生物組織之間的相容性問題,這導致很多晚期併發症的發生。
此次以色列科學家在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上的成功,給萬千失明患者帶來更大的希望。
該人工角膜名為「Kpro」,由一家以色列企業研發,採用百分之百的合成、非降解多孔材料製成,可以代替受傷或變形的角膜。藉助細胞技術和納米級化學工程模仿細胞環境,人造角膜在植入後,能與活組織整合,並刺激細胞增殖,從而導致更多的融合。公司表示,植入物不會引起不利的免疫系統反應,已在2020年7月得到臨床測試批准許可。
一般來講,理想的人工角膜應具備以下特點:
①優良的光學特性,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
② 能夠與自體角膜組織長期共存,並緊密結合。
③無不良反應,併發症少。
④手術簡單,製作容易,經濟實惠。
期待更多科技的進步!
資料來源:央視網、科技日報等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編輯:高高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