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CAS9對人類幹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

2020-11-28 生物谷

2015年7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本文描述了對hPSC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的有效方法

●Dual-sgRNA的靶向作用對於FRT進行雙等位基因精確敲入至關重要

●可誘導的基因敲除在分化任意階段的所有細胞中都可實現

●利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進行多基因的可誘導性敲除

近日,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華人科學家Su-Chun Zhang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CRISPR/CAS9技術實現了對人類幹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這一方法的成功對於研究基因在幹細胞及分化不同階段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對基因表達進行精確的時間調控對於闡明一個基因在生物學系統中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到目前為止,在人類多能幹細胞中實現可誘導基因敲除,建立可誘導基因敲除的人類幹細胞系仍存在很大挑戰。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和Flp/FRT以及Cre/LoxP系統成功實現建立了可誘導基因敲除的人類多能幹細胞系。研究人員發現dual-sgRNA的靶向作用對於將FRT序列進行精確的雙等位基因敲入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他們還開發了出一種新的策略將一個可調控活性的重組酶表達體系同時導入細胞,移除了藥物抗性基因,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加快iKO hPSC細胞系的獲得速度。

研究人員通過這種兩步法敲除策略,對人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中的SOX2,PAX6,OTX2,AGO2等基因實現了可誘導性基因敲除,建立了相關細胞系。

研究人員相信,利用這種方法建立iKO hPSC細胞系將會改變人們以往對人類細胞中基因功能研究的方式,對於推動幹細胞研究進展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DOI: http://dx.doi.org/10.1016/j.stem.2015.06.001

Engineering Human Stem Cell Lines with Inducible Gene Knockout using CRISPR/Cas9

Yuejun Chen6correspondenceemail, Jingyuan Cao6, Man Xiong6, Andrew J. Petersen, Yi Dong, Yunlong Tao, Cindy Tzu-Ling Huang, Zhongwei Du, Su-Chun Zhang

Precise temporal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or deletion is critical for elucidating gene function in biological systems. Howe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hPSC) lines with inducible gene knockout (iKO) remains challenging. We explored building iKO hPSC lines by combining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with the Flp/FRT and Cre/LoxP system. We found that "dual-sgRNA targeting" is essential for biallelic knockin of FRT sequences to flank the exon. We further developed a strategy to simultaneously insert an activity-controllable recombinase-expressing cassette and remove the drug-resistance gene, thus speeding up the generation of iKO hPSC lines. This two-step strategy was used to establish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hESC)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lines with iKO of SOX2, PAX6,OTX2, and AGO2, genes that exhibit diverse structural layout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patterns. The availability of iKO hPSC lines will substantially transform the way we examine gene function in human cells.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大鼠誘導iPS細胞的最新研究結果
    但是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大鼠多能的胚胎幹細胞系成功建立的報導,而多能的胚胎幹細胞是反向遺傳學研究和製作疾病模型的重要工具。因此大鼠的遺傳學研究以及用大鼠製作人類疾病模型的研究都遠遠落後於小鼠。2008年12月18日《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提前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廖婧和博士後崔春完成的關於建立和鑑定大鼠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重要研究工作,該項工作是在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肖磊博士指導下完成的。
  • Cell Stem Cell:維生素C可提高iPS細胞誘導效率
    是具有胚胎幹細胞特性的一種細胞,由體細胞誘導而來,可作為胚胎幹細胞最好的替代品用於科學研究和臨床治療。但是iPS細胞的成功誘導比較複雜,誘導效率一直是科學界的難題,通常每萬個細胞才能誘導成功一例iPS細胞。最近,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通過在培養過程中添加維生素C可使iPS誘導效率提高10倍。通過老鼠和人細胞實驗發現,培養時添加維生素C可促進相關基因表達,推動體細胞進入重編程狀態。
  • ...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向髓核樣細胞分化的新方法 | Stem Cell...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最近的幾項研究,成功地應用 Crispr/cas9 糾正動物模型,體細胞和體外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基因,這也對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於臨床燃起了希望。我們對近期應用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研究做一綜述。
  • Cell Stem Cell:核移植技術重編程能力比誘導型多能幹細胞技術更強
    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和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Cs)是體細胞重編程的兩種最主要的技術手段。核移植技術與誘導型多能幹細胞的重編程能力是否存在差異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2009年,高紹榮實驗室通過四倍體互補實驗,獲得了全部由iPS細胞發育而來的小鼠,證明了誘導型多能幹細胞和核移植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真正的多能性。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利用 Cas9 來摧毀入侵 DNA 的 Type Ⅱ CRISPR/Cas 系統, 可以在體外進行基因的編輯。為了提高CRISPR/Cas9 的特異性,使用 Cas9 切口酶和一對 sgRNA,兩個相近的切口造成 DNA 雙鏈斷裂, 誘導細胞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修復, 造成目的基因的突變。利用 CRISPR/Cas9 進行基因的編輯,首先要構建有效的 sgRNA。
  • 如何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年時研究者開始對小鼠進行實驗,隨後在人類機體中進行實驗,研究者表示他們有可能將成體的皮膚細胞轉化成為多能幹細胞,隨後這些多能幹細胞就能夠被誘導轉化成為任何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是個體基因組在細胞尺度的化身,而且其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出那些不能取自活體的細胞類型,ipsCs通常能夠提供方法來模仿單成因及複雜的人類疾病,同時還可以指導進行基於細胞的療法。
  • Cell Stem Cell:癌症幹細胞控制腫瘤轉移假說被證實
    繼續重複上述實驗,可以發現有蛋白標記的第一類腫瘤細胞在每一代都可以引起新的腫瘤發生。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細胞類似於成體幹細胞,有著分裂增殖,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其他細胞的能力,因此被命名為腫瘤幹細胞。2004年,多倫多大學的彼得德克斯博士在人類腦腫瘤中找到與幹細胞相似的細胞。2005年佛羅裡達大學的帕克吉布斯博士也表示在骨癌中發現類似幹細胞的細胞。
  • Stem Cell Rep:供體亞型或可控制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分化
    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雜誌上報導,研究結果推翻了一種假設--來自不同組織類型的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會顯著影響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分化。在實驗室條件下,iPS細胞可來自人類細胞。這樣的iPS細胞可以無限量的培養,如果有必要的話,它們可以分化成所需的細胞類型,如心臟、肝臟或神經細胞。
  • Cell Stem Cell:重大突破!開發出比CRISPR-Cas9更好的CRISPRi技術
    2016年3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種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二十一世紀兩種最為強大的工具結合在一起,首次利用改進的CRISPR-Cas9系統,修改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基因組被讀取的方式
  •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修飾表觀基因組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2018年1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格拉斯通研究所和中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一種能夠激活而不是切割DNA的CRISPR形式能夠將胚胎小鼠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 CRISPR/Cas9介導的非同源DNA敲入在多拷貝基因敲除中的應用 | BMC...
    Kwok, Feng Wang, Junyi Xue, Hui Zhao, Kin Wah Suen, Chi Chiu Wang, Jianwei Ren, George G. Chen, Paul B. S. Lai, Jiangchao Li, Yin Xia, Andrew M. C
  • Cell Stem Cell詳解!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
    2020年11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幹細胞技術再生和研究活的患者特異性皮膚,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精確地近距離觀察遺傳性DNA缺陷如何導致患有範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 FA)的兒童和年輕人出現皮膚損傷和致命的鱗狀細胞癌
  • Cell Stem Cell詳解!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兒童中的...
    2020年11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幹細胞技術再生和研究活的患者特異性皮膚,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精確地近距離觀察遺傳性DNA缺陷如何導致患有範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 FA)的兒童和年輕人出現皮膚損傷和致命的鱗狀細胞癌
  • Cell Rep:人胚胎幹細胞可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
    2012年8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證實:人類胚胎幹細胞和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可以被誘導成為精子前體細胞,這表明它未來可能用於恢復不育男性的生育能力,他們的研究結果將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關於基因敲除U251細胞系的應用-源井生物
    U251細胞系是通過外植技術從惡性膠質母細胞腫瘤中衍生而來的,U251細胞系通常用作膠質母細胞瘤研究的實驗模型。 U-251 MG細胞系人類已用於研究Pax6(配對盒蛋白)相關的Dkk3(Dickkopf 3)表達增加的機制,通過CRISPR/Cas9敲除PAX6的U251細胞系是常用的工具分子研究PAX6在減輕膠質母細胞腫瘤進程中的作用。
  • 可同時獲得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的CRISPR-Cas9改型細胞系
    可同時獲得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的CRISPR-Cas9改型細胞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7 23:59:06 使用CRISPR-Cas9改造的小鼠細胞系可同時獲得小鼠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這一成果由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
  • Cell Stem Cell:經過基因改造的HSC-iNKT細胞提供持久的抗腫瘤免疫...
    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iNKT細胞的功能攻擊腫瘤細胞並治療癌症。這種方法可以抑制移植到小鼠體內的多種類型人類腫瘤的生長。這些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開發一種能永久性地增強人體自然產生更多iNKT細胞能力的療法。他們從造血幹細胞開始,其中造血幹細胞是在骨髓中發現的細胞,它們可以自我複製,並可以變成所有類型的血細胞和免疫細胞,包括iNKT細胞。他們對這種幹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得它們經編程後產生iNKT細胞。
  • CRISPR-U基因編輯細胞系
    利用CRISPR-U的技術優勢,源井生物已成功在超過100種細胞系上實現基因編輯。 CRISPR/Cas9系統的原理是利用gRNA特異性識別靶序列,並引導Cas9核酸內切酶對靶序列的PAM上遊進行切割,從而造成靶位點DNA雙鏈斷裂,隨之利用細胞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或同源重組(HDR)的方式對切割位點進行修復,實現DNA水平的敲除、敲入或點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