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半公青年的第8篇原創文章。
大家好,我是阿柴。
我們一直說,寫作是我們宣洩情感、闡述觀點、表達創意的一種方式。
你可能不會在繪本上潑灑色彩,你可能不會在樂譜上挑選音符,你可能不會在月光下搖曳舞姿,但是你一定能拿起筆寫行兩行,打開電腦敲上兩句。
更重要的是,寫作是一項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用得著的一項技能。
可是很多小夥伴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滿腦子想法晃蕩,但是好像又被什麼東西擋著,只是盤旋亂撞,就是倒不出來。好不容易擠出來了,也是乾巴巴的一兩句話。
這激蕩飛揚的才華根本無處安放啊。
這次,阿柴給大家特別整理總結了8個寫作技巧。
認真琢磨看完,一定能在短時間內讓你的寫作水平提升一個level。
想提升寫作水平的童鞋一定不要錯過。
好吧,廢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開始。
一、豐滿的文字
好的文字一定是豐滿的。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想說的內容能用一兩句話概括,但是也會缺少了血肉,很多複雜的情感沒辦法表達出來。
一隻雞被剔得只剩骨架,我們也能看出:「哦,這原來是一隻雞啊。」
但是,雞架子啃起來沒肉,吃起來沒味,口感上一定是乾癟的。
哪裡比得上鮮嫩爽口、飽滿Q彈的新鮮雞肉呢。加點調料,口水雞、椒麻雞、黃燜雞自然都不在話下了。
所以豐滿的文字一定充滿場景感、想像力和感染力的。
1、把常見的詞換成具體的細節。
這裡的細節一般分為兩類:動作和場景。
描寫動作的要點是要細,越細節越好,能說細節的絕不說整體。
眉間尺忽然全身都如燒著猛火,自己覺得每一枝毛髮上都仿佛閃出火星來。他的雙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響。
毛髮閃出火星,雙拳捏得發響。這些類似電影敘事的特寫鏡頭,通過肢體的細節將人物的憤怒表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文字中沒有出現一個怒字。
描寫場景的要點是賦予場景情緒,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彙去形容場景。目的是為後續的情感表達渲染氛圍。
明媚的春光,柔軟的碧草,旖旎的櫻花在天邊綿延,碧浪翻滾,撞擊礁石,激起白色浪花。火車於花海中呼嘯著穿行,女孩從車窗中探出頭來,微風浮動,青絲飛揚。
明媚、柔軟、旖旎,這些詞自帶溫柔屬性。
擠在一起,一個眼角上翹、嘴角上揚的陽光快樂女孩形象已經浮出腦海。
儘管沒有一個描寫心情的字眼。
2、用另一種感官描述體驗。
人的感官有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描寫時,拓開一筆,加入其他感官的描寫去豐富體驗感,往往會有更加豐富的效果。
我們來看看魯迅是怎麼寫的: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
這裡短短的一句話中描寫了三種感官。
發散的清香是嗅覺,撲面的水氣是觸覺,朦朧的月色是視覺。
瞬間感官上是不是就立體起來了,好像在看一部4D電影,還帶噴水的那種。
3、比喻。
通常自帶光環的金句很多都使用了比喻的方法。
比喻分為明喻和暗喻,使用哪種比喻手法並不是關鍵。
關鍵是用喻體的某種典型的特質傳達出本體的精髓。
日本著名的棒球運動員野村克也以精妙的發言著稱,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若王貞治與長島茂雄是太陽底下盛開的太陽花,那麼我就是在傍晚默默綻放的月見草。
太陽花和月見草這一比喻,一下子抓住了記者的眼球,當時立刻登上了新聞版面頭條。
4、混搭組合。
在文章中使用自己的「獨一份」詞彙是製造新鮮感的一種有效手段。
而造詞的關鍵在於如何巧妙地混搭,讓新詞既有老詞的餘韻又有時代的烙印。
一是與主語對立面搭配。
比如:
大人的遊樂園、大人的暑假。
大人的對立是小孩,將小孩特有的詞彙用在大人身上,就有一種微妙的錯位感。
二是搭配專業術語。
比如談到在現在的社會,大學生已經不稀奇。可以換種說法:
現在的社會,大學生已經「通貨膨脹」,嚴重貶值。
通貨膨脹本來是金融行業的專業術語,用在這裡卻不可思議的合適,語言也瞬間變得有趣很多。
三是出其不意,前後矛盾。
例如:
這個世界一文不值,卻萬分精彩。
離開學校,才是學習的開始。
這兩句話典型的前後矛盾,但是細細地捋一捋又會覺得好像說的很有道理。這種組句方式很容易出金句,但是必須能自圓其說,如果只是牽強附會反而會起到反面效果。
5、二次創作。
在平時看到的好詞好句,可以拿來進行二次創作。往往越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句名篇,二次改造起來越是能引起共鳴。
最典型的就是孔乙己在酒館被嘲笑的那段。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直到現在,各種仿寫依然活躍於各大網站評論區,看了以後總能會心一笑。
二次創作是舊瓶裝新酒,抓住精髓是關鍵。
二、跳動的字符
文字是活的,它是你在平面上的二次映射。
筆墨在紙上傾斜而出,流淌出的一個個字符就像女媧捏成的一個個小泥人,生動活潑。它們有生命,會動,會跳,會跑,會哭,會鬧,會笑。等到數量多了,聚在一起,就會唱起歌來,跳起舞來,看得人、讀的人都會被它們所感染,也會不由自主的微微搖晃身子,閉上眼睛,沉浸這個由文字組成的森林裡。呼吸,放鬆,仿佛文字化作氣流,衝進身體,隨著血液流遍全身,好不暢快!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而我們的工作就是給它們列好隊,編好舞。
1、押韻。
押韻這個手法不僅在中國,甚至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是相當流行。
押韻本身就是通過保持句尾音韻的一致性,以達到讓句子酣暢淋漓、郎朗上口、節奏踩點的效果。
為什麼從小我們第一次背的就是唐詩?讀的是宋詞?
可能我們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就是因為押韻,很多經典詩詞到現在記得比手機號碼還要清楚。
說道押韻,那就不得不提押韻狂魔主播朱廣權。
他的經典段子,都是以押韻著稱。
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裡雨裡節日裡,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換臺就是淡季。」—— 球爆炸論1.0
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到的地方都是他鄉。上個廁所,都是發配到遙遠的邊疆。——天氣預報。
簡直洗腦,沒得商量。
2、並列。
並列一般是將二個或以上的詞組組合呈現的一種結構語句。
重點是節奏感的再現,就像打鼓一樣,動次打次砰砰咚咚,將字符轉化成音符。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是音而不是語,轟隆隆的雷聲,鏗鏘鏘的霹靂聲,譁啦啦的傾盆暴雨聲。原始的自然很少出現單次的聲音,一定是連續不斷,不絕於耳的。我們現在所做的只不過是將自然本身的狂野以另一種抽象一些的形式再現。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在澤拉戰役中獲得勝利後寫給羅馬元老院的捷報中寫道:
我來、我見、我徵服。
內容簡潔明快,將三個詞組並列呈現,一副氣拔山河,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立刻躍然紙上。不需要說明,不需要注釋,只需要霸道地感受。
這一種表達方式還經常用在公文寫作中。
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近日在在蘇州市「新思想新技術新知識」領導幹部學習會開班儀式上的講話中有一段:
進入新時代,蘇州想要繼續一馬當先、勇立潮頭,必須拿出蘇州人的拼勁、闖勁,拿出「開放再出發」的真招、絕招,以電量滿格、汽油滿箱的超長續航能力答出「拉分題」、破解「附加題」,善解「無解之解」、善答「無問之答」,為全省全國多出經驗。
一馬當先、勇立潮頭,拼勁、闖勁,電量滿格、汽油滿箱,答出「拉分題」、破解「附加題」,善解「無解之解」、善答「無問之答」。
這短短的一段話中就用了5組並列詞組,不論讀起來還是聽起來都抑揚頓挫、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想不記住都難。
3、對句。
對句就是將兩個字數相同、意思相對或相似的句子並排呈現。
對句的原則和方法我曾在另一篇文章:開會發言語無倫次?告訴你我私藏的5個套路中的「對立相似」段落中詳細說過。
這裡不再贅述,我再舉幾個例子。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勝與敗,王與寇,有你無我。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上與下,足與餘,相生相向。
三、推薦書籍
想提升文筆,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輸入性閱讀,積累可用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閱讀一些專門介紹寫作技巧的書籍, 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得更高,望得更遠。
1、《好文案一句話就夠了》
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主要是教人寫廣告文案。書中給出了9大錦囊、77個技巧。雖然其中有些內容並不適合用於大段文字的寫作,甚至不適合中文寫作,但是很多基本原理是相通的。舉一反三,能夠開拓視野,起到關鍵時刻靈光一閃的作用。本文的部分例子正是取自這本書。
2、《大師們的寫作課》
《大師們的寫作課》共有28個章節,從內容上的活色生香,到寫作技能中的收放自如,再從語言文字角度,對於景物、對於食物進行各種各樣的描寫。都是截取了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段,是一本優秀段落選集。
3、《落花水面皆文章》
這本書是葉聖陶先生的大師之作,可以說是語文教育家的權威!
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從寫作是什麼、怎樣尋找寫作的材料、怎樣寫作、怎樣修改文章、怎樣評判文章的好壞等方面。
詳細論述了寫作要法,並仔細解答了寫作過程中可能遇到 的疑惑之處。書中既有乾貨滿滿的寫作技巧,又有精闢入裡的文章道理。
這是一本大師經典,想提高文筆的你不容錯過。
寫在最後
技巧是說不完的,招式是學不盡的。
俗話說:銖積寸累、日就月將,才能水到渠成、融會貫通。
寫作也是一樣,唯有日日讀,日日思,日日寫,才能有所進步。
大拙勝巧,大智若愚。
堅持才是唯一無法複製的秘籍。
與你共勉。
最後的最後,別忘記點讚、收藏、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