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常識,計算機可以來試毒?怎樣用粒子加速器修復照片?

2021-02-08 網易

2021-01-15 14:05:41 來源: 還需系鈴人

舉報

  海拔越低,空氣越糟糕

  據英國《每曰電訊報》刊登的一項研究稱,個子矮的人受到的空氣汙染更大,換句話說,個子高的人所呼吸的空氣的確更為清新。研究人員指出,海拔越低,距離汽車尾氣等地表汙染源越近,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就越高。研究統計,兒童走路上學時,受到的空氣汙染危害比成年人要高出30%。

  

  南極產出新鮮蔬菜

  以往,駐紮在南極洲的科學家們通常是靠空運或航運來獲取食物。不過最近在德國科考站裡,科學家們已經開始享用起了由科考站溫室裡種出的蔬菜,這些蔬菜包含萵苣、黃瓜和小蘿蔔。這個溫室叫EdenISS,面積有12.6平方米。溫室內的植物在託盤上生長,不靠自然光,而是由LED燈照射,每隔幾分鐘還有營養噴霧噴灑而出。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種出更多種類的蔬果供科學家們食用。

  

  用粒子加速器修復老照片

  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恢復銀版照片(銀版攝影是盛行於19世紀的—種照相方式,利用水銀顆粒成像)的新方法—一用粒子加速器的微X射線螢光(u-XRF)對銀版進行快速掃描,來分析銀版上的粒子分布。在粒子加速器的幫助下,科學家恢復了兩張距今約150年的受損照片。不過恢復這樣一張老照片既費時又費錢,一點也不容易。

  

  試毒,以後由計算機來幹

  《毒理科學》(Toxico/ogica/Sciences)雜誌發表研究稱,基於資料庫的計算機軟體能夠很好地預測某種毒性。研究顯示,計算機預測毒性的平均準確率約為87%,而動物測試的準確率卻只有81%。這意味著以後可以用計算機的預測取代很多動物實驗。這不僅提高了研究效率,還減少了對動物的傷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用粒子加速器,重現十九世紀的樣貌
    當需被拍攝的場景在鍍銀銅片上曝光後,就可以用水銀蒸汽對鍍銀銅片進行處理,這樣圖像就會隨著被加熱過的水銀蒸氣顯現,在底片表面上形成銀-汞(水銀)的圖像顆粒。曝光越強的部分,產生的這種粒子也就越多。因此照片中越亮的部分,這些粒子的密度越高。由這些粒子產生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形成了19世紀老照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灰色色調。
  • 粒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帶電粒子的速度極限是多少?
    自從有人說光速是宇宙的終極速度以來,人們一直在用最強大的工具試圖接近或超越這個極限。我們知道真空中的光速為299,792,458米每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目前我們測量的光速非常準確,其速度為299,792,458.00000000……(等)米每秒。
  • 用粒子加速器技術解決構建量子計算機中的令人煩惱的問題
    他們的工作將有助於確定也用於粒子加速器的稱為超導射頻腔的儀器能否解決量子計算機成功開發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量子比特的退相干。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之一裡昂說:「費米實驗室已經率先製造出可以在短距離內將粒子加速到極高程度的超導腔體。」 「事實證明,這直接適用於量子比特。」
  • 羅浮宮地下的粒子加速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羅浮宮庭院裡貝律銘修建的著名的玻璃金字塔15米深處的地下,有一臺名為AGLAE的粒子加速器——世界上唯一一臺藝術專用的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發明於20世紀30年代,最初主要用於粒子物理研究。隨著科技的發展,回旋加速器、直線加速器、靜電加速器、倍壓加速器、電子感應加速器等不同種類的粒子加速器被用於放射性醫學、放射性化學、放射性同位素製造、非破壞性探傷等領域。
  • 當粒子加速器縮小100倍
    由自由電子雷射科學中心(CFEL)的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Franz Kärtner領導的該項研究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在現代粒子加速器中,無線電頻率範圍內的射頻電磁輻射被用來把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這樣的加速器包括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其它用在X射線機等醫療設備中的加速器。
  • 走近粒子加速器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inac 4」線性加速器為該機構包括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內的加速器組合注入更高能量的離子束,幫助LHC實現更高亮度。 黑洞首張照片的發布,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巨大轟動。「黑洞是什麼?黑洞裡面有什麼?
  • 從文明奇觀到千家萬戶——粒子加速器菜鳥筆記
    近期工作較多,拖了比較久,被催稿的瘋狂程度僅有人力資源部給我們的壓力可以比擬,特此感(qian)謝(ze)。 粒子加速器,顧名思義,是用人工方式加速帶電粒子的裝置。本文寫作的目的是對粒子加速器作為一個行業的來龍去脈進行極其簡單的介紹,面向的對象是行外感興趣的朋友或者將入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們。
  • 人工智慧大顯神通,實現用機器學習算法:簡化粒子加速器的操作!
    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很多科學家都會訪問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在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X射線雷射器上進行數百項化學、材料科學、生物和能源研究的實驗。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從巨型線性粒子加速器產生的高能電子束中產生超亮X射線。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的實驗日以繼夜地進行,每天有兩個12小時的輪班。
  • 粒子加速器停止運轉,科學家被高能質子穿過頭顱,如今怎樣了?
    在科技還不成熟的階段,科學家對於世界的認識都是陌生的,在進行各項實驗的時候難免會受到傷害。比如我國的著名科學家鄧稼先,儘管他已經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但長時間與核物質進行接觸,最終導致身體受到變化,患上結腸癌去世。
  • 口袋大小的粒子加速器,可將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緊湊型粒子加速器只有口袋大小粒子加速器廣泛應用於粒子加速器的核心組件——射頻振蕩器,開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初是用於雷達的部件。《自然•光子學》8月10日發文稱,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了一種緊湊型粒子加速器。這種加速器只有口袋大小,能夠配合雷射發射出接近光速的超短電子束。
  • 口袋大小的粒子加速器,可將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粒子加速器廣泛應用於理論物理學、材料特性表徵、腫瘤放射治療和安全檢查等領域。粒子加速器的核心組件——射頻振蕩器,開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初是用於雷達的部件。
  • 新聞背景:粒子加速器和粒子對撞機
    新華網北京4月13日電 1919年,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源實現了第一個原子核反應,即利用阿爾法粒子轟擊氮、氟、鉀等元素的原子核發現了質子。不久,人們就提出了用人造快速粒子源來改變原子核的設想。  簡單地說,粒子加速器是一種用人工方法產生快速帶電粒子束的裝置。
  • 當年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中,被高能質子束直接爆頭,後來怎樣?
    導語:當年他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中,被高能質子束直接爆頭,後來怎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都知道科學的腳步也從來不會停歇的。其實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
  • 粒子加速器及其工作原理:9個有趣的事實
    顧名思義,粒子加速器是用於加速稱為粒子的微小物質的特殊技術。它有效地地利用磁場和電場來產生帶電粒子的快速流,帶電粒子被發射到特定目標。粒子可以是質子或電子,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用來發射亞原子粒子甚至是金、鈾等整個原子。一種比如稱為圓形粒子加速器,由下面六個基本組件組成。
  • 粒子加速器的出現和發展,看了後還覺得我們應該修建嗎?
    不僅是LIGO的代表,而且是巨大且昂貴的物理實驗裝置的代表例是粒子加速器,它是一種利用電磁場來加速帶電粒子的裝置。為了尋找未知的基本粒子或測試新的理論,該裝置在粒子物理學的發展中必不可少。該裝置通過利用粒子加速產生的輻射,被用於物理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 在韓國,浦項市有一種輻射加速器已經在許多科學領域中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而慶州正在運行一種質子加速器。
  • 粒子加速器的出現和發展,看了後還覺得我們應該修建嗎?
    不僅是LIGO的代表,而且是巨大且昂貴的物理實驗裝置的代表例是粒子加速器,它是一種利用電磁場來加速帶電粒子的裝置。為了尋找未知的基本粒子或測試新的理論,該裝置在粒子物理學的發展中必不可少。該裝置通過利用粒子加速產生的輻射,被用於物理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
  • 全球在用粒子加速器達三萬臺
    據5月15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粒子加速器2017年大會(IPAC『17)的消息,全球正在運營的各類粒子加速器達3萬餘臺。   粒子加速器是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當前大型科研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部分。圍繞粒子加速器開發建設而成立的國際粒子加速器會議(IPAC),每年都會邀請全球粒子加速器機構代表和相關領域研發人員開展交流。    本次大會由位於瑞典的歐洲散裂中子源(ESS)承辦,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近1500名代表參加。
  • 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用量子計算機來重新發現希格斯粒子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一臺初級量子計算機在某種意義上重新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物理學家們已經在「使用量子技術來加速科研計算」的機器開發工作上付出了很多,他們希望這類量子計算機能幫助發現新的自然規律。最近,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驗證,量子電路可以學習如何通過掃描原子粉碎實驗數據來搜索新的粒子。小組在這次「理論驗證性質」的研究中使用了由量子計算公司 D-Wave 搭建的機器,並用在了目前已解決了的希格斯玻色子案例中。但與傳統技術相比,該技術尚不具明顯優勢。
  • 楊振寧極力反對粒子加速器,是為國家省錢,還是害怕我國科技進步
    從新中國建立到現在70年來,有一批批科學家從歐美回國,這裡面年齡成就最高的、年齡最大的就屬楊振寧了。如果按照輩分算,楊振寧和錢學森一個時代的,但按照回國時間算,楊振寧卻是和施一公、饒毅是一個時代的。光是楊振寧回國都已經成了爭議,有的人熱烈歡迎,認為他能夠給我國科技發展帶來新的突破,也有的人強烈反對,認為他只是年級大了回國養老罷了。
  • 晶片上的粒子加速器問世!斯坦福團隊:有望用以精準轟擊腫瘤
    中國公眾接觸並了解粒子加速器,或許要感謝楊振寧與丘成桐關於「中國現在是否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的持久辯論。最早科學家發現,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再讓它們對撞,就可以獲取到大量微觀粒子。而基於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引領了對物質根本結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