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領域,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意義非凡!

2021-01-16 每天十點港澳臺

導讀:疫情的爆發讓人們看透了許多國家的本質,比如美國這個號稱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國家,在疫情的衝擊下,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影響,經濟也遭受衝擊。

而中國在推行有效防疫政策的同時也能夠大力發展經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經濟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這種制度優勢非常明顯,最近法國媒體對中美兩國的一項預測更加證實了這一觀點。

據報導,2019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8.8歲,中國為77.3歲,落後美國1.5歲。而據美國相關統計部門估計,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美國人均壽命將下降到76歲,中國基本不會產生變化。由此中國在人均預期壽命方面首次超越美國,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要知道,早在1949年,中國的人均壽命為35歲,當時人們面臨著飢餓、疾病,活下去都是奢望,而如今已經翻了整整一倍多。

短短幾十年就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是世界的奇蹟,因此這從側面烘託出我國在滄桑幾十年巨變中所取得的成就,也證實了我們所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

這表明我國在人權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從一個世界上人均壽命最低的國家走到今天,背後是政府以及全體人民的努力。將人權放在第一位,解決14億人口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從追求物質生活到今天的精神享受,我國已經實現一個巨大的轉變。

然而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努力,提高教育發展水平、努力研發醫療服務、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脫貧攻堅等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疫情防控方面這一點更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國率先實行封鎖舉措,初期免費為確診病例進行治療,同時加大疫苗研發,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抗戰疫情,最終實現控制。

反觀美國方面,政府一直是不作為狀態,美國至今每天死亡人數達幾千例,這對於整個世界來講,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體現。

但這樣的事件就切切實實的發生在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具人權的國家,除了疫情防控不到位,美國還踐踏人權,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憤怒。

所以在人權的競爭中,顯而易見,我們就是最終的勝利者,然而美方卻不斷抹黑中國,鼓吹各種負面言論,這表明了他們狹隘的心胸,希望他們好自為之。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解放網、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在這一領域,中國超越美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
    這份關於2020年世界科學技術指標的報告中顯示,中國目前已經趕超了美國,在該指標上世界排名第一。實際上,中美關係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話題,畢竟隨著中國近些年突飛猛進的發展,讓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感受到了壓力,世界上也經常將中國和美國作比較。
  • 超越美國,領先全球,中國在這一重大領域再創世界第一
    在近年的科技領域中,美國陸續採取惡意策略制裁中興、打壓華為,意圖在最新一輪的科技競賽中壓制中國。但最近,我國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領先全球,再創了一個世界第一,讓全世界為之轟動,同時以實力證明自己!這個用於瞬間傳送的機器就是量子傳輸機,其理論基礎就是通過量子之間的糾纏發展出的量子隱形傳態,將物質的未知量子狀態瞬間傳送到另一個確定的地點。通俗點來講,電影裡的量子傳輸機就好像孫大聖的「筋鬥雲」,瞬間便能飛去十萬八千裡,同時還安全可靠。
  • 「中國正在超越美國!」
    ,給美國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在很多領域中,美國都是儘可能的壓制中國的發展。在他眼中,中國已經成了美國最可怕的對手,所以他們必須在各方面限制中國的進步,尤其是在航天科技領域,美國更是直接拒絕與中國合作。
  • 中國有哪些技術已經超越美國
    我國現代科技的起步時間要比那些發達的西方國家要晚很長時間,所以我國現在的科學技術在很多方面要落後與他們,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在所有方面都要領先於我們國家,在我國各個階層的努力之下,我國有很多技術已經超越美國,達到世界領先的地位。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現,意義非凡
    近日,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刀魚首次被發現。這個消息確實是一個令人感覺到高興和欣慰的消息。高興是因為又重新見到了我們的「老鄰居」,欣慰的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對於生態系統的修補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 華人首次,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北大校友網等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美國數學會官網顯示,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給華人。
  • 中國2020 年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越美國,新冠疫情徹底顛覆電影業未來
    美國新冠疫情持續擴大,而且一時間還看不到好轉的趨勢,首當其衝的電影娛樂業,也必須隨機應變。儘管美國的電影院、電影公司等都願意順應這個所謂的」新常態「調整自己的腳步,不惜讓電影同步登陸串流平臺。但 2020 年也是第一年中國首次在全球電影市場上超越美國。
  • 從小愛科學小型張意義非凡
    我國郵票小型張之從小愛科學小型張由鄒建軍設計,類別為T字頭特種,郵票題材屬於科教類,全套枚數是1枚,從小愛科學小型張是由郵電部發行的,是在1979年10月3號發行的,當時T41M從小愛科學小型張的發行量是10萬套,屬於相當稀少的藏品,而且加上的遠大的意義和非凡的設計風格更加使得這套藏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的潛力
  • 9月6日,中國走出重要一步,戰略意義非凡
    近些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廣大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的成功發射,到量子通信衛星被送入軌道,再到近期升空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都是最好的證明。而就在近日,中國再度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
  • 這款能獨立飛行的機器人,和蒼蠅差不多大,意義非凡
    這款能獨立飛行的機器人,和蒼蠅差不多大,意義非凡說起機器人,相信很多人都藏不住好奇的心,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發明出來,例如功能強大的生活機器人,靈活輕巧的仿生機器人等等,每款機器人都有著它自身被設計出來的意義,並且在大家的印象中,機器人的個頭都是不小的
  • 首次登頂!中國在該領域,擊敗美國奪得冠軍,世界三大巨頭被徵服
    近日,好消息傳來,中國科研工作者研發的下一代新型發動機概念設計在美國本土擊敗美國人,徵服了勞斯萊斯、通用、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團隊,他們將冠軍的寶座拱手讓給中國科研人員,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該領域登頂。航空發動機號稱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結構精密複雜,對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 唯一來過中國的日本天皇要退位了 日媒稱明仁訪華意義非凡
    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0 周年之際,明仁和皇后美智子於10月23日至28日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在兩千多年的中日交流史上,首開天皇訪華紀錄,成為當代中日友好交往的佳話。明仁談及訪華意義時曾表示:「從古代起,天皇就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和許多留學生到中國,努力學習中國文化。中文給日本皇室以深刻的影響。
  • 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繼中國華龍一號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剛過去不久,據多維新聞援引綜合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成都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
  •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發布 中國企業上榜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今年排行榜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中國大陸公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在上榜公司數量方面,中國首次超過美國位居第一名。今年中國大陸(含香港)上榜公司數量達到124家,如果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美國則為121家。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3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接近中美兩國GDP的總和。
  • 華人首次!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北大校友網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第一次頒給了中國人。 據美國數學會官網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第一位獲得科爾代數獎的中國人。
  • 我國科學家完美解決一技術問題,可為國省巨資造東風26,意義非凡
    樣機連續工作了600秒,打破了之前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X-51「乘波者」驗證機創下的連續工作210秒的世界紀錄。據觀察者網的消息,中國科技部公布了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名單,其中很多項目備受國內外關注。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超音速強預冷團隊也獲得了獎項。這些技術的成功說明了中國依然還在繼續推進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並仍在不斷取得成就。
  • 與美國差距縮小,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意義為何重大?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天琴座RR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對宇宙學意義非凡
    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天文學家哈洛·莎普利使用另一種恆星(天琴座RR型變星)作為標準燭光,測量了銀河系圓盤的大小,發現其直徑只有幾十萬光年。19世紀9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發現了第1顆天琴座RR型變星,也就是恆星——天琴座RR。
  • 中國衛星通訊再做突破,世界首次!這次該美國頭疼了
    不過就在兩年前,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去年2018年我國的量子衛星實驗測試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列入美國的物理領域的十大重要進展。  目前中國和美國在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 義大利天體物理學家:火星探測任務體現了中國的技術能力和非凡勇氣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宋承傑):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選擇了最具難度和挑戰的方式,既反映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更體現了令人欽佩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之旅順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