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海經》裡講述的東西很多,記載怪異之事更是數不勝數。在諸多記載中,除了神、巫、人、獸之外,還有一種獨特存在的屍類。說到屍,小夥伴們很容易想到生化影片裡的喪屍,還會想到靈幻鬼片的殭屍。
其實「屍」也有很多分類的。比如喪屍和殭屍就有所不同,喪屍是活人所變,殭屍是死人而變。在行為和形態上都有很大的區別。這些屍的產生其實都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在上古時代,「屍」是獨特存在的。他們不入五行,不死不滅。
上古的「屍」和我們如今所認為的「屍」有很大不同。多為神死後轉化而成,所以暫且叫他們為「神屍」。
上古十大神屍:
一、刑天之屍:
把刑天放到屍神的第一位,我想沒有異議。刑天來自《海外西經》記載,他因炎帝被黃帝驅逐到南方,而憤憤不平。後來獨闖天庭,與黃帝大戰,被黃帝設計砍掉他的腦袋藏於山中。而刑天依然不屈服,不倒下,繼續戰鬥。
刑天頭已斷,但仍不死,因其前身就已是神。憑著一腔鬥志,以乳為目,臍為口,繼續揮斧擎盾戰鬥,其不服輸的精神被後世傳頌。在《淮南子》被稱為天殘之屍。不死不滅,不入輪迴,與天同在。
二、 女丑之屍:
來自《海外西經》、《大荒東(西)經》的記載。女丑生前應該是一個部落的的神巫。在上古時代的巫是很厲害的,若是大神巫是可以高於神的能力。如果說神是天界的霸主,那麼巫就是地界的霸主,具有無上的能力。特別在以前人、神、巫混住時代,巫比神地位要高。
女丑死於十日並出時期,在那個時代,神與人已經分開了。而太陽更是受人敬畏的。作為神與人的中介者神巫女丑,當然要擔負起幫助族人驅除大災大旱的使命。女丑雖然在平時有御獸驅妖的能力,但是面對十日並出,終究不能敵,最後獻祭自己,被烈日灼死。傳其死後不腐,以袖遮面,居於山上。
三、 窫(ya)窳(yu)之屍:
根據《山海經》記載。窫窳本屬天神之列,原是一個老實善良的正義之神。但是無意中得罪了一個叫做「危」天神,這個危很陰險,他挑撥他的上司貳負,製造矛盾。貳負屬於武宮天神,生性愛殺戮,受「危」挑唆,就把窫窳殺死了。
貳負殺死窫窳後,才明白自己做了錯事,所以很傷心。天帝知道後,處罰了貳負和危。並把窫窳運往崑崙,請求神巫幫忙,復活了窫窳。令人遺憾的是,復活後窫窳,性情大變,危害世間,並蠶食人類。後被后羿所殺。
四、 瑤姬之屍:
很多人不認可瑤姬是屍神,而把她奉做神仙,也就是後來神話裡的巫山神女。其實在《山海經*中次山經》裡有明確交代,她是帝女死後的女屍,化為瑤草和各種形態。其實在上古,所謂的「屍」也並非就是不好,這點和現在我們所定義的屍還是有區別的。
瑤姬原為炎帝之女,非常漂亮,與其他屍神略有不同的是,她生前無大的功績。因大病死後,以靈化草,繼而成為人形。而且具有很強的仙力,曾幫助大禹治水,斬殺十二妖龍,造福人間的傳說也很多。又被稱為入夢女神,被後世尊奉。
五、奢比之屍:
來自《山海經*海外東經》的記載。有關奢比屍的說法不一。因為在《山海經*大荒東經》裡稱它為神。這個與瑤姬倒是很相似。傳說奢比原是巫神。死後的靈魂寄托在野獸身上結合自己還未全腐的屍身。因為雙兒早已腐爛,所以喚來青蛇做耳。
奢比復活的組合之軀仍舊存有正義感。所以被派往冥界管理作惡的孤魂野鬼。這也是為什麼奢比總是在夜間拖著僵死身軀活動的原因。在上古時代,人間冤屍很多,但是沒有它這樣幸運。反而被他所捉,打入無間地獄,而奢比也是唯一的神屍鬼王。還有一說,就是說奢比屬於肝榆之屍。
六、據比之屍:
來自《山海經*海內北經》的記載。其實在山海經中對於據比的介紹很少。只是說他被擰斷脖頸,披頭散髮,沒有手(或者缺了一隻手)。這個形象真的慘不忍賭啊。後來大家推斷據比應該是部落戰爭中存活的死亡屍神。他是上古時代慘烈鬥爭的代表形象。
有人把據比當做創世之神,關於這一點,我真不知道從何說起。由於資料有限,所以也很難做出推斷。只能說他出現很早,也是人之形狀。好像比獸身的天神更像人。至於創世之說確實無可考證。畢竟《山海經》記載的人之體型的也不少。
七、 王子夜之屍:
來自《山海經*海內北經》的記載。這個有點講不明白,所以還是把《山海經》原文搬來吧:「王子夜之屍,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這個很慘的形象,明顯就是被分屍了。居然還經常在夜裡出現。真的很恐怖。
其實有關王子夜山海經也沒有太多記載。但是根據袁珂《校注》,王子夜就是王亥。而根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王亥是經商者的祖先。曾用自己發明的牛車拉著貨物走南闖北的做生意。後來被易水部落首領綿臣所害。另一死因在《天問》和《竹書》有體現,傳是與首領妻子私通後被分屍。這裡不多說了。
八、夏耕之屍
來自《山海經*大荒北經》中的記載。夏耕原是夏桀手下的戰將。在章山之戰中(商湯對夏王朝之戰),被砍掉了腦袋。他是一個類似於刑天的人物,被砍了頭後,仍然不倒,沒有放下武器。但是與刑天不同的是,刑天選擇繼續戰鬥,而夏耕卻選擇了逃避。
夏耕選擇逃避(跑)的原因,屬於自己感覺兵敗失守,愧對夏桀對自己的重視,所以他一路逃跑至巫山,成了守護巫山的屍神。所以後人稱刑天為英雄,而稱夏耕為懦夫。當然如果深一層思考。這種說法也不全對。
九、相顧之屍:
來自《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這個就是上文殺窫窳的貳負或危的屍身。這個屍,沒有具體說是誰。但作為相顧之屍,應該是兩具屍身一種形態而已。因為在海內北經中有兩處記載,一處記載是危的屍,一處記載為貳負之屍。但是總體形態是一樣的。
有人說貳負是怪物,這個不完全對,因為貳負也是人首蛇身,而且明確記載貳負是天神的。他只是犯下了不可饒恕之罪,所以才被天帝重罰。雖被反綁雙手處死,但是靈未滅。武器沒丟。也屬不滅的屍神。
十、鯀(戎宣王屍):
來自《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有人說記載明明是戎馬的獸名。怎麼和鯀扯上關係了。這其實也沒錯。但是很多人說他是大禹之父鯀。為何這麼說呢,這還得從山海經裡找線索。《山海經*海內經》曾記載:「......白馬是為鯀」。當然還有其它線索是可以佐證的。這裡就不多述了。
鯀盜息壤治水,天帝發現後命祝融把他殺了。雖然被殺,但是三年屍身不爛,後腹中生大禹,自己化為飛熊上天。這個明顯死後的屍身異化類神話。本應排位在前,但是因為這是個特例。需要諸多查證才可證實。但無論如何鯀都屬於屍變類。但不影響大禹的功德。
小結:
以上就是十大神屍的彙編。其實在《山海經》這樣的描述也不少。只是有的不能算是屍變類,比如祖狀之屍,它只是對屍體處理後的代稱,屬於一種類似於製作木乃伊的殯葬習俗。再比如黃姖之屍,他只是一個人名。沒有死後的異變。
至於女魃被稱為殭屍之祖。也是後世來自女丑之屍的分化傳說,不足證明。精衛可以算是死後復生,但是她又與本體無任何關係。再說在《山海經》也沒記載她是屍之說。所以也不能算。
在上古時代,無論哪種死後復生的「屍」。其實都是代表一種堅強的意志。而這種堅強的意志可以超越肉體和生死的極限,完成賦於他們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是一種不屈的精神,也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特有屬性。小夥伴你們說,對嗎?
往期回顧:
《山海經》裡十大魔神,若是讓你排榜,你會怎樣排
大禹治水成功後,為何要去拜謝西王母?從他話語中可以體現
《山海經》之千年應龍,無雙戰神所向披靡,原來是女兒之身
月滿中秋:楓葉紅,桂香透,今古情悠悠
古風中秋節:銀闕,瘦影。秋思,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