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刑天:又稱、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是上古炎帝部落東部的一個部族的首領,後來加入了東夷部落,成為九黎族的主要首領。他是魔神蚩尤的部下之一。他用的武器是幹戚 幹是盾 戚是斧。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 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以舞。」以戚為武器。
刑天在《山海經》中又叫「形天」,據記載,刑天是炎帝的大將,勇猛好戰。相傳,刑天是一個沒有名號的巨人,因與黃帝大戰被砍掉頭顱才叫刑天。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刑天中的天為頭、首,刑為割或刈,也有解釋為天通天帝即黃帝,刑同戮,合在一起就是殺戮天帝的意思。當炎帝還在統領天下的時候。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刑天作為其手下的一名大臣,平生愛好音樂,曾經為炎帝創作歌曲《扶犁》,詩作《豐收》,兩者組成《卜謀》,讚頌人民的美好生活。後來,炎帝被黃帝打敗,退守到南方,雖然炎帝本人不敢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部下卻不甘忍氣吞聲。當蚩尤舉兵抗擊黃帝時,刑天本想參戰,無奈炎帝阻撓作罷。
被黃帝打敗後炎奮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吊然炎忍氣吞聲,不敢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子孫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他不顧炎帝反對私自會戰黃帝。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刑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青銅古盾牌,右手拿著一柄烏黑髮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太虛,從太虛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鬥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黃帝想,現在普天於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揮身力量。
黃帝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他趁刑天不防,揮劍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頭顱被斬落下來。落到地上的刑天之頭,順坡向常羊山腳下滾去。被斬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頭顱。由於失去眼睛,他沒有看見自己的頭就在他身處的常羊山腳下。刑天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後會恢復原身再和自己交戰,就拿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劈去。隨著一聲巨響,常羊山被劈成了兩半,刑天那碩大的頭顱就勢滾進山谷。隨後,那兩半山又合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埋葬在裡面。刑天感覺到了周圍的變化,知道黃帝已經把自己的頭顱埋進山腹,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他站起來,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著天空胡亂揮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兩個乳頭當做眼睛,張開肚臍做嘴,繼續與黃帝搏鬥。
刑天是我國上古神話中一位具有反抗意味的人物,詩人陶淵明有感於刑天的故事,寫有「刑天舞幹戚,猛志故常在」的名句,刑天雖然被黃帝擊敗,但他不屈不撓、永不妥協的戰鬥精神,深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