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建設問計委員 走「工業強市」之路是必然...

2021-01-19 瀟湘晨報

人民政協報訊(記者 張文敬 雷蕾)「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全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特別是我們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領跑全國主要城市。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位政協委員和廣大企業家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奮鬥。」1月12日下午,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出席經濟界別組委員關於「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經濟中心建設」的專場討論時,對全市廣大企業家表達謝意的一番話,贏得了在座委員的熱烈掌聲。

「行業領軍企業自帶流量,它對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標準和核心技術的控制力,增加了供應鏈中零部件企業對主體企業的依賴性。」濟南市政協委員、九陽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黃淑玲建議加強產業鏈集群式發展,培育主體的同時精準招引,整合併培育上下遊有協同作用的零部件企業,加速省會發展勢能集聚,打造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的隱形冠軍或獨角獸企業。

「去年,濟南市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全國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市中區的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GDP增速全市第一,就是得益於智能製造和數字經濟對GDP增速貢獻率超過了60%。由此看來,濟南發展智能製造和數字經濟的路徑是正確的。」在蔣作棟委員看來,將「工業強市戰略」推動下去,必將打造出「濟南品牌」。

「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在推進工業強市過程中,二產佔比相對較弱、產業管理人才缺乏、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不高和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有待加強,依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蔣作棟話鋒一轉,直指推進工業強市存在的「短板」。他建議打造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形成「龍頭集聚、主體多元、技術先進、應用廣泛、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產業生態體系;實施新技術示範應用工程,堅持產業應用和產業發展並行,推進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智能製造等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搭建新智造生態C2M模式,打造新智造生態(C2M)短路經濟國際產教融合基地,搭建用戶直連製造商(C2M)的新智造商業模式,構建產業、產城、產融、產教的「四產融合」的智造新生態。

「建築產業化發展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倡導發展的重點產業。裝配式建築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為建築行業的從業者,市工商聯副主席、山東大衛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申作偉認為,加快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將助推「智造濟南」建設。申作偉建議科學編制全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規劃,探索建築行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

「工業強市是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必由之路。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濟南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良好、優勢突出。走工業強市之路,符合濟南發展實際,是深化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在聽取了7位委員的發言後,孫立成表示,大家圍繞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從不同角度談了很多好的意見建議,聽了很受啟發,也為濟南走好工業強市之路增強了信心、堅定了決心。

「剛才發言的幾位委員,稿子我希望能留下來,後面沒有發言的委員,有什麼想提的建議也可以一併留給我……」就在大家都以為會議結束的時候,孫立成的一句補充,讓沒有搶到發言機會的委員在緊張熱烈的會議氛圍中感受到了輕鬆和溫暖。

【來源:人民政協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加速建設工業強市 濟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新跨越
    ,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取得重大突破,在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謀劃工業強市「1234」工作體系,圍繞建設基礎穩固動能強勁的工業強市目標,打造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兩大高地,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三大動能,提升製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四大能級,聚焦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四大主導支柱產業,編制產業地圖,著力打造37條產業鏈和40個產業集群,加快構築集聚集群集約、高端高質高效、專業專注專長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 浙江「十四五」規劃: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該建議在「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指出,要加快國家(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建設和下一代網際網路規模部署,推進新技術、算力和融合型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升級,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十二五」末,全市綠色GDP佔比達90%以上,農民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綠色產業,綠色經濟成為富民強市的有力支撐,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把建立健全綠色發展制度體系作為「綠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發揮綠色政績考核指揮棒作用,用好用活國家和省為普洱量身定製的44條支持政策。
  •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是前海聯動香港構建開放型、創新型產業體系,在新起點上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內地」、打造新的「動力源」,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發揮引擎作用的必然要求。要抓好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雙自聯動」戰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實驗基地、新材料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創平臺建設。田夫強調,要落實到位,加快推動前海新基建見實效、出經驗。要細化責任,規範建設程序和工作機制,逐個項目抓落地、抓落實。要科學統籌,強化項目科學管控,合理安排項目規模、布局和時序,全力推動5G、數據中心、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關鍵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而在今年,合肥將加快建設中科大高新園區、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推進超導核聚變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離子醫學中心、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等重大工程平臺建設,全力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加快推動中科大先研院、北航合肥科學城等建設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全省創新發展新引擎。
  • 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
    九省通衢的武漢,正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楊松為第一提案人的《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聯名提案,呼籲國家支持武漢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強或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在湖北轉化科技成果等。
  • 加快推動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市發改委將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為目標,圍繞「雙循環」,統籌謀劃一批重大舉措、重大項目,實現城市、人口、經濟規模「三個躍升」。城市是實現現代化發展的空間承載。「十三五」期間,我市GDP連續跨越4個千億級大關,建成區面積增至301平方公裡。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服務「海洋強國」重大戰略,深圳牢記囑託、勇擔使命,努力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夙願,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深圳發展海洋事業有決心有信心 2020年9月30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首次官宣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最新「年報」。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作為全市綜合經濟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堅持從規劃引領、產業培育、區域統籌等重大問題入手,加快相關重點工作推進,努力為省會建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一、因勢謀遠,謀劃提升戰略位勢堅持觀大勢、顧全局、謀長遠,精心編制重大戰略、重要規劃,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一是提升完善城市發展戰略。
  •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
    2021-01-07 17:10: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瀋陽、杭州、南京等中國多個城市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後,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的福建省會城市福州也開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 中國綜合實力第三大強市—華南經濟、金融、工業中心深圳
    上海雙滋傳媒總部根據GDP、工業、人均GDP、交通、高校、醫藥六大城市實力核心因素依據衡量對全國十大城市綜合實力進行排名,深圳位居中國第三大綜合性城市,深圳在工業、人均GDP兩大指標位居全國第一,經濟總量也位居全國第三,雖然教育和醫藥短板,依然綜合實力全國第三深圳,GDP全國第三
  • ...十個新突破」目標 繪就強省會建設藍圖!聽聽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
    兩會專訪圍繞如何加快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濟南提出了「十個新突破」。這是落實中央部署和山東省委要求的具體安排,是濟南厚植基礎優勢、補齊短板弱項的系統謀劃,也是濟南增強發展後勁、釋放發展活力的重大舉措。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如何準確把握「十個新突破」,更好地凝聚起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強大合力?
  • 爭創食安示範城市 建成海洋經濟強市
    力爭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4250億元,建成海洋經濟強市。圍繞新時期「海上福州」戰略,加快形成「4+4」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  推動現代漁業邁上新臺階。力爭「十四五」期間水產品產量、產值年均增長4%以上,到2025年產量、產值分別達到345萬噸、639億元。加快建設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帶動遠洋漁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建設旅遊強市的...
    ,推進旅遊強市建設,制定本意見。緊扣做強旅遊產業和做實旅遊產業發展環境兩大重點,培育和引進旅遊重大項目,延伸旅遊產業鏈,加快以政府為主導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生態環境建設,做大旅遊經濟總量,做優旅遊發展環境,打造一批知名旅遊品牌,提升昆明旅遊的知名度、競爭力和影響力。(五)實施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積極推進「旅遊+」,培育打造旅遊新產品、新業態。
  • 加快建設「一百兩千三區」 在「強省會」五年行動中展現清鎮擔當
    本報訊 1月11日,記者從清鎮市委舉行的中共清鎮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清鎮市將加快建設「一百兩千三區」,確保在「強省會」五年行動中展現清鎮擔當、作好清鎮貢獻。  「一百」即堅定不移聚人氣,加快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
  • 「強中心」戰略激發城市向心力
    2018年1月8日,順德提出以「強中心」引領城市現代化建設,以「大良—容桂」為主體的中心城區成為推進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主戰場。三年過去,這項與村級工業園改造「頭號工程」同時誕生的戰略,能否讓順德實現「在城市建中心,在中心強城市」的目標,又能否引領順德城市現代化走進嶄新的未來?
  • 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在新的一年,合肥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不斷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肥篇章,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從即日起,合肥晚報推出「合肥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專欄,展現合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攻堅、城市建設、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黨報頭條】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副省長凌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周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智能製造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朱森第
  • 劉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爭當「科創龍頭」
    濟南市政協委員劉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導  1月13日,在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上,濟南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濟南市委主委劉霞建議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黃河國家戰略中爭當省、市合力對接「中科系」院所機構,支持在濟南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深入推動國家在濟南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或設立實體化分支機構。  高標準建設以爭創國家實驗室為目標的山東省實驗室,建立協同攻關新型機制,著力提升基礎研究能力。
  • 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打造雙循環樞紐 做大做強青島實體經濟...
    討論會上,12名政協委員先後作了發言,圍繞產業集群提質增效、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之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大力發展時尚產業、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許多高質量意見建議。另有13名委員作了書面發言。趙豪志認真聽取委員發言後指出,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很有深度,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聽了以後很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