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盤點:2020年十大物理學新聞

2021-01-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1日發表題為《2020年十大物理學新聞》的報導,盤點了2020年物理學領域的一些重要新聞。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得承認,對地球來說,這一年相當艱難。但對研究宇宙中更遙遠區域的科學家來說,這卻是了不起的一年。

砰!

2016年,人們探測到可能是宇宙中已知威力最大的爆炸的現象——但它發生在3.9億年前。當第一隻四條腿的生物爬上陸地時,蛇夫座中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噴出了一股噴射流,在周圍氣體中衝擊出了一個巨大空洞。2020年,天文學家重新分析了舊數據,並認識到了這次爆炸的威力:能量是5×10的54次方焦耳。這足以讓銀河系中所有3000億顆恆星和另外100個星系分崩離析。

我可以從這裡看到我的太陽系

如果你想在恆星間遨遊,你需要一張地圖。而這正是歐洲航天局的「蓋亞」太空望遠鏡利用超過18億個宇宙天體的數據繪出的東西。這張圖涵蓋遠近恆星、小行星和彗星等。想知道我們銀河系0.5%星體的位置、速度和光譜等數據嗎?你的運氣不錯。目前已經有1600多篇引用「蓋亞」數據的論文發表,未來幾年天文學家肯定還會繼續挖掘這一資料庫。而且最好的消息是:未來會有更多數據。

一個傳奇的逝去

在2020年,世界失去了最重要也最著名的天才之一——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作為一個擁有無限想像力的人,他在大眾科學界最為人熟知的是他的「戴森球」設想(他並沒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名字是後來出現的)。「戴森球」是一個假想的巨型結構,它完全包圍一顆恆星,從而獲得其100%的能量輸出——這正是一個超級先進的文明在做超級先進的事時所需要的能量。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尚未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發現任何「戴森球」,但戴森的夢想依然存在。

我們在金星上發現了生命,之後又否定了這種說法

這聽起來太棒了,不可能是真的:據說在金星雲層那個原本死氣沉沉的地方發現了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這一推理過程基於磷化氫,一種地球上的厭氧細菌會排放的奇特且味臭的化學物質。科學家們提出,要想讓金星大氣中的磷化氫含量達到聲稱的水平,需要有大量的空氣微生物。可惜,進一步分析顯示,這些惡臭物質的含量要少得多(幾乎是不值得注意的水平,更不用說作為生命跡象了),而在一些分析中,它們根本就不存在,只不過是又一次「噪音」信號而已。不過,別擔心,外星生命:如果你在那裡,我們就會繼續尋找。

2020年最熱門新「玩具」:快速射電暴

每個人都喜歡好的快速射電暴,對嗎?10多年來,這些神秘而強烈的信號的來源一直是困擾天文學家的難題。快速射電暴是一種快速、高能、跳頻的無線電信號,它來自天空各處,因此很難確定其來源。不過最終,天文學家們在2020年走運了:他們在我們自己的宇宙「後院」發現了一個快速射電暴的來源。後續觀測揭示了「罪魁禍首」:一顆被稱為磁星(超磁化死亡恆星核)的奇異恆星。顯然,磁星有時會釋放出大量被壓抑的能量,這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是射電輻射的快速爆發。

火星終究還是有水

火星上有液態水。不,它十分乾燥。不,等一下;它有時有水。不,不,別想了。幾十年來,這顆紅色行星一直在用它是否有液態水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來戲弄天文學家。天文學家之所以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哪裡有水,哪裡就可能是生命的「家園」。天文學家2020年聲稱,火星上充滿液態水的湖不止一個,而是四個。它們非常鹹——更像是含鹽的汙泥,而不是可以進去泡一泡的水,且被埋在火星南極極冠下厚度達一英裡(約合1.6公裡)的被凍結的二氧化碳下面。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一點,所以別急著準備你的火星泳衣。

帶它回家

2020年無疑是太陽系之年。三個獨立的太空飛行器成功獲取了樣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著陸並採樣。「冥王號」收集了大量物質,以至於其樣本容器都洩漏了。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對「龍宮」小行星進行了探測,並將樣本安全地帶回地球。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執行了月球任務,並把月巖樣本送回地球。

這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天文學家已經利用引力波(時空結構中的漣漪)觀測到如此多的黑洞碰撞,以至於現在這種新聞已經沒什麼價值了。不過在2020年,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碰撞:一個質量是太陽85倍的黑洞和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的黑洞的超大規模合併。合併後新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其他黑洞相關新聞還有,這個宇宙終極潘多拉魔盒成為了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

這種超導體變熱了嗎?

超導體的結構是超級整齊的。由於量子力學的怪異特性,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電子可以結合在一起,一對電子能在不損失能量的情況下一起運動。這就意味著一種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誕生了。有了這種技術,電可以永遠在無阻力的環境中流動。不幸的是,為了讓超導體運轉,物理學家不得不讓一切都變得超級冷。但在2020年,研究人員宣布在接近室溫的條件下(15攝氏度)發現了一種超導體。問題是什麼呢?你需要再造地心處的壓力。

接招,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摧殘了人類,僅在幾個月內就達到大流行的水平,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但我們正在用我們最強大的武器之一——疫苗——進行反擊。目前的疫苗針對的是病毒一個非常特殊的部分,即它用來侵入人體細胞的一種刺突蛋白。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中,最初的步驟之一是,利用基於物理學原理的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來識別這種蛋白並繪製圖譜。利用該圖譜,製藥廠可以讓疫苗模擬新冠病毒的這一特徵,為我們的免疫系統提供一個對抗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經濟學家聯合評出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經濟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趙東東 周武英 劉超)12月29日,由經濟參考報主辦,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特邀經濟學家聯合評選出2020年國內十大經濟新聞和國際十大經濟新聞。這一評選活動旨在全方位多視角梳理盤點2020年發生的國內、國際經濟新聞熱點,力求掌握政策脈搏,洞悉經濟走向。
  • 聚焦丨盤點2020十大國內科技新聞,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聚焦丨盤點2020十大國內科技新聞,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12-31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媒盤點日本年度十大新聞 2015日本悲喜交加
    中國網12月21日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媒近日盤點日本年度10大新聞,2015日本可謂悲喜交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2015年日本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兒吧。日本年度新聞二 橄欖球世界盃日本輕取美國實現3勝突破2015年10月橄欖球世界盃日本輕取美國實現3勝突破。這對條新聞,在日本國內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日本在橄欖球國際賽事上能力克傳統強隊美國,這大大激發了日本代表隊的信心,同時也為2019年將在日本舉辦的下屆橄欖球世界盃開了個好頭。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BBC盤點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
    中新網12月31日電 在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世界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牽動人心的新聞。當地時間30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布文章盤點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包括新冠疫情、澳大利亞山火、全球氣候變暖等。
  • 英媒盤點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中國嫦娥四號任務等入選
    英國知名科學雜誌《自然》近日刊文盤點了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探訪小行星「龍宮」以及中國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等入選。另外,《自然》還展望了2020年可能會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中包括多個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有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等。
  • 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
    原標題: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20年12月31日刊發題為《2020年六大軍事太空事件》一文,作者為內森·斯特勞特。全文摘編如下:美國太空軍的頭一整年標誌著美軍在太空領域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從一個新生的軍種發展到籤訂大規模的新發射合同,2020年是太空領域繁忙的一年。
  • 日本2015年十大新聞出爐 安倍強推安保法居首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共同社與全國加盟報社、籤約民營電視臺的責任編輯和評論員等日前評選出了2015年國內外十大新聞。  其中,位居日本國內十大新聞之首的是「安保法成立使行使集體自衛權成為可能」。
  • 年終盤點:2020年睡眠和生物節律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炎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9.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活動記錄十大基礎研究進展10.
  • 盤點2020十大國內科技新聞,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原創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抗擊新冠彰顯中國科技力量;中國史前人群遷徙與族源之謎揭開;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北鬥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五中全會《建議》專章部署科技創新;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嫦娥五號月球挖土1731克;華龍一號併網發電成功;「奮鬥者」號載人深潛10909米;「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
  • 美媒盤點不同時期女性形體審美標準變化 完美身材曲線組圖
    美媒盤點不同時期女性形體審美標準變化>2015-06-23 20:13 來源:新浪網我要評論(0)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但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對女性形體美的標準也各不相同
  • 年終盤點:2020年神經科學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炎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9.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活動記錄十大基礎研究進展10.
  • 2020年通航企業社會責任獎暨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會舉行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田以丹、胡夕姮 報導:10月24日,2020年通航企業社會責任獎暨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會舉行。現場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公務航空十大新聞和通用航空十大新聞。2020通航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獎嘉賓與獲獎企業合影(本文圖片由汪洋拍攝)《今日民航》雜誌自2017年起推出中國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三屆
  • 盤點:2020巫山十大新聞事件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冰如霜,凝結住春天的激情。但是,巫峽兒女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戰疫情的精神,像春天的種子,在風霜後從泥土中發芽、生長,開出絢麗的花朵。 縣委、縣政府以人民為先為重,民生至上的為民情懷,以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帶領全縣人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克難攻堅,砥礪前行,全力謀發展,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 2020年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2020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2020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 盤點2020年十首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曲
    ,讓人百聽不厭,現在讓大家來盤點一下2020年最火的神曲吧!12020十大流行歌曲榜單1、《可能否》,受到大眾喜歡。2、《綠色》,90後的最愛。3、《緣分一道橋》,抖音火爆歌曲。2020十大流行歌曲榜單,綜合精選十大流行歌曲4、《來自天堂的魔鬼》,音樂風格集合了電子、搖滾、流行三大元素,是90後及80後都適合的曲類。
  • 【年終盤點】2018年鋰電行業十大最具影響力新聞(上篇)
    2018年剩餘的時間屈指可數,讓人不禁感慨:時間都去哪了?!2018年,本來如日中天的沃特瑪轟然倒下,令人唏噓;寧德時代的上市鐘聲響起,宣告鋰電獨角獸正式登陸創業板……2018年,鋰電行業每天都有新鮮事在發生,為此,根據事件的影響深度,OFweek鋰電網盤點了鋰電行業十大新聞,每條都可以說是鋰電行業的頭條。(限於篇幅大小,本次先放五大新聞讓讀者嘗鮮。)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與此同時,中國宣布「天眼」將從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引發高度關注。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20年12月26日報導,該電視臺記者於早些時候獲準對中國天眼進行了實地探訪,並感嘆: 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中國「天眼」的口徑高達500米,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美媒記者說:「中國『天眼』直徑超過5個足球場,用於對外太空進行天文觀測。」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兩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組織的「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自1994年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20年度「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目前已正式啟動,誠請兩院院士推薦候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