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熱心市民救下受傷杜鵑 就是它鳩佔雀巢

2021-01-08 大豫網

鄭報融媒記者 徐富盈 文/圖

線索提供:李四信(稿費30元)

杜鵑,也叫布穀鳥,因它把卵下到麻雀鳥窩中寄生的習性而聞名,成語「鳩佔鵲巢」說的就是它們,杜鵑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生性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4月30日在鄭州市區出現了兩隻杜鵑,因撞擊玻璃窗而受傷,幸運的是它們都得到了及時的救護。

4月30日上午8點30許,一隻小鳥撞上公交汽車玻璃窗而受傷,後被85路公交車長救護,並發圖片向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鳥類專家董朝偉求助,經確認,該鳥為杜鵑,也叫布穀鳥,典型的益鳥。

由於杜鵑受傷,需要及時救護,金水巡防隊員李四信,到鄭州高鐵長途汽車樞紐站場區85路公交車調度室,見到了被公交車長唐志強救護的杜鵑鳥。它大小如同鴿子,一身黑白相間的羽毛,長長的尾巴,尤其是一雙鮮紅的眼睛格外醒目。

在公交場區,很多公交車長都圍攏過來,拍照留念,大家都稱知道「「鳩佔鵲巢」的典故,但從來沒有見過杜鵑鳥。

記者看到,該杜鵑鳥嘴角有血,疑為撞擊車玻璃受傷,需要及時救治。

李先生和同事賈先生一起,騎車將杜鵑鳥送往位於人民公園內的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救護站董朝偉對該杜鵑進行了全面檢查。

「這是一隻雄性杜鵑,成年,目前發現只是嘴角有傷,它是誤撞了車玻璃所致,翅膀,雙腳沒有骨折,精神狀態良好。杜鵑鳥也叫布穀鳥,因其叫聲像『快快播谷!快快播谷』催人趕緊播種所以俗稱布穀鳥。但還有一個典故『鳩佔鵲巢』說的也是它。託卵寄生性的杜鵑將自己的蛋產在別的鳥類的巢裡,而且一般會比別的鳥類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它的鳥蛋推出鳥巢,並由養父母餵大。有時它會把自己的蛋下到體型比它小的鳥築的巢裡,到時就出現了小鳥餵大鳥的景象,比如畫眉,喜鵲,麻雀等,因為杜鵑的幼鳥體型比它們成鳥大很多。與其說是杜鵑鳥懶,還不如說杜鵑鳥狡猾、聰明。」董朝偉站長說。

「其實,只有三分之一的杜鵑鳥會這樣做,大部分還是自己撫育後代,杜鵑鳥是典型的益鳥,它嗜吃森林害蟲,特別的那些可使整片森林光禿的毛蟲,有『森林衛士』的美稱,雖有『鳩佔鵲巢』習性,但相比它消滅毛蟲的益處,是微不足道的,大家應該愛護它們,保護他們。」董朝偉站長稱。

隨後,董朝偉站長給杜鵑鳥餵食了幾片消炎藥。"今天己經有人在鄭州人民公園東門南側的一家時裝店,救下一隻杜鵑幼鳥了。這兩隻杜鵑鳥都是因為撞擊玻璃窗受傷的,傷勢不重,現在正是野生鳥類繁育的季節,經過精心救治、餵養後將很快放飛大自然。」董朝偉站長表示。

相關焦點

  • 熱心市民救下受傷怪鳥 被確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鄭州市森林公安局第二派出所的門警官和同事就趕到了,並把那隻受傷的怪鳥小心翼翼地抱下,那隻鳥不時用尖尖的彎鉤嘴啄人,董戴著手套小心接過,他當即確認,這是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耳鴞! (原標題: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救下) 一隻受傷的怪鳥在灌木中撲騰,熱心市民發現後,上前把它按住
  • 大嘴烏鴉翅膀受傷落難鄭州街頭 熱心市民送救護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文圖 1月28日早上,一隻受傷的大嘴烏鴉墜落在鄭州市金水路與政一街交叉口附近的綠化帶裡,一名過路的熱心市民發現後,及時將其送到了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今天上午10時,記者救護站的隔離房內,見到了這隻被市民送來的受傷烏鴉。它通體黝黑,嘴尖而長。它的左翅膀耷拉著,羽毛有些凌亂,在隔離房裡跑來跑去,卻飛不起來。 「這隻大嘴烏鴉左翅膀受傷了,是貫通傷,很可能是在飛行中遭到了彈弓的襲擊,傷情比較嚴重。」
  • 熱心市民從流浪貓口中救出長嘴鳥 有人說長得像「藝術家」
    被救下的池鷺。被救下的池鷺。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5月5日下午,鄭州一熱心市民從流浪貓口中救下一隻漂亮的長嘴鳥。在古代,這種鳥叫「鵁鶄」(jiāo jīng),現在俗稱池鷺。市民救下長嘴鳥,交給民警5月5日下午,鄭州中原區028公路一幹休所小區附近,市民連先生騎車帶女兒出門遊玩,無意中看見一隻暗紅色的長嘴鳥正被兩隻流浪貓襲擊。連先生見險情忙跑上前趕走流浪貓,救下翅膀受傷的長嘴鳥,撥打110報警求助民警救護。
  • 【暖新聞·江西2019】野生黃麂受傷 崇義熱心市民及時救助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通訊員嚴毅君報導:近日,崇義縣熱心市民黃標在該縣鉛廠境內發現一隻腿部受傷無法站立的黃麂,隨即將其帶回家進行簡單的包紮及餵養。  據了解,市民黃標是在該縣鉛廠境內拉貨途中發現黃麂受傷,因擔心黃麂受到二次傷害,隨即將其帶回家對受傷的黃麂進行了簡單包紮,並用牛奶餵養。隨後黃標聯繫了崇義鉛廠鎮林業站和該縣野生動物保護站將黃麂送往縣城救治。   經林業部門確認,該黃麂屬於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河湧保潔隊與熱心市民、警方合作救起陷入河湧淤泥中的女孩
    9月12日晚,一位年輕女孩在海心沙落水,在天河環衛三所河湧保潔隊員和熱心市民的幫助下,最終被救起。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今年該河湧保潔隊第七次救起落水者。多方協作救起落水者9月12日晚7時許,58歲的天河區河湧保潔隊環衛工人梁蘇蝦和35歲的同事楊新宏正駕駛保潔船在天河區二沙湧珠江口進行保潔作業。
  • 鄭州一高校內藍孔雀被野貓追得亂飛 咋回事?
    一隻不明來歷的藍孔雀,飛進鄭州大學新校區的養護林中,遭到幾隻野貓攻擊,嚇得四處亂飛,最終落在校園東北角的環境服務中心房頂上。幾名熱心的員工發現後,立即爬梯子上到房頂上將其救下。9月19日中午,該孔雀已經被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以下簡稱救護站)工作人員帶回救護。
  • 「蛇見愁」變「救蛇人」 蹲地縫針一個多小時救治大蟒蛇
    去年9月19日下午,熱心市民張先生在東坪山一處偏僻的地方,發現一條被困廢舊漁網受傷的三米長大蟒蛇,拍下視頻並報了警。為了救它的性命,林業工作人員和阿寶在熱心市民的帶領下,連夜到山上救蛇。一行人忙到晚上8點多,才把奄奄一息的大蟒蛇給救出抬下山。夜間上下山救援的三人,要麼滑倒擦傷,要麼被荊棘所傷,但能夠協助部門順利救下這條蛇,阿寶感到很開心。
  • 熱心市民撿到貓頭鷹 叮囑民警:千萬不要摸它喲
    熱心市民撿到貓頭鷹 叮囑民警:千萬不要摸它喲 2020-10-2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夜鷺幼鳥試飛受傷 落難街頭被救起
    路遇受傷長嘴鳥
  • 忻州市民救下一隻「長嘴鳥」,它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一些野生動物經常會進城與市民來個親密接觸。9月16日,一隻長嘴小鳥就誤入忻府區九龍崗附近一修理廠中,被兩位忻州市民發現後救下。9月16日晚上,市民周峰先生和他的朋友崔大仕吃完晚飯回到位於九龍崗附近的修理廠,聽見院內傳來陣陣鳥的尖叫聲,急忙衝進去,發現護窗裡有隻鳥在玻璃上亂撞,兩人上前小心翼翼地把鳥從護窗裡抱出來。
  • 受傷海豚遊入港口求救 獲救後鳴叫仿佛道謝
    「擔架」抬起受傷海豚  南國都市報4月11日訊(記者石祖波 文/圖)「有一頭海豚受傷了,快來幫忙救救它!」  11日下午18時許,派出所民警、漁政部門、海洋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齊心協力,順利用專業擔架將受傷的海豚抬起,準備「送到」附近海裡的漁排救治。  眼見要送走海豚,一直在現場參加救援的民警聶少雄,似乎已經對它產生感情,連忙趕到周老師面前,滿臉不舍地問,「周老師,這頭海豚應該還有救吧?」「有的,你們放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對它進行救治!」
  • 海山公園一女子輕生被救!
    汛期雨水增多,河道水位也會比較高,提醒市民在河邊遊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安全距離。7月20日下午三點半左右,鹿泉海山公園有一女子落水,附近多位市民立刻上前救援。「來人啊!來人啊!」盧利星說,當時她在靠近欄杆的位置掙扎,意識已經不是很清楚了,他就趕緊拽她頭髮,把她拽到岸邊,拉著她大臂往上舉,負責公園綠化的付大爺過來也幫著拽,緊接著公園工作人員等四五個人過來,他們第一時間就是保持這個女子的身體靠上,不要再嗆水。
  • 建德熱心阿婆救助夜鷺幼鳥 贊!
    熱心老奶奶將夜鷺幼鳥交到了工作人員手中    杭州網訊 建德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滿滿愛心真是止不住,一個月時間不到,繼救助航頭石屏「娃娃魚」、靈棲村果子狸、建德養雞場老闆放生貓頭鷹後,    這位未透露姓名的老奶奶一臉慈祥模樣,她說,「我剛在江邊走走,就在渡船碼頭看見停著一隻黑乎乎的小鳥,湊近一看,她也不動,我就以為她受傷了,用隨身帶的一隻袋子將它裝了起來,然後打了110。」    市森林公安局聞訊後,立即與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一同前往江濱公園。
  • 市民收養受傷斑鳩貓頭鷹不吃不喝 經聯繫送至蘭州動物救助保護站療傷
    經記者聯繫,市民將收養的兩隻小動物送至蘭州動物救助保護站療傷9月21日,熱心市民魏先生將兩隻受傷的斑鳩和貓頭鷹送往蘭州動物救助保護站治療。等斑鳩和小貓頭鷹恢復健康後,動物救助保護站工作人員將放歸大自然。  市民:受傷小動物不吃不喝希望送到專業機構治療  當天中午時分,記者在渭源路十字附近,見到了魏先生和他收養的兩隻小動物。
  • 連雲港市民救了只"怪鳥" 系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黃葦鳽
    中國江蘇網8月25日訊 22日上午,一隻頭鉛黑色,微雜以灰白色縱紋,頭側、後頸和頸側棕黃白色,有著長長嘴的「怪鳥」,落在了市民宋師傅的單位倉庫附近,不停地撲騰著翅膀。連雲區熱心市民宋師傅將其救助後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隨即聯繫到市小島山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稱它是黃葦鳽,已經收留在救助站內悉心照顧,待其狀況好轉後將會放歸大自然。  據宋師傅介紹,「22日,我在單位倉庫附近發現了它,當時它一動不動,開始還以為是只假鳥,走近發現它在動,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麼鳥。」宋師傅當時試圖將這隻鳥放飛,但是鳥的精神狀態不好,一直飛不起來。
  • 貓頭鷹意外落水被小鳥圍攻鼻子眼睛受傷 幸得廈門市民解圍
    這不,有一隻貓頭鷹意外落水,許多小鳥群起圍攻,不停地啄它。市民發現後,一聲大吼,嚇跑了那些小鳥,貓頭鷹這才得以脫困。昨日上午9點,這件奇葩的事發生在瑞景公園內。昨天,市民鄭先生撥打報警電話求助時顯得格外著急。鄭先生稱,他住在瑞景公園附近。昨日上午9點,他在公園裡散步時,發現湖面上聚集著十來只小鳥,它們在空中盤旋,不斷俯衝入水。
  • 極寒惡果:鄭州供水接到上凍信息1000多件,水錶水管很受傷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多年不遇的寒潮,除了讓廣大市民倍感寒冷之外,鄭州市不少水錶、水管也很受傷。1月7日,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從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獲悉:當天,鄭州供水熱線持續接到水管上凍的來電,截至下午5時多達1000餘件,而水錶、水管「凍傷」最為嚴重。
  • 灰隼受傷不能進食 南通海安市民報警救助
    原標題:灰隼「落難」急壞市民 報警救助轉危為安 「當時它受傷了,飛不起來,也不能進食。送過來後,經過幾天的救護和飼喂,目前已經脫離危險,開始慢慢恢復進食,傷口也在癒合中。」 據了解,這隻灰隼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高新區田莊村11組村民俞龍於11月16日上午在家附近的河邊釣魚時發現的。「我看見它在水面撲騰,飛不起來,就趕緊救了上來。」俞龍說,自己救鳥時,引得不少人好奇圍觀,「有人說是珍稀鳥類時,還有人想高價購買,我都沒肯。」
  • 市民車輪下救出一隻大鳥,原是白胸苦惡鳥
    快救呀……」 7月12日中午,市民許女士驅車經過祿豐與恐龍谷之意的公路,她突然發現一隻大鳥不知什麼原因停在公路上一動不動,似乎是受了傷,於是急忙停車將大鳥帶到了車上救了下來。 記者同一時段也路過此地,眼看發生的這一溫情一幕。救下鳥的許女士說:「這隻鳥不小,有隻半大雞大了。
  • 撿到受傷的貓頭鷹,應該送哪裡?
    前天晚上,他和平常一樣出車回來,結果撿到了一隻受傷的貓頭鷹。「灰灰的鳥,和鴿子差不多大小,但一眼看去並不是很精神,肯定是受傷了。」憑著一份責任心,張其根將受傷的貓頭鷹帶回了家。   可是緊接著,煩惱就來了:倘若一直放在家裡,貓頭鷹肯定會死的,但他又不知道該把它送到哪裡去。「我看到他家有這隻貓頭鷹後,也想幫著找找有關部門,可不知道具體該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