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所說,古代腸癰基本是不治之症,雖然歷代醫書都載有治療方劑,但是效果很差,的了腸癰,死亡率極高。
腸癰就是古代對闌尾炎的叫法,屬於非常危險的疾病,古載【少陽厥逆,發腸癰不可治,驚著死。】闌尾炎就是闌尾細菌感染,在現代可以用抗生素治療早期闌尾炎,嚴重的需要手術,不算什麼特別危險的疾病。但這是建立在有效抗生素和手術的基礎上,古代闌尾炎可怕的不是沒有手術這一方法,而是沒有特效抗生素,沒有抗生素即便是手術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有了抗生素,即便不做手術,大部分人都能治癒,不過保守治療很容易復發或發展成慢性闌尾炎。
古代得了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基本沒幾個人能夠倖存,畢竟中草藥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上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少數還沒有化膿,本人體質好,再配合治療可能熬過去。大部分都轉為慢性闌尾炎,並出現很多併發症。
併發症的原因是反覆感染導致闌尾炎穿孔,嚴重的引起大範圍的腹膜炎,大多數人結局就是死於腹腔感染。輕一點的形成局部腹腔內感染,感染部分被大網膜包裹,形成機化包塊。更多的是繼續感染周圍,形成瘻管,一部分向小腸或大腸破潰,有些向膀胱或者引導破潰,也有向腹壁破潰,形成各種內漏或者外漏,膿液從瘻口排除。盤腸癰就是向腹部臍周圍破潰。
總結,在古代,得了闌尾炎非常兇險,大部分人會因此喪命,不過原因不只是沒有手術刀,更直接的原因是沒有特效抗生素。在闌尾炎治療上,抗生素尤為重要,即便是手術,沒有抗生素,成功率也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