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衛生署公布了新增3人感染大鼠戊型肝炎,不過,源頭和感染途徑仍在追查中。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自2018年發現全球首宗大鼠戊型肝炎傳人個案,至今全球有6宗個案,香港佔其中5宗。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天表示,今年密集式新增三宗個案,情況令人擔心,不排除社區有更多潛在個案,目前確診病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特區政府自2019年5月20日起,會進行為期3個月的全城清潔運動,從源頭杜絕鼠患,明言「過街老鼠一隻都不放過」。
傳人風險極大
香港大學(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暫時不能夠完全排除人傳人的機會。他指,病毒在患者體內會潛伏數周至1個月,患者糞便會帶有病毒,若不注意衛生便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另外患者血液中也帶有病毒,若在潛伏期間捐血,又或捐贈器官都有傳播病毒的風險,但目前由老鼠傳人的風險依然較大。
香港特區政府20日起會展開為期3個月的全城清潔運動,張建宗表示「過街老鼠一隻都不放過」,香港食環署20日起會嚴厲執法,呼籲市民做好家庭清潔。
徐德義補充,全城清潔活動會先聚焦屋邨、屋苑、食肆、街市或後巷等地方,食環署會把老鼠洞封閉、把不平的路面填封。
何栢良呼籲市民切勿對老鼠出沒情況視而不見,但指出老鼠可能有肝炎病毒和細菌寄生蟲,提醒市民不應該自行捕鼠滅鼠,以免因為捕鼠而受感染,建議市民若在街上見到老鼠可通知食環署。
愛民邨鼠患嚴重
根據去年全港各區鼠患指數,九龍城區在19個分區中排第二,區內的愛民邨鼠患問題嚴重,居於新民樓五樓的梁太向《大公報》記者坦言,入夥超過20年以來,邨內一直有鼠患,由於她屬低層單位,老鼠可輕易沿水渠爬入屋內覓食,不時有生果或零食被老鼠咬食,深受困擾。
民建聯九龍城區議員吳奮金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坦言鼠患肆虐愛民邨多年,「月月都接獲多名居民投訴家中有老鼠」,老鼠能沿水管爬到中層單位。
何文田愛民邨有居民向《大公報》投訴,指由去年至今該邨鼠患問題愈來愈嚴重,曾以老鼠膠貼一夜之間活捉七隻老鼠,隔日再活捉多五隻老鼠,當區區議員指屋邨附近近年大興土木,令老鼠「竄曬出嚟」,保守估計居民每月平均活捉老鼠數以百計,有關部門應加強監察杜絕鼠患。
如何避免?
據悉,感染戊型肝炎患者須接受一至六星期的支援性治療,在這段「非常時期」市民應特別注意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進食前要徹底洗手,食物應妥善儲存或放入冰箱,不要讓食物長時間置於室溫環境下,並應以1:99漂白水清潔和消毒家居,廚餘應放在每日清理的有蓋垃圾桶內,如有任何傷口應儘快清潔受損皮膚及妥善覆蓋傷口。
另外,避免接觸鼠隻及受其排洩物汙染地方;保持垃圾房和樓梯清潔,避免堆積雜物;定期巡查花槽及通道,避免鼠隻出沒;切勿用雙手直接接觸鼠隻,受汙染地方應進行清洗及消毒;接觸過動物後要立即用梘液洗手。
來源:綜合香港01、中新網、大公網
讓你成為通曉香港的人
最受華人歡迎的香港資訊平臺
搜羅香港萬象,只為精彩呈現!
知曉香港事,關注香港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