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倍增!為新興學科注入「創業」動力

2020-12-01 中國教育在線

  【編者按】2020年,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學校將召開第十五次黨代會,迎來建校80周年,「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的第一步也將進入衝刺階段,學校的發展正處於戰略交匯期。在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砥礪奮進、輝煌北理」系列專題報導,全面展示學校事業發展成就,營造昂揚向上、激情進取的良好氛圍,凝聚師生員工團結奮鬥、矢志一流的磅礴力量。

  「2020年是學校發展的戰略關鍵點,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內涵建設和科學發展發力,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核心掣肘節點深化改革,力求突破,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有方位的內涵式發展,推動高質量的『雙一流』建設。」

  ——摘自2020年3月學校工作報告

北理工微納量子光子實驗中心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原子力顯微鏡實驗

  「一次資源調整,不僅打造了一流的科研平臺,形成了一流的科研團隊,還培育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最終為未來一流學科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注入『創業』動力,可謂是『一箭三雕』的創新之舉!」當談到北京理工大學微納量子光子實驗中心的建設,共識已凝聚。

  2019年底,北京理工大學微納量子光子實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投入試運行,在這個具備「新材料-新器件-新系統」全鏈條製備研究系統的全新高水平實驗平臺的背後,蘊含著學校在前沿學科建設方面的「不同凡響」。這項具有北理工特色的高質量發展創新舉措,值得品味。

  化零為整,打造一流創新平臺

  建設瞄準國際前沿的專業性開放創新實驗平臺,服務於前沿學科或學科群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急需。近年來,學校下大力氣優化辦學資源,全面推動兩校區辦學資源調整,「集中投入、統一管理、開放公用、資源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這都為面向「雙一流」打造高水平科研平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伴隨「三電」實驗中心從中關村校區4號教學樓搬遷到良鄉校區新落成的工程訓練中心,學校決定將調整出的空間資源優先為新興學科研究提供實驗平臺保障,並統籌為高層次人才的成長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撐。

  「我們這個學科,實驗研究必須要將空間、設備、人員等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協同創新,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中心主要負責人、信息與電子學院教授王業亮這樣談到。早在2017年10月,學校就將微納量子光子學研究作為未來新興學科的增長點,進行統籌布局,並啟動科研平臺建設論證。微納量子光子學研究不僅所需設備精密、環境要求嚴苛,而且從材料製備到表徵分析,再到器件加工測試,要求平臺必須具備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務」。聚焦關鍵,「化零為整」的建設思路成為共識。

精密LED製備系統

  「我們把自己的資源集中起來使用,很好地避免了設備重複採購、性能不高、使用率低,分布分散、維護成本高等問題,資源保障更有力了,我們備受鼓舞!」平臺建設刻不容緩,說幹就幹。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王業亮牽頭,陳棋、鍾海政、黃玲玲、邊麗蘅四位微納量子光子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共同參加,經過反覆論證,為中心規劃出清晰的藍圖。隨後,老師們一起開始了中心的設計裝修、設備採購等工作,除了依託學校的投入保障外,老師們還積極自籌經費,一心要利用好這次難得的機會,推動平臺建設上層次、上水平。

  經過一年的努力,中心在2019年底投入試運行,面積約550平方米,建有材料製備表徵室、標準器件製備室、精密器件製備室、器件性能評價室、器件集成展示室等5個功能實驗區,具有發光器件、超材料、光伏器件、自旋量子器件等多套全鏈條製備研究系統,配備11臺(套)價值超過2620萬元的各類高端儀器,成為繼分析測試中心、先進材料實驗中心之後學校又一高水平大型實驗平臺。

  「中心的建成,體現了學校在管理機制方面的創新改革,給我們青年教師事業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有力支持。中心不僅保障了包括10項以上國家自然基金在內的多項科研任務執行,還拓展了校內外、國內外的科研合作,特別是對複雜科研任務的執行及重要成果的產出提供了有力支撐。」談及未來,王業亮充滿希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一流科研平臺上潛心研究,必將產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而且將加速孕育出新興的研究方向甚至學科。

  匯才育才,打造一流「創業」團隊


黃玲玲團隊進行非線性雷射光路調試

  「一來到北理工,我就進入到科研團隊中,受益良多。我們青年人的優勢就是不斷創新,這不僅是學校所需,也是我們的追求。在學科上『創新業』,我們責無旁貸,我想中心的成立,猶如為青年人才搭建了科研創新孵化器,讓我們更好地『抱團成長』。」青年教師黃玲玲2014年入校後一直在光電學院王湧天教授團隊從事超材料光子學研究,近年來成果不斷,2017年評為青年長江學者,在她看來中心讓很多「不可能」迅速成為「可能」。

  「一流的學科,必須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團隊」。培育全新的學科方向,如何快速形成研究團隊,特別是有效整合校內研究力量「攥指為拳」,始終是學校深化改革力求突破的難點問題之一。

  以微納量子光子學為例,中心的5位教師,「傑青」王業亮致力於自旋量子結構及存儲器件研究、「青長」黃玲玲致力於超材料光子學研究、「北京市傑青」陳棋致力於光伏材料與器件研究、「優青」鍾海政致力於量子點應用技術研究、「青託」邊麗蘅致力於計算傳感與成像研究。他們雖分屬不同學院、不同學科,但因為相似的「研究基因」,使他們倍感「志同道合」。

陳棋團隊進行高精密金屬、有機薄膜蒸鍍沉積系統實驗

  當中心建成後,學科「創業」落在了實處,青年人才們思維不僅有了更直接的碰撞,更能將一簇簇火花,化作事業的熊熊烈火。在這樣一個「謀大事、做大事」的「人才特區」,創新、共享、合作、引領成為關鍵詞。

  「學校是花匠,我們青年學者就像一顆顆種子,中心是我們的土壤,設備經費如同養分,我們彼此交流、快速成長,更重要的是我們形成了一個集體,無論是對外爭取資源,還是對內整合力量,都很有優勢。」王業亮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我們的科研氛圍非常濃厚,中心還會定期舉辦學術『午餐會』『下午茶』,我們現在幹勁十足,就是感覺時間不夠用!」邊麗蘅感慨道。2020年春節,中心的教師們決定放棄休假,抓緊時間在全新的平臺上,投入工作,產出成果。

  不僅如此,中心的「築巢引鳳」效應也顯現出來,對此黃玲玲深有感觸:「中心已吸引了三位青年教師加入我的課題組,這樣一個高端前沿的創新平臺,真正實現了以才引才,形成了人才倍增效應!」

  「不光要把人才引進來,還要培養好,讓青年人才圍繞學科走到一起,開創事業,是對他們最好的培養。」陳棋這樣談到。讓青年人才快速找準前沿研究方向、迸發創新活力,提升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和倍增效應,打造人才高地,以平臺匯聚人才、培育人才,北理工的探索實踐一刻不停。

  融合落地,打造一流創新成果


鍾海政、邊麗蘅等將關於「超越人眼的量子點超光譜儀」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子刊

  2020年4月,一篇關於「超越人眼的量子點超光譜儀」的研究論文發表於Nature旗下的《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該研究通過發展鈣鈦礦量子點的原位製備技術,製備出透過光譜可以精細調控的量子點薄膜,實現了一種在光譜範圍、光譜解析度上超越人眼的新型超光譜儀,全面刷新了2015年麻省理工大學和清華大學在Nature上發表的量子點光譜儀的參數,在人工智慧產品和科學儀器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一研究成果,就來自剛試運行不到半年的微納量子光子實驗中心。

  微納量子光子學是涉及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電子學等多學科的新興交叉方向,想孕育成果,從思想到行動,交叉融合必須實實在在,落地生根。

  「其實,早在2018年10月,我和邊麗蘅老師就開始尋求合作,我們在學校咖啡館交流溝通後『一拍即合』,邊老師從智能成像算法出發,給材料設計提供了更大的設計自由度,我利用新的材料製備技術引入了新材料體系。直到2019年4月,當我們都搬到中心時,憑藉『串門』級的思維碰撞效率,我們產生了突破性進展。」回憶起合作研究過程,鍾海政難掩興奮之情。

  除了碰撞思維外,中心便利的微納加工設備和測量條件,也有力支持了361種材料的「海量」製備工作。「如果不是超淨間的良好環境,大大提高了材料製備性能,我們也很難把工作做到完美,成果產出也不會這麼快。」鍾海政介紹道。

王業亮團隊指導學生進行原子自旋測量實驗

  目前,中心在培育交叉融合成果的方面「熱度」,已經輻射擴散,物理學院、計算機學院、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等相關學院、研究院教師也積極參與到中心相關研究中,開展合作。

  微納量子光學實驗中心平臺是學校繼分析測試中心、先進材料中心建設後,在大平臺建設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創新的模式,倍增式地支撐了新興學科建設,注入了發展的動力,是學校在「聚大團隊、建大平臺、擔大項目、出大成果」的全鏈條科研體系的積極探索實踐。

  未來,中心會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匯聚更多青年人才,為培養造就「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務重大科研任務,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作出更大貢獻,在學校「雙一流」建設中描繪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北京理工大學啟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央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 (記者王啟慧)3月1日,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在良鄉高教園區正式投入使用。  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是北京理工大學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支持保障的重要體現,學校系統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設計,堅持「價值塑造、知識養成、
  • 思明區釋放投資「引力波」為轉型發展注入動力
    創業熱土 持續釋放投資「引力波」高素質高顏值的思明區吸引全球目光,投資浪潮湧動,為轉型發展注入動力思明區再度聚焦全球目光,向全球釋放投資創業引力波,為思明區的轉型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 教育媒體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一個性價比很高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創辦於2004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的本科院校。學校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為全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基地。2004年5月8日,經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正式成立。2013年,學校順利通過教學狀態評估。
  • 鍾海政:弘揚延安創業精神,拓展學科交叉創新領域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鍾海政    而在這一領域,活躍著一位北京理工大學的青年學者,他就是2014年「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者鍾海政。2010年加入北理工,7年間,他不斷發揚這所軍工院校「延安創業精神」,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成為推動量子點技術應用的弄潮兒。
  • 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排名如下:學科代碼學科名稱2019排名百分位段學校名稱總分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
  • 包攬冠亞軍,北京理工大學在北京「網際網路+」大賽中再創佳績
    9月5日至6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決賽在線上舉行,共有192個主賽道項目和35個「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項目同場競技。經過激烈的角逐,北京理工大學參賽項目「星網測通」和「耐德佳:頭戴顯示光學解決方案全球領先者」分別斬獲冠、亞軍。
  •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李紹勳:工科見長,應用為本,產教融合
    活動中,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紹勳接受了活動,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紹勳    主持人:請您介紹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的辦學情況?    李紹勳: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於2004年正式批准設立的普通本科院校,主要面向全國的29個省市招收國家計劃內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從2014年開始面向港澳臺招生,2015年,率先進入廣東省2A批次招生錄取。建校以來,學校在長期探索中逐步明晰了建設應用型大學的戰略目標定位。
  • NTU創業碩士哪家強?可中文授課的南洋理工大學創業與創新碩士課程
    其實南洋理工大學NTU也有類似專業哦,而且每年秋季入學,分兩個階段申請。接下來Wen姐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個專業。該項目雖然不在NUS商學院,但是課程設置非常偏實踐,對有創業興趣的同學來說非常有吸引力。當前學費為新加坡幣45,000元,學制一年。創業學是最具浸濡式體驗的研究生課程,將實踐與亞洲頂尖大學的嚴謹學術相結合。該計劃旨在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並快速將理念和想法轉化為解決方案。為志在創業的「企業家們」提供創業機會。
  • 寧夏改善營造環境發揮創業倍增效應
    為發揮好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近年來寧夏通過營造「適創業」環境、提供「能創業」條件、提升「會創業」比率,多措並舉,注入動能,唱響「雙創」三部曲,進而實現了「雙創」促產業、增就業、推就業等作用。  「由於實行了『五證合一』改革,去年基地辦手續才用了3天時間。」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位列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
    選考科目:材料類,「3+3」模式省份要求選考科目必選化學,「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要求含化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3」模式省份要求選考科目必選物理,「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要求為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學PK華東理工大學,都是化學出身,到底誰強?
    那北京化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到底誰好呢?看看學科實力吧!我們以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成績來衡量吧!畢竟這個是比較近的,相對又比較客觀的。總共有21個專業上榜,比北京化工大學多4個,而且除材料工程專業外,幾乎華東理工大學的同類專業都優於北京化工大學。既然學科實力上華東理工大學略強的話,那學校認可度呢?
  • 北京理工大學VS華南理工大學,整體實力之比較,哪所更厲害
    從前世今生來看:北京理工大學前身是1940年成立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1988年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主樓。那麼,北京理工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整體實力比較,哪所會更厲害些?從學科建設來看 :我這裡以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來說說這兩所理工大學的學科建設情況。
  • 南京理工大學學科解讀
    南京理工大學(簡稱南理工,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於1953年始建,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一所隸屬於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並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211
  • 教育部發布2017學科評估結果: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
    一級學科代碼及名稱: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參評4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84 所(註: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後,按學校代碼排列)
  • 中大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
    其中,中山大學在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US news等主流國際排行榜的國內高校排名全部進入前八,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華南理工大學在世界主流大學排行榜中穩步前進,理工科優勢進一步凸顯,廣州國際校區穩步推進。
  • 北京理工大學團隊在SPs熱電子注入效應助力光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因為之間的大晶格失配度,採用傳統外延生長機理往往產生大量的晶格缺陷或有機雜質,且半導體殼層多為多晶結構,成為能量傳遞的陷阱。針對這一科學難題,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研究團隊基於水相的可控陽離子交換策略,實現了異質界面精準調控的金屬@半導體核殼納米晶的原位轉化非外延製備。
  • 中國科學院吳培亨院士報告會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舉行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副院長趙文祥教授,國際學院副院長李會生,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團委書記黃蓬亮,部分輔導員、教師出席了報告會,與師生們一起聆聽了吳院士的精彩報告。  趙文祥副院長代表學校師生對吳培亨院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中國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中國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    2007-09-11  大 中 小
  •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本科生:承八秩精神,續時代華章!
    10月10日上午9:00,北京理工大學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 在良鄉校區南操場舉行。在開學典禮上,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做了《承八秩精神,續時代華章》的講話,以下是講話全文: 《承八秩精神,續時代華章》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軍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
  • 中國電動汽車從北京理工大學駛出
    而這50輛純電動大客車在奧運會上的應用,與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密不可分。這些電動車上幾乎所有關鍵技術都出自北京理工大學。被譽為「造車教授」的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孫逢春教授以「一種電動車輛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產品及其應用」的發明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