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舉行 探討落實香港國安法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 (記者 曾平)由香港文匯報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合辦的香港教育高峰論壇1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論壇以「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在學校教育中的落實」為主題,探討了香港國安法、《國歌條例》教育的意義、方式、課程設置、政府指引和協助等問題。
-
何亮亮:香港公民社會發達 民眾缺國民意識
核心內容:何亮亮:其實這個事情就我們說國民和公民的概念,在香港的理解跟在內地恐怕有所不同,在內地就可以把國民等同於公民,可是在香港人們顯然國民跟公民是兩個概念,而且我的理解是這樣,香港有比較發達的公民社會,但是很多香港人沒有國民的意識。
-
「國民教育」英語怎麼說?
為響應社會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擔心,及全面了解社會不同聲音,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重申政府對國民教育學科無任何官方教材,該科完全以學校為本,政府出版的教材僅做參考,對於是否撤回該學科,有很大的理性探討空間。
-
香港中學生需接受51小時《基本法》教育 培養正確國家觀念
據新華社5月27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實施「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教育局5月31日正式公布《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擬定稿,其中建議學校在現有的初中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歷史及地理等科目中,涵蓋共51小時《基本法》教育。
-
強世功:中央與香港反對派的真正分歧是什麼?
中新網10月7日電 著名學者強世功在《中國香港》撰文,剖析中央與香港反對派的真正分歧。文章指出,在香港民主普選問題上,中央與香港反對派的分歧是「穩健民主派」和「激進民主派」的區別,是中央主權之下地方政府的民主(即中央決定並參與到香港政制發展之中)和不考慮中央主權的獨立政治實體的民主的區別,而絕非「專制」與「民主」的區別。
-
香港現「毒」練習題引家長投訴
在這場暴亂中,一些香港年輕人充當了「反中禍港」的急先鋒。他們極端偏激將「民主」等同於暴力,思維混亂認為「搞垮香港」才有未來,數典忘祖乞求英國人美國人「解放香港」,種種醜態令人啼笑皆非,也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暴亂只是表象,病灶則在思想教育,甚至有學者一針見血指出:反對派綁架「通識教育」是製造「廢青」的罪魁禍首!從2009年列入必修課,香港通識教育開展已10年。
-
閻慶民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利用人工智慧等,使...
易會滿主席指出,加強投資者教育,推動將投資者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我國資本市場成立剛剛30年,交易制度還不完備、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監管制度還不適應、交易者還不成熟。我們這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有1.7億中小投資者,解決「四不」問題,就必須抓投資者教育。藉此機會,我談兩點體會和一點建議。
-
港媒: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了
反修例風波觸動北京親手制訂《港區國安法》,此舉原為填補國家安全漏洞,卻引發部份港人萌生移民念頭;與此同時,英國不斷為俗稱「BNO」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擴充入籍權利,當地內政部預料至年底將有超過73萬人持有。雖說「人各有志」,但這波移民潮確實反映不少港人對國家的責任意識和政治忠誠相當薄弱。
-
邵建:國民與公民有什麼不同
(9月3日《北京日報》) 什麼是公民?應該說這是一個政治學的概念。公民不僅是一個自然人,而且擁有國家法律賦予或保障的各種政治權利。沒有這些權利,你可以是一個國民,但不是公民。一個不到18歲的人,因為還沒有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他就不是公民。另外,一個罪犯,他在服刑期間被剝奪了各項政治權利,就不是公民,但他仍然是國民。上述學者似乎認為公民和國民可以是等同的,這就忽視了它們之間的差異。
-
中國中學數學教育界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在渝舉行 2名重慶...
第十三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活動在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渝北校區舉行 重慶八中供圖 華龍網發據了解,「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是國內第一個面向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獎項,也是目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的最高獎,在全國中學數學教育界中享有盛譽
-
HKDSE國際學校落地大灣區 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揭開新篇章
教育界正積極探索,通力合作,將香港國際一流的教育資源、教學經驗,與內地國際一流的生源相結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升級,推進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為中國教育產業整體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此舉也將幫助內地學生以香港為窗口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內地學生通過報考香港DSE考試,將更容易考入香港乃至全球的知名高校。
-
近看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光譜」
曾有香港資深新聞評論員提出「城邦論」存在的邏輯悖論,理由是歷史上的城邦對移民大多持包容態度,香港本土主義者卻要將內地客從所謂的「城邦」中驅逐。「我們是香港人!」商務印書館外,綽號「快咇」的譚得志帶著「人民力量」成員在怡和街站臺,厲聲嘶喊。3米外的對面,「愛港之聲」成員高喊「你們是香港的垃圾」。
-
香港24小時 | 8月23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截至目前,共有29人涉案人士遭拘捕。此外,還有兩名被控暴動罪的男子被提堂,獲准保釋。案件將於10月25日再審。尤其對於香港警方遭遇的不公平對待,英國大律師、曾擔任香港刑事檢控專員12年的江樂士表示,香港人應該感激並支持香港警方。
-
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直指最核心的教育問題!
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學習借鑑,拿來我用!都哪22個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深度進入。1.蘇格拉底知識每個人都有,好的教育是喚醒,是把藏在洞中的知識之兔,引誘出來。好的教育者是助產士,是知識的接生婆。
-
法育應當是中國教育的基本維度
青少年法育,就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系統的、有效的法治教育,使其掌握法治知識、樹立法治觀念、形成法治信仰,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合格公民,從而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其中特別強調對青少年學生開展法治教育的特殊作用,明確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
人民日報:施暴縱暴"毒師"是香港的毒瘤、爛瘡,需果斷切除
教育怪現象層出不迭,難容一張安靜書桌,怎能不讓人嗟嘆、傷悲!用數據進行的階段性審思,更突顯香港教育染恙不輕。當教育局日前宣布將對修例風波以來違反專業操守的教師考慮施加懲處時,香港社會應當有共識。觸犯了刑事罪行的人要償付代價,身肩教育重任的老師更不應縱容,因為他們連著一群孩子,或將繼續荼毒一群孩子;喪失了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人要接受譴責,因為他們是園丁,關係著社會風氣的演化和進步。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哪個市民願意把孩子送予這些「毒師」培養,哪所學校願意用「毒師集中營」招攬子弟?
-
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是「硬核」力量
公共性的社會大事件,是檢驗和透視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突襲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一方面,抗擊疫情的過程就是淬鍊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熔爐;另一方面,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也是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更是推動戰「疫」積極向好態勢不斷拓展的精神之盾。疫情防控,既是大戰,也是大考。
-
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啟動香港中小學教材的研發工作
據外媒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宣布啟動香港中小學教材的研發工作報導如下:(北京綜合訊)澳門特區與中國教育部屬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合作完成澳門部分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任務。出版社說,這套教材將引導學生增進「愛國愛澳」情感,並宣布啟動香港中小學教材的研發工作。綜合新華社和澎湃新聞報導,已完成編寫的澳門中小學教材包括《品德與公民》《歷史》和《地理》。
-
南師附中葛軍校長獲「教育界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今天南師附中傳來喜訊 葛軍老師 榮獲第十三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簡介 1991年9月,在第七個全國教師節期間,根據項武義教授夫婦和谷超豪院士、胡和生院士夫婦的共同倡議,由復旦大學、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聯合發起設立「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目前,「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是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下設立的國內第一個獎勵從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獎項,也是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最高獎。
-
社評:香港極端反對派不知天高地厚
中央發表白皮書顯然是為了推動香港社會正確認識一國兩制。一段時間以來,極端反對派人士竭力曲解《基本法》,宣稱中央只能管香港的外交和安全,其他都屬香港的「高度自治」範圍。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由反對派制定2017年特首選舉規則,反對中央關於特首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