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學習借鑑,拿來我用!
都哪22個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深度進入。
1.蘇格拉底
知識每個人都有,好的教育是喚醒,是把藏在洞中的知識之兔,引誘出來。
好的教育者是助產士,是知識的接生婆。
2.柏拉圖
教育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學前教育應以遊戲為主,成年後的教育要放到實際生活中去磨鍊。最高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哲學王。
3.亞里斯多德
孩子是成人世界的模仿,5歲前不要教孩子任何功課,應主要教遊戲和聽故事。
人對最初接觸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的責任重大,因為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4.維夫斯
教育和生活是一體的,在人的一生中,對於智慧的追求無有終結。知識和德行是教育的目的,一切學問都是為了公眾的幸福。熱愛上帝是生活的最高目的,所以教育的目的和宗教的目的是一致的。
5.蒙田
死板的書本上的東西去填塞兒童的記憶,這種教育所培養的只是迂腐的學究,而不是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有文化修養的紳士。適當的教育應當在慎重選擇的導師指導下進行。導師應陶冶兒童的感情,使他們成為最忠誠於國王的臣民和紳士。兒童從幼年時期起就要學會優雅的風度、高尚的舉止、禮儀以及音樂和舞蹈,並要經受體育鍛鍊的嚴格磨練。
學習和教育只服從於一個目的,即培養兒童完美的判斷能力。
6.誇美紐斯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在人身上,惟一能夠持久的東西是從少年時期吸收得來的。一個人假如不從睡在搖籃裡的時候開始養成人生的清潔的習慣,那是最危險不過的。合理安排兒童每天的生活,使之總是忙於有益的事情避免無事生非或虛度時光,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環。
7.盧梭
只有歸於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於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好的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即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還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
8.愛爾維修
教育萬能,人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就變成什麼樣的人。人的天賦智慧平等,理性和知識來自後天的教育。
體育教育使兒童健康、強壯,而科學和文化教育能使人真正享受幸福生活。
9.福祿培爾
上帝精神是萬物的本質和原因,而教育的實質和任務在於幫助人自由和自覺地表現他的本質,即學會認識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統一。
人性本善,教育是一個分階段的、連續不斷的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動態躍升過程。
10.第斯多惠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培養世界公民。
教育應該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短視的愛國主義。
11.蒙臺梭利
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
12.羅素
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發展,而「活力、勇氣、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礎;通過對兒童的身體、感情和智力上的恰當的處理,可以使這些品質得到普遍的培養。
13.杜威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教育與生長的目的在於過程自身,生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沒有終極目標,是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兒童個體的充分生長不僅僅是達到社會目的的一個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義的要求。
一切真正的教育從經驗中產生」,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經驗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著教育作用。經驗起作用強調經驗過程中人的主動性,要求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條件與水平,提高兒童參與教育過程的主動性。
14.加德納
智力與一定社會和文化環境下人們的價值標準有關,智力既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教育就是培養人們在言語、音樂、邏輯、視覺、身體素養、自知、交往等方面的智力能力。
15.馬裡坦
真正的教育是從建立在總結失敗經驗的基礎上的「悟性」和「直覺」開始的。
16.尼爾
現代教育什麼都錯了。兒童生來就是明智的和現實主義的。
兒童可以從事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並且自己管理自己。應使學校適合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合學校。上課是自願的,兒童可以上課,也可以不上課。
17.柯爾伯格
促進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不能採用直接說教和灌輸的方法,只能採用引起道德衝突和不平衡的方法。
道德教育思想來自於教育實踐和實驗,並在實踐、實驗中不斷檢驗和發展。通過師生的民主參與、公正的集體氛圍,給受教育者提供各種角色承擔機會,努力創造條件來實現他麼的道德責任。
18.蘇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
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係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並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度,激發他們對於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於邪惡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態度。
19.路德
教育的職責是提高人民的文化和道德。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幸福,當權者就不應吝嗇錢財,在教育工作上要捨得花錢。
20.紐曼
大學中的教學與科研是相互衝突的,大學的職能是教學。在大學中,不能開展狹隘的專業訓練,應該實行自由教育,培養學生的德行和理性。大學的教學中應提供普遍性和完整性的知識,其中道德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教育不是功利主義,知識本身即為目的。一個理想的學生應該主動、積極地學習,通過學習知識訓練智力。
21.薩德勒
研究一個國家的教育不能只涉及它的學校。
不能把「學校制度」和「教育制度」混淆起來,因為這兩者不是同一回事。學校制度本身並不就是國家教育。相反,一個國家不依賴任何學校制度也可以採取其他有效方式來訓練和教育年輕的一代。
22.海德格爾
人被拋入一個「虛無」世界,面對恐懼、煩惱、絕望,孤立無援,充滿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憂慮」,要麼迴避憂慮,跟其他人一樣度過一生,過著標準化的、非人格化的、不「真實」的生活;要麼接受憂慮的提醒,視人為完全自由的,並正視憂慮,開始「真正」地生活,不循規蹈矩,選擇自我目的和自我標準,追求自我實現;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自我,獲得真實生活,要有勇氣,不要畏懼,不要順從,揚棄生活於其中的社會低俗文化;良好的教育讓我們學會不屈服於現實世界,而是利用這個世界提供的東西去實現最佳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