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邦對話國開教育:如何發展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

2020-11-28 芥末堆

狄邦對話國開教育:如何發展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狄邦對話國開教育:如何發展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左:溫蕾   中:朱非一   右:謝春明

近日「2018江蘇國際化辦學研討會」召開,會議聚焦江蘇國際化學校辦學現狀,本文為圓桌洽談環節中,英國國際貿易部教育與技能司中國區英式學校業務總監溫蕾女士作為主持人對狄邦教育集團副總裁朱非一先生和國開教育董事總經理謝春明先生進行提問,他們以對話的形式圍繞「如何發展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展開討論。以下為洽談精華集錦:

溫蕾:今天的對話題目是」如何發展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什麼是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

朱非一:教育集團會在不同業務板塊裡有不同的組織能力和資源配置,如何把資源轉化成可以在整個集團層面分享的能力,是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   

謝春明:教育,尤其是國際化教育正值風口,各行各業似乎都對教育躍躍欲試。不同類型的產業集團對教育的訴求會有不同,如「地產+教育」,教育往往是地產勾地的利器,教育和地產協同發展。因此,談到教育集團的核心能力,就不能避開其產業布局屬性,這樣可以更為清晰地看出在不同產業集團項下教育集團的使命和路徑。但是,不管怎樣的形態,就教育集團來講,內容永遠是教育集團的核心競爭能力,這裡面涵蓋了學術、文化、制度、市場等圍繞學校運營的方方面面。

溫蕾:教育確實是一個產業,給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核心是課程。狄邦做了教育部批准的第一個國際班,截至目前已經有28年歷史,這麼多年走過來,狄邦如何保證核心產品的競爭力?

朱非一:狄邦於1990年在澳大利亞成立,之後遷移至國內。這麼多年來,集團的業務發展軌跡一直與中國基礎教育的國際化相併行,在某個時間點上,我們看到了市場需求,基於市場需求提供相應的教育服務,企業也因而得到成長的機會。

關於課程問題,狄邦可能是最早開始在中國全面推廣劍橋國際高中項目的機構。當時,低齡出國留學的現象盛行,這些孩子的父母並不了解他們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拿回來的成績單都很漂亮,但其實很多都在混日子,這種經歷沒有給他們人生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價值。狄邦的想法很簡單,有沒有一種解決方案,可以不必要讓孩子過早出國,保證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又能提供國際化的教育體驗。當時恰逢中國對外合作辦學政策和法規空間進一步開放,市場需求加上政策利好,為狄邦早期開設國際課程提供了有利條件。

早期課程建設我們沒有多少可以向他人借鑑的經驗,但是狄邦通過與劍橋大學考試中心、國內知名的公辦高中合作,開設劍橋國際高中課程,以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完善的課程體系提供高品質教學,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在中國開展高中階段國際課程的辦學經驗。走到今天,這些經驗和資源的積累,讓我們有一定的信心來管理一個連鎖型的國際化的學校。回過頭來看,我們當初並不可能規劃到今天這樣的發展規模,但因為多年堅持辦高質量的國際教育,敏銳地抓住際遇滿足市場的需求,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格局,是有內在的邏輯關係的。

溫蕾:國開教育作為國開行旗下的分支,應該屬於「行業新軍」吧,可否談談你們對於課程的研發?

謝春明:國開教育源於國開金融,集團旗下國開新城鎮集團在與全國多座城市合作土地一級開發的過程中,看到了許多城市對優質國際教育的渴求,於是開始的國開教育的創業之路。因此,我們不僅是「行業新軍」,更是國際教育的「嫩芽」。但,雖然我們起步晚,但是我們另闢蹊徑,通過科學的市場分析和全球化資源整合,國開教育鎖定了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英國名校萊爵公學,合作將英國最優質的基礎教育帶進國內。萊爵公學奉行收生入學平等、關注和重視每名學生,不論其家庭出生如何,一視同仁,這讓它與其它強調精英教育和貴族血統的名校形成了鮮明對比。第二,萊爵公學幾百年來致力於幫助普通的孩子,通過一套系統培訓方式,不僅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幫助他們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個定位和我們要做的國際化辦學是非常契合的。在強手如林的英國基礎教育,萊爵公學多年來保持著每年畢業學生超過20%被劍橋哈佛錄取的驚人紀錄。

因此,我們的課程研發,首先會基於合作學校萊爵公學的課程體系,結合本土實際情況來進行研發和中西融合。國開教育畢竟是市場的後進者,在充分整合萊爵公學教學資源的同時,適當時候我們也會根據市場客觀需求,引入其他國際主流優質課程體系,以空間置換時間,爭取後來者居上。   

朱非一:狄邦還在不斷的探索與國內外的學校合作模式,如何把優秀的教育理念有機融合,如何產生新的課程。我們的英國合作學校與我們有高度的共識,就是這種合作不是為了複製一個英國學校,而是希望通過合作,真正實現中西方優質教育的融合。英國學校專門為教育本土孩子而設,目標是培養符合英國國情的人才,其發展路徑是不一樣的,英國學校在中國辦學,必須要解決本土化和中西融合這個問題。

狄邦在課程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探討,我們把中國的國家課程拆開、重組,同時借鑑西方授課模式,找到中西教育之間的關聯點,為此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中國與英國、美國在國家層面、課程設置的層面上培養人才的目標很多地方高度一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只是因為評價體系和升學體系的不同,才出現有了一些差異。這樣一種較為深入的理解,對於我們為自己的學校量身打造一套既符合中國國家的標準又適應我們所特有的學生人群的需求的課程體系,是非常有幫助的。

溫蕾:當前國際教育行業,優秀的雙語教師十分稀缺,行業內經常挖來挖去,這並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你們在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時採取什麼戰略,你們覺得應該如何做?

謝春明:是的,這個行業已經成為了人員流動極大的領域,面對殘酷的搶人現狀,第一,我們努力創造富有凝聚力的校園文化,設立高效的激勵機制。第二,國開特色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將吸引大批人才加入,同時鮮明的特色也會產生自然過濾功能,淘汰掉那些理念不同的人選。第三,在萊爵公學本部,工作年限40年左右的教職員工比比皆是,每一位退休前,校長會親自演講,聲情並茂複述他對學校的貢獻,贈與代表學校文化的禮品,把學校家的氛圍代代傳遞,非常感人。所以,在國開教育的系列學校,我們同樣會把每所學校打造成為大家庭,每個人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朱非一:人才戰略確實是教育集團的重中之重。什麼是一個好的學校呢?直白地說,好學校就是一群好老師加一群好學生。想得到最好的學生和老師,需要投入。想做最好的教育,無論課程和理念如何領先,最終還要依靠優秀的老師來實現。

在我們的學校裡,中西方教師的配置比例幾乎是1:1,雖然中外老師他們各自背景不同、文化迥異,甚至教育理念也存在差異,但有一點我們非常明確,這是同一個教師團隊,他們在一所學校秉承的是同一個教育的理念。學校除了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來吸引中外教師加入學校之外,更加強調營造一個包容開放的校園文化,讓中外的教師都能夠在學校裡找到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中外教育資源的疊加和理念的碰撞、交融,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職業發展的更廣闊的一個空間。

溫蕾:我想問二位最後一個問題,對於教育集團來說,在對外擴張過程當中,你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教育集團如何在快速擴張與保證質量的矛盾中找到平衡?

謝春明:今天的主題是教育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就核心競爭力再做一點補充。我們講了學術、人力資源,講了機制,實際上還有很多要素,比如創新能力、財務投資與管控能力等等。談到擴張中的挑戰,對國開教育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用空間置換出時間。籌建一所學校比較簡單,但是籌建3所學校,或者擴張到10所+學校,從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的角度來看就會面臨很大考驗。國開教育作為行業新兵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我們制定了清晰的發展戰略,目前國內不少城市也主動在和我們接洽學校的合作。

客觀的講,中國傳統教育其實很棒,問題是出在教學法——刷題,過於追求考試成績。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在發展過程中有機的把優質的傳統教育和國際化教育整合,決不去貿然否定傳統教育。通過制度化建設、文化建設,通過合理的校內、校外資源配置,精心打造國開教育的品牌與口碑,規避因為快速發展帶來的衝突。各教育集團發展至今,每家都有自己的制勝法寶,共性一定是具有可不斷複製的元素。抓住和放大這些元素,守住教育底線,則無論擴張速度快與慢,辦學質量就能夠得到保障。

朱非一:教育集團在發展過程中會獲得很多經驗教訓,要把這種經歷轉變成一種能力,轉化成可以快速複製的東西。但是教育不是服裝連鎖店,或者餐飲連鎖,學校必然具備地域化的特點。就好像一個大家庭,所有孩子不可能長得一模一樣,但是站在一起又一眼就能看出像一家人,這裡我們就需要把握一個度,在建立一定的標準和統一性之下又保有一定的個性化,就如同在一個學校裡面我們既要讓所有的學生共同進步,同時還要為孩子們設計個性化的教育體驗,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比如,我們集團下屬所有學校的一個共性是我們會強調學術優異,這就是一個清晰的特點。運營層面上,集團化更利於教師招聘、學術體系建設等,各個學校團隊可以更好地協同配合。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新學說」,作者朱非一、謝春明,編輯整理Leo。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新學說;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新學說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狄邦教育集團與河東區人民 政府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原標題:狄邦教育集團與河東區人民 政府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10月22日上午,狄邦教育集團與河東區人民政府
  • 對話朱非一:三年三校,狄邦創校將團隊協同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集團層面上,會對整體的育人理念、教育形式、教學品質、安全和健康保障等基礎領域有統一標準。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管理團隊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當地文化、社區的特點,對學校的發展進行個性化的拓展,實現學校獨有的個性。如同在一個家庭內成長起來的兄弟姐妹,他們繼承同樣的基因、傳承一致的文化,卻又有各自不同的氣質。
  • 狄邦教育集團副總裁朱非一:網絡教學未來將成學校教育重要手段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導2020年11月14日,由興業銀行主辦,《中國經營報》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學術指導的「菁英之路 寰宇打造」2020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狄邦教育集團副總裁朱非一在論壇上表示,疫情後,學校複課最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關懷。
  • 國際教育在中國的轉變與升級,這所「年輕」的國際化學校做到了
    文 丨發布君2020年的疫情,讓很多家長在國際教育這條路上打了退堂鼓。美國不安全,英國也不見得穩妥。孩子出不了國,國際教育這條路如何走?還能走嗎?一些家長甚至考慮讓已經做了出國準備的孩子,轉回傳統學校,參加國內升學考試。
  • 臺山市臺城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集團化辦學後,學校經常組織開展更加豐富的校園活動,德智體美勞全面兼顧的培養模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發展全面。」、互動和合作作出貢獻,助力推動臺山教育事業不斷快速優質發展。除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舉行集團核心團隊工作會議是促進集團化辦學穩步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 新村教育集團新美課堂文化節 英語能手大展新美教師風採
    來自新村教育集團3個校區的10位老師,在短短的一周內,獨自鑽研教材、製作課件、準備教具,並根據賽前教學研究中心提出的緊緊圍繞江北區「五要素」合格課要求和「精準目標下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教學設計。對話、繪本、綜合語用……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風格。為大家呈現了一節節風格各異、亮點紛呈的課例。
  • 一個估值百億教育獨角獸的長成:愛學習教育集團進化論
    騰訊希望愛學習教育集團能夠堅持平臺化的戰略方向,繼續加強在內容和科技方面的研發與投入,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行業共贏的同時,為全國2億多學子帶來更優的產品與服務。騰訊也將協調多年積累的行業資源與管理經驗,助力愛學習今後的發展。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構建更高效的產業生態系統」。作為教育的獨角獸企業,愛學習教育集團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愛學習教育集團是誰?
  • 機器人教育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現在一線城市很多學校都開展了機器人相關課程,也是跟國家在校園內大力實施科技興國相關戰略分不開的。 教育改革需求:我國的機器人教育目前走進學校課堂的少之又少,但隨著各方面因素的不斷變化,由企業或一般社會機構推動的競賽引導形式的機器人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應該有新的形式出現。這就是以「機器人進課堂」為標識的機器人教育改革和實踐。
  • 海雲天舉辦教育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助力貴州教育發展
    提升貴州部分州市教育管理、業務能力,助力貴州省教育發展,受黔西南州和遵義市委託,海雲天教育測評公司在深圳南澳酒店舉辦了「黔西南州行政幹部、教務主任能力提升培訓班」和「遵義市初中語文、英語、物理教師命題能力提升培訓班」。黔西南州120名行政幹部和遵義市150名初中命題教師參加培訓。
  •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攜手華為、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共同...
    包括:高校合作、卓越IT人才線下培訓、在線教育、大賽競賽、政企服務、信創人才以及產業教育賦能七大業務板塊。 隨著國家數字經濟的戰略推進,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積極與產業頭部及優質企業合作,構建產業夥伴生態,共同進軍高校,構建跨學科產教融合生態平臺。依託自身教學資源轉化能力,使用5R+6D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快速助力產業夥伴將先進的技術及服務轉化成教學資源。
  • 英國劍橋教育集團CATS凱師開啟中國發展之路
    結合中國市場國際教育快速的發展以及CATS長期的準備,CATS China凱師中國將全面整合CATS海外優質英美教育資源及大學升學渠道資源,落地上海的兩大旗艦教學中心。此次發布是劍橋教育集團全面開啟中國發展之路的重要裡程碑, 同時公司也會逐步推進在國內其他重要城市的教學資源落地。
  • 滬上名門「華二系」的K12國際化新校,帶來了美式寄宿教育的精髓
    而如果說華二崑山國際的中式基因來自於上海本土名校,那它的西式基因則來自於狄邦教育。 超過500名來自全球的優質外教,是國內唯一能同時運營與管理A-level, AP和IB三大國際課程的教育集團。
  • 京師妙筆核心引擎"妙筆超腦",人工智慧賦能教育
    如何讓智能教育更好地為大語文賦能?在10月11日上午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探索與實踐專題論壇上,京師妙筆副總裁文軍表示,懂教育的AI無疑是最佳選擇。京師妙筆副總裁文軍在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演講現場京師妙筆依託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集團權威教育專家與專業一線教師資源、優質校本內容、豐富實踐經驗,與妙筆超腦智能化識別交互、評測批改、分級推薦、分析決策等核心引擎全面融合,為教師、學生、家長提供了連接校內外兩個學習場景
  • 2020 DECIGNS全球教育空間設計者大會 & FIN School學校投融資及...
    大會亮點 本次DECIGNS全球教育空間設計者大會將與FIN School學校投融資及品牌發展峰會同期舉行,不僅將探討前沿的學習空間設計與創新,同時讓各位與會者深入了解學校的前期投資、辦學、品牌、管理等方向,打造教育行業的精品盛會!
  • 能力本位教育:同質化還是異質化?
    在國際上,對能力本位教育認知是基於開展職業工作崗位和職業技能培訓所要求的各種知識、技能而組織的課程與教學體系,也就是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各種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思想。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力本位教育在美國、加拿大出現之後,其教育理念就迅速傳播到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等國,可以說是影響了東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
  • 營地教育如何與自然教育融合發展
    在不同類型的體驗中,提升人們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同時讓人們重新建立自然觀,調整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由此可見,營地教育和自然教育雖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處。自然教育給營地教育帶來新的客流,營地則選擇合適的地點,做好接待設施,能實現自然教育在野外不太容易實現的活動,這使二者非常容易結合。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
    智慧教育在技術化和標準化經驗的基礎上,如何在提升教育發展能力上做出獨有的貢獻,需要進一步探索。3.質疑發展階段與智慧教育相對應的概念應該是非智慧教育(甚至有人稱之為「傻瓜教育」)。對於數字教育而言,即使是傳統的,也存在著智慧教育的身影。而與數字教育相對應的概念應該是非數字教育。智慧教育離不開數字教育的身影。從這個角度上說,將智慧教育界說為數字教育的高級形式有待商榷。
  • 對話丨學大教育:倡導個性化教育,探索多元發展
    11月26日,憑藉十九年專業用心的服務,成都學大教育獲得了2020「教育影響城市」教育產業發展大會·2020年度口碑典範獎。自2001年創立以來,學大教育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開設了500餘所個性化學習中心。
  • 「三名」工程領航昆明教育高質量發展
    7所市直屬學校成立教育集團在外引的基礎上,昆明市堅持內培,採取名校辦分校、名校辦民校、名校帶弱校、集團化發展、結對幫扶等舉措,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實現本地名校一校多點辦學。昆明7所市直屬學校成立教育集團,集團的成立成了全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 深度解讀《中國教育智能化發展報告》:人工智慧如何重塑教育行業?| 造就Talk·鍾昀泰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教育是人工智慧技術對教育產業的賦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來實現對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生工作的輔助甚至是替代作用,解決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不公平等問題。AI教育的成熟度可以從四個維度看——一個是頂層設計,政府制定各種人工智慧的政策,助力教育化、智能化的發展;二是資本上的支持,讓企業不斷得到投資;三是消費升級,隨著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教育教學;四是技術提升,人工智慧技術在關鍵領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