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新建校以全人教育和個性化學習為特色,和行業其他學校相比,有多少不同?同類型的國際學校在教育理念上有共通之處,而狄邦則憑藉近三十年國際教育的積累,充分發揮了集團化辦學的優勢,並且力求將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
文 | 田菁
編 | Mina
2014年當狄邦獨立學校事業部創校團隊探索舉辦獨立學校的時候,就沒有把目標定為複製一所英式或者美式學校,而是希望通過借鑑英美頂尖私立學校的育人模式,結合中國教育的特長,探索一條中西融合的教育之路。2018年,狄邦在杭州和無錫的兩所獨立國際化學校順利開學,2019年,兩所學校的在校生規模已達2600人,2020年9月,狄邦的第三所獨立校也將如約亮相崑山。
談到狄邦的第三所獨立學校——華二崑山國際學校,無論是在集團內部還是外部,朱非一被問到最多的是:它和前兩所學校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朱非一笑稱也在心底問過自己無數次。創校紀第三期,我們邀請到狄邦教育集團副總裁、獨立學校事業部負責人朱非一先生,從一位「連續創校者」的視角,為我們講述對國際化學校創校和運營的系統性思考。
Q1
華二崑山為何轉向美式教育?
集團化辦學的理想境界,是共性與個性的結合。在集團層面上,會對整體的育人理念、教育形式、教學品質、安全和健康保障等基礎領域有統一標準。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管理團隊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當地文化、社區的特點,對學校的發展進行個性化的拓展,實現學校獨有的個性。如同在一個家庭內成長起來的兄弟姐妹,他們繼承同樣的基因、傳承一致的文化,卻又有各自不同的氣質。
在國際教育行業深耕多年,狄邦從「國際高中」合作方蛻變成「國際學校」舉辦者,旗下在杭州和無錫的兩所獨立學校通過與英國國王學院學校合作,融合了關顧體系、寄宿制度、課外活動等,將中英教育的優勢結合併創新。
在充分了解英式教育後,狄邦把眼光投向了美式教育。
很自然的一個原因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中畢業生會以美國為留學目的國。即使是英式學校和其他高中課程的學生,也有很多申請美國方向的,所以創建一所美式學校,與美國大學的銜接度會更高。此外,與英國整齊劃一的國家課程不同,美國的基礎教育給予每一個州、每一個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高度的自主權。因此,美國的優質學校在教書育人的模式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的格局,很多創新性的教育設計,極具借鑑意義。
但朱非一告訴我們,如同「不是要在中國複製一所英國國王學院學校」一樣,華二崑山學校建立的背後,是狄邦希望把美式學校最優秀的東西移植到中國來,在結合中國教育的精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
美式教育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全人教育和個性化學習,華二崑山就是奔著這樣的目標去籌建的。
比如,以華二崑山的個性化學習為例,在學生的課表裡,有專門的時段是學生自習時間。這個自習時間段內,學生可以自己約任何學科老師,進行弱項提升或者強項優化,從而做到每一個學生按照不同的節奏在發展,最終形成百花齊放。
朱非一強調,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不能說孰優孰劣,在本質上都是追求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不過路徑稍有不同,英式教育偏向於專才教育,美式教育則是通識教育。所謂通識教育,是使得一個人的才能發展更為寬,這種寬,更適配於未來高度不確定性的世界。
華二崑山以「成就每一位學子,由非凡而卓越」為使命,將是一所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面向未來的學校,幫助學生應對未來飛速變化的經濟社會環境,勝任尚未誕生的工作,應用還未發明的技術,去解決我們今天無法想像的社會問題。
Q2
創校依靠單兵突破還是協同作戰?
狄邦集團旗下人才濟濟,各個學校的校長更是萬裡挑一,譬如無錫南外國王學校的校長大約在7個國際學校擔任過校長;人大附中杭州學校的校長在英國寄宿制的學校裡擔任了18年的校長;華二崑山的Carol Santos校長曾在美國Top10的精英私立學校擔任副校長職位,並多年擔任美國大型公立學校的校長職務。
朱非一表示,如果把校長分為創校型、維持型和改進型,那麼對創校型校長的能力要求肯定是最高的。狄邦的招聘團隊已經形成一套對創校校長的選聘標準,並在全世界去搜尋符合期待的人選,通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而上述提到的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名校背景其實還只是敲門磚,有了」硬體匹配「的候選人之後,還要跟理事長、集團總裁、人事總監等不同層面的管理者進行5~6輪的面談,目的是為了充分了解候選人在不同象限和維度上的能力,包括:
教育理念是否契合
個人管理風格是什麼
如何帶團隊
跨文化溝通能力
……
這樣精挑細選出來的校長都是複合型的頂級人才,但一個人的精力和資源始終是有限的,TA一天只有24小時,那麼在其帶領一個小團隊去完成創校的所有工作時,免不了顧此失彼,所以用團隊協同的方式去創建一所學校的優勢遠大於「單打獨鬥」。
從2013年開始下沉到初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過程中,狄邦團隊對不同學段的認知和理解不斷增加。伴隨著教育教學團隊的專家越來越多,校長們的交流加之教師教研活動的互通,使得整個團隊對教育和學校設計的理解可以說從1.0版升級到2.0版。
在獨立學校事業部,狄邦網羅了校園設計與建設、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與品牌傳播、財務管理、運營支持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在教材、圖書館、管理系統、家具、實驗室器具採購等方面,都形成了標準化、流程化的操作。
每個團隊各司其職,推進完成創校過程中所要涉及的不同板塊的工作,校長只需要明確要求並參加最後的決策會議,使其能夠集中精力去做他最擅長的部分,創校的成功率自然有了保障。
Q3
快速擴張下如何確保教學質量?
不論是哪一所新建校,師資總是逃不過的話題。家長關注師資,行業人士也關注師資,其實本質都是對學校教育質量的關切。
學校在配置師資的時候,就必須先明確要辦一所什麼樣的學校,比如「雙語教學」、「中西融合」,對中外教的數量和能力要求不同。
華二崑山在向家長介紹師資時,不止是提供靜態的數據,而是會幫助家長建立一種意識: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是由單個教師的能力決定的,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團隊穩定性還需要大量的系統化支持。這個系統化支持在狄邦就是由集團層面提供的。
一方面,英國國王學院學校和狄邦的合作使得狄邦在英國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增加了外教們對狄邦的信任。另一方面,南外、人大附中以及華二,這些學校在當地乃至全國都是響噹噹的,他們和狄邦的合作學校自然傳承了這些名校的理念、標準和條件,對中教們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
再加上狄邦已經成功地運營兩所獨立學校,這兩所學校的教育模式、教學活動,以及口碑,都能夠給到教師更多的信心。
當然,教師與學校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教師選擇一所學校還會考慮:學校的教學理念與個人的理念是否一致;在一所學校的成長空間;學校的文化氛圍,不同老師之間能否形成融洽的環境等。
因此,華二崑山的校園雖是嶄新的,但老師卻都是很有經驗的人,平均教師團隊的教齡在八年以上。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但在狄邦集團化辦學的體系之下,總部一支近三十人、覆蓋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術專家團隊,通過一套完整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了對於集團旗下所有學校的學術支持與長效監督。這一體系,通過協同式的課程研發、教師培訓與發展、教學檢查評估等一系列機制,將集團化辦學的平臺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Q4
校園設計如何兼顧前瞻性與實用性?
建設一所全新的K12學校,從開始醞釀到招生再到開學,差不多需要4~5年的時間。前兩年基本都在建設規劃中,進行醞釀構思、環評審批、設計施工等工作,通常這些都完成後,才開始啟動校長和其他教學崗位的人力資源配置。
所以早在校長和教學管理人才到崗前,學校就要開始校園的空間規劃和建築設計,而且信息和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就意味著校園設計既要有超前的發展眼光,又要有堅實的教育理論支撐。
過去的經驗讓狄邦創校團隊明白,學校是個特殊的建築形態,無法用批量化的方式去設計。對於辦學者而言,在最初構想藍圖時,就要把教育理念和空間設計的構思合二為一,因為學生是在環境中學習,學校不僅提供了教師和教學資源,校園的物理空間和功能規劃也是教育的載體,這樣才能夠在開學時,順利滿足不同課程規劃和教學實施的要求。
在無錫南外國王和杭州人大附中兩所學校中,課外活動已經開展到一百三十多門課了。這意味著每一個學生每個星期至少4天會參加各種各樣的課程,這種高強度的課外活動,要求學校有適當的場所,讓兩千多位學生有足夠的空間開展。
朱非一表示,未來華二崑山的課外活動只會多不會少。那麼,在設計學校時,體育場館、藝術類教室等都要被規劃好,否則在開學之日,就會形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形,教學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同樣的道理,採用走班制教學、小班化教學、選課制的時候,教室的數量一定遠高於一個普通學校的配置。當開設的選修課越來越多時,每個班級的人數就會變少,這意味著學校不能按照常規的25人一個班級的標準去配置教室,而是要預先備好至少3~4倍的教室。
除了滿足學校對各項設施的需求,華二崑山校園的總體設計還以實現「開放性、互動性、以學生為本、智能化、可持續發展,並具有標誌性建築物」為目標,將學校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貫穿於學校建築規劃、室內裝修和園林景觀的一體化設計全過程,使師生和家長一進入校園就能感受到這種具有國際化教育深刻內涵的外顯表達。
結語
教育是一個多元、有機的動態過程,而承載著多重教育目標的國際學校無疑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通過近30年在國際教育行業的深耕,狄邦正在探索一條標準化、融合化、體系化的國際化學校建設道路。
在與朱非一的對話中我們得知,未來的三至五年內,狄邦將進一步打造人力資源管理、學術體系管理、學校建設與運營、品牌建設與招生、海外升學規劃與指導等集團辦學的各種平臺實力,使得既有以及未來新建校能夠在集團的引領下形成有機協同的整體。華二崑山的亮相,必然會加速狄邦對中美英三國課程和教育資源的整合,對未來國際教育的整體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
文中圖片均由校方提供
活
動
預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