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lphaGo擊敗了圍棋高手李世石九段,表明了人工智慧迅猛發展,AI開始在與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密切結合。
IBM「深藍」與前西洋棋冠軍加裡·卡斯帕羅夫對戰
對於教育行業這樣一個應用領域來說,人工智慧通過數據的驅動,改變生態圈各方的參與方式,推動智能化的浪潮持續革新整個傳統教育行業。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原本的三尺講臺、課桌、黑板被裝進平板電腦,遠程教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未來,高度發達的人工智慧也許可以使智慧機器人能夠與人類的大腦實現連接,教學場景也不再僅限於簡單的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人們將獲得沉浸式的立體化學習體驗,傳統的教育方式將會被徹底顛覆。
中國AI智適應教育的前景如何?
人工智慧如何實現規模化的個性化教育?
10年後200萬個工作會被取代,AI會讓教師「失業」嗎?
鍾昀泰
德勤研究院總監
11月12日,德勤在全球AI+智適應教育峰會(AIAED)上發布《中國教育智能化發展報告》,從AI賦能產業到AI賦能教育,對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階段、智適應教育的應用場景等進行分析,全面展示了人工智慧對傳統教育行業產生的深刻變革,並對智適應教育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展望與思考。
《中國教育智能化發展報告》發布現場
完整視頻請下載造就APP觀看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教育是人工智慧技術對教育產業的賦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來實現對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生工作的輔助甚至是替代作用,解決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不公平等問題。
早在1970年,美國就開始使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
2000年後中國網際網路逐漸開始普及,錄播課程開始出現。
2012年,隨著移動端的蓬勃發展和深度學習算法在語音和視覺識別上實現突破,國內智能自適應教育逐漸興起,眾多教育機構開始涉足自適應教育。
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目前人工智慧教育行業仍處在發展階段。
相對來說,智適應學習技術在國內積累的數據量稍有落後,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優勢在於,中國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未來有望後來者居上。
國外的公司,如Knewton採用的技術有概率圖模型、項目反應理論、學習分析等技術。RealizeIt技術採用的技術有資訊理論、貝葉斯算法、機器學習等技術。ALEKS技術採用的技術主要是知識空間理論。
目前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教育企業,如乂學教育打造的松鼠AI 1對1,松鼠AI採用的技術包括貝葉斯網絡、深度神經網絡、進化算法、遷移學習、以及其他機器學習算法等。
整個AI教育的成熟度可以從四個維度看——
一個是頂層設計,政府制定各種人工智慧的政策,助力教育化、智能化的發展;
二是資本上的支持,讓企業不斷得到投資;
三是消費升級,隨著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教育教學;
四是技術提升,人工智慧技術在關鍵領域的突破,使自適應學習技術可以逐漸成熟。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熱潮退去,AI智適應教育是下一個風口。
從「教、學、評、測、練」學習五環節出發,AI在教育領域中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包括人機對話、分級閱讀、語音評測、智能批改、智適應學習。
其中,智適應學習技術是模擬老師對學生一對一教學的過程,賦予學習系統個性化教學能力的人工智慧教育技術。
隨著智適應教育的蓬勃發展,應用比較高階的AI智適應學習系統的公司越來越多。
人工智慧+教育
智適應教育產品的三大應用場景
《報告》提出,就智適應教育產品的應用場景而言,主要分為三類:語言學習場景、教學輔助場景及智適應平臺。
語言學習場景主要是進行英語語音測評,主要應用包括口語測評、作業布置、分層排課、陪伴機器人等。
教學輔助場景包括老師線上布置作業、智能批改等應用。
在國內智適應教學方面,松鼠AI1對1結合教輔機構開展「線上智能線下輔助」的智能教育平臺模式。
當傳統教育碰上人工智慧,智適應教育實現「三贏」
AI智適應教育基本上可以實現兩個目標,一個是降低機構和企業的運營成本,第二提升整個教學的效率,就是降本增效。
降本可以改善成本結構,把產品標準化,讓機構可以大規模做拓展,也不會受限於明星師資的限制,抗風險能力較強;
對於老師來說,擁有AI助手可以避免重複勞動,減輕負擔;
對於學生來說,則可以有更好的個性化教學,所以基本上可以達到「三贏」的局面。
智適應教育
從用戶來看,傳統意義上的學生,也開始轉向課程輔導中心;從支持機構來看,政府與非政府機構會更看重建設智慧校園,著力推動校園硬體設施,以及技術的升級;而從企業來說,參與的人工智慧教育企業類型,除了以往的教育機構,更多的技術企業也開始加入這樣一個生態圈。
中國人工智慧教育生態圈
未來人工智慧在支持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持續擴大,需要思考的根本性問題是教師如何面對人工智慧的衝擊。
教師應該具備危機意識和改革意識,思考如何發展那些AI沒有而人類擁有的能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師這個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教育真正的本質和未來需要培養怎樣的人才等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把人工智慧的挑戰轉變為改革傳統教育、創新未來教育的一個良好機遇。
到2030年,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可能會淘汰180萬個工作崗位,但同時創造230萬個新崗位。
即使未來人工智慧在知識儲備量、知識傳播速度以及教學講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類,人類教師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的新興智適應公司層出不窮,估值和融資也在不斷的攀升,截止到 2019 年目前為止,作為人工智慧教育主流的智適應教育公司在全球總計已經超過了 100 家,其中美國達到了 52 家,佔到全球總數的一半。
雖然中國人工智慧教育發展較晚,由於應用落地方面獨具優勢,目前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公司的獲投次數已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由此可見,中國正成為全球人工智慧教育領域投資最熱門的區域之一。
《報告》還預測,未來,隨著人工智慧在教育行業的競爭進入紅海,中國教育行業或將如歐美教育巨頭一樣,在持續加大投資的同時,對特定細分領域的公司進行兼併和收購。
第一季度全球人工智慧教育投資情況統計
人工智慧顛覆了傳統的學習體驗,新型教育體系正在形成,中國教育發展正在走向智能時代,但人工智慧教育前路漫漫,有機遇,也有挑戰。
人工智慧教育方面未來也將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人工智慧教育的數據量不足;其次是老師應該如何配合智適應教育,從過去單純「教」轉向「培育人才」的角色轉換;還有一個就是未來懂教育的AI人才如何統籌資源,打造更好的平臺的問題。
感謝松鼠AI 1對1以及全球AI+智適應教育峰會(AIAED)的大力支持。
在公眾號中直接發送「德勤報告」,獲取該報告下載連結。
文字 | 周雨;校對 | 一成
視頻 | Eddie;版面 | 田曉娜
互動話題:你認為AI會取代教師嗎?為什麼?
每周評論區,被zan最多的評論者,將獲得造就送出的書籍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