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決戰失敗

2020-11-30 騰訊網

拿破崙:決戰失敗

熊賢江 書蟲悟道 今天

德勒斯登戰役

奧地利加入反法聯軍之後,拿破崙面對的形勢比6月份休戰之前要嚴峻多了。聯軍計劃通過波西米亞和薩克森之間的山地,從南面進攻易北河地區,從法軍的側翼攻擊德勒斯登和萊比錫。為此,聯軍組建了3個軍團:西裡西亞軍團,9.5萬人,波西米亞軍團,23萬人,北方軍團,11萬人。

法軍此時共有56萬人,一線機動作戰部隊共計有44萬人,包括4萬餘騎兵,火炮近1300門。另有部分據守易北河上的要塞,一部分據守普魯士和波蘭境內的要塞,國內則有一部分二線部隊。

拿破崙還是打算趁敵人合圍之前,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的辦法。但是,此時的法軍,騎兵力量不足,使得法軍主動偵查能力大大的削弱了。拿破崙的消息並不靈通。根據掌握的情況,拿破崙估計聯軍主力不會超過20萬人,而奧地利在波西米亞地區的兵力則不會超過10萬人。這顯然與實際情況相距太遠。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現在拿破崙的情報如此缺乏,想打贏聯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了。

拿破崙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由烏迪諾元帥率領7萬人進攻柏林,由駐漢堡的達武軍和駐馬格德堡的吉拉爾軍負責支援。聖西爾元帥則駐德勒斯登,防守來自波西米亞的進攻。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前往包芩圍殲聯軍的西裡西亞軍團。

西裡西亞軍團在獲悉拿破崙親率大軍前來之後,不戰而退。拿破崙求戰不能。此時,聖西爾向拿破崙告急,來自波西米亞的聯軍正在迫近,德勒斯登危在旦夕。

拿破崙留下10萬人,由麥克唐納元帥指揮,負責繼續追擊布呂歇爾指揮的西裡西亞軍團。自己率領其它部隊火速回師救援聖西爾防守的德勒斯登。

8月26日上午,拿破崙趕回了德勒斯登。正好趕上了聯軍攻擊德勒斯登。23萬人的聯軍部隊,不顧拿破崙已經回到了德勒斯登,依然堅持發起了對法軍陣地的進攻。俄軍在右翼,奧軍在左翼,普魯士軍隊居中。由於聯軍部隊尚未完全展開,各軍之間協同不夠,加上是分批投入進攻。聯軍的進攻並不順利,在法軍發起的強大反攻之後,聯軍的幾路進攻都被法軍擊退。

26日晚,維克多軍和馬爾蒙軍趕到了德勒斯登,27日,冒雨加入了戰鬥。一場血戰,反法聯軍始終沒有取得突破,傷亡卻非常大,多達近4萬人,而法軍損失的兵力則小多了,萬餘人左右。不得已,聯軍司令施瓦芩貝格下令向波西米亞方向撤退。德勒斯登危機得到化解。遺憾的是,另外兩路法軍就沒那麼幸運了。

烏迪諾軍進攻柏林,一直攻擊到了距離柏林12英裡的格魯斯貝倫,但隨後在8月23日,遭到了聯軍北方軍團的猛烈反擊,被迫撤退,損失了3000人,還丟失了幾十門火炮。

8月26日,麥克唐納軍則在卡茨巴赫被聯軍打的狼狽不堪,一戰就損失了2萬餘人,丟失了100多門火炮。

8月28日,德勒斯登附近的法軍主力開始追擊聯軍。拿破崙認為當面的聯軍已經被自己擊潰,於是放手讓各軍指揮官自行負責指揮追擊聯軍。

旺達姆軍3萬人,負責向波西米亞境內追擊,不料在29日-30日在庫爾姆遭到了優勢聯軍的圍攻,全軍覆沒,1.3萬人被俘,包括了指揮官旺達姆本人,所有的武器裝備也損失殆盡。

9月6日,拿破崙命令內伊進攻柏林。結果在鄧內維茨又遭到了北方軍團的阻擊,法軍再次大敗,損失2.4萬人和80門火炮。此戰,聯軍則只損失了6千人。

拿破崙自己率領的主力部隊主動進攻布呂歇爾的西裡西亞軍團,但對方再次避戰而走,拿破崙是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

至此,法軍已經損失了15萬人,300門火炮,另外有5萬人負傷。格魯斯貝倫、卡茨巴赫、庫爾姆、鄧內維茨,法軍是四戰四敗。

萊比錫戰役

正當拿破崙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時候,聯軍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聯軍的三個軍團,同時對法軍發動了進攻。

10月6日,拿破崙意識到形勢不妙。第二天,拿破崙和薩克森國王與王后離開了德勒斯登。此時的拿破崙,雖然意識到了危險,但並沒有下定決心放棄德勒斯登,他留下了聖西爾和鮑洛率領5萬法軍固守德勒斯登。

拿破崙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萊比錫附近。他率領主力四處尋找聯軍決戰,但是,聯軍始終不跟拿破崙正面衝突,而是躲貓貓,只要拿破崙出現,聯軍就立刻撤退,避戰而跑,但是,其他聯軍部隊則乘機進攻當面的法軍。

10月12日,拿破崙決心在萊比錫集中全部的法軍與聯軍決戰。此時,集中在萊比錫附近的19萬法軍,被30萬反法聯軍圍困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

萊比錫會戰有多個民族參戰,又被人稱為是「民族會戰」,是拿破崙時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拿破崙麾下,除了法國人,還有波蘭人、薩克森人、荷蘭人、比利時人、義大利人和萊茵聯邦各國的德意志人,反法聯軍陣營中則有俄國人、普魯士人、奧地利人、瑞典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

10月16日,反法聯軍發起了進攻。聯軍的進攻計劃是,西裡西亞軍團從西北方向進攻,波西米亞軍團從南面進攻,此時北方軍團尚未趕到。

上午9點,三聲炮響之後,聯軍進攻開始。雙方展開了連續5小時的炮擊。南面聯軍的進攻取得了進展,拿破崙聞訊趕去,集中火炮射擊,擊退了聯軍的進攻。隨後繆拉的騎兵部隊發起了反攻,但是在聯軍的炮兵和騎兵的聯合阻擊下,被迫撤退,法國步兵也被迫撤退。北面的戰鬥也是聯軍佔優勢,馬爾蒙被聯軍逐出了自己的陣地,聯軍繳獲了法軍幾十門火炮。激戰一天,雙方都傷亡了約2萬人,看起來是勝負未分。

第二天,在獲悉巴伐利亞背叛法國,與奧地利結盟之後,拿破崙向聯軍提出了休戰的要求,但是聯軍根本就置之不理,此刻,聯軍已經明顯佔據了上風,儘管他們第一天的戰鬥中也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為了等待更多援軍到來,聯軍並沒有在第二天中發起新的攻擊。

聯軍方面,即將有4萬俄軍的援軍到來,北方軍團的6萬人也已經趕到了萊比錫。反法聯軍參加萊比錫會戰的總兵力已經增加到了近30萬人,1400多門火炮。此時的法軍則僅有16萬人。

10月18日上午7時,聯軍分6路進攻法軍。寡不敵眾的法軍被迫不斷後撤。下午,雷尼耶軍中的薩克森部隊和符騰堡部隊先後叛變,進一步加劇了法軍的風險。法軍炮兵的彈藥也即將告罄。

雖然聯軍和法軍傷亡都在2.5萬人左右,但是,法軍的敗局已定了。入夜以後,拿破崙下令放棄戰鬥,向西南方向撤退。奉命固守德勒斯登的聖西爾也奉命自行撤退。午夜2時,法軍開始撤退。多虧貝特朗的部隊,拼死抵抗,擊退了1萬多奧軍,保住了艾爾斯特河上的石橋,使得法軍撤退的最後的通道沒有被切斷。

到上午9時,拿破崙和盟友薩克森國王道別,各奔前程。撤退中的法軍,慢慢從有秩序的撤退變成了爭相逃命,場面極度混亂。拿破崙在上午11時騎馬通過了混亂不堪的石橋。

下午1時,法國的工兵炸掉了石橋,此時,法軍的後衛部隊還沒有來得及撤退過河。這導致了極其致命的災難。擔任後衛的麥克唐納和波尼亞託夫斯基和眾多官兵,不得不跳入河中逃命,不幸的是,兩天前剛剛晉升為法國元帥的波尼亞託夫斯基溺水身亡。麥克唐納則僥倖逃到了對岸。另外被切斷了退路的軍指揮官,洛裡斯頓和雷尼耶,連同部下3.3萬官兵和260火炮,全部被聯軍俘虜。艾爾斯特河東岸的戰鬥徹底結束,剩餘法軍全部投降。

拿破崙率領其餘部隊連夜撤回法國,聯軍忌憚拿破崙,都不敢窮追猛打。

10月30日,敗退的法軍接近了法蘭克福,被弗雷德的4萬巴伐利亞與奧地利聯軍擋住了去路。拿破崙率兵直奔弗雷德,將其打的落花流水,大敗而逃,聯軍損失了9千人。

11月2日,拿破崙率軍抵達了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命令馬爾蒙指揮餘部做後衛,自己回到了巴黎。

11月11日,聖西爾被迫在德勒斯登投降。

萊比錫戰役,拿破崙是徹底失敗。經此一戰,拿破崙帝國的元氣再也無法恢復。帝國覆亡的命運已經決定了,喪鐘已經敲響。

相關焦點

  • 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失敗
    拿破崙曾經說過:「如果你笑我個子矮,我將砍下你的頭顱。」這不是一種霸權,而是一種從卑微身軀裡煥發出的強大的自信,可是滑鐵盧戰役之後,拿破崙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一個叫海倫娜的孤島上成了終生的囚犯。面對浩瀚的大海,他常常幻想從島上逃走,但他對島上的地形一無所知,逃走是不可能的。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797年1月15日法軍在裡沃利會戰(裡沃利位於現威尼託大區西部)的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使奧軍救援重鎮曼圖亞的企圖最終失敗,現在巴黎市中心著名的裡沃利大道就是以這場戰役命名的1797年2月2日,重鎮曼圖亞最終被拿破崙攻佔(現倫巴第大區曼託瓦省),至1797年10月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籤訂後,第一次反法聯盟崩潰1799年8月,拿破崙遠徵埃及受挫,歐洲各國趁此機會再次組成反法聯盟發起反法戰爭
  • 拿破崙一生失敗兩次,為何都沒有被殺害,而是被流放?少有人知
    拿破崙就是當時法國的神話人物,由於其卓越的才能,也一直受到國民的追捧和愛戴,哪怕是亞歷山大二世在他面前恐怕都要甘拜下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還因為法國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的勝利而抑鬱,正因為他的百戰百勝、驍勇善戰,所以在滑鐵盧之戰中的失敗才會一直被人們討論。
  • 沙俄為何在拿破崙失敗後成為歐洲憲兵?歐洲均勢體系需要
    這場旨在推翻君主制度的運動在推翻波旁王朝後,旋即陷入了秩序混亂之中,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人相繼上臺,最終面對圍剿革命的強大壓力,從督政府內部崛起的政治明星拿破崙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君主專制勢力的重任,法國因此進入拿破崙時代。拿破崙打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拿破崙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意義,同克倫威爾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相同。
  • 在滑鐵盧追憶拿破崙
    在比利時滑鐵盧,這個當年拿破崙身敗名裂的地方,有一尊他的雕像。這尊雕像很小,或許是室外拿破崙雕像中最小的一尊,但瞅瞅拿破崙雙手抱胸、頭顱高昂而傲視群雄的姿態,哪有一星半點被打成「落水狗」的模樣?一位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位是英國公爵威靈頓,另一位是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拿破崙是一方,威靈頓和布呂歇爾結盟構成另一方。全部參戰人馬30多萬。最後,拿破崙戰敗。歷史有時就像一個有趣的遊戲。如果把拿破崙、威靈頓和布呂歇爾分別調換成曹操、諸葛亮和周瑜,滑鐵盧之戰不就是活脫脫的赤壁之戰?
  • 拿破崙遠徵埃及失敗,卻讓一寶物重見天日,成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1798年7月,拿破崙率軍遠徵埃及。他的戰略目標是先拿下埃及,然後東徵印度,從而達到打擊英國的目的。然而,拿破崙這次用意頗深的遠徵,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軍隊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
  • 拿破崙:傳奇人生的功與過
    然而在英國歷史學家保羅·詹森(Paul Johnson)看來,雖然在執政過程中,拿破崙在宗教、法律等領域有所貢獻,但他的失敗似乎從一開始就已經無可避免。他認為拿破崙是一個機會主義者,通過法國大革命這個意外事件,把自己推向了權力的制高點。從七次反法同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拿破崙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軍人。作為軍人,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皇帝的軍刀:拿破崙一生的戎馬,戰爭和傳奇
    最後,法軍以損失八千人的代價,殲敵三萬六千人,逼迫弗朗西斯二世籤訂《普雷斯堡和約》,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聯盟徹底失敗,這個被伏爾泰稱之為「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從此走進歷史之中。
  • 拿破崙除了彪悍的人生,他的死因也是歷代史學界醫學界研究的重點
    因而,拿破崙屍體的解剖結果被秘而不宣,檔案材料經英國軍醫和拿破崙私人醫生共同確認後直接予以銷毀。 所以,直至今日,拿破崙是怎麼死的成為醫學界和史學界之謎,成為法國人民茶餘飯後閒談最多的話題之一。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戰列艦是決定性海戰力量,一般編成密集艦隊,用於防範、追蹤敵戰列艦隊,進行海上決戰;巡洋艦主要用於警戒、偵察、送信,以及襲擊敵商船。戰列艦隊中往往要搭配少量巡洋艦,承擔輔助性通勤任務;也可以全用巡洋艦組成艦隊,拉開稀疏的搜索、警戒線,承擔預警職能。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1815年,之前被流放的拿破崙趁著法國局勢動蕩,重返國內,在沿途軍民的擁戴下復闢。在維也納會議上,為利益而爭吵不休的歐洲各國,聞訊後立刻擯棄前嫌,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再度集結了70多萬大軍圍剿拿破崙。
  • 揭秘拿破崙死亡真相:真實死因到底是什麼?真的被下了慢性毒藥?
    拿破崙頒布的被稱為拿破崙法典的法律,對於世界法律文明的進程,產生了積極作用。拿破崙的徵戰對於摧毀歐洲的封建制度有著巨大而積極的作用,歐盟的成立還帶有拿破崙徵戰歐洲的印記。
  • 法國皇后歐仁妮,對愛情忠貞,俾斯麥傾慕,拿破崙三世卻並不忠貞
    當然,或許最出名的還是拿破崙三世的色當戰役。  歐仁妮出生在西班牙貴族家庭,而路易·拿破崙是拿破崙弟弟荷蘭王的兒子。     拿破崙三世並沒有因為拿破崙的影響,而爭光添彩,反而因為拿破崙的失敗,在18歲之前一直被軍事囚禁,之後一直在歐洲逃亡。
  • 150年前的一縷頭髮,解開了拿破崙死亡之謎!
    1804年,當了5年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通過各種手段,讓參議院加冕他為法蘭西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1813年,英俄等一些國家利用各國人民反法解放鬥爭蓬勃發展的良好時機,組成了第6次反法聯軍, 在內外交困、軍事失敗的情況下,拿破崙被迫退位,被囚於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法國波旁王朝復闢。
  •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一致同意,侵略中國是最愚蠢的行為!
    其實,在很久以前,拿破崙和希特勒都一致表明,選擇侵略中國將會是是最愚蠢的行為,足以看出偉人的眼光極具前瞻性。拿破崙作為十九世紀,世界上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有著傑出的軍政奇蹟,由此可以看出戰略眼光必定不凡。拿破崙認為中國人具有仁慈的天性,無論經受多大的苦難,也不能埋沒他們的智慧與勇氣,英國的軍事行動可能也只是能夠短暫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 從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到曼德拉的自由經濟
    ▲拿破崙在拿破崙威武的戰功背後,有人總是惋惜滑鐵盧,格魯希將軍如果沒有做一個保守的人,將隊伍帶回滑鐵盧,拿破崙就不會後繼無力,拿破崙就不會失敗,歐洲歷史將被改寫。然而,大家總是會選擇忘記,這是反法聯盟的第七次集結。
  • 《拿破崙大帝》
    《拿破崙大帝》是一本關於拿破崙的最新的敘述體傳記,作者安德魯 羅伯茨基於自身的走訪、對多國檔案的研究、其他作者出版的關於拿破崙或贊或貶的書籍,以及最重要的拿破崙基金會從2004年開始編輯出版的33000封拿破崙信件等諸多材料,以拿破崙一生的軌跡特別是他參與的60場戰役為主線。
  • 詳解法國歷史:拿破崙波拿巴時代,帝國的建立
    法國大革命的勝利讓歐洲的封建專制國家感到惶恐不安,歐洲各國曾兩次組成反法同盟,對法國革命進行鎮壓,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雖是如此,法國在經歷大革命的洗禮之後,依舊面臨著動蕩不安的局勢。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得大權。至此,法國迎來了另一個時代法蘭西第一帝國。
  • 希特勒和拿破崙最後都這裡被打敗
    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且它橫跨亞洲兩洲,很多俄羅斯的地方在一年之中都是屬於寒冷結冰時期,但是歐洲的兩位人企圖徵服俄羅斯,最後都在此失敗了,他們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
  • 一根頭髮究竟如何解開拿破崙死亡的百年之謎?
    拿破崙雖為一代梟雄,卻因一次戰敗而身敗名裂,在1815年那次滑鐵盧戰役之後,英勇驍戰的拿破崙正是因為這一次失敗的戰役,被迫退位並被英國人流放到聖赫倫那島,而這一次,連個皇帝的稱號也不給他留下。最慘的是在十多年後,也就是1821年,拿破崙離奇死亡的消息從小島上傳遍了世界,享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