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決戰失敗
熊賢江 書蟲悟道 今天
德勒斯登戰役
奧地利加入反法聯軍之後,拿破崙面對的形勢比6月份休戰之前要嚴峻多了。聯軍計劃通過波西米亞和薩克森之間的山地,從南面進攻易北河地區,從法軍的側翼攻擊德勒斯登和萊比錫。為此,聯軍組建了3個軍團:西裡西亞軍團,9.5萬人,波西米亞軍團,23萬人,北方軍團,11萬人。
法軍此時共有56萬人,一線機動作戰部隊共計有44萬人,包括4萬餘騎兵,火炮近1300門。另有部分據守易北河上的要塞,一部分據守普魯士和波蘭境內的要塞,國內則有一部分二線部隊。
拿破崙還是打算趁敵人合圍之前,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的辦法。但是,此時的法軍,騎兵力量不足,使得法軍主動偵查能力大大的削弱了。拿破崙的消息並不靈通。根據掌握的情況,拿破崙估計聯軍主力不會超過20萬人,而奧地利在波西米亞地區的兵力則不會超過10萬人。這顯然與實際情況相距太遠。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現在拿破崙的情報如此缺乏,想打贏聯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了。
拿破崙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由烏迪諾元帥率領7萬人進攻柏林,由駐漢堡的達武軍和駐馬格德堡的吉拉爾軍負責支援。聖西爾元帥則駐德勒斯登,防守來自波西米亞的進攻。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前往包芩圍殲聯軍的西裡西亞軍團。
西裡西亞軍團在獲悉拿破崙親率大軍前來之後,不戰而退。拿破崙求戰不能。此時,聖西爾向拿破崙告急,來自波西米亞的聯軍正在迫近,德勒斯登危在旦夕。
拿破崙留下10萬人,由麥克唐納元帥指揮,負責繼續追擊布呂歇爾指揮的西裡西亞軍團。自己率領其它部隊火速回師救援聖西爾防守的德勒斯登。
8月26日上午,拿破崙趕回了德勒斯登。正好趕上了聯軍攻擊德勒斯登。23萬人的聯軍部隊,不顧拿破崙已經回到了德勒斯登,依然堅持發起了對法軍陣地的進攻。俄軍在右翼,奧軍在左翼,普魯士軍隊居中。由於聯軍部隊尚未完全展開,各軍之間協同不夠,加上是分批投入進攻。聯軍的進攻並不順利,在法軍發起的強大反攻之後,聯軍的幾路進攻都被法軍擊退。
26日晚,維克多軍和馬爾蒙軍趕到了德勒斯登,27日,冒雨加入了戰鬥。一場血戰,反法聯軍始終沒有取得突破,傷亡卻非常大,多達近4萬人,而法軍損失的兵力則小多了,萬餘人左右。不得已,聯軍司令施瓦芩貝格下令向波西米亞方向撤退。德勒斯登危機得到化解。遺憾的是,另外兩路法軍就沒那麼幸運了。
烏迪諾軍進攻柏林,一直攻擊到了距離柏林12英裡的格魯斯貝倫,但隨後在8月23日,遭到了聯軍北方軍團的猛烈反擊,被迫撤退,損失了3000人,還丟失了幾十門火炮。
8月26日,麥克唐納軍則在卡茨巴赫被聯軍打的狼狽不堪,一戰就損失了2萬餘人,丟失了100多門火炮。
8月28日,德勒斯登附近的法軍主力開始追擊聯軍。拿破崙認為當面的聯軍已經被自己擊潰,於是放手讓各軍指揮官自行負責指揮追擊聯軍。
旺達姆軍3萬人,負責向波西米亞境內追擊,不料在29日-30日在庫爾姆遭到了優勢聯軍的圍攻,全軍覆沒,1.3萬人被俘,包括了指揮官旺達姆本人,所有的武器裝備也損失殆盡。
9月6日,拿破崙命令內伊進攻柏林。結果在鄧內維茨又遭到了北方軍團的阻擊,法軍再次大敗,損失2.4萬人和80門火炮。此戰,聯軍則只損失了6千人。
拿破崙自己率領的主力部隊主動進攻布呂歇爾的西裡西亞軍團,但對方再次避戰而走,拿破崙是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
至此,法軍已經損失了15萬人,300門火炮,另外有5萬人負傷。格魯斯貝倫、卡茨巴赫、庫爾姆、鄧內維茨,法軍是四戰四敗。
萊比錫戰役
正當拿破崙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時候,聯軍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聯軍的三個軍團,同時對法軍發動了進攻。
10月6日,拿破崙意識到形勢不妙。第二天,拿破崙和薩克森國王與王后離開了德勒斯登。此時的拿破崙,雖然意識到了危險,但並沒有下定決心放棄德勒斯登,他留下了聖西爾和鮑洛率領5萬法軍固守德勒斯登。
拿破崙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萊比錫附近。他率領主力四處尋找聯軍決戰,但是,聯軍始終不跟拿破崙正面衝突,而是躲貓貓,只要拿破崙出現,聯軍就立刻撤退,避戰而跑,但是,其他聯軍部隊則乘機進攻當面的法軍。
10月12日,拿破崙決心在萊比錫集中全部的法軍與聯軍決戰。此時,集中在萊比錫附近的19萬法軍,被30萬反法聯軍圍困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
萊比錫會戰有多個民族參戰,又被人稱為是「民族會戰」,是拿破崙時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拿破崙麾下,除了法國人,還有波蘭人、薩克森人、荷蘭人、比利時人、義大利人和萊茵聯邦各國的德意志人,反法聯軍陣營中則有俄國人、普魯士人、奧地利人、瑞典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
10月16日,反法聯軍發起了進攻。聯軍的進攻計劃是,西裡西亞軍團從西北方向進攻,波西米亞軍團從南面進攻,此時北方軍團尚未趕到。
上午9點,三聲炮響之後,聯軍進攻開始。雙方展開了連續5小時的炮擊。南面聯軍的進攻取得了進展,拿破崙聞訊趕去,集中火炮射擊,擊退了聯軍的進攻。隨後繆拉的騎兵部隊發起了反攻,但是在聯軍的炮兵和騎兵的聯合阻擊下,被迫撤退,法國步兵也被迫撤退。北面的戰鬥也是聯軍佔優勢,馬爾蒙被聯軍逐出了自己的陣地,聯軍繳獲了法軍幾十門火炮。激戰一天,雙方都傷亡了約2萬人,看起來是勝負未分。
第二天,在獲悉巴伐利亞背叛法國,與奧地利結盟之後,拿破崙向聯軍提出了休戰的要求,但是聯軍根本就置之不理,此刻,聯軍已經明顯佔據了上風,儘管他們第一天的戰鬥中也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為了等待更多援軍到來,聯軍並沒有在第二天中發起新的攻擊。
聯軍方面,即將有4萬俄軍的援軍到來,北方軍團的6萬人也已經趕到了萊比錫。反法聯軍參加萊比錫會戰的總兵力已經增加到了近30萬人,1400多門火炮。此時的法軍則僅有16萬人。
10月18日上午7時,聯軍分6路進攻法軍。寡不敵眾的法軍被迫不斷後撤。下午,雷尼耶軍中的薩克森部隊和符騰堡部隊先後叛變,進一步加劇了法軍的風險。法軍炮兵的彈藥也即將告罄。
雖然聯軍和法軍傷亡都在2.5萬人左右,但是,法軍的敗局已定了。入夜以後,拿破崙下令放棄戰鬥,向西南方向撤退。奉命固守德勒斯登的聖西爾也奉命自行撤退。午夜2時,法軍開始撤退。多虧貝特朗的部隊,拼死抵抗,擊退了1萬多奧軍,保住了艾爾斯特河上的石橋,使得法軍撤退的最後的通道沒有被切斷。
到上午9時,拿破崙和盟友薩克森國王道別,各奔前程。撤退中的法軍,慢慢從有秩序的撤退變成了爭相逃命,場面極度混亂。拿破崙在上午11時騎馬通過了混亂不堪的石橋。
下午1時,法國的工兵炸掉了石橋,此時,法軍的後衛部隊還沒有來得及撤退過河。這導致了極其致命的災難。擔任後衛的麥克唐納和波尼亞託夫斯基和眾多官兵,不得不跳入河中逃命,不幸的是,兩天前剛剛晉升為法國元帥的波尼亞託夫斯基溺水身亡。麥克唐納則僥倖逃到了對岸。另外被切斷了退路的軍指揮官,洛裡斯頓和雷尼耶,連同部下3.3萬官兵和260火炮,全部被聯軍俘虜。艾爾斯特河東岸的戰鬥徹底結束,剩餘法軍全部投降。
拿破崙率領其餘部隊連夜撤回法國,聯軍忌憚拿破崙,都不敢窮追猛打。
10月30日,敗退的法軍接近了法蘭克福,被弗雷德的4萬巴伐利亞與奧地利聯軍擋住了去路。拿破崙率兵直奔弗雷德,將其打的落花流水,大敗而逃,聯軍損失了9千人。
11月2日,拿破崙率軍抵達了萊茵河畔的美因茨,命令馬爾蒙指揮餘部做後衛,自己回到了巴黎。
11月11日,聖西爾被迫在德勒斯登投降。
萊比錫戰役,拿破崙是徹底失敗。經此一戰,拿破崙帝國的元氣再也無法恢復。帝國覆亡的命運已經決定了,喪鐘已經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