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製圖/盧浩
繼PM2.5這項反映空氣品質的指數走入公眾視野後,水的健康與否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之一。眼下,淨水器銷售商們又推出了一種水質測試工具——水質電解器,據說用這種測試工具可以測試出自來水是否乾淨衛生。
一杯自來水,一杯純淨水,同時插入「水質電解器」的儀器,通電1分鐘後,自來水表面漂浮起厚厚一層黑乎乎的汙垢,而純淨水卻依然清澈如初。水質電解器測試的結果是真的嗎?
□消費質量報記者 李欣璐 田樂
水質電解器讓自來水出現沉澱物
「上周,家裡來了一個推銷員,說現在自來水很不乾淨,可以做實驗給我看,他拿出一個所謂的『水質電解器』,開始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我家的自來水水質確實『很差』,然後就開始推銷幾千元的淨水設備。」成都市民楊女士對記者說。
怕推銷員在機器上做了手腳,楊女士從一家信譽比較好的淘寶賣家那裡,買了一個價格40元的水質電解器。
楊女士說,快遞員把「水質電解器」送到家後,她就打開測試自家的自來水,插上電一試,結果發現自來水確實出現了紅褐色的沉澱,「我們一直喝的自來水原來這麼汙濁,看來以後只能喝純淨水了。」
第一組實驗純淨水依然清澈如初
7月16日,在深圳市立升淨水器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大區銷售工程師周朝金的指導下,記者開始了測試實驗。
實驗樣品:自來水、崑崙山雪山礦泉水、怡寶純淨水。
實驗過程:「水質電解器」怎麼檢測水質?電器裝置一端有兩組電極,每組電極中有一個鐵棒(代表正極)、一個鋁棒(代表負極),另一端是一個插口。分別將電極放入自來水和純淨水中,通電約1分鐘。
實驗結果:第一組實驗在一個燒杯內倒入崑崙山礦泉水,在另外一個燒杯內倒入怡寶純淨水,將水質電解器電極放入崑崙山礦泉水和怡寶純淨水中,通上電後,盛有崑崙山礦泉水的燒杯反應很快,馬上開始變顏色,而純淨水那邊幾乎沒有變化,約1分鐘後,裝崑崙山礦泉水燒杯內的水變成渾濁的墨綠色,且伴有綠色的絮狀物,感覺像是油膩膩的「汙水」一樣,而純淨水則幾乎沒變化,依然清澈如初。
第二組實驗自來水變成了淡綠色
實驗樣品:怡寶純淨水、自來水。
實驗過程:在第一個燒杯中放入怡寶純淨水,再放入少量的食用鹽,在第二個燒杯中放入自來水,將水質電解器電極放入兩個燒杯中,通上電後,加有食用鹽的怡寶純淨水反應很快,馬上開始變顏色,而自來水只有細微的變化,約1分鐘後,加有食用鹽的純淨水變成渾濁的紅棕色,且伴有紅綠色的絮狀物,感覺像是「汙水」一樣,而自來水有細微變化,變成了淡綠色。
周朝金向記者解釋道:所謂的「水質電解」不過是簡單的化學反應,根本與水質無關,只是說明水質成分不同,不能簡單判斷是否對人有害。
「推銷員戲法」誤導汙垢來自自來水
周朝金解釋,中學化學課本中就有介紹:純水不導電,而含有其他離子的水可以導電。在實驗中,以鐵棒為正極,鋁棒為負極,通電之後,鐵原子就會丟失電子,成為鐵離子,二價鐵離子在水溶液中呈綠色,三價鐵離子呈紅棕色。當鐵離子在水中遇到氫氧根離子,就會結合生成紅棕色、不溶於水的氫氧化鐵,肉眼就看到了紅黑色的絮狀沉澱。「如果把鐵棒換成銅棒,那我們就會看到一層藍綠色的沉澱浮在水面上。」周朝金說,在第二組實驗中,在純淨水中加一勺鹽再電解,表面浮起一層同樣的汙垢,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鹽是金屬離子,會與電極上的鐵發生化學反應。
周朝金表示,這個戲法是賣純淨水設備的推銷人員用來推銷產品的,因為純水電導率非常低,與自來水在電解反應中的表現會有明顯差異,所以一對比會特別明顯,容易產生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