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產業又迎來「山東造」,德州8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矽片拉製成功

2020-12-0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趙慶川

9月8日,白露節氣後的德州仍被熱氣籠罩著。

位於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正忙得熱火朝天,公司副總經理劉斌來到單晶製備車間,十幾個高大的直拉單晶矽生長爐豎立在車間內,生長爐內是1420攝氏度的超高溫,原輔料多晶矽正在一點點融化。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單晶製備車間。

不久前,就是在這裡傳出了好消息:8英寸單晶矽棒一次性拉製成功,山東省首根8英寸單晶矽棒「出爐」。這是山東省集成電路產業的一項重要突破,不僅標誌著該產品在新廠區實現量產,也標誌著該尺寸半導體級單晶矽片實現了「山東造」。

從籤約到拉製成功

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9月8日,在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單晶製備車間,直拉一車間帶班長端木榮博和幾名員工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儀器上的各種數據。「第一根半導體級八英寸直拉單晶矽棒就是從這個爐子裡拉製成功的。」端木榮博指著位於車間最裡邊的一個生長爐說。

透過玻璃防護罩,記者看到在直拉單晶矽生長爐內,一根新拉制的8英寸單晶矽棒正在生長,石英坩堝裡融化的多晶矽就像平時在電視裡看到的巖漿,子晶在慢慢地旋轉著,子晶與融化的多晶矽的接觸點,像是太陽耀斑,發出明亮的金黃色。「將200公斤高純度多晶矽放進石英坩堝,用1420攝氏度的超高溫將其融化,通過子晶慢慢拉製成單晶矽棒,拉制一根通常需要70多個小時。」劉斌告訴記者,拉製成功的單晶矽棒如同一支巨大的鉛筆,1.5米長、100多公斤重,呈圓柱體形狀,渾身呈銀灰色,閃閃發光。

待切割的八英寸單晶矽棒。

單晶矽棒是生產單晶矽片的關鍵性步驟,單晶矽棒經過切片、倒角、研磨、清洗、貼片、拋光等多道工序製備而成的矽片,用於「晶片」的襯底片。

記者了解到,為全力做好有研項目服務工作,德州成立工作專班,研究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在多方努力下,疫情期間,有研公司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在疫情期間沒有停工建設的項目工地。

有研半導體項目作為省級重點「頭號」項目,從2018年7月26日籤約,到山東省首根半導體級八英寸直拉單晶矽棒拉製成功,僅僅用了兩年時間。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一步步成長起來,不僅對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對德州、對山東來說,都是新的開始。

直徑越大難度越高

缺陷要控制在納米級

「矽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拉製成功的單晶矽棒被製成矽片,可用於衛星、電腦、手機、汽車等領域,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重要的基礎材料。矽片直徑越大,對材料和技術的要求就越高,製造難度也越大。」劉斌說。

回憶起第一根單晶矽棒的「出爐」,劉斌很是感慨,他告訴記者,矽單晶的拉制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缺陷尺度要控制在納米級,對工藝、材料和設備都有極高要求。

「在拉制過程中,要控制精確溫度和拉速,水、電和氬氣等動力條件的供應穩定性要求非常嚴苛,最害怕的就是發生抖動和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比如,外部電網頻閃就容易造成單晶拉制失敗,可能只是短短一秒鐘,但是影響非常大;汶川地震時,千裡之外的北京工廠正拉制的矽單晶因液面抖動就壞了。」劉斌指著其中一個生長爐向記者介紹,為避免因抖動受到影響,公司提前請來專家對周圍的地質進行勘測,並且,爐子底座和周圍的土地是分割開的;為保證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德州專門為企業建設了35千伏專用變電站,實行雙迴路供電。

12英寸項目明年開工

打造半導體材料基地

據悉,二期年產360萬片12英寸矽片項目計劃明年開工建設,建成投產後,將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基地,可有效輻射北京、天津、無錫、石家莊等我國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有研項目為促進德州的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支撐,讓德州乃至全省在全國的集成電路方面有了一席之地。並且,增加了大量就業機會,投產以後將帶來每年3億-4億元的稅收。未來我們將繼續為有研做好全方位的服務。」德州經開區科技創新部部長趙興表示,有研項目必將成為德州「雙招雙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典範,對德州乃至全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滿足國內集成電路用矽晶需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據了解,晶片製造主要分為矽片製備、晶片製造、晶片測試與挑選、裝配與封裝、終測五大環節,矽片製備是第一個環節,矽片質量對於後續晶片製造至關重要。

「現在中國進口最多的商品是晶片,進口金額有2000多億美元。」劉斌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國內沒有成熟的生產鏈,矽片主要由美國、日本、韓國等原設備供應商供應,國產8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矽片實現「山東造」後,可彌補國內生產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汽車、計算機、消費電子、通信、工業、醫療和國防等產業對8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矽片的需求,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矽片安全性及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完整和穩定。同時,降低我國對高品質半導體矽片的進口依賴,滿足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對矽襯底基礎材料的迫切要求。

延伸閱讀:

考察多個省市最終落戶德州

坐上高鐵,僅用一個多小時就從北京到德州,從高鐵站不到10分鐘路程,就來到了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廠區。

據了解,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是位於北京的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子公司,是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的建設者。項目總投資80億元,目前已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並列入2019年度重點項目。項目包括兩個部分,分別為年產276萬片8英寸集成電路用矽片和年產360萬片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矽片。

「來德州,我們來對了。」公司總工程師肖清華十分感慨。隨著這些年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發展,在北京的生產空間逐漸緊張,公司必須尋求新的產業發展區域。他們先後去天津、唐山、山西以及山東德州等多地調研考察,最終選擇落戶德州。

相關焦點

  • 半導體級刻蝕用單晶矽:晶圓製造的核心耗材
    一、半導體級刻蝕用單晶矽材料簡介半導體級單晶矽材料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重要的基礎材料,按照其應用領域劃分,主要可分為晶片用單晶矽材料和刻蝕用單晶矽材料。晶片製造工藝繁多複雜,其中薄膜沉積、光刻、刻蝕是晶片製造三個主要工藝環節,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主要應用於加工製成刻蝕用單晶矽部件,刻蝕用單晶矽部件是晶圓製造刻蝕環節所需的核心耗材。
  • 進擊的神工股份:刻蝕材料世界先進 晶片國產高速成長
    在刻蝕環節中,矽電極產生高電壓,令刻蝕氣體形成電離狀態,其與晶片同時處於刻蝕設備的同一腔體中,並隨著刻蝕進程而逐步被消耗,因此刻蝕電極也需要達到與晶圓一樣的半導體級的純度(11個9)。晶片工藝的迭代發展,離不開上遊產業的製造水平提升。
  • 半導體材料行業景氣度回暖,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乘勢發展
    2018年,全球半導體矽材料市場規模為121.24億美元,增長達31.8%,超過半導體行業整體增速。2019年,隨著半導體行業整體景氣度下滑,矽片出貨量也出現同比下滑,但2020年5G手機將會陸續出現換機潮,有望帶動整個行業的景氣度上行。 隨著行業景氣度回暖,矽片市場有望觸底回升,刻蝕用矽材料及矽片之間具有一定的配比關係,將會帶動刻蝕用矽材料的需求不斷回溫。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我國又一項半導體核心裝備取得突破!
    超1600億晶片產投進駐上海臨港自貿區 6月29日,在2020年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半導體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翁愷寧對外發布一則重磅數據:自2019年8月20日掛牌以來,臨港新片區已累計籤約各類產業項目289個,涉及總投資2528億元,其中晶片製造項目總投資超
  • 德州高端產業培育新動能 有研半導體項目虹吸效應初顯
    10月16日,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集成電路用矽片」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通線量產,德州乃至山東省實現了矽片從無到有的突破性發展。緊接著,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震秀表示:目前德州正規劃建設270畝的半導體材料產業園區,推動半導體材料集群式發展,預計年底將有4家企業入駐。燎原之勢正形成。
  • 新美光完成超1.5億元A+輪融資,加快半導體級單晶矽棒的國產替代
    歷經三年時間,在2020年5月25日成功研製出了長度超1米、純度11個9的450mm高品質半導體級單晶矽棒。該產品是國內首創,也實現了自主可控。 據悉,新美光經過不懈努力,在半導體行業有了很大建樹。它榮獲過「2015年蘇州工業園區第九屆科技領軍人才」,上市苗圃培育企業,也是蘇州股交中心新興層(「新四板」)首批掛牌企業,蘇州市瞪羚計劃入庫企業,蘇州工業園區瞪羚培育企業。
  • 突破:中欣晶圓 12 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
    IT之家12月30日消息 根據中欣晶圓官方的消息,中欣晶圓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正式下線,成為國內首家獨立完成12英寸單晶、拋光到外延研發、生產的企業。官方表示,12月28日杭州中欣晶圓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在12英寸生產車間,順利完成了12英寸第一枚外延片下線。
  • 晶片的世界丨這根棒子也要卡脖子?它是迄今人類提取的最純物質
    矽片的直徑主要有150mm(6 英寸)、200mm(8 英寸)、300mm(12英寸)和450mm(18英寸)等規格。由於晶片是方形的,矽片尺寸越大,邊緣的浪費就越小,利用率越高。目前廣泛應用的是8英寸和12英寸規格,臺積電5nm產線使用的就是12英寸矽片。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單晶矽篇
    一、單晶矽製備原理1、直拉法直拉法是目前國內大面積使用較多的單晶矽製備技術,又稱切克勞斯基法(Czoalsik: CZ  法)是1917年由切克斯基建立的一種晶體生長方法,現成為製備單晶矽的主要方法。利用旋轉著的籽晶從坩堝中的熔體中提拉製備出單晶的方法,又稱直拉法。
  • 「造芯」熱潮下,關於半導體材料你知道多少?
    eWvesmc按尺寸不同,矽片可分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等,尺寸越大晶圓能切割下的晶片就越多,成本就越低,但對設備和工藝的要求則越高,當前全球市場已進入大矽片時代,2018年12寸矽片佔比約64%,8寸佔比約26%,其餘的佔比約6%。
  • 有研半導體超導磁場大型系統12英寸單晶矽棒順利出爐
    有研半導體超導磁場大型系統12英寸單晶矽棒順利出爐 2020-06-05 0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蓄勢待發的單晶矽片龍頭企業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光伏行業中單晶矽片領域的龍頭企業,西 安 隆 基 矽 材 料 股 份 有 限 公 司(隆 基 股 份 )於4月11日順利登陸滬市。此次隆基股份成功上市,成為光伏行業轉暖的風向標。本次公司公開發行7500萬股流通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用於投資500M W 矽片加工項目。
  • 太陽能級單晶矽知識概要
    單晶矽的製法通常是先製得多晶矽或無定形矽,然後用直拉法或懸浮區熔法從熔體中生長出棒狀單晶矽。熔融的單質矽在凝固時矽原子以金剛石晶格排列成許多晶核,如果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平行結合起來便結晶成單晶矽。
  • VLOG 丨12英寸半導體級矽單晶棒浙江造 長啥樣
    在衢州市綠色產業集聚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