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上中遊整合基本完成,上中遊外延晶片、封裝行業規模下降,壓力凸顯。2019年LED照明產業上遊外延片、晶片產值規模下降16.25%,封裝規模下降9.01%。2019年中國LED上遊產能競爭格局中三安光電佔比30%,位居首位。下遊通用照明領域為最大應用領域,佔比達42.4%,2019年滲透率達到75%;下遊顯示屏廠商市場份額位居首位的是利亞德,但是佔比僅為13%,表明市場集中度尚不高,市場競爭較為分散。
LED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的簡稱,屬於一種化合物半導體組件。由於LED具有使用壽命長、耗電量低、材料環保等諸多優點,未來將逐步替代白熾燈和螢光燈。
行業上中遊整合基本完成,下遊競爭激烈
LED產業鏈上遊是LED外延片、晶片行業。自2009年開始,政府對LED晶片企業進行大力補貼,資本紛紛湧入,導致上遊產能過剩,LED晶片價格持續下降。經過十多年激烈的競爭,LED晶片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主要廠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等佔據了國內70%以上的份額,行業整合基本完成。
LED產業鏈中遊是LED封裝行業。和上遊一樣,LED封裝行業也由於產能擴張經歷了價格戰,部分中小廠商被淘汰,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行業整合趨於完成。目前國內封裝行業的主要廠商有木林森、億光、國星等。
LED產業鏈下遊是LED應用行業。LED應用行業市場空間較大、門檻較低,再加上近幾年中上遊的價格戰,導致下遊企業數量較多,目前市場正處於完全競爭階段。目前國內LED應用行業的企業主要有LED通用照明行業的歐普照明、雷士照明、陽光照明、佛山照明、三雄極光等。
我國LED產業開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由於當時應用領域較少,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主要以科研院所或具備科研院所背景的企業所主導,產業化能力較為薄弱。進入21世紀,由於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以及LED技術的不斷突破,國內LED產業發展迅速。根據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的統計數據,2019年,包括LED外延晶片、LED封裝及LED應用在內的LED產業整體市場規模達到7548億元,同比增長2.4%。
從行業產業鏈的產值分布來看,LED產業鏈主要價值量在LED下遊應用環節,據統計,2019年我國LED下遊應用產值佔比約為84%。
上中遊產業規模下降,壓力凸顯
——LED外延片、晶片:下降16.25%
2019年LED照明產業上遊外延片、晶片產值規模下降16.25%,約為201億元。
近兩年晶片價格大幅下降,晶片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保持盈利的企業甚少,市場最終將會被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較多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競爭力強、產業布局合理的龍頭企業所佔領。2019年中國LED上遊產能競爭格局,三安光電佔比30%,位居首位;其次華燦光電佔比15%。
——封裝:規模下降9.01%
2019年受晶片產能不斷釋放、價格下降傳導以及下遊需求減弱的影響,照明LED封裝環節量升價降、利潤減薄。中遊封裝產值規模下降9.01%,約為959億元。
封裝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大企業將憑藉產線智能化、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競爭優勢,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未來經過兼併重組和市場淘汰,封裝環節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下遊通用照明領域為最大應用領域
——通用照明:佔比42.4%
經過多年發展完善後,我國LED照明下遊應用市場逐漸趨向穩定成熟。目前,我國LED照明下遊應用市場包括通用照明、景觀照明、汽車照明、背光應用、信號及指示、顯示屏等。2019年LED半導體照明產業下遊應用產值規模仍然穩中有增,上升5.07%,達到6388億元。
LED的主要領域有通用照明、背光應用、景觀照明、顯示屏、汽車照明等。其中通用照明領域多年來佔據主要應用市場,2019年佔比達到42.4%以上水平,最高佔比可達到47.7%。
LED通用照明作為LED應用行業最主要的市場,受益於LED照明滲透率的迅速提高,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從LED照明產品國內外銷售情況來看,我國LED照明產品國內市場滲透率即LED照明產品國內銷售數量與照明產品國內總銷售數量之比不斷上升,2019年達到75%。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目前LED通用照明領域主要分為三大派系;海外照明品牌、國內一線品牌、國內其他品牌。其中海外老牌照明品牌的主要優勢在於高端產品的研發能力以及多年的品牌影響力;國內一線品牌的優勢在於國內廣泛的銷售網絡和品牌影響力;而國內其他品牌的優勢在於製造能力。
——顯示:CR7佔比54%
顯示方面,顯示屏廠商市場份額中利亞德、洲明科技分別位居前兩位,佔比為13%與10%,市場集中度不算高,市場競爭較為分散;主導消費性電子顯示器的國際廠商如三星也進入LED顯示屏領域,並陸續推出創新產品,2019年三星首次擠進前七名,前七家廠商市佔率約達54%。
可知隨著行業產業鏈整合完成,上中遊晶片價格下降,2019上中遊產業規模紛紛下降,壓力凸顯,行業競爭趨於激烈。未來企業應將致力於掌握核心技術、擁有更多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增強競爭力,產業布局合理才能不被市場所淘汰。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