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馬雪山保護區工作近4年的時間裡,我用相機拍了很多美麗奇妙的東西,但拍鳥還是第一次。儘管在每次巡護途中,你總會看到很多漂亮的鳥兒或是聽到很多鳥鳴聲,但將它們定格成畫面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鳥兒的警惕性很高,在廣闊的區域無拘無束的自由飛翔,很難找到鳥的「落腳點」,這讓我不禁對那些觀鳥拍鳥的朋友發自內心的敬佩和羨慕。其實拍鳥不僅能鍛鍊身體、愉悅身心,還能學到很多生態知識。希望終有一天,我這隻「攝影菜鳥」也能通過學習實踐,將保護區的動態美透過鏡頭為大家一一呈現。
英文名:Rufous-breasted Accentor
形態特徵:體長約160mm;嘴黑色,嘴基黃色;跗蹠和趾淺棕色;眉紋前部棕白,後部鏽棕色,具黑色縱紋。頦、喉白色,具點狀黑色羽端斑;胸部鏽棕色;腹部棕白色,具黑色縱紋。翅、尾暗褐色,羽緣棕色,雌雄羽色相似。
生態習性:分布於海拔4500m以下的各類生境,棲息於高山灌叢草甸或耕地邊密被蕨類和雜草的山坡。以植物種子和果實為食,繁殖期主要以昆蟲等為主食。食蟲益鳥、傳播種子。營巢於各種灌叢地面,巢用地衣、乾草、羽毛等築成。每窩產卵4至5枚,大小約14mm至18mm。棕胸巖鷚在中國僅見於西南地區,種群數量較豐富,保護區內為留鳥,有垂直遷移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