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布依藍」借力科技走向世界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近日,全國深度貧困縣貴州冊亨布依族自治縣的植物靛藍染色工廠又接到了來自日本的新訂單。這種古老的植物靛藍染色產品因其綠色原生態,深受日本和歐美市場歡迎。「靛藍染色產品能走向國際市場,多虧了天津工業大學的全細胞生物還原技術幫忙,提高了植物靛藍染色產品色牢度。」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治宇介紹,由於傳統靛藍染色技術流失嚴重,「土法」染出的織物掉色嚴重,根本無法推向市場。

如今,依託天津工業大學的這項技術,當地開始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靛藍產業,將形成包括藍草種植、靛藍染料製備、紡織品靛藍染色,以及靛藍相關日化用品、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生產的產業鏈,並帶動當地產業旅遊業發展。

冊亨布依族自治縣是全國最大的布依族聚集地,當地人一年四季都穿著深淺不一的藍色服裝,這種傳統民族服飾也被稱為「布依藍」。為決戰脫貧攻堅,2013年貴州省提出發展民族特色服裝產業的思路,推出了「錦繡計劃」,冊亨縣也從中看到了商機。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冊亨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的藍草為當地布依族人制靛、染色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靛藍染布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對於盤江流域的布依族來說,靛藍染不僅是民族傳統技藝,更已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靛藍本身是一種中藥材——青黛,具有殺菌消炎的功效。」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鞏繼賢教授介紹,但是近代以來,工藝過程完整性下降造成染色產品掉色嚴重,特別是貼身穿著時,很容易變成「藍精靈」。有賴於傳統,當地人對此尚能接受,但是作為現代紡織品進入市場,很難被大眾所接受。

「2016年,冊亨布依族自治縣政府向以紡織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的天津工業大學尋求技術幫助。」龍治宇介紹,學校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清潔染整研究團隊很快與冊亨布依族自治縣合作,進行植物靛藍染色研究,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科技力量。

「一般染料首先要溶於水,配製成溶液,染料以分子的狀態,吸附到織物纖維上,才能進入到纖維內部,把纖維染勻染透,染後的衣物也不容易掉色。」鞏繼賢教授介紹,靛藍染料不溶於水,因此需要用還原劑先把顆粒狀染料還原成能溶於水的結構。

「當地老百姓雖然不懂這些原理,但是上千年來一直使用祖先傳下來的『土法』染色,雖然生物過程也有一定還原性,但是這種還原過程非常弱,導致大部分染料沒有被還原,染色過程非常長,需要把染料放到大缸中發酵20多天。」鞏繼賢教授說。

「簡單地說,我們通過實驗,針對植物靛藍這種染料找到還原能力非常強的菌株,我們還從植物靛藍中分離出一種新的菌株,改造成還原能力更高的菌株。利用高效菌株,以前20多天的還原過程,現在只需3天。而且染出的織物,比用化學合成染料染出的織物色牢度還高。」鞏繼賢說,他們不使用任何高風險化學品,在解決了靛藍染色掉色難題的同時,還保留了這個古老工藝原有的純天然綠色。

目前,採用新技術的布依藍在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投產不到1年,不僅帶動靛藍產業從種植到旅遊產業的發展,還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就業,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左右,產品遠銷國內外。(陳 曦)

+1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浙江山海協作「結新果」:蓮都山水借義烏市場走向世界
    蓮都大廈項目位於義烏金融商務區一期01-16和01-17地塊,總投資約13億元,總用地面積10247.3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103平方米,建築高度167米,主體工程為2幢超高層雙子建築,取義烏蓮都兩地山海牽手之意,設計靈感源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築景觀充分融入了麗水山居圖的元素,借鑑千年通濟堰等人文景觀
  • 科幻小說《三體》中,為什麼三體人的科技可以領先地球上千年?
    科幻小說《三體》中,為什麼三體人的科技可以領先地球上千年?,甚至他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發達的科技手段將地球的科技完完全全的「鎖死」,令地球現有的科技水平停滯不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之間交流都是通過天線般的傳感器官,三體人之間交流沒有任何的障礙,在三體人的世界中,沒有虛假的欺騙和謊言,這就使得在他們的世界中,知識的傳播不僅毫無障礙,而且還可以進行更加廣泛的傳播。
  • 一組圖看懂智人擴散世界的時間|人類進化史10:走向世界
    回顧智人走向世界的歷史 1萬5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從東非走向世界用了近19萬年。智人究竟是如何戰勝環境、天敵以及不同人種的競爭者?這一巨大的優勢彌補了我們體型的缺陷,給了我們走向全球的戰鬥力支持。在智人遷移的過程中,大型動物隨著人類的活動足跡而大規模消亡。
  • 科技迎來兩項重大突破,中國走向世界最前列
    兩項重大突破已讓中國走向世界最前列如果將這項任務交給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話需要處理時間多達6億年。雖然此前美國和蘇聯都實現了落月採樣等步驟,但在多個步驟中,中國卻創下了世界第一,實現了世界首次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的無人對接。
  • 斛生記感恩十年 霍山石斛從這裡走向世界
    1月14日,「斛生記感恩十年,霍山石斛從這裡走向世界」2020新年會在皇冠假日酒店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朋友和經銷合作夥伴齊聚一堂,見證斛生記的十年發展,共同開啟2020新篇章。斛生記,全稱安徽斛生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耕霍山石斛行業十年。
  • 科學角度解釋輕功:或為借力實現拋物線運動
    借力實現拋物線運動  有網友從科學的角度對輕功做出了解釋。  在經典力學裡,輕功主要受物體運動公式影響。  1、拋物線運動公式:水平方向:s1=v1*t 豎直方向:s2=v2*t+(1/2)gt2( s1、s2為水平、垂直距離,v1、v2表示水平、垂直速度,t是運動時間,g為重力加速度。)
  • 我國借力全球產業鏈平臺研製國產大飛機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主編在線主編在線 我國借力全球產業鏈平臺研製國產大飛機 [進入論壇]  [列印本頁] [關閉]中廣網    2009-08-26      中廣網北京8月26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12時26分報導,中國首型國產大飛機C919的外形樣機,將於9月上旬在香港展出,這也是C919面向國際市場的首次亮相。
  • 國際信息發展組織授予江蘇省沿海集團「條子泥」品牌「千年金獎」
    11月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江蘇省沿海集團東臺公司「條子泥」品牌系列產品,從參展的數百家國內外知名同行產品中脫穎而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特殊諮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國際信息發展組織授予「千年金獎」之科技創新進步獎,用以表彰該公司在鹽鹼地改造及糧食安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的全球示範作用
  • 【蘋果後整理 帶來好日子】洛川:借力「後整理」 蘋果提質又增效
    洛川縣作為延安市蘋果主產區,全縣95%的農民從事蘋果生產,縣上在蘋果銷售和生產上齊抓共管,借力蘋果產業後整理,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以產業賦能促進高質量發展。 冬日時節,走進洛川青怡莊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 將來的世界會不會走向統一,統一後世界叫什麼名稱
    原標題:將來的世界會不會走向統一,統一後世界叫什麼名稱 讀過中國歷史的人都應該了解,在兩千年來,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分分合合無數回,最後形成了現在大一統的局面。
  • 向上借法 向外借力 形成合力
    原標題:向上借法 向外借力 形成合力 佛岡舉行新農村實驗區推進會,大田村將作重點村發展鄉村遊。目前,在試驗區內種植了近2000畝紫雲英,營造今冬明春試驗區花海世界,通過花海帶動民宿和農家樂,以生水塘、南田、大田為中心打造鄉村休閒生態遊發展重點村,發展親子遊等特色鄉村遊項目。「未來新農村試驗區要發展鄉村旅遊,關鍵是做好鄉村風情長廊建設和龍南河旅遊觀光帶的建設,需要各部門分任務、分階段來共同實施」。朱建星說。
  • 中國航天從這裡走向世界
    至此,我國圓滿完成北鬥組網部署,邁出了中國北鬥系統走出國門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改革開放後,西昌作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備受世界矚目。1986年「中國箭」發射「美國星」的消息,更是點燃了無數青年航天報國的激情。次年,我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大涼山,成為西昌發射中心氣象預報員,投身到「亞洲一號」衛星任務的緊張備戰中。
  • 千年古街邂逅前沿科技,三坊七巷變身數字景區
    人臉識別、區塊鏈、物聯網、AI等數字科技手段,讓這條千年古街沉浸在充滿未來感的場景中。當古老的文化街區,邂逅前沿的數字科技,一場「超時空」的對話就此開啟。刷個臉就能給街頭藝人打賞,到愛情樹下表個白就能把愛意永久保存在區塊鏈上,連丟個垃圾都能獲得綠色能量,更有AR合影、AR接福、AR景點解說等互動為古老的坊巷遊增添高科技的樂趣。
  • 走向世界的成都,又多了一張新名片
    ◆ 千年之變終落子,東進三年終成區 ◆ 從天府國際機場橫空出世起 成都人走向世界的速度就已翻了好幾番!這座按國際最高等級建設的機場,不單單是會方便成都人出行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成都通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 讓中國鉻鹽走向世界
    讓中國鉻鹽走向世界   ———四川省安縣銀河集團改革發展創新之路  題記:  15年,安縣銀河集團改變了世界對中國鉻鹽落後的看法;15年,安縣銀河集團讓中國鉻鹽化工走向世界;15年,安縣銀河集團研發的
  • 3萬年前家犬從我國南部走向世界
    現今世界上400多種家犬群體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灰狼。灰狼是在何時何地、經過何種方式被人類所馴化的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問題,也是領域內眾多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問題。張亞平課題組與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對犬科家族的58個成員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其中包括12隻灰狼、27隻土狗和19隻來自世界各地的犬類。
  • 雜交水稻借力轉基因技術 有望實現機械化制種
    雜交水稻借力轉基因技術 有望實現機械化制種 科技日報長沙4月23日電 (記者俞慧友)23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與湖南桃花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農業大學三方合作,將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與雌性不育恢復系制種模式相結合
  • 量子技術走向實用產品已驗收,中國科學走向世界,令人振奮不已!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阿春科技】,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一般人對於量子新聞聽得最多的,莫過於我國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現在我國的科學家,更是將這一量子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成功地研製出了高精度的銣原子絕對重力儀。這個儀器是量子技術走出科學實驗室的代表作品,它被送到了我們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這是我國地震研究領域首次研製出高精度量子重力測量儀。
  • 借力與互贏:國際氣象合作新態勢
    葵花雲還藉助世界氣象組織的WIS(WMO信息系統)埠提供數據服務。目前,葵花雲每天的數據量已接近400G。  正如日本曾經藉助NOAA衛星提供其預報業務支撐,葵花-8先於美國下一代衛星GOES-R衛星升空後,美國氣象部門也積極利用葵花-8衛星開展以業務培訓和產品研發為主的相關活動,其中最為積極的是靠近日本總部位於檀香山的美國西太平洋區域氣象中心以及衛星研究機構。
  • 借力「新基建」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2020年3月,中央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一時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各地政府和產業界紛紛制定相應政策,希望借力「新基建」激起發展新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