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曉寧
近日,由於電影《刺客聶隱娘》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聶隱娘火了,唐傳奇火了,女刺客火了,連武當山也火了……趁著這把火,武漢晚報記者腦洞大開:聶隱娘是如何「嗖」地一聲飛上樹的?
唐傳奇《聶隱娘》對這位女刺客有這樣一句描述:「能於峭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
只要想一想「聶隱娘在峭壁上飛跑,如同矯捷的獼猴爬樹」的畫面,就覺得「蜘蛛俠」、「人猿泰山」啥的都弱爆了。這就是聶隱娘在成為女俠之前,學的「入門級功夫」,相當於武俠小說裡的輕功。
對於輕功的說法,自來就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到底哪種說法靠譜?
借力實現拋物線運動
有網友從科學的角度對輕功做出了解釋。
在經典力學裡,輕功主要受物體運動公式影響。
1、拋物線運動公式:水平方向:s1=v1*t 豎直方向:s2=v2*t+(1/2)gt2( s1、s2為水平、垂直距離,v1、v2表示水平、垂直速度,t是運動時間,g為重力加速度。)
2、動量定律公式: Ft=mv - mv0(m表示質量 ,v、v0表示物體的初速、末速,Ft表示物體所受的衝量,其中F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t為合外力的作用時間。)
輕功者開始運動,其向前騰空,所做的是一個拋物線運動,速度分解為向前的v1和向上的v2。由騰空到落地,其垂直方向上運動的距離為零,即s2=0,因此得出空中運動的時間t,其向前的距離s1=v1*t,這不是輕功的全部軌跡,只是其軌跡的第一步。
跳遠運動員一般都是在這個公式裡「發功」。為了跳得遠,就要助跑,起跳,以增加在空中的時間和向前的初速度。當然現在也出現了在空中蹬腿以提高成績的現象,這事實上也是借鑑了輕功者的方法。
輕功者之所以飛得遠,關鍵是使用了「借力使力」的技巧。這個借力物,就是「草上飛」的草、「鼓上蚤」的鼓、「水上漂」的水(跳遠者藉助的是空氣)。草、鼓、水又如何給其助力呢?第二個公式就是答案。
由於輕功者給予借力物的未速均為零,第二個公式可以簡化為Ft=mv0;m是輕功者的自身質量,v為踩踏借力物的速度,t為腳踏進借力物時踏進(抽出不算)的時間,而F就是所需要的借力物所提供的借力了。從F=mv0/t 可以看出,踏入借力物的速度越快,踏入的時間越短,借力物給予的反作用力就越大。當然,輕功者必須斜向後蹬,借力物給予的借力才是向前向上的,才能和輕功者的運動方向一致,這個借力才能發揮正面作用。
因此,輕功的過程就變成了多次借力實現多次拋物線運動的過程。
從物理學上說,我們跳一下,就是輕功。要練輕功,無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圍繞這幾個參數進行:初始運動時的速度、踏入借力物的速度和方向、踏入借力物的時間。速度越快越好,時間越短越好。
你不妨練一下試試,這幾個參數要提高一點點,需要努力多久。而能實現多次借力,每次借力都能使身體再次上升的人又有幾個?
追了草帽追汽車的功夫可以練
拋開「嗖」一聲上樹如打哈欠一樣簡單的武俠小說不談,現實世界裡是否有接近輕功的功夫?
在《逝去的武林》一書中,曾提到清末民初的一位形意拳大家孫祿堂所展示的是比較接地氣的「輕功」: 「孫祿堂的腿功,是新聞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車,逆風而行,車速很快。那人頭上戴著巴拿馬草帽,被風吹走。孫祿堂跳下車追到草帽後再追汽車,司機還沒意識到有人跳車,他就已經回到車上——此事當時有幾家報紙報導。」
這種功夫倒是可練的,有點類似現在的跑酷運動。當然,書中介紹了練這種功夫的方法:跑缸沿。弄一口大水缸,灌滿水,繞著缸沿兒跑。跑到可以不掉下來了,速度比較快了,就把水慢慢地減少,等到沒有水了,還能跑,就算練成了。
當然,請不要問我到哪裡去找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