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前言論!
首先和大家說一個好消息,奮鬥者號成功在馬裡亞納海溝觸底了!!!
未知是人們前進的動力,無論是遙遠的太空還是深達萬米的大海,我們向這這些人類的禁區邁出的每一步背後都是科技的巨大進步在支持著。
11月10日,中國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觸底,並且成功的停留了6個小時,這一切的背後隱含著怎樣的意義?
首先和大家說說馬裡亞納海溝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形成了大概有6000萬年,大部分的深度在8000米左右,最深的地方有11034米,是地球上目前已知的最低點了,這個深度如果把珠穆朗瑪峰放進去都是還有不少富裕的。
要知道這深海水壓是很恐怖的,在水下1萬米的深度可以達到是每平方米1萬噸的壓力。
這就是為什麼深海對人類一直是神秘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很難突破的深海壓力。
第一次是1960年「蒂裡亞斯特號」,帶著兩個人第一次下去,但是基本上就是去打個卡,照片都沒拍就回來了,因為他們的潛水器都沒窗戶,所以在海底呆了有20分鐘。
第二次是2012年卡梅隆去過一次,就是拍《阿凡達》的卡梅隆,本來他是奔著拍一些樣本回來的,但是下去沒多久,潛水器就岀現了漏水的情況,而且周圍是啥也沒有。
卡梅隆是活活的在裡邊等了三個小時,總的來說這次是一次糟糕的深淺吧,但是他也還是做了一個紀錄片,叫做《深淵》。
第三次是美國2019年去過一次,帶著2個人呆了4個小時,但是也沒幹啥實際的事。
而我們這次下潛到了1萬米,是去了3個人,呆了6個小時,採樣、巡航、錄像這些,總之就是我們這次把該幹的都幹了,所以說,我們這次是一次真正的深海科考。
全世界去過深海的一共有8個人,中國去了3個,在海底停留的時間總長度超過13個小時,中國佔了6個小時。
它的背後是有著巨大的實際意義的。
一、板塊運動的考察
馬裡亞納海溝是板塊碰撞的區域,這裡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在碰撞,南北方向是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以及澳大利亞板塊碰撞形成的大海溝。
這裡是地球上板塊碰撞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整個馬裡亞納海溝就是板塊俯衝帶的邊緣,最深點就是板塊的交集點,以前在研究板塊運動的時候,我們通常的方法是聲吶或者地震波研究。
示意圖
那麼在載人深潛器成功下潛後,我們就能親眼的看到板塊是怎麼碰撞過渡地帶了,而且還能採集到巖石樣本,當然在陸地上我們也能發現已經消亡的俯衝代巖石,但是海溝作為活著的俯衝代,它的巖石樣本應該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加準確細緻的數據。
二、關於生命起源
馬裡亞納海溝還有一個稱呼,就是被稱為地球的「垃圾桶」,海洋裡幾乎所有的沉積物最後會堆積在這裡,從這些沉積物裡,我們能讀到大量古代氣候和水文的特徵,從而推斷那個時候海洋中的鹽分密度以及生物信息,包括海水演化的過程,所以我們也許還可以解開生命起源的秘密。
目前關於地球生命起源的理論,大部分科學家都傾向於生命來自於海底的熱液噴口附近,也就是海底火山,在海溝的附近就有很多這樣的海底火山,觀察它們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生命起源的過程。
比如無機物是怎麼變成有機物的?有機物又是怎麼變成有機大分子的?有機大分子又是怎麼變成生命的?甚至都可以觀察到生命誕生時最初的形態,還有它們的能量來源和最終形成的這種生態系統,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們能夠近距離地觀察他們的基礎之上,在這個基礎就是——載人深潛器。
三、洋流的走向
我們可以研究海溝和洋流的格局,馬裡亞納海溝有2250公裡,寬度有60~70公裡,而且是深淺不一,這種大型地貌對洋流是有很大的塑造作用的,要知道洋流可以分配海洋的能量,可以說地球的生態運轉和洋流有著極大的關聯,研究海溝就等於硏究地球上能量分配運轉的規則。
四、深海生物
海溝裡的生命對於我們來說也有著很大的研究價值,而且海溝裡這種黑暗低溫高壓的環境,對於人類來說一直是生命的禁區,但是在這裡我們已經陸續發現了392種生命,如果能夠弄明白這些生命為什麼能抵抗高壓和低溫,這對於我們人類為了的深空探索來說是有著巨大的意義。
最後,不管怎麼說,「奮鬥者號」的意義是巨大的,它的出現無疑是推開了一扇未知的大門在太空有我們的足跡,在深海同樣也有我們的足跡。
分享讓閱讀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