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中學的奧賽競賽黨而言,2019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自主招生政策毫無徵兆的大變樣,不僅關上了論文專利造假者的大門,同時也間接地打擊了一大批文科特長生,奧賽生。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國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定者們從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戰略考量,從1997年的大學擴招,高考改革再到自主招生政策的推出等等,從政策的制定推出到執行層面,總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然後又不能抓住出現問題的癥結去治理,盲目調整又導致矯枉過正。縱觀幾十年的教育改革,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成就相比,教育改革的成果不足一提,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好的教育政策應該具有長期性和指導性,既能夠向國民公平地提供的普適性的基礎教育,又能夠適應每一個公民的個性化發展,發現和培養普通個體的個性化特長,使他們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又能發揮自身價值的個體,努力提高我們教育的效率,國民的成材率,正是我們當前教育面臨的主要課題。
從今年自主招生政策可以看到,高校對奧賽省一等獎的高考降分分數從往年60分以內統一降至20分以內,往年奧賽成績優秀的省一等獎選手甚至可以降至一本線現在是只有國獎選手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從最近發布的《高中生學科競賽調查報告》,我們了解到:
在競賽選科上,物理、數學成為大多數競賽黨的最愛,佔比分別達到33%和32%。由於物理、數學屬於基礎類理學學科,在專業選擇上具有比較大的空間,現如今高校在招生錄取時也大多要求學生有數學物理基礎,尤其是新高考選科、選專業背景下,對物理的需求巨大。以浙江為例,對物理的要求比例高達91%,遠遠高於化學、生物科目的比例。而信息學所選人數較少,關鍵因素或與高中缺乏信息學相關學科有關。
此外,在90所自主招生高校中,對數學和物理的認可度最高,有89所高校明確提出認可數學、物理學科競賽,與化學、生物、信息學相比,優勢明顯。
選擇競賽主要靠興趣,升學功利性會影響興趣
興趣、天賦、堅持,被認為競賽學習的重要先決條件。而在實際競賽學習中,又往往受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決定。
對於如何判斷學生是否適合學習競賽以及是否會學習競賽,51%家長表示需要看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課內成績則為第二指標,佔比27%;另外,老師的建議、專業的測評以及周圍人的建議也會影響學生及家長的決策。
雖然很多學生是出於興趣而學習競賽,但學習競賽之後,目是什麼?有54%的受訪者把升學、參加自主招生作為自己學習競賽的首要目的,也有24%的同學認為鍛鍊思維、提升能力更重要,僅有19%單純是興趣使然。
如果學完學科競賽之後,不能為升學、加分提供幫助,那麼學生還願意學習競賽嗎?調查中顯示,有28%的同學表示,若競賽不能幫助其升學、加分和參與高校自主選拔,會放棄學習競賽;明確表示願意繼續學習競賽的同樣僅有28%;另外有44%的受訪者持觀望態度,表示將會根據個人興趣決定是否繼續學習競賽。
不可否認,競賽與升學掛鈎,是導致當下學科競賽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如果沒有任何功利性回報,僅僅靠興趣驅動,在高中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將會導致一大批競賽愛好者的流失。
2019年,幾乎所有高校自主招生簡章對學科競賽的要求都把門檻提高到省一,且降分幅度大幅下降,降20分成為主要趨勢,在新政策的推動下,未來競賽生的學習狀態變化,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筆者於3月27日參加了哈工大招生辦召開的今年該校自主招生政策諮詢會,會後有些高二、高一的家長決定不再讓孩子繼續學習競賽課程,即使孩子已經取得了省二、省一的獎項。這也直接印證了自主招生政策調整後帶來的結果。
對於這部分家長和學生來說,學科競賽省一等獎價值幾何?高考降20分而已,可以把放棄競賽學習的時間再用在高考複習上,20分輕鬆可以找回來。
其它學科競賽筆者不太了解,不敢妄言。而作為選擇人數最少的信息學奧賽NOIP省一等獎到底價值幾何呢?
2019年以前信息學奧賽省一等獎基本上都有20分以上直至一本線的降分。坊間盛傳有企業直接給NOIP省一等獎學生開出工資價碼。
作為高中都沒畢業的信息學奧賽NOIP省一的競賽黨們不必妄自菲薄,你們的能力和素質本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遠比20分甚至60分更有意義!
而一旦進入大學學成後,個人價值進一步提升。從《年薪25萬隻是白菜價?這幾個專業的畢業生正被瘋搶……》文中可見一斑,更有企業給清華姚班的信息學競賽黨開出200萬年薪。
信息學奧賽的學習過程與傳統學科有很大不同,大多數學生不光要跟著老師學(很多地區是沒有專業老師),更多的時間是自己艱難摸索,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向同學學,向從未謀面的業內博主、論壇大咖們學。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極大提升了一項終身受益的能力----自學能力。信息學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思維的鍛鍊,意志的磨鍊,到高級階段甚至可以說是靈魂的洗禮!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伴隨著這些少年身體成長的同時,是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
曾經有華為研究院的一位博士與筆者談到現在大多數985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頭兩年是做不了什麼事的,而信息學競賽黨就上手很快,他們開始也不明就裡,後來逐漸明白計算思維的訓練很重要,而訓練的關鍵時期就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成長期。
信息學NOIP競賽是2天6道題6小時,出題人要避免與往年出相近的題,而且還要與時代的發展相聯繫。題目不僅有從生活實踐中提煉出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也有用計算機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的題,需要參賽者對算法和數據結構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與傳統高考出題思路有很大不同,高考考的是你的記憶,反應能力和熟練程度,信息學競賽考的是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形式的不同也導致學習方式方法的不同,自然培養的人才類型也不同,而我們這個時代對以信息學為代表的創新型人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有更迫切的需求,這也就是信息學人才待遇水漲船高的現實原因。
2017年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而NOIP信息學奧賽將成為人工智慧時代技術精英養成的最快通道。
希望參加信息學NOIP課程學習的同學們要排除外界幹擾,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這個變革的新時代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