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
北極正在經歷
海冰的大量融化
但是在海洋深處,正在發生著一些事情,科學家們仍在努力完全理解......
北極的春天,最北端的自然剛剛醒來,這裡每天有24小時的日光照射,陽光溫暖著這裡的一切。
在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和格陵蘭(Greenland)之間的弗拉姆海峽(Fram Strait)水域,冰要融化了。
北極的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導致海冰大量融化。但是,儘管我們知道氣候變化正在使北極的空氣變暖,但在冰下還有許多我們不完全了解的事情。
這是一個由跨學科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綠色和平組織的協助下進行的一項研究,這是該研究團隊近一年來進行極地探險的開始。科學家們想更多地了解冰下的威脅,這威脅有可能會破壞這裡的生物循環,並威脅整個地球的生命。
碎冰
運送科學家的充氣船緩慢地駛過破碎的冰海,破碎的浮冰和冰塊曾經是北極冰原的一部分,被風和海流向南推動,進入弗拉姆海峽。
在這裡,科學家們花了幾天的時間在不穩定的浮冰上工作,在浮冰上鑽洞以測量浮冰的厚度,科學家們在作業的時候要格外提防北極熊的襲擊。北卡羅萊納州威爾明頓大學的極地物理學家蒂爾·華格納說:「該海域的浮冰確實變薄了,到處都可以觀察到這一情況。」
據弗拉姆海峽北極觀測站稱,自1990年以來,這裡的海冰厚度已減少了三分之一,從大約3米減少到2米。
弗拉姆海峽是墨西哥灣流經過的地方,來源自墨西哥的溫水,流經大西洋數千公裡,到達北極冰緣。弗拉姆海峽是80%北冰洋冰塊進出的通道。
華格納解釋說:「從長遠來看,海冰的流失一直是由上方融化冰層的較高氣溫造成的。」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可能正在發生改變。「(從南方)來的溫水是在海洋表層,然後進入北冰洋時又沉降在冰的下方。」華格納說,「冰層下面的溫水層已經越來越靠近海洋表面,並從下面融化冰層。」
微觀生命
海冰融化對生態系統以及對我們人類的影響,是本研究的核心。科學家們從浮冰中提取出冰芯,這些芯所藏的線索是肉眼看不見的。
冰芯樣品 圖源網絡
在實驗室裡,生物學家和海洋學家馬蒂斯·開普(Mattias Cape)正在顯微鏡下觀看冰芯樣品,他驚呼道:「啊,好漂亮!在這片冰塊中是一片微觀的森林。所有這些小氣泡,這些小通道,都是這些微觀生物的家園。」
綠色和平組織的這艘「北極日出」號科考船已經變成了一個浮動的科學實驗室,在船上科學家們對冰芯樣本進行了蒸餾和觀察。在顯微鏡下,冰芯裡面的世界栩栩如生:這是一個由海冰藻和浮遊植物組成的萬花筒,是利用陽光作為能量的微觀生物世界。
開普(Cape)解釋說,這些生物通過從大氣中吸收導致氣候變暖的二氧化碳,並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封存在生物圈中,在減少氣候變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說:「它們(微觀生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排出氧氣,這些氧氣也是我們人類呼吸的氧氣。」
科學家們稍後會在陸地上對這些冰樣進一步的研究,以幫助人類了解海冰的減少,如何可能影響其吸收和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生命網
北極水域看似貧瘠,但卻是構建海洋生命物的基礎,微觀水域卻充滿了生機。
冰的底部充斥著浮遊動物,這些都是以浮遊植物為食的微小甲殼類動物。反過來,磷蝦和小魚則以浮遊動物為食,大魚則以小魚為食,因此它們構成一條包括鯨魚、海豹、海鳥甚至北極熊在內的食物鏈。
隨著海冰的融化,冰藻和浮遊植物會被釋放到海中。在短期內,這會產生某種營養注入,從而使海洋的生命周期開始跳躍。
但是近年來,整個北極地區的海冰損失每年都卻創下最新紀錄。北極冰塊的減少最終將使整個生命周期處於危險之中,冰量減少,意味著注入海洋的營養素也越少,意味著沿著鏈條的食物也越少。
開普介紹,海冰層下面30米左右是大約3.5度的溫水,這就是大西洋的溫水。在遠離冰層的這種較溫暖的水中,他們發現浮遊植物明顯減少。新融化的冰不僅將生命注入水中,還形成一層冷水,保護上方的海冰免於更多融化。華格納解釋說:「它將冰與底部的溫水隔離開來。」更少的海冰意味著更少的保護性冷層,將會導致更多的融化。
保護海洋
綠色和平組織從北極前往南極,以突出海洋所面臨的威脅,這是其海洋保護區運動的一部分。
隨著氣候變化和冰層融化給北極海洋生物帶來更大壓力,該組織希望將更多的海洋留作保護性儲備,而不受商業開發。聯合國正在就一項「全球海洋條約」進行談判,綠色和平組織是一個更廣泛聯盟的一部分,該聯盟正在爭取立法,到2030年將保護全球30%的海洋。
「我們可以達成一項能夠維持現狀的協議,或者我們可以達成一項有條件的協議,這將使我們能夠指定公海中受完全保護的海洋保護區。」綠色和平組織的探險領導者蘇恩·謝勒(Sune Scheller)說,「如果不建立海洋保護區,必將會把海洋生態系統推向風險的邊緣。最終,這項協議的達成,需要得到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支持。」
但是,該協議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包括俄羅斯和美國在內的一些強國都在考慮以犧牲地球的未來為代價的短期經濟利益。
美國尚未籤署《海洋法公約》,這是聯合國關於各國如何使用海洋的準則,而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最近也鼓吹,認為海冰減縮、新航道的開闢和大量海上運輸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機遇和自然資源。
「聽到這樣的消息真是可悲,我認為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很明顯,您可以找到有關氣候變化的小的好處,但從廣義上講,氣候變化對我們人類、環境和海洋都沒有好處。損失將大大超過潛在的小的好處。」謝勒說。
隨著科考船向南行駛,科學家們在冰層上看到了紅色的血跡,這是人類虐殺北極熊、海豹的血腥場景留下的痕跡。
沒有海冰不僅威脅著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還將威脅到其它一些動物的生存,我們將會看到的白鯨沿著冰緣慢慢地浸入海水,它們的深呼吸打破了這個偏遠地區的寂靜。海冰的流失將會影響我們所有人,只是我們人類還沒有完全理解。
來源:海洋世界傳播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北部有1到1.7米的輕浪到中浪;
黃海南部有0.7到1米的輕浪;
東海北部有1.3到1.9米的中浪;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有1.9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南海北部、中部、巴士海峽有2.5到3.6米的大浪區;
南海南部有1.3到2.3米的中浪區;
北部灣有0.7到1.3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的大浪區減弱消失;
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2.6米;
南海北部的大浪區維持,浪高3到4米;
南海中部、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5到3.6米。
11月24日~11月28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上海海域是輕浪,舟山海域有中浪,受海面中陣雨影響,都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我國其他沿岸海域都是輕浪或中浪,海況優良,都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連雲港海域受海面小陣雨影響,海邊出行請備好雨具。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大浪,乘船舒適度為三級,出行要注意預防暈船;
深圳至珠海航線是輕浪,海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其他主要旅遊航線都是中浪,乘船舒適度都為二級。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永興島附近海域有3.4米的大浪,釣魚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黃巖島附近海域有2.5~2.8米的大浪,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附近海域有2.1~2.3米的中浪,以上海島都不適宜乘船旅行;
永暑礁附近海域有2米的中浪,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8米的中浪,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嵊泗列島、南麂島、嵛山島、海陵島、南三島附近海域有1.5~1.7米的中浪,靈山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附近海域有1.3~1.4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