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20日 布達拉宮維修三期工程完成

2021-01-15 騰訊網

1992年11月20日 布達拉宮維修三期工程完成

1992年11月中旬,舉世矚目的布達拉宮維修第三期工程業如期完成,並順利通過專家驗收,至此,維修工程最艱難的部分已經安然度過。這是布達拉宮維修領導小組副組長、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吉普·平措次登11月20日愉快地向中外記者宣布的。他強調,維修工程自始至終遵循了國際公認的忠實地按照原狀保存原物的原則。

布達拉宮一直是我國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所在地,是藏傳佛教的聖地和藏文化精品的集中地,也是西藏同內地、同中央政府聯繫和交流的樞紐。由於布達拉宮絕大部分建築都已有3000多年以上的歷史,法王洞和觀音堂更已長存了1300餘年,整個建築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較大險情。為此,在以國務委員李鐵映為名譽組長的布達拉宮維修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於1989年10月正式開始維修工程。

第三期工程共28個項目,主要包括五世達賴靈塔殿、拉麻拉康、紅宮西大殿三層迴廊、白宮西日光殿、甘丹揚孜、銅器庫、唐卡庫、夏金窖、西大殿、供品室等關鍵工程。這期工程量大,技術難度高,且位於布達拉宮的最重要部分,涉及收藏的珍貴文物又特別多。吉普·平措次登認為,第三期工程的勝利完工,標誌著布達拉宮維修工程已取得決定性的成功,在未來的工程中不再存在特別令人擔憂的困難。

據了解,布達拉宮的維修工程十分注意尊重科學、尊重傳統、尊重民族和宗教習慣。西藏僧俗群眾稱讚這一工程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功德,許多專家和技術人員也認為這一工程是文物保護的成功之作。

1995年11月20日 世界上首例人造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1995年11月,一名退休的電影製片人成為世界上首例接受人造心臟的患者。手術是11月上旬在牛津進行的。手術的成功為成千上萬名等待器官移植的心臟病人帶來了希望。因為目前可供移植的人體器官非常有限。

這位名叫古德曼的患者當年64歲,是從25名志願接受手術的患者中挑選出來的。古德曼患有心臟衰竭,由於年齡的關係,他已不可能接受器官移植,醫生曾告訴他最多只能活6個月。

據報導,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古德曼始終是清醒的。並且第二天他就能坐在床上了。

據醫生透露,人造心臟被縫合在病人的左心室中、承擔向體內供血的任務。醫生們表示,雖然還存在著感染甚至血液凝固的可能,但他們已經把危險降到了最低限度。醫生們樂觀地估計,這名患者有可能存活較長時間。

以心臟病醫生魏斯比為首的手術組試圖向人們證明,對許多患者來說,人造心臟比無休止的吃藥住院要好得多,而且價格也不貴。如果順利,預計牛津心臟病中心將長期向各地的心臟病患者提供人造心臟。

人造心臟仍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克服感染。目前安裝在古德曼身上的人造心臟是依靠體外的用電池帶動的氣泵來工作的,連接它們的導線使得感染隨時可能發生。為了攻克這一難關,牛津大學的心臟病中心正在與美國人工心臟的先驅者加維克博士合作,他們準備研製一種微型氣泵直接裝在患者體內以避免感染。牛津的霍德克裡夫醫院希望它的病人能夠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1998年11月20日 十六國國際空間站升空

12月7日,「曙光」艙與「團結」艙太空對接成功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首批發射成功,這標誌著人類和平開發太空的開始。空間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載人飛行器,計劃耗資400億美元。

11月20日莫斯科時間9時40分哈薩克斯坦北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常「轟滷一聲巨響,俄羅斯「質子·K」火箭帶著「太空城」主體裝置俄制功能貨艙,在一片火焰和濃煙中緩緩升起,拖著長長的尾巴飛向太空……這一聲巨響,標誌著人類太空領域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進入實際裝配階段;這一聲巨響意味著人類在探索、開發太空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俄羅斯為此深感自豪:41年前,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這裡升空;37年前,第一名太空人加加林在這裡飛向太空;而今,「太空新紀元在拜科努爾開始」。

這天,拜科努爾發射場上空的天氣不太理想,烏雲的遮蔽降低了能見度,風速也很大。看著三級運載火箭「質子」號頂端重達24噸的功能貨艙「曙光」號,在場人們的心裡都繃得緊緊的。發射前,俄羅斯航天局的官員們出語謹慎。

9時40分,一聲巨響,巨大的運載火箭噴著棕紅色的火焰和濃煙拔地而起。40秒鐘後,火箭消失在濃密的烏雲之中。在控制中心裡,廣播不斷地向人們報告火箭飛行情況:「飛行正常!」

「飛行正常!」9分48秒後,人們從屏幕上看到,「曙光」號功能貨艙已在200公裡的高空成功地與運載火箭分離,並順利進入軌道。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凱爾·海寧宣布:「運載火箭已經脫離,『曙光』號現在得靠自己了。」火箭將把該艙送至遠地點185公裡、近地點150公裡的初級軌道上。4天後,該艙將藉助自己的發動機上升到近地點350公裡、遠地點500公裡的預定軌道上。

12月7日1點07分,俄羅斯「曙光」艙與美國「團結」艙在地球上空約340公裡順利對接。

此次發射的功能貨艙是由美國宇航局出資、俄羅斯製造的。該艙重約20噸,長13米,內容積72立方米,可用面積為40立方米,是空間站的基礎艙。該艙主要用於連接空間站的各公務艙和生活艙,為空間站提供電源、導航、通訊、溫控等多種服務,是空間站的大本營。整個空間站建設將在2004年完成,使用期限為15年。但根據俄「和平」號的經驗,空間站的服役期可能會延長。

「阿爾法」空間站建成後,太空中將出現一個長108米,寬 88米的大型「金字塔」,成為世界最先進的綜合科研基地。科學家預測,新空間站的建立將可能對世界生物學、氣象學、天體物理學、地表探測等學科的發展帶來突破。

世界宇航事業的新紀元即將來臨,但目前僅僅是邁出第一步, 5年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稍縱即逝的一瞬,但對「阿爾法」來說卻是漫長的,未來還有許多未知數。

俄羅斯宇航界從開始就對這一項目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世界宇航界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可同月球探秘相提並論,有重大的歷史性意義;另一部分人認為,這一項目是「一場政治廣告遊戲」,不會給科學帶來「原則性的新知識」。

由於這一項目的實施使俄喪失控制太空的主導權,已有人公開反對「阿爾法」的實施。同時,俄政治、經濟、社會局勢至今未能實現穩定,未來5年內又是還債高峰。此次發射靠美國幫助才勉強過關,未來的資金從何而出?恐怕連總統也無法回答。俄羅斯承擔的80至100億美元能否落到實處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而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際花費很可能要超出原來預算。

名為「阿爾法」的國際空間站工程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航天局的11個成員國共同籌建。16個國家開展如此大型的合作史無前例,國際上尚沒有法規調整這一「太空王國」內「居民」的關係。「阿爾法」內將執行哪個國家的法律?如果俄羅斯太空人在日本的實驗艙操作失誤,給空間站造成損失,將按什麼法律進行處罰?各國法律出現衝突怎麼辦?僅這一小小的國際法律問題就夠法學家傷腦筋的了,更不用說在以後的工作中,還會出現一系列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但無論如何,火箭已載著空間站升空,退路已經沒有,它只能向前,帶著全世界人新的希望向前。

相關資料:

國際空間站建造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1994年~1998年)

進行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飛行。送美國航天員到和平號上累計工作近3年,以訓練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試驗美俄在國際空間站上要用的硬體及指揮、控制和各種通信程序。

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1998年~2000年)

目前的計劃是:1998年11月20日,用俄羅斯質子號火箭發射功能貨艙;同年12月3日,用美國太空梭發射節點1號艙與功能貨艙在軌對接;1999年7月,用質子號火箭發射服務艙與它們在軌對接。此後,陸續發射聯盟TM飛船(用於航天員應急返回)、美國實驗艙、多用途笄誆蘸推盞取5?000年1月美國氣閘艙在軌對接完成時,則標誌著第二階段的結束。屆時,將派首批3名航天員登站,他們可用站上的13個機櫃進行實驗。在美俄籤署的文件中指出:成功地完成這一階段工作,是建立國際空間站的關鍵。

第三階段:後裝配階段(2000年~2004年)

主要完成國際空間站的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將先後發射和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加拿大移動服務系統、日本實驗艙、歐洲哥倫布艙、美國居住艙、俄羅斯研究艙等。我國參與研製的「阿爾法」磁譜儀擬於2002年~2003年間裝到空間站的桁架上。2004年美國居住艙在軌裝配完畢後,則可以宣告國際空間站全部落成。

2001年11月20日 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今天,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11月20日,世貿組織總幹事麥可·穆爾致函世貿組織成員,宣布我國政府已於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這個議定書將於12月11日生效,我國也將於同日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外經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後,我國將全面參與世貿組織的各項工作。不久,我國將向世貿組織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並派出大使。我國將全面享受世貿組織賦予其成員的各項權利,並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認真履行義務。「多哈發展議程」已經啟動,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我國將認真積極參加世貿組織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並在其中與其他成員一道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擬任職幹部公示(公示期:2019年11月20日—2019年11月26日)
    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為加強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監督,現將擬任職的幹部進行任前公示(按姓氏筆畫為序),公示期限為2019年11月20日—2019年11月26日(5個工作日)。王廷利,男,漢族,1965年11月生,54歲,1984年10月參加工作,1992年5月入黨,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專業在職大學畢業,現任省政協辦公廳接待處處長,擬推薦為省政協臺港澳僑聯絡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駐會)人選。
  • 【通遼新聞早點】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
    11月19日,2019年全市秋糧收購工作調度會召開,會議旨在貫徹落實全國秋糧收購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判我市秋糧產購銷形勢,安排部署2019年秋糧收購工作。1-10月,全市稅務系統組織各項稅費收入146.03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04.73億元,社會保險費收入35.53億元,其他收入5.77億元。
  • 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 擴建工程飛行區工程開工
    10月25日凌晨2時許,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舉行飛行區工程不停航施工誓師大會,吹響了衝刺35天、奮戰不停航施工的衝鋒號,500餘名機場建設者和100餘臺套大型工程機械進場施工,標誌著三期擴建工程飛行區工程進入建設攻堅階段
  • 布達拉宮的總體介紹
    布達拉宮介紹坐落于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於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
  • 【聚焦】這個新建飛機「4S維修點」,就在花都!
    9月22日,2020年廣州市住建城鄉系統「質量月」現場觀摩會在位於花都區的廣州白雲機場南航GAMECO飛機維修設施三期工程項目舉辦小編在現場獲悉,該項目已封頂正式建成後將為白雲機場擴建增加運力提供必要的飛機維護保障推動打造全國最大的飛機維修基地進一步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
  • 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獲批 9月底開工
    批覆顯示,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將按照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目標設計。據悉,工程總投資達544.2億元,是中國民航機場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改擴建工程。本期擴建完成後,白雲機場將擁有五條跑道同時運行,是中國民航機場跑道最多的機場,白雲機場航站樓面積將達到173.6萬平方米,成為中國民航航站樓建築面積最大的機場。
  • 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全面獲批
    來源:西安晚報 2020年10月21日 11:40 鳳凰網房產掃碼獲取更多內容,這是繼2020年5月28日三期擴建工程飛行區工程初設獲批後的又一重要裡程碑,至此,三期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全面獲批,標誌著三期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圓滿完成,進入全面建設實施階段。
  • 西寧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
    央廣網西寧8月24日消息(記者葛修遠 通訊員吳博婷)8月24日,工程總投資105.1億元的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以下簡稱:西寧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西寧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民航局重點項目,是青海省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一優兩高」戰略落地的重點工程,更是青海民航的「頭號工程」。工程破土動工,標誌著青海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 10月25日至11月28日西安機場臨時關閉南跑道
    10月16日,記者從西安機場獲悉,為加快機場三期工程進度,最大限度降低南飛行區擴建改造對機場運行的影響,將在10月25日至11月28日臨時關閉南跑道,開展南飛行區擴建施工作業。據悉,2019年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722萬人次,成為全國第7、全球前40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按照民航局《西安國際航空樞紐規劃》發展目標,到2025年,西安機場吞吐量將達到7100萬,到2035年,將達到1億人次。
  • 【項目】近期煤化工項目進展最新匯總(11月19日)
    北極星大氣網訊:中天合創項目熱電裝置開工鍋爐中交11月16日,由煉化工程集團第五建設公司承建的中天合創項目熱電裝置240t/h開工鍋爐中交。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熱電裝置240t/h開工鍋爐於2014年5月25日開工,第五建設公司承擔了開工鍋爐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任務。
  • 11月20日,中國人送飛船上天!神舟一號任務今天20年了
    作為我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1999年11月取得首飛首勝,在世人面前震撼亮相……1首勝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工位
  • 寬體飛機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首根工程樁澆築完成
    8月23日11時,中建二局海南分公司海口美蘭臨空經濟區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平臺)一期項目首根工程樁澆築完成,標誌著項目建設逐漸步入正軌。據了解,海口美蘭臨空經濟區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平臺)一期項目將面向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等海外市場,建設成為國內唯一寬體飛機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平臺,建設「一帶一路」亞太航空維修業務集散中心;為海南打造富有全球競爭力的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提供重要支撐
  • 每周大事(2020年11月14日~20日)
    每周大事(2020年11月14日~20日)提要 〇習近平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〇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〇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 〇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整體獲得批覆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20日消息:日前,中國民用航空局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批覆了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航站區和配套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這是繼2020年5月28日三期擴建工程飛行區工程初設獲批後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 概算13.43億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空管工程初設獲批
    2020年12月8日,從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管理局官網獲悉,四天之前,西北局組織完成了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空管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覆。2016年年末,甘肅經濟信息網發布蘭州中川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招標公告。一個月之後,也就是2017年1月,《政府工作報告》公示,該報告中就提及到了中川機場三期擴建的消息。次年四月,甘肅公共交易中心網站發布了蘭州中川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航站區設計方案徵集第一次更正的公告。
  • 保護布達拉宮,也得懂氣象?
    第三期節目講述了西藏布達拉宮推選的三件國寶,法王洞文成公主像、《四部醫典》布達拉宮版、《清代布達拉宮紅宮修砌圖》,從不同切面,傳遞著同一曲團結的頌唱。那麼,一千三百年的布達拉宮是如何防禦雷電災害的呢?近300年 沒有發生雷電災害史料記載:「1645年,五世達賴執掌西藏政教權柄後不久,開始重新修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圓寂後,攝政第司•索郎繞旦續建布達拉宮,於1693年完工。」奇怪的是,自此次重新修建之後的近300年時間裡,布達拉宮沒有遭受過大的雷電災害的侵襲。
  • 齊魯晚報 -微報紙-2020年11月20日
    10月13日上午,小區101-12住戶報修,樓上衛生間有水順暖氣管滴到樓下。該房屋為頂加閣,閣樓為單獨租戶。維修人員和報修住戶到樓上查看,閣樓衛生間暖氣立管貼地面處漏水,立管四周約1平方米範圍有積水。14日上午,101-12閣樓租戶來電反映地下室漏水。維修人員現場查看,地下室地面有水,地上堆有雜物。
  • 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1988年11月布達拉宮管理處成立,為縣級單位,在人事安排方面直接歸自治區文化廳管,在文博業務方面接受自治區文物局的指導。>月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和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先後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 11月20日行業要聞早餐
    11、泰國擬再次延長緊急狀態法實施期限綜合外媒報導,泰國因新冠疫情而實施的緊急狀態法實施期限,原定於2020年11月底結束。然而,由於疫情持續蔓延,泰國政府擬再次延長實施期限至2021年1月15日。4、上期所:國債作為保證金業務滿月 交存規模逾56億元上海期貨交易所國債作為保證金業務自2020年10月19日推出以來,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一個月來業務運行平穩,市場積極參與,國債交存量穩步提升。截至11月19日結算時,國債交存規模約56.26億元。
  • 遊覽布達拉宮需要了解這5件傳說,讓很多遊客很意外!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西藏著名之地「布達拉宮」。(藏語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