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只給我們一次機會,或熱愛她或怠慢她,關鍵是看我們怎樣去活著。你可以每天渾渾噩噩,苟且偷生;你也可以每天精神抖擻,追求卓越。
二、珍惜生命,有著豐富深邃的思想內涵、外延和人生哲理。現實生活中值得珍惜的東西還有太多,如珍惜時間、珍惜資源、珍惜健康、珍惜緣分、珍惜現在、珍惜擁有。
三、無論是萬家燈火,還是獨坐黃昏,一切都如自然流水。孤獨與喧鬧,繁華與荒蕪,將沒有固定的原則與準繩。拈花一笑,禪悟人生,境似藍天,心如大海。
四、一個人的存在應該讓周圍的人感到幸福,而不應讓別人認為你僅僅是活著而已。
五、縱使擁有百萬家產,顯赫身份,也換不回完整而精彩的生命。只有淡泊名利,修身奉獻,才能得到完整而精彩的一生。
六、佛教認為眾生都是平等的,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的產物,所以佛教提倡眾生共生、友好相處,佛教中「不殺生」的戒律就體現了這種理念。
七、人身比泡沫還脆弱,容易被破壞。況且如果得到人身之後,不善加維護,積累足夠善因緣,以至做下惡業,那來世必將墮入三惡道,那就離出離輪迴痛苦的解脫之路更遠了。
八、人身是最殊勝最寶貴的,得到了具緣人身,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所要的一切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如果只是碌碌無為地過一輩子,那真是太可惜了。
九、佛教《雜阿含經》云:「人身難得,猶如盲龜遇浮木孔。」然而既得人身,卻命在呼吸間,一氣不來,就結束生命。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十、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但我們有共同的一點就是要珍惜得到人身的幸運。
十一、一定要珍惜來世間一趟的機遇,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好好生活,不要在最後感嘆錯過一世美景。
十二、《雜阿含經》中說:「人身難得,猶如盲龜遇浮木孔。」要得到人身恐怕與海底的盲龜想要將頭部伸入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軛之孔一樣困難。
十三、許多難得的因緣都聚集在一起,才能得到這樣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身,真是稀有之極。如此一想,我們就感到自己是十二萬分的幸運!
十四、命運的好與壞,人生的幸與不幸,不是由神所決定的,也不是由祖先所決定的,而是由自己所有的行為決定的。因此,行為是善是惡,決定了我們人生積累的是善業還是惡業。
十五、業力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一種力量,而且業是如影隨形能「帶得走」和「不斷累積的」。由於各人這一生中所做的好事、壞事不等,也就決定了下一生所投生的地方。
十六、人雖然不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至少我們還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在有限的物質滿足和無限的心靈升華之間我們的選擇可以是煩惱和痛苦也可以是快樂和幸福。
十七、人身難得,更難得的是你能珍惜這得到人生的機會,努力修行也好、好好生活也好,都會有幸福的回報。
十八、生活不可能盡善盡美,總是會有很多缺陷,就像馬路不可能像鏡子一樣平坦光滑,總有很多坑坑窪窪。我們所求的幸福圓滿,不過是盡最大力量去填補那些坑洞,所以,不要總是希望人生十全十美,但無論如何,你都要全力以赴。
十九、擁有順緣並不代表我們在未來一定都保有它們,生命中有很多陷阱,我們要時時警惕!
二十、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惹的,我們應該多增加心靈修養,提升人格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消除不斷出現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