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草果 中壩村脫貧致富道路上的「金果果」

2021-01-13 雅安新聞聯播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名山區新店鎮中壩村充分利用群山連綿環抱的森林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草果種植,以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如今林下草果種植成為該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草果成了全村人民的致富果。

群山環繞是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的瓶頸,也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走進中壩村,山澗鬱鬱蔥蔥的片片草果地,組成條條綠色長廊,火紅的草果散發出的清香與認真勞作的村民交相輝映,甚是美麗。近年來,中壩村結合山區開發實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引進並大力發展草果種植。如今,隨著種植技術的日益成熟,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育苗、收果……小小草果,已成為群眾致富的「金果果」。

「目前,全村草果已經陸續投產,今年全村100多畝草果,預計能夠收穫鮮果50000斤,每斤鮮果的價格在5元左右。再過兩年,所有的鮮果進入豐產期以後,平均畝產量將達到500斤,畝產值在2000元至3000元。目前全村貧困戶參與種植草果的大概有18戶,未來幾年,草果將成為中壩村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新店鎮中壩村第一書記盧康偉說。(雅安市扶貧開發局供稿)

相關焦點

  • 公益宣傳片《怒江草果》上線學習強國平臺 揭秘「金果果」的致富密碼
    雲南網訊(記者 趙黎浩)在雲南怒江大峽谷深處,有一種神奇的「金果果」,它不僅給人帶來舌尖上的美妙滋味,還幫助當地各族群眾脫貧致富,這就大名鼎鼎的怒江草果。1月18日,一部揭秘「金果果」致富密碼的公益宣傳片《怒江草果》正式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線。
  • 黨員帶頭 讓草果村產業「開花結果」
    曾經溪口鎮草果村因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群眾認可度不高等因素,一度成為開展扶貧工作的重難點。現在,草果村在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踐行黨員初心,積極落實脫貧攻堅各項要求、政策,順利實現貧困村轉型「前進村」。
  • 金平縣廣街村:林下草果飄香 百姓致富有方
    5月,走進金平縣廣街村委會林下經濟項目示範基地,只見種植於杉樹林下的草果樹枝繁葉茂。草果樹的根部,長滿了一簇簇橄欖狀、呈暗紅色的草果。草果林裡,村民普勞巴和陳有妹正在忙著除草。「這片草果林面積有80畝,種了7500株,今年第一次掛果。」
  • 草果香,草果美,草果是個好寶貝!
    草果香,草果美,草果是個好寶貝! 視頻: 草果宴 11月1日-7日 怒江州首屆「草果文化周」活動行
  • 松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德沛深入沙壩河鄉紅沙村走訪慰問貧困戶
    松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德沛深入沙壩河鄉紅沙村走訪慰問貧困戶 發布時間:2017-12-20 16:05:37   作者:吳迪   來源:貴州網
  • 南川用 「綠」做文章 百姓家門口脫貧致富
    如園內石柱,有的唇齒相依,有的矗立如塔,有的層見疊出,有的密如刀叢,擬人擬物,石趣天成,形成世所罕見的「石中林、林中石、林中林」奇觀,令人不由驚嘆自然的巧奪天工、歲月的神奇不朽。從公園入口到石林景區,道路兩旁浩瀚的水杉林和柳杉林是一大特色。水杉樹幹直挺,枝葉扶疏,整株樹猶似一座寶塔。浩瀚的千畝水杉和柳杉林,一眼望不到頭,森森然橫陳於天地間,剛強而又不失嫵媚。
  • 草果變寶記
    他家的草果今年產量高,已經賣了4萬多元。作為雲南省福貢縣鹿馬登鄉巴甲朵村的黨總支書記,他更高興的是看到了草果產業的發展前景。小袋包裝的草果粉、漂亮的草果手串、鮮香的草果調味醬……在怒江州首屆「草果文化周」上,一場別具特色的草果「盛宴」吸引著慕名前來的四方遊客,也讓豐永政圍著它們轉個不停。「這個東西一加工原來可以這麼值錢。」他說,草果摘下來時紅彤彤的,好看得很!
  • 2003水利「亮點」工程黃土高原區淤地壩專題調研報告
    全文如下: 加快淤地壩建設是治黃減沙、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農民致富一舉多得的好措施 -黃土高原區淤地壩專題調研報告 如何從根本上治黃減沙、鞏固和擴大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成果,確保八年補助期結束後甚至更長時間內農民的吃糧和花錢,真正實現山川秀美和可持續發展,這是基層廣大幹部群眾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
  • 一線直擊:雲南草果產新價滑,天價草果能否捲土重來?
    【天地網訊】              近日,雲南保山、紅河州、怒江、文山等地的草果逐步開始進入產新期,由於前期的歷史高價,吸引無數藥商關注投資。而在雲南產區,草果也成為農戶脫貧致富的「金果子」,那麼今年的產區情況如何呢?價格能否止跌上漲呢?先回顧草果歷史走勢圖,了解其走勢趨勢。
  • ...生態文化村」系列報導⑥」興義市上納灰村|萬峰林下的炊煙嫋嫋
    上納灰村天穹籠罩,群峰環繞。走進位於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的上納灰村,灰瓦白牆的民居被峰林環抱,錯落在田野和峰林之間,河流、人家、田園、山峰,構成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田園山水畫卷,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納」在布依語的意思是「田地」,「灰」在布依語的意思是「美麗」,「納灰」在布依語裡的意思就是「美麗田園」。
  • 草果栽培技術,關於草果種植,提高草果栽培技術和病蟲防治
    草果為姜科豆蔻屬植物的果實。共味辛、性溫。具有燥溼健脾,祛痰截瘧之功。常用於心腹疼痛,脾虛洩瀉,反胃嘔吐,食積不消,瘧痰等症。用量5~ 10克。4~6月間開花,穗狀花序從根狀莖上生出,長約13釐米,直徑約5釐米,每花序有5~30朵花。花冠紅色。蒴果密集,橢圓形,紫褐色,長2.5~4.5釐米,直徑約2釐米,熟時紅棕色,外面呈不規則的縱皺紋,無毛,小果梗長2~5毫米,基部有宿存苞片。二、生長特性草果喜溫暖、半陰半陽的環境。多生於溫暖、陰溼的溝谷疏林下。
  • 千村萬戶看小康|鄒城上磨石嶺村:石徑古井石板路,築起山村致富
    擺脫「無路可走」,上磨石嶺村迎來新生青石板路連接起的幸福圖①:上磨石嶺村村內道路圖。圖②:上磨石嶺村航拍圖。(□記者 常青 報導)守著「金山」長嘆,捧著「金碗」沒飯,娶個媳婦都難,這是過去上磨石嶺村的真實寫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井兒村的脫貧致富經
    除邀請專家進村現場指導外,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協助下,井兒村還組建了自己的果樹修剪技術服務隊,從村民中篩選出韓全堂、師宏章等6名技術水平高、實踐能力強、深受群眾信賴的種植能手,為全村缺技術、缺勞力的農戶和部分普通農戶開展果樹修剪服務,總共修剪蘋果、桃等果樹400餘畝,深受大家的歡迎和好評。
  • 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新華社昆明11月9日電題: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新華社記者趙珮然、楊靜  怒江大峽穀雨季剛過,三河村傈僳族脫貧戶李興明家忙著起新樓。眼瞅著草果產季將近,李興明站在院裡,催促工人加緊施工。  「草果熟了,就沒空管蓋房子咯。」62歲的李興明和其他村民一樣摩拳擦掌,想在草果季大幹一場。
  • 何為草果?一斤20元常被誤認成罌粟殼!如今已是香料中的LV
    提到草果這種植物好多人會比較陌生,甚至有人還會把這種植物誤認為是「罌粟」而望而卻步。一度在市場上處於被禁止售的場景,草果又名「草果仁」、「草果子」,草果在我國運用歷史十分悠久,在宋朝左右就被人們用於入藥,如今主要分布在雲南和貴州等地,是當地藥材市場的大宗產品之一。其果實不僅是完美的料用材料,而且還是絕佳的中成效配方原料。
  • 麻江:下好林下經濟這盤棋 「沉睡」資源變鮮活資產
    人們清除掉林下的雜草,將一棟棟雞舍、一箱箱蜜蜂、一塊塊林藥移到林下,發展起了適宜林下產業。往日砍伐木材為主的傳統林業,變為了現代林下經濟,「沉睡資源」變成「鮮活資產」。楊萬方說,這些經驗全靠自我總結,發展就要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成長,只要方法得當,不怕沒收入。  遙相對應,龍山鎮螞蟻墳山溝處,90箱蜜蜂沒有了往日的喧囂,開始窩在蜂巢,抱團取暖過冬,也在為來年的採蜜大業積蓄力量。
  • 生物藥材拔「窮根」 ——臨滄市發展林下藥材產業促脫貧
    近年來,臨滄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推進林藥基地建設,促進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全市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74萬畝,產量達7.25萬噸,實現產值12.72億元。滇龍膽草種植面積、產量、農業產值均居雲南省第一位,茯苓種植面積、加工產值居全省第一位。
  • 村主任李永波: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一個大山裡走出去的孩子,初中畢業後便在外打拼,從修車學徒到建立自己的汽車修配廠,在北京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卻在自己事業的鼎盛時期,選擇回到農村老家種植中草藥。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樣帶領大家走上脫貧致富路的。
  • 「茅荊壩針闊混交林」榮登「中國最美森林」榜單
    和合承德網訊(王仰發、許貴申、王玉芝)日前,從中國林業新聞網獲悉,「河北茅荊壩針闊混交林」榮登第二屆「中國最美森林」榜單。  「中國最美森林」是《森林與人類》雜誌開展的尋找最美森林宣傳活動,目的是選出中國大地上繡美的森林景觀,進行廣泛的傳播宣傳,喚起人們對中國森林的關注與熱愛,激起全民愛國情懷,對國家壯美河山產生自豪感。
  • 經常食用草果,您知道嗎?
    顧名思義草果它不僅僅是家喻戶曉的調料品,其實它還是屬於一味中草藥!草果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等。草果苗草果為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從生,植株可高達1.5米~2.3米,野生或人工栽培於稀疏林下,喜生長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