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麼,種植物得植物,種羊,可不可以也種出一隻羊來呢?
有一種生物,它的名字是植物羊,聽這個名字像是植物與羊的結合體,它可以說是植物,也可以說是動物,但又非植物也非動物,它介於兩者之間,是一種複雜結合體,至今,都還沒有人具體可以說明它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而傳說中的植物羊又真的存在嗎?
奇怪的兩種形態
植物羊是一種存在於遙遠的傳說裡的生物。在中國古代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過記載。它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是介於植物與動物二者之間的一種神秘生物。
這個神秘存在,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看上去是羊,可是卻有著植物的根莖與葉子。又像是植物的根莖上,開出了像羊一般形狀的存在。
根據記載,植物羊這個名稱下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豆莢之中長出羊羔,只是看上去有著羊的樣子與形狀,跟豆子一般的大小,沒有屬於羊的活力。除了樣貌形態外,跟普通植物一般無二。
而另一種植物羊,更加偏向於羊的一方生長。它不僅外貌像是一隻羊,形態像羊,整體看上去就是一隻羊。它可以動,可以叫,觸碰後,就會發出像羊一樣的"咩咩"叫聲。而且還會主動吃身邊的草之類的植物。
除此之外,就只有它羊的身子底下的一條根莖,深深的直繫於土壤之中,讓植物羊不能自由的活動。它的臍帶與植物的根莖相連,只有切斷根莖,沒了營養的運輸,這種植物羊就會走向死亡。
礙於植物羊不能自由的移動,在它將身邊所有的食物——青草植物類的東西都吃完後,沒有了食物以供以後的生存,它也會慢慢地走向死亡。這樣神奇又奇特存在,的確引起了眾多人的好奇,但對於這種生物是否真的存在於過往的歷史上,還是有很多人去懷疑這件事情。
有人對於植物羊的誕生進行了實驗,認為植物羊是可以通過人工手段培育出來的。就像是著名的冬蟲夏草。冬天是蟲,夏天是草。這樣神奇的存在,曾經也有人質疑過,但在揭露出事實的真相後,大家也紛紛相信了,並且將冬蟲夏草名揚於天下。
曾被質疑的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正像它的古怪名字一樣,形狀很奇特: 說它是動物,它的根又深扎在泥土裡,頭上還長著一根草;說它像植物,它的根部又是一條蟲子,長有頭和嘴,還有8對整齊的足。
冬蟲夏草這種怪模怪樣的東西是如何形成的呢?這種存在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呢?它們又為什麼會生成這般怪模樣呢?
原來,有一種叫做"蝙蝠蛾"的昆蟲,在春天來臨之際,它便將蟲卵產在土壤裡,然後靜靜地死去。這蟲卵在土壤裡經過1個月的孵化,一條一條的白胖白胖的幼蟲便破土而出。
有一種真菌即草蟲已在此靜候多時,一遇到這白胖鮮美的幼蟲,便一股腦兒往幼蟲體內鑽,然後在裡邊吮吸著蟲體內的營養,過著無憂無慮的寄生生活。冬天幼蟲被拋棄在泥土中,由於體內的寄生菌大量繁殖,這蟲子等不到爬出地面,頭朝上的,便死去了。
等到氣候溫暖了,原本寄居在幼蟲體內的真菌便破土而出,在幼蟲殼體的頭部長出一根長約10釐米,頂端呈橢球體的棒。因此,它才長出既像蟲,又像草的這種怪模樣。人們根據這副怪樣子給它起了個"冬蟲夏草"的怪名字。
冬蟲夏草,長得雖然古怪,但它在醫藥界中用途很大。它對補肺益腎,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氣喘、腰痛等病,非常有效。
而真菌是如何鑽入幼蟲的體內,又是怎麼在幼蟲體內寄生那麼長時間後,最終從蟲嘴長出一棵草的呢?迄今為止還是一個謎。
正是因為有冬蟲夏草這樣的先例,所以人們也對這傳說中的植物羊更有著強大的探索興趣。還有人猜測,這植物羊是否跟冬蟲夏草一般,有著極大的藥用價值。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存法則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說,也可以證明植物羊或許真的存在。它們可能是因為不能自由地移動根莖,進行捕捉食物,周圍食物吃完後只能等待死亡這一弊端,導致了不能適應當時環境的生存,於是紛紛滅亡。
也許有可能,有一些植物羊掙脫了根莖與臍帶的束縛,四肢落到了地面上,成為了如今人們所看到的正常羊群般一樣的存在。
對於植物羊的猜測,還有一種懷疑,它們其實就是蕨類植物。毛蕨被懷疑是以前古時候書中記載的植物羊。因為它的澱粉含量極高,有些地區也用它來一起入菜,還在燒烤時,作為食物,吃起來口感較好。
而毛蕨類植物的舊稱是羊齒類植物,原因是蕨類植物有若干種類有細裂如羊齒的葉片,這樣貼近的形象比喻,讓人們懷疑植物羊是不是指以前的蕨類植物,不過這樣的猜測也只是一部分。
有科學家想通過跟培育冬蟲夏草形成的過程一樣,將植物培養出植物羊的形態。將公羊的一部分基因澆灌形成真菌汙染,放到土壤裡培育植物,讓根莖類的植物長出像羊一樣的形態,以實現他培育出植物羊的想法。
不管是中世紀的存在痕跡,還是古代不同地區之間書籍史料的記載。對於植物羊是否存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有些人認為存在即合理,植物羊或許曾經存在,但因為不適應大自然的生存法則而走向滅絕,有些人認為這種神奇而又奇特的生物,不過是曾經有人的杜撰,譁眾取寵而已,不以為然。
無論如何,事物的存在總有它存在的意義,過往的歲月流逝太多,即使現在想要去追尋,也無從探尋。但能通過其他事物,來一步一步的推測,達到最後的目的。
就像人們懷疑毛蕨類植物是否是植物羊,人們又通過類比冬蟲夏草,來反推測植物羊的形成過程。
即使當下的科技手段與科技水平,無法讓人們隨心所欲的回到過去,探求曾經有所記載在文字描述的場景,但是人們的聰明智慧足以證明——即使沒有相應的技術手段,也可以用大腦來旁敲側擊,舉一反三。
不管植物羊存不存在,它的確是在曾經的史料文字上有所記載。或許人們聽過便忘記,只當是笑談,或許人們產生好奇,心生探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不僅存在於植物動物間,更存在於人類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