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期原創作者小蓓,蝸牛我們在雨後潮溼的草地裡可以經常見到,那要是我們自己養殖的話應該怎麼為它們選擇場地呢?首先室外肯定是可以的,它們本身就是在室外活動的,那麼室內可不可以呢?小蓓今天會講解蝸牛可以在什麼樣的場地中飼養,但只著重介紹三種。
養殖場地的選擇
養殖場可根據養殖規模的大小來進行規劃和設計。養殖規模較大的可採用室內養殖、野地養殖、棚式養殖、土溝養殖等方式。養殖規模較小的可用缸式養殖、木箱養殖、庭院養殖甚至陽臺養殖等方式。無論何種養殖方式,都要根據蝸牛的生物學特點來進行養殖場的設置和規劃。應使蝸牛處於安靜、陰暗、潮溼、溫暖和避免震動的地方生活。在野外養殖,應選擇陰暗、潮溼、雜草茂盛、背風、排水良好、土壤疏鬆肥沃、無農藥汙染和害蟲等地方。此外,還應做好防逃和防止天敵入侵等措施。
養殖方式
1.室內養殖:養殖室可以新建,也可用現成閒置的空房改建而成。若房間過高時可在2米高處加蓋塑料頂棚,同時牆壁四周用廢報紙粘滿並包上塑料薄膜,用膠帶粘牢,目的是利於保溫。準備的爐灶是重要的保溫設施,冬季或初春天氣寒冷的季節裡可起到加溫的作用。用磚頭砌幾排高50釐米的養殖槽,養殖槽裡的飼養土最好用田園腐殖土和河沙按2:1的比例相混而成。
飼養土的厚度以能蓋住蝸牛為宜,但考慮到產卵的需要,可在槽四周加厚飼養土。飼養土的溼度以手捏成團,鬆開則散為宜。室內應備有溫度計、乾濕溫度計等以便觀察溫度及溼度。室內光線不可過強,窗口最好按東西方向設置。熱氣管要密閉,防止洩漏。
2.野地養殖:應選背風、陰暗、潮溼、排水性好、土壤疏鬆肥沃且雜草繁盛,無汙染的野地、小山坡等地方。場地四周用鐵絲網或磚頭水泥圍起,高約0.5米,頂部最好做成「T」字形,可起到防逃作用。圍牆四周挖一水槽,灌上水,也可起到防逃或防螞蟻等敵害的入侵。在場內可種植蔬菜、瓜果、甘薯等蝸牛喜歡吃的植物。養殖密度一般為100~200隻/平方米。為達到保溫和防雨防曬作用,還可在場邊搭一塑料棚或帆布棚。
3.棚式養殖或庭院養殖:棚式養殖方法與野地養殖類似,在空地上建棚,裡面建有養殖槽、水龍頭等設施;養殖密度為250~300隻/平方米。庭院養殖可在庭院裡用磚砌成養殖場,種上瓜果蔬菜,便可放養,還可搭棚為蝸牛遮蔭防雨。養殖密度為250~300隻平方米。
蝸牛的引種
好的種蝸牛對於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極為重要。選取繁殖力強、身體健壯的蝸牛,往往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在進行人工養殖之前,首先要選取好的種。選擇蝸牛,要選擇健壯肥大、黏液較多色澤光潔、無傷無破損的蝸牛作為種蝸牛。選種時還應注意選取大小年齡較為一致的蝸牛作為種蝸牛。這樣,有利於保持性成熟同步,交尾成功率高,產卵時間集中,便於管理和做好繁殖工作。選擇好的蝸牛應儘快運回養殖場。同時,種蝸牛也可野外採集。
看完以上的內容,小夥伴們應該了解到蝸牛是有很多種養殖的場地的,只要是它們適應的潮溼、安靜、陰暗的地方,讓它們有自己熟悉的生存環境,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小蓓還給大家提出了引種的建議,這是進行養殖之前的基本工作,要能做到熟練選取。你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