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初聲勢浩大要38億元收購981個公眾號的瀚葉股份嗎?
繼「天價生意」黃了之後,如今瀚葉股份訴訟纏身、年報難產,且大股東陷股權質押危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那位叱吒上海灘的私募大佬,從幕後走向了臺前,也帶著瀚葉股份走向了「折戟沉沙」。
訴訟纏身
昨日夜間的一則公告,又一次將瀚葉股份拉回公眾的視野當中。
公告所涉及的是一個老問題的新進展。早在2017年,申萬宏源與瀚葉股份實控人沈培今籤訂協議,約定由前者作為融出方,後者作為融入方,雙方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幾經轉增股本後,質押的股份總數定格在了3.34億股。
沒想到了2018年10月,在履約保障比例跌至約定的最低比例以下的情況下,沈培今卻未依約採取履約保障措施。因此,申萬宏源證券上訴要求沈培今支付未償還本金、利息和違約金,合計8.92億元。目前,法院已經對該案件進行了受理。
多方股權被悉數凍結
然而,沈培今與瀚葉股份所面臨的麻煩還遠不止於此。
早在4月30日,瀚葉股份因為沒有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報,公司股票停牌。 如果兩個月內,瀚葉股份仍然無法披露年報,公司將在復牌後被戴帽。而這之後的兩個月內若年報繼續「難產」,則將可能被暫停上市。
至於年報「難產」原因,也並非無跡可尋。
也許是「閒來無事」,瀚葉股份在查詢企查查等信息網站時,竟意外發現,自己所持的「財通基金」30%的股權以及「青島易邦」33.44%股權,均被凍結了。
如果說前者的凍結「無傷大雅」的話,後者則要了瀚葉股份的「半條老命」:
2019年前3季度,青島易邦撐起了瀚葉股份的利潤「半邊天」,實現淨利潤2.77億元,瀚葉股份從中收益9270萬元,佔淨利潤的42.67%。
至於瀚葉股份的另外「半條命」也已是朝不保夕了。就在同一天,瀚葉股份全資子公司拜克科技100%股權也遭到了凍結。財報顯示,拜克科技是瀚葉股份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比高達59.18%。
想像一下,如果這些核心公司的股權遭到司法處置,瀚葉股份的所有利潤無疑將被「蠶食殆盡」。
從牛散到實控人
上述的一切,均發生在沈培今奪權之後。
相比目前實控人的角色,大家對沈培今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私募大佬的身份上。
2011年5月,沈培今成立瀚葉財富,與張壽清的上海寶弘,周漢富的上海清朗及陳學東的上海複利並稱為上海灘大宗交易的「四大寡頭」,其中又以沈培今為「帶頭大哥」。
之後,由於做大宗交易的大佬越來越多,沈培今逐漸轉向定增,2015年的亨通光電以及2017年的新亞製程都是他的代表作。
2015年3月,升華拜克(瀚葉股份前身)的控股股東升華集團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擬投資農業網際網路金融市場。
藉此機會,彼時還在二級市場布局的「牛散」沈培今,通過多次股權轉讓,獲得公司15%的股份,成為其實控人。
至此,沈培今開始活躍在臺前,瀚葉股份時代開啟。
「折戟」泛娛樂
升華拜克原本主要從事生物農藥、獸藥等生產與銷售,沈培今入主後曾承諾,一年內不會對公司的主營業務進行重大調整。
然而說歸說,僅4個月後,沈培今便向網遊領域發起進攻——欲以16億元購買網遊公司炎龍科技100%的股權,最終於2017年完成收購。
此後,沈培今便開始在跨界的路上漸行漸遠。2017年底,瀚葉股份停牌,宣布38億收購量子云,宣布轉型「泛娛樂」,再度引起市場的一片譁然。
量子云是一家依託微信生態圈的網際網路廣告公司,旗下有981個公眾號,累計粉絲2.4億人,卻只有50個編輯。這意味著單個公眾號估值387萬元,一個粉絲則價值約15.83元。
當時,這筆收購的增值率高達2818%,這不得不讓市場質疑量子云的估值。
雖然後來收購價調整為32億元,但是這筆收購還是夭折,在資本市場騰挪不順的沈培今,此後便開始接連面對各種訴訟。
如今,沈培今所持的瀚葉股份27.71%的股份,已被悉數司法凍結,且其所持股權質押比例高達99.99%,實控人位置已危在旦夕。
曾經馳騁二級市場的沈培今,如今不得不面臨「錢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