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青藏高原儘管寒氣逼人,然而行走於高原美麗鄉村,吮吸著高原鄉村的幸福味道,卻也感到溫暖如春。
我們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振興大道由西向東一路走過,可以看到,可容納近萬人的體育中心、新第二中學、中醫院……格外醒目。雙向八車道的振興大道兩側,樓宇錯落有致,綠地廣場景致迷人。「東擴、南延、北整治」,城市設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宜居宜業的土鄉新城區日新月異。
這僅僅是互助縣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一個縮影。
前不久,由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共和、同仁等8個縣撤縣設市論證評估報告》評審論證會上,互助縣位列其中。由此,青海省共和、貴德、同仁、海晏、門源、瑪沁、民和、互助8個縣撤縣設市時間表和路線圖提上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在推進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進程中,近年來,青海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富有青海特色、符合青海省情的城鄉統籌建設之路:農村社會事業得到明顯改善,統籌城鄉發展、城鄉關係調整取得進展,協調發展提檔升級,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城鄉區域格局已經形成。
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長期以來指導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是新時代影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重要因素,也是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堅持不懈的奮鬥任務。
就青海而言,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把加快全域青海整體發展,作為關係青海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優化總體發展布局,努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
進一步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抓好城鄉區域統籌,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統籌東西南北,促進城鄉聯動,推動融合發展,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
東部城市群加速崛起,成為蘭西經濟區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全省發展的先導區。
西寧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外環內網」的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海東核心片區建設全面推進,產業園區發展取得明顯突破。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初具規模,資源綜合開發、產業耦合發展步伐加快。
環湖地區生態旅遊、現代生態畜牧業成效顯著,青南地區生態保護與發展和諧共進。
今日之青海,我們看到,海東城市群茁壯成長、西寧更加宜居宜業宜遊、海西循環經濟「主戰場」二次騰飛、海南海北草原更美牛羊更壯、玉樹果洛黃南底蘊更足特色更鮮明,還有格爾木、德令哈、玉樹……漫步在青海廣袤的土地上,由東向西,由南向北,一批批區域性城市不斷壯大……
城鄉統籌加快推進
「花海邊麻」、 「天空之鏡」、「美麗卡陽」……想必這些美麗的風景,早已在青海人乃至全國各地遊客的微信圈裡刷屏。
全省32個美麗城鎮、近1500個美麗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繼青海的群科鎮、茶卡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後,2017年,柯魯柯鎮、龍羊峽鎮、日月鄉、官亭鎮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
近年來,青海省緊緊圍繞「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以「四個轉變」新思路為引領,堅持空間優化、區域協同、城鄉統籌,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推進「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戰略,城鄉統籌加快推進。
加大統籌力度,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關鍵舉措。統籌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優化城鎮體系和空間布局,青海集中打造了一批基礎條件較好、區位優勢突出、產城融合的新興城市和美麗城鎮。著力提升城鎮品質,走出一條以人為本、科學布局、城鄉統籌、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形成了城市建設進入布局優化、多點支撐的新階段。
位於西寧和蘭州兩大省會城市之間的海東市,在實現與西寧、蘭州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加快與西寧、蘭州融合發展。加快內外聯通的通道建設,推進與西寧及周邊地區交通一體化,建設高效快捷的交通路網,努力實現與蘭州、甘南、河西走廊、川西北等地的聯通,形成「六橫六縱」區域主幹路網。積極構建差異化產業體系。理順產業發展鏈條,逐步實現與西寧產業配套和錯位發展。
我們深知,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無疑,對於青海而言,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謀求鄉村經濟與城市經濟協同發展,差異互補發展的具體實踐,是打造產城一體,突出特色優勢的必由之路,同時還是青海推動高原特色生態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將「美麗青海」推向全世界的有效路徑。
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
在我省7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藏區面積約佔97%。
2017年11月13日,隨著我省第一條綠色循環低碳公路花石峽至久治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至此,由省會西寧至我省黃南、玉樹、果洛、海西、海南、海北六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部通達高速公路。
為加快理順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的電網管理體制,繼今年1月3日成立國網玉樹供電公司後,經國務院國資委批覆,瑪多、班瑪、久治三縣供電公司本月初正式成立。至此,國家電網供電服務覆蓋青海全縣域,開啟藏區電網發展新篇章。
這是我省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青海多民族的歷史根基、文化淵源和現實基點,著力實踐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中央治藏新方略。
同時全面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召開全省藏區工作會議,制定推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實施意見,藏區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76.95億元,同比增長4.4%。「十二五」期間累計投資接近1.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5倍,年均增長率超過28%,極大地夯實了區域協調發展基礎。
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2017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資845.92億元。果洛機場通航、連接藏區六州的高等級公路建成、全省大電網縣域全覆蓋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相繼完工。繼續支持果洛加快發展,實施青甘川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關於貫徹落實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項目的分工方案》印發實施。
今天,隨著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全面推進,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全面落實,差別化支持政策的完善實施,我省各地正在以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化布局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清晰路徑從規劃層面走向現實。(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