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促進整體功能更加協調

2021-01-13 青海省人民政府

  冬日的青藏高原儘管寒氣逼人,然而行走於高原美麗鄉村,吮吸著高原鄉村的幸福味道,卻也感到溫暖如春。

  我們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振興大道由西向東一路走過,可以看到,可容納近萬人的體育中心、新第二中學、中醫院……格外醒目。雙向八車道的振興大道兩側,樓宇錯落有致,綠地廣場景致迷人。「東擴、南延、北整治」,城市設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宜居宜業的土鄉新城區日新月異。

  這僅僅是互助縣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一個縮影。

  前不久,由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共和、同仁等8個縣撤縣設市論證評估報告》評審論證會上,互助縣位列其中。由此,青海省共和、貴德、同仁、海晏、門源、瑪沁、民和、互助8個縣撤縣設市時間表和路線圖提上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在推進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進程中,近年來,青海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富有青海特色、符合青海省情的城鄉統籌建設之路:農村社會事業得到明顯改善,統籌城鄉發展、城鄉關係調整取得進展,協調發展提檔升級,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城鄉區域格局已經形成。

  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長期以來指導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是新時代影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重要因素,也是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堅持不懈的奮鬥任務。

  就青海而言,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把加快全域青海整體發展,作為關係青海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優化總體發展布局,努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

  進一步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抓好城鄉區域統籌,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統籌東西南北,促進城鄉聯動,推動融合發展,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

  東部城市群加速崛起,成為蘭西經濟區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全省發展的先導區。

  西寧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外環內網」的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海東核心片區建設全面推進,產業園區發展取得明顯突破。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初具規模,資源綜合開發、產業耦合發展步伐加快。

  環湖地區生態旅遊、現代生態畜牧業成效顯著,青南地區生態保護與發展和諧共進。

  今日之青海,我們看到,海東城市群茁壯成長、西寧更加宜居宜業宜遊、海西循環經濟「主戰場」二次騰飛、海南海北草原更美牛羊更壯、玉樹果洛黃南底蘊更足特色更鮮明,還有格爾木、德令哈、玉樹……漫步在青海廣袤的土地上,由東向西,由南向北,一批批區域性城市不斷壯大……

  城鄉統籌加快推進

  「花海邊麻」、 「天空之鏡」、「美麗卡陽」……想必這些美麗的風景,早已在青海人乃至全國各地遊客的微信圈裡刷屏。

  全省32個美麗城鎮、近1500個美麗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繼青海的群科鎮、茶卡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後,2017年,柯魯柯鎮、龍羊峽鎮、日月鄉、官亭鎮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

  近年來,青海省緊緊圍繞「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以「四個轉變」新思路為引領,堅持空間優化、區域協同、城鄉統籌,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推進「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戰略,城鄉統籌加快推進。

  加大統籌力度,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關鍵舉措。統籌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優化城鎮體系和空間布局,青海集中打造了一批基礎條件較好、區位優勢突出、產城融合的新興城市和美麗城鎮。著力提升城鎮品質,走出一條以人為本、科學布局、城鄉統籌、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形成了城市建設進入布局優化、多點支撐的新階段。

  位於西寧和蘭州兩大省會城市之間的海東市,在實現與西寧、蘭州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加快與西寧、蘭州融合發展。加快內外聯通的通道建設,推進與西寧及周邊地區交通一體化,建設高效快捷的交通路網,努力實現與蘭州、甘南、河西走廊、川西北等地的聯通,形成「六橫六縱」區域主幹路網。積極構建差異化產業體系。理順產業發展鏈條,逐步實現與西寧產業配套和錯位發展。

  我們深知,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無疑,對於青海而言,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謀求鄉村經濟與城市經濟協同發展,差異互補發展的具體實踐,是打造產城一體,突出特色優勢的必由之路,同時還是青海推動高原特色生態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將「美麗青海」推向全世界的有效路徑。

  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

  在我省7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藏區面積約佔97%。

  2017年11月13日,隨著我省第一條綠色循環低碳公路花石峽至久治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至此,由省會西寧至我省黃南、玉樹、果洛、海西、海南、海北六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部通達高速公路。

  為加快理順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的電網管理體制,繼今年1月3日成立國網玉樹供電公司後,經國務院國資委批覆,瑪多、班瑪、久治三縣供電公司本月初正式成立。至此,國家電網供電服務覆蓋青海全縣域,開啟藏區電網發展新篇章。

  這是我省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青海多民族的歷史根基、文化淵源和現實基點,著力實踐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中央治藏新方略。

  同時全面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召開全省藏區工作會議,制定推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實施意見,藏區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76.95億元,同比增長4.4%。「十二五」期間累計投資接近1.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5倍,年均增長率超過28%,極大地夯實了區域協調發展基礎。

  藏區發展步入快車道。2017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資845.92億元。果洛機場通航、連接藏區六州的高等級公路建成、全省大電網縣域全覆蓋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相繼完工。繼續支持果洛加快發展,實施青甘川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關於貫徹落實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項目的分工方案》印發實施。

  今天,隨著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全面推進,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全面落實,差別化支持政策的完善實施,我省各地正在以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化布局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清晰路徑從規劃層面走向現實。(林玟均)

相關焦點

  • 理論熱點面對面:如何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
    當前利益關係出現的上述新特點,一方面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對自身利益的更進一步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協調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統籌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妥善處理各種利益矛盾,既保護人們追求利益的積極性,又有效整合各種社會關係,促進各種社會力量良性互動。
  • 區域一體化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南京開啟「雙主城」格局
    江心洲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南京真正開啟「雙主城」格局;鐵路南京北站樞紐配套工程開工,江北新區邁入「高鐵時代」指日可待;T1航站樓重裝亮相,祿口機場「雙樓合璧」;生活垃圾開啟強制分類,從城市到鄉村流行起「新時尚」;汙水處理設施覆蓋80%農村,其中行政村實現百分百覆蓋……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南京城鄉同頻共振,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強化,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引領「
  • 不是城鄉均質化
    城鄉一體化並非要消除一切城鄉差別,使城鄉完全變得均質和雷同,而是要在消除城鄉之間存在的各種歧視和不平等基礎上,保持和發展城鄉之間在自然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方面的協調互補性。 城鄉一體化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改善民生與擴大內需的必然選擇,對於實現社會和諧與公平正義也具有重大意義。
  • 加快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主要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應重視「三個關係」
    以對口幫扶與對口合作為抓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東部與西部、東部內部省市之間的區際聯繫會更加緊密、合作會更有效。  空間尺度的「大」與「小」  由國家主導制定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
  • 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 促進雄安新區發展更加協調均衡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 「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好保護,統籌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光靠中央政府給予政策支持恐怕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建立一些跨區域、跨流域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 現代化在統籌協調中邁進
    原標題:現代化在統籌協調中邁進 選擇什麼發展道路,確立什麼戰略路徑,是關係一個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新中國70年的歷程歸結到一點,就是探索出一條能夠通向民族復興彼岸的道路,並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戰略路線。
  •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穩步提高,大規模、高強度的人口流動一定程度上仍將持續,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格局優化、城鎮體系建設將是未來區域協調發展關注的重點,城市群將成為促進宏觀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載體。  未來的區域協調發展,需要在理念上賦予新內涵。  首先,要從經濟主導,轉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協調推進。應將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新時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原則。
  • 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過去五十多年的城鄉規劃實踐,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績,但也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認真總結。今天的講座就是對這方面情況的一個簡單介紹,題目是「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根據我們對這個題目的理解,講座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我國城鄉規劃法律制度與實施狀況;二是國外城鄉規劃立法的經驗與啟示;三是完善我國城鄉規劃法律制度的幾點思考。
  • 城鄉區域協調 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12月24日,第26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郭新雙以「發揮郵儲銀行特色優勢,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介紹了郵儲銀行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踐與下一步計劃。
  • 宏觀積極政策需要加強統籌協調並各有側重
    2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金融支持上,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鬆緊適度的同時,更加強化逆周期調節,也就是經濟下行時期加大穩增長力度,意味著偏向寬鬆調節。以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為主要工具,推動市場利率下行,促進實體經濟融資。當前信貸數據雖然稱不上大幅增長,但已經出現明顯轉變,金融狀況逐漸改善。
  • 融合發展培育城鄉連續體
    城市和鄉村是城市化空間演化的兩端,城鄉關係演變直接影響城市化的走向。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統籌城鄉發展綱要,圍繞統籌城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已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路,統籌城鄉發展水平已進入全面融合階段。  對未來一個時期我省城鄉發展態勢,可從三個視角判斷。
  • 五大功能區域劃分是科學的指導性戰略
    五大功能區域劃分反映了重慶履職國家戰略的本質要求,對加快重慶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進一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和實現區域城鄉差異化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性。  五大功能區域劃分是重慶戰略的頂層設計。
  • 大連理工大學召開疫情防控和統籌學校工作協調會
    大連理工大學召開疫情防控和統籌學校工作協調會 2021-01-12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振峰:五大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重慶調研時要求,「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強調「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 區域協調發展 池州貴池下活現代化首善之區建設「一盤棋」
    近些年來,池州市貴池區將區域協調發展列為統領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舉措之一,著力提高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耦合性、均衡性,全力下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大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貴池區域發展呈現出融合互動、協同共進的良好態勢。
  • 唱和如一,宮商協調 在協調發展中拓展新空間
    破解二元結構:城鄉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經天緯地,中國變化翻天覆地。但城鄉二元結構難題仍有待破解。  公報提出,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 ...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要職責...
    8.將原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市容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含新建及大中修和加固、改擴建工程)職責劃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9.將原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燃氣設施建設監督管理職責劃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四)增加的職責。1.增加統籌和規範政府公房管理的職責。2.增加統籌協調消防站建設的職責。
  • 關於加快補齊發展短板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7月29日)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落實「十三五」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發展短板,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圍繞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 城鄉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人民政協網佛山1月7日電(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葉寧 鄒永榆)佛山市南海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廣佛同城前沿,改革開放40多年來,南海區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進入新時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成為南海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