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培育城鄉連續體

2020-12-03 中國網財經

  城市和鄉村是城市化空間演化的兩端,城鄉關係演變直接影響城市化的走向。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統籌城鄉發展綱要,圍繞統籌城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已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路,統籌城鄉發展水平已進入全面融合階段。

  對未來一個時期我省城鄉發展態勢,可從三個視角判斷。從發展階段看,201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65.8%,按照城市化S型曲線,如果延續年均增長0.8個百分點的速度,浙江至少還有6至7年的城市化中高速增長期。從增長潛力看,不同空間格局和資源稟賦的區域,達到城市化相對穩定狀態的水平值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地廣人稀的國家偏低,如美國、法國、德國城市化率均略超80%並相對穩定;而地少人多的國家或地區相對較高,如韓國和日本的城市化率都超過90%。浙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對應城市化水平空間可能尚有20個百分點左右,未來還將有大量人口要素集聚在城市地域。從集聚效率看,全世界1/4的國家,超過一半的國民收入是由不及國家總面積5%的地區貢獻的,美國有一半人口居住在5個州;佔韓國面積0.6%的首爾集聚了約1/4人口。我省杭州、寧波中心城區(除蕭山、餘杭、建德、鄞州外)人口密度,僅為上海、天津和廣州中心城區的20%、7%、22%和33%、8%、13%。從都市區視角看,杭州和寧波都市區內的郊縣人口密度是中心城區的6.2%和3.3%,低於上海的13.57%、廣州的13.51%,更低於東京的36.6%、大阪的71.45%。我省的都市區、中心城市都還需要進一步提質發展。

  另一方面,在資訊時代下,城鄉之間的資源配置方式、區域聯動模式、時空發展效率等正發生變化,傳統城鄉關係產生了新的內涵。比如,網絡化模糊了時空距離,城鄉聯繫的緊密度和互補性更強,就地城市化的發生概率提高,打破城鄉制度障礙更為緊迫。再如,虛擬化拓展了人的活動範圍,減弱了城市空間集聚的積極意義,鄉村在城市化中的重要性將更為突出。在創新驅動、開放合作背景下,如果政府、大學、醫療、產業等環節緊密協作,一些具備人文底蘊和優質服務的中小城市甚至特色鄉村,可能轉型成為新一輪城鄉發展的主角。

  可見,浙江的城市化進程還遠未完成,未來一個時期區域人口、資金等要素的主流方向仍是城市,但集聚方式和區域將呈現多元化特點。鄉村不僅將繼續發揮農業生產和生態平衡的保障作用,還將承擔生活回歸和創意研發等調適作用,城與鄉將進入一個更為複合、多向的融合發展階段。因此,優化城與鄉的差別化特色優勢、強化功能互補,是下一階段我省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點所在。對應,相關任務與舉措建議為:

  空間組織上,全力建設都市區,構築我省城市化發展和城鄉協調的主平臺。都市區能夠較好地滿足城鄉空間綿延、要素配置多元的發展需求,有利於形成巨型的城鄉發展綜合體。當前,要加快培育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主平臺,帶動台州、嘉興等新興都市區發展,配套高效便捷的快速交通設施體系,培育形式多樣的「城鄉連續體」,促進周邊要素更大規模向該地區集聚,帶動我省城市化水平繼續提升。

  要素配置上,率先破除中小城市的城鄉制度障礙,培育城鄉高度融合的新興單元。考慮我省大城市人口壓力相對較大、產業轉型需求緊迫等客觀因素,建議在城鄉聯繫緊密、地域文化融洽的中小城市,加快推進農村產權、金融等制度改革。通過城鄉一體的制度先發優勢,儘快完成既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形成相對和諧的城鄉人居環境,進而示範推廣,引導全省城鄉人口要素的合理分布。

  人文培育上,著力保留和優化鄉村的天然風貌和人文特色,不斷增強鄉村發展軟實力。不僅要繼續提升農村設施服務水平,而且應高度重視城鄉生活方式、人文精神等「慢變量」建設,逐步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質。同時,主張與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相結合,維護一定的農村發展空間,因地制宜地建立農村整治和社區建設方案,審慎按照模板化方式推進鄉村建設。適當保留具有地方特色和傳統風貌的村落,形成自然原生態的鄉野田園美景、鄉土人文氣息,增強農村的特色吸引力,為城鄉互融、互通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基於「滲流模型」的城鄉融合發展機理與路徑選擇
    應從培育高品質產業入手,突出抓好主食加工、特色加工、產地加工及商貿流通,促使產業邊界交叉融合出更多的產業。三是促進功能拓展型融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啟迪我們:農業不再是簡單提供食物保障、原料供給和就業增收,而是賦予了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和食品安全等新含義,具有了觀光休閒、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新功能。
  • 裡水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標杆鎮
    當前,裡水搶抓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機遇,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的鄉村振興目標,聚焦「兩個連片」,著力打造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為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樣本。
  • 城鄉融合視域中的城市社會學發展
    工業化後期的城市具備了超強的生產能力,從農村大量吸取各種資源,從區域發展中心變成了增長極。城市化現象既是城市的擴張過程,也是農村脫胎換骨的轉變過程,農村從簡單的被治理對象轉化成城市的產業夥伴,城鄉在工業化過程中實現了共同發展。於是,我們看到了城鄉融合這種前所未有的現象,其基本表現就是城市和農村的差別不斷減少,甚至消失。
  • 城鄉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2019年7月,廣東賦予了南海為全省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探路的使命,省委深改委批覆同意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而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正是實驗區建設的「牛鼻子」。2020年伊始,南海區向「村改」這一硬骨頭髮起攻堅戰,吹響了「起跑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號角。
  • 什麼是時空連續體?時空連續體有多少個維度?
    「時空連續體」這個詞是否會讓人聯想起《星球大戰》中的光劍和《星際迷航》中的飛船?如果是這樣,那是可以理解的。所謂的「時空連續體」肯定聽起來像是脫離了這個世界。 但實際上,它離科幻小說還很遠。 實際上,這是一種理論上的科學構造,可以幫助解釋我們存在的本質。時空連續體的思想來自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開創性工作。
  • 精彩回顧丨「綠色城鄉融合發展」分論壇要點集錦
    【中國環保在線 會議新聞】「水生態文明與綠色城鄉融合發展國際會議」的「綠色城鄉融合發展」主題系列論壇:「城鄉融合發展與特色小鎮建設」、「海綿城市與智慧城市建設」和「景觀生態與健康城市理論前沿及實踐」分別於2018年10月27日、28日下午在西交利物浦大學舉行。
  • 中國首發社區發展報告 城鄉融合型社區成趨勢
    中國首發社區發展報告 城鄉融合型社區成趨勢 2014-06-04 14:50:03  據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會長、中國民政部副部長姜力介紹,報告對2013年中國社區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概括,並首次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對城鄉社區基層組織成員結構、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覆蓋率、社區網絡信息數量等進行全方位的歸納和梳理。  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關於社區建設與管理的政策法規密集出臺,「服務」成為城鄉社區建設與發展的第一主題詞。
  • 城鄉融合看南海|從廣州到裡水,一邊是高樓一邊是廠房,裡水如何樹...
    廣東城鄉融合看南海,南海城鄉融合看裡水。裡水是2019年7月佛山市南海區獲批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後,首個啟動的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作為全區先行者,裡水提出以「環境共美、產業共融、家園共管、服務共享」四共理念為導向,深入推進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
  • 從首位度到城鄉融合輻射作用如何發揮
    編者按:  城市群內部集聚與輻射的雙向作用同樣存在於城鄉之間。現在講「鄉村振興」不是說不發展城鎮化或是把鄉村發展和城市發展對立起來,城市和鄉村必然是命運共同體。2018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提出,未來中國將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由於產業轉型升級和強省會戰略的推動,我國前後已有三批城市因不同原因崛起,進而形成目前的城市群版圖。當然,這些城市群尚處於集聚與輻射作用相互博弈的不同階段。
  • 強化電網規劃建設 助推官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產業轉型升級
    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對接武漢的橋頭堡、轉型發展的增長極、融合發展的試驗區、公園城市的先行區、幸福家園的示範區,確定了建設官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
  • 黑溪鎮積極培育特色種養產業 著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黑溪鎮堅持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統攬,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加快「生態百果園,美麗新黑溪」建設步伐,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基本實現了預期發展目標。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提檔升級白肉枇杷、金果果、脆紅李等產業發展質效,有效化解了金果果、犇犇牛場、桃花島、白肉枇杷發展瓶頸制約問題;新進產業後勁十足,新栽植黃桃200畝、醜柑500畝、獼猴桃300畝、耙耙柑200畝,累計建成規模較大和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的水果基地10個,投產水果20餘種,認定三品一標7個,「生態百果園」初具雛形。積極培育特色種養殖基地。
  • 城鄉區域協調 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用心用力用情用技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郭新雙介紹,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用心、用力、用情、用技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一是用心謀事。
  • 臺山市臺城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一年來,該集團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整合城鄉優質教育資源,推動管理制度、師資隊伍、研學模式、品牌特色、教學質量等方面的發展,朝著「建立管理互通、資源共享、師資互派和文化共建的緊密型合作關係」的方向努力,向著「提質量、促均衡、塑品牌」的目標奮進,為有效地促進城區和農村之間教育的資源互補
  • 當你在時空中移動,無意中穿過了時空連續體?那麼何為時空連續體
    什麼是時空連續體?不久前,一位聽眾的來信中提到這個問題:「您能簡單描述一下時空連續體嗎?」這可是個大問題,不過我會盡己所能。你可能知道,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三維空間。三維空間意味著你可以往三種不同的方位移動。
  • 專家指出,城市化發展應與有機環境相融合
    專家指出,城市化發展應與有機環境相融合 2016-04-13 18:00:03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張希敏)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從成渝地區規劃歷程、發展特徵、新格局以及新格局下的三大節點城市四個方面探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高質量發展。在產業格局和空間格局上充分利用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城市群次級城市發展,重塑經濟地理格局。第二、深入分析成渝地區城市發展的特徵,通過對比成渝與周邊城市發展現狀,提出虹吸效應和輻射帶動效應並列這一重要問題,並對成渝地區出現的變化趨勢做了詳細說明。
  • 區域一體化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南京開啟「雙主城」格局
    全市形成「6橋2隧3軌」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的過江通道體系,高效支撐兩岸融合和江北新區與主城聯動發展,助力構建「擁江發展」大格局。12月28日,鐵路南京北站樞紐配套工程正式開工,標誌著南京鐵路樞紐關鍵性工程、北沿江高鐵控制性工程南京北站正式啟動,南京在國家高速鐵路網中的要塞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南京鐵路樞紐規劃的「米」字形高鐵網中,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等項目也正加快推進。
  • 楊保軍: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今天,我們能在安吉召開2020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親身感受綠色城鄉建設成果,共商「數字經濟賦能綠色發展」路徑,機會難得,意義重大。  綠色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數字經濟則是助力和推動綠色發展模式、路徑更新升級的重要手段。
  • 【代表聚焦】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省2020年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之首。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倍感振奮之餘,暢所欲言,為如何加快壯大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言獻策。
  • 關於推進揚州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
    在此基礎上,再經過5-10年的努力,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力爭達到蘇南地區平均水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運河名城和生態宜居城市特色充分彰顯,汽車、機械、船舶、建築、軟體、旅遊和現代農業等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城鄉發展一體化、寧鎮揚同城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的目標基本實現。(三)基本原則——創新發展、開放融合。